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
刘信 蜀刘备后裔,生于金大定乙未(1175),卒于孛儿只斤·蒙哥辛亥(1251),享年七十有七钱氏享年八十。初袭父(刘秀实)职,后官至朝散大夫,遥授河中府同知。营陵黄村刘氏二世祖。配钱氏生五子:刘润、刘泉、刘泽、刘成、刘用,后人称“老五大支”,亦称“老五大股”也。(二十九世 刘玮)写。
个人简介
曾任金朝的朝散大夫益都府总判之职,因避金与蒙古族的战乱南迁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初袭父职,后官至朝散大夫。后又返回青州市地界的黄村今昌乐小龙角一带居住,因金朝已亡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黄村。而刘信卜居黄村,实是避乱、隐居,从“淡于仕进,雅尚玄教,早年曾遇上了丘处机和刘处玄授之以秘法,学习了全真派武学跟丘处机访崂山区。尤喜与羽人游。乐善好施,惟日不足。卜居黄村在壬辰年 一二三二年,淡于仕进在情理之中。雅尚玄教反映出他其时的消极遁世思想。但这位重振家室的朝散君却始终没有忘记延师教子。“壬辰北渡,访判府君,因家益都。时兵余,遗民流离道路。得衣冠之士数人,馆于家,俾子孙徙之学”。信公在战乱的年月里,曾收留了一些有学问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就成为教诲刘家子弟的私塾先生。可见刘家后来能够六代簪缨,和朝散君的重教课子是分不开的。性喜道家学说。葬黄村先茔有碑记钦赐祭葬。三世刘用,元朝至元十九年(即一二八二年,孛儿只斤·忽必烈时)乃举祖父刘秀实与父亲刘信之丧,葬于黄村,茔地在小龙角以东、于留以西。葬前曾请风水先生占卜,所以史称卜葬也。(作者:二十六世 刘福新)刘玮上传。
人物生平
刘信,系出沧州市(今河北沧州),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后裔;他出身豪门大族,天赋异秉,母李氏受孕时,曾梦见仙姑赐丹一粒。童年时期即常吟诵尘外之语,成人之后更擅长于文字。又作《赞》称赞他说﹕“身体堂堂,面圆耳长,眉修目俊,准直口方,相好具足,顶有神光。”当地名门显因为爱惜刘信的才德,于是将女儿李氏许配给他。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儿子一起来到营陵黄村隐居学习玄学,曾遇上了丘处机和刘处玄授之以秘法,学习了全真派武学跟丘处机访崂山区。
隐居生活
当将军不忍杀戮后隐居黄村学道刘信也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对王重阳祖师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他以《道德经》为主、 《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铺,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
刘信五个儿子
刘润青州市将军千户
刘泉十路将军万户府镇抚
刘泽监昌乐酒税
刘成滕两州诸军奥鲁长官
刘用由宣课所提控按议事,山东行省益都等路大都督府历廉访府转运司济南市、益都、淄莱三路诸军奥鲁总管府知事,山东东路都转运使司经历,益都等路管课提举,改密州盐司副使。以子贵,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上骑都尉,追封彭城郡伯。
后世人物
刘世兴提领登州鱼盐
刘世通胶州市仓使
刘世英危山广利冶副使副故赠承务郎
刘世杰业儒,由学使荐补益都总管府知事,西台都事,复召为内台都事、奉顺大夫中书省右司员外郎,汝宁府知府兼管本府诸军奥鲁氏劝农事封彭城郡君
刘守约武备寺译史
刘明十路将军万户府镇抚
刘崇赐封忠显校尉
刘渊滕州市税使
刘旺务昌乐税所总管、莒州税副
刘清季阳翼管军千户
刘兴赐封忠显校尉
刘源忠显校尉季阳翼总把
刘如愚西域亲军都指挥司照磨
刘仁进义副尉管军百户,敦武校尉,龙兴翼管军千户
刘琛博兴县等处淘金管勾
刘君锡荫生
刘津明晋赠文林郎苑马司卿
刘遂元宣徽院都事
刘彦明明晋赠文林郎苑马司卿
刘三畏:明朝嘉靖辛卯1531年科举人四十六名,戊戌年又考中进士,官做到刑科给事中。给事中为谏官。相当于今天中央公检法部门的纪检官员。刘三畏持事公正,又通敏事务、才华横溢。嘉靖丙午年间(即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他“丁外艰”(即父亲刘亮病故,在家守孝。明朝以孝道治天下,一般“丁艰”期为三年,亦有例外。)期间,恰好昌乐县令朱木修《昌乐县志》,刘三畏因丁忧歇官被邀为《昌乐县志》的编审。明嘉靖木刻本的《昌乐县志》卷首有刘雍、刘三畏、朱木先后作的序。志中赞刘三畏在编纂中“多所裁定”,为桑梓贡献颇多。死后葬昌乐县城南十五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