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涮涮辣

涮涮辣

涮涮辣(拉丁学名:辣椒属 frutescens L.CV.Shuan laense),别名涮辣、涮汤辣、象鼻辣,是茄科辣椒属植物,是小米辣的栽培变种,素称“辣中之王”。其有一定的野生性,喜生长在山地、地黄。其产于云南省德宏、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及缅甸北部的亚热带山区。

涮涮辣株高50~100厘米,开展度1.0~1.5米。茎叶绿色,茎节处略带紫色。叶片阔卵形或椭圆状阔卵形,叶缘浅波状。花小,花冠黄白色,花梗偏斜,花朵呈下垂状,花萼绿色,花柱白色,柱头较长并高出花药。果实分两种,其一,果实为长圆锥形,长5.5cm,横茎2.2cm,果面不平有棱沟及小瘤状突起,果皮桔黄色,薄。其二,果实为不规则形,果面有纵横凹陷,果皮皱缩红色,较厚。

涮涮辣辣素含量19.8148mg/g,辣度级别超过10级,被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涮涮辣在农业生产中用作环保型绿色生物农药。在船舶涂料生产中用作无公害辣味防污漆添加剂。其还可用于军事工业制造催泪弹等。

名称由来

涮涮辣是中国境内最辣的辣椒,也是世界范围内最辣的辣椒之一,与印度魔鬼椒不相上下。通常用其调味,吃的时候只要把新鲜或晒干的果实划破,在热汤中涮一下,整锅汤即有辛辣味,可以反复使用,因而得名涮涮辣。其在傣语中被称为“麻苤章线”,意为大象吃后会辣得乱叫。

涮涮辣的园艺性状倾向于C.Chinense,之前将涮涮辣命名为辣椒属 frutescens L.CV.Shuan laenseL.DZhou.H.Liuet.P.H.LiCV.NOV,属C.frutescens。C.frutescens与C.Chinense亲缘关系较近,地域分布大体相同,在园艺性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C.Chinense、C.frutescens可能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对其进行植物学分类时容易造成混淆。

传统的植物分类都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依据,即根据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特征进行分类。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植物分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研究手段,对于深入研究生物演化,界定有争议的分类群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之前关于涮涮辣的植物学分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园艺性状,而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而如今基于29个SSR分子标记,对5个栽培种和4个野生种的90份辣椒材料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和进化树的研究,分析结果都表明,涮涮辣在分子水平更倾向于C.Chinense。

形态特征

涮涮辣株高50~100厘米,开展度1.0~1.5米。茎叶绿色,茎节处略带紫色。叶片阔卵形或椭圆状阔卵形,叶缘浅波状。花小,单生或2~3朵簇生,花冠黄白色,花梗偏斜,花朵呈下垂状,花萼绿色,花柱白色,柱头较长并高出花药。果实分两种,其一,果实为长圆锥形,长5.5cm,横茎2.2cm,果面不平有棱沟及小瘤状突起,果皮桔黄色,薄,果柄长3cm。其二,果实为不规则形,果面有纵横凹陷,果皮皱缩红色,较厚。果长2.3cm,横茎2.2cm,果柄长7~8cm。

物种分布

涮涮辣产于云南省德宏、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及缅甸北部的亚热带山区。

生长习性

涮涮辣具有一定的野生性,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较耐旱、怕涝、怕霜、抗病性差,耐瘠,喜山地、地黄。营养过多,尤其是氮素过多时,植株容易徒长而不结果。生长发育适温比一般辣椒稍高,在中国的云南,海拔1400米以下、年均温16.5℃以上的亚热带气候条件最为适宜。作零星栽培时,一般和玉米等套作长势及挂果较好。

栽培技术

播种育苗

采用小拱棚育苗,用塑料盘育苗。营养土配制:取2年内未种过茄果类作物,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过筛后备用。按2份土∶1份腐熟农家肥再加入0.1%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匀后即可使用。播种前种子用10%的磷酸钠浸泡10min后洗净播种,将土面整平,把种子按一定的密度撒播后盖一层1~2cm厚的营养土,然后把盘浸入水中,水不能淹到土面,让其浸透后取出,用稻草或遮阳网覆盖。此期注意控制水分并及时揭膜通风,待有苗出土后及时揭去稻或遮阳网,并结合浇水用绿亨三号防治苗期病害。播种节令为2月至7月。

及时匀苗假植

待苗长出1~2片真叶时及时匀苗移栽,可移栽地上,最好移栽于育苗盘中,采用70孔的育苗盘假植。并注意补充养分,可喷施或浇施0.2%的复合肥液,5~6d喷1次。

定植

1.地块的选择选3年未种过茄果类作物,中等肥力,土壤微酸性,最好是坡地种植为好。或选地黄种植,一方面减少土传病害的危害,同时能增加涮涮辣的辣味。

2.整地定植整地时将土块充分打碎整平,做成畦面宽120cm,沟宽25cm的畦,每畦栽2行,每667m2施有机肥1000kg,采用打塘穴施,施后回土再移栽在上面。株行距为60cm×80cm,于傍晚定植,每穴栽1株,栽后浇透定根水,若栽后天气晴,第2d可再浇水1次。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及时拔除田间禾本科杂草,结合施肥可中耕1次,清沟培土,同时去除一部分黄叶枯枝。

2.追肥涮涮辣不同于一般辣椒,不太耐肥,苗期一般不施肥,以防止徒长。待植株大量开花挂果后要及时追肥补充养分,每667m2施西洋牌复合肥10kg,可打穴干施,也可对水浇施。或开沟施有机肥,每667m2施1000kg。施有机肥的较辣,品质好。

病虫害防治

涮涮辣虫害主要为蚜虫,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等。病毒病可用病毒A或20%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7d喷洒1次,连续3~4次。或15%植病灵,每667m2用量60~120mL,对适量水喷雾,每7d喷1次,共喷3~4次。或83增抗剂,于定植前、后喷洒,常量为每667m2用600~1000mL,对适量水喷雾。每7d喷1次,共3~4次,既有防病效果,还有促进早熟和增产作用。

青枯病可在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L,隔10d灌1次,连续灌2~3次。

采收及留种

果实变为橘黄色或红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连果柄一起摘下,不能在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摘,以免引起病害。只要条件适宜,采收后还会继续开花结果,采收期长达5个月。选树冠长势强,分枝多,结果早,果大,具有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留种,选留植株中部的大果,要求充分成熟。采摘后剥出种子,晒干,放于冰箱贮藏。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涮涮辣辣素含量19.8148mg/g,二氢辣素含量6.1074mg/g,辣度为444.133万个斯科维尔,辣度级别超过10级,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由于其辣味极强、辛味独特、色泽鲜红、果形美观、辣口但对胃肠伤害小,而深受喜食辣味地区消费者的青睐。但涮涮辣的辣味极强,不宜直接食用,否则会导致牙龈出血或肠胃不适,一般仅作调味。

药用价值

涮涮辣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药、驱风散寒、开胃健胃、补肝明目、温中下气、抑菌止痒和防腐驱虫等功效。

其他价值

涮涮辣在农业生产中用作环保型绿色生物农药,具有良好的触杀、驱避作用。添加到电线、电缆、光缆护套中可防止老鼠、白蚁的食蚀伤害。在船舶涂料生产中用作无公害辣味防污漆添加剂。在建筑材料生产中用作防白蚁涂料。其还可用于军事工业制造催泪弹等。

参考资料

涮辣.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17

灌木状辣椒.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17

中华辣椒.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