1. 简单百科
  2. 真螈

真螈

蝾螈食虫类:Salamandra salamandra)是有尾目蝾螈科真螈属两栖动物,又名真螈、火螈,是欧洲最著名的一种蝾螈。它们呈黑色,有黄色斑点或斑纹,斑点和条纹各有不同。火蝾螈的寿命非常长。火蝾螈在欧洲中古时期曾与炼金术和魔法有着神秘的关联,因此在后来这个名称被罗马化成为蝾螈的学名。 有些种类几乎全黑,有些以黄色为主。 双眼后侧和背脊两侧生有毒腺。 火蝾螈分布于南欧和中欧。栖息于森林和丘陵地带。喜藏身于落叶或长满青苔的树干中。在傍晚、夜晚和雨天白天比较活跃。当受到威胁时,会分泌处牛奶状的毒液。 以昆虫、蜘蛛目、蚯蚓和蛞蝓为食,也捕食蝾螈、小青蛙等小脊椎动物。 于春夏两季交配,雌螈将雄螈的精囊放入体内。卵胎生,卵在雌螈体内孵化6个月以上。在水中产崽,每胎10-60只。 火蝾螈的名字曾经是众多信仰的起源。长久以来,让人们既惊奇又害怕。其可以在烈火中生存,且全身都是冰冷的;受伤的时候,身体会渗出熄灭火焰的液体,被认为是火的化身。

形态特征

火蝾螈可以长达20厘米,身体呈黑色,有黄色斑点或斑纹。一些标本甚至是全黑或以黄色为主色,有时会有红色及橙色的。由于分布区域遍及欧陆,所以也演化出高达十数种之多的亚种,但各亚种间体型的差异并不大,而在花色上的变化丰富多彩。雌雄辨别比较容易,雄性体型较小较苗条,泄殖孔周边因为存放生殖器官而呈现肿大,由侧面看十分凸显;雌性体型较肥大,泄殖孔周边较小而平坦。大多数蝾螈体型较小,但也有例外,如:北美大儿鱼。墨西哥虎螈和美洲蝾螈体长可达30厘米。在日本和中国有一种巨型蝾螈,体长可达1.8米,体重达30千克

生活习性

火蝾螈栖息在南欧及中欧的山区森林。它们喜欢生活在落叶林,可以躲在枯叶下或树干内。它的身上有大片明丽鲜艳的黄色或者红色及橙色,喜欢藏身于枯木缝隙当中。当枯木被人拿来生火时,它们往往惊逃而出,远远看去,就像从火焰中诞生的一样,火蝾螈因此而得名。它们需要细小的清溪让幼体成长。不论是在陆地或水中,火蝾螈都不起眼。它们大部分时间都会躲藏在石头、木或其他物件之下。火蝾螈于晚上活动,而在雨季白天也很活跃。它们吃多种昆虫、蜘蛛、蚯蚓及蛞蝓,有时会吃细小的脊椎动物,如蝾螈青蛙。它们会以犁齿咬住或以舌头的后部黏住猎物。

毒性

当火蝾螈被掠食者抓住时,就会主动保护自己。除了会摆出对抗的姿势外,它们的皮肤也会分泌高毒性的毒素,例如神经毒素蝾螈碱。这种生物碱会造成严重的肌肉痉挛高血压及换气过度。火蝾螈的毒腺集中于身体的某些位置,尤其是在头部及背部的皮肤表面。皮肤上的斑纹很多时就是这些毒腺所在。大部分分泌物可以有效抵抗细菌及真菌的感染,而有些分泌物则会对人命构成危险(会失明)。

繁育

雄性雌性火蝾螈非常相似,但到了繁殖期,雄螈的的生殖腺会涨大。当雄螈留意到对象时,就会阻塞其行走路线,以下颚磨擦雌螈示爱。接着雄螈会跟着雌螈,抓着雌螈交配。雄螈会排出精囊到地上,再将雌螈的泄殖腔接触精囊。若成功,雌螈会吸入精子进行体内受精。当受精卵孵化时,雌螈会将幼螈排到水中。一些亚种的幼体会在母体继续生长,直到完全变态后才出生。每胎可在水中产下10-60只约2公分的幼生体。这些幼生体在水中生活3-5个月后会上岸进化成陆上型,外鳃也完全脱落。这时的幼生火蝾螈外型已完全与成体相同,只是小很多。上岸后约7-20天,黄色斑纹才会逐渐明显。这时它们的外观上已经定型,只要喂食蚂蚁蟋蟀科果蝇就能快速成长。三个月后就能吃一般的小蟋蟀了。火蝾螈基本上只要温度控制好,饲养难度不高适应力强,进口时死亡率并不高,但饲养时切记一定要将饲养缸加盖并以重物压住,否则火蝾螈都能顶起缸盖脱逃,也不能留有缝隙,它们可算是两栖动物的脱逃高手,逃逸的蝾螈除非能找到水源,否则超过一天就会脱水干枯而死。

繁殖火蝾螈的难度中等,主要须控制好温度也需要冬眠。雌雄辨别比较容易,雄性体型较小较苗条,泄殖孔周边因为存放生殖器官而呈现肿大,由侧面看十分凸显;雌性体型较肥大,泄殖孔周边较小而平坦。交配时雄螈会钻到雌螈之下将雌螈背着走,经过一些磨蹭动作,雄螈会释出一个精囊,由雌螈经 泄殖孔置入体内,精囊在雌螈体内可使用长达四个月以上,随时使卵受精卵,所以有时只养一只也有可能产子。火蝾螈属卵胎生,卵在雌螈体内孵化后才产出,所以怀孕期长达六个月以上。

蝾螈科真螈属动物火蝾螈。

分布范围

火蝾螈分布在南欧及中欧。它们生活在海拔400-1000米的地方。除了德国北部低至海拔25米外,其他较低的地方很少会见到它们。在巴尔干半岛西班牙,它们可以生活在较高的海拔。

亚种

火蝾螈已知有几个亚种。当中最特别的对称纹亚种(S. s. fastuosa)及(bernadezi)是唯一胎生的亚种,其他的都是卵胎生的。

S. s. alfredschmidti

西班牙亚种(S. s. almanzoris)

贝哈尔亚种(S. s. bejarae)

S. s. bernardezi

S. s. beschkovi

S. s. crespoi

对称纹亚种(S. s. fastuosa)

西南欧亚种(S. s. gallaica)

意大利亚种(S. s. gigliolii)

大斑亚种(S. s. infraimmaculata)

S. s. longirostris - Los Barrios Fire Salamander

S. s. morenica

指名亚种(S. s. salamandra)

西亚亚种(S. s. semenovi)

西欧亚种(S. s. terrestris)

S. s. Werneri

生态意义和保护

火蝾螈作为欧洲著名的两栖动物之一,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它们通过捕食昆虫等小型生物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尽管火蝾螈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保育级别为无危(LC),但在其原生地仍受到栖息地破坏等威胁。因此,保护其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对于火蝾螈的生存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揭秘蝾螈神奇的组织再生能力.央视网.2024-09-30

19只火蝾螈从境外邮到我国,繁殖力强到恐怖地步,中途不断地出生.搜狐.2024-08-17

火蝾螈 曾被炼金术士”妖魔化“的两栖动物.搜狐.2024-08-17

活体!北京海关截获10只火蝾螈和5只意大利壁蜥,有毒,1胎60只 .搜狐.2024-08-17

蝾螈怎么繁殖,蝾螈是什么动物.蝾螈怎么繁殖,蝾螈是什么动物.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