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

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

《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是一部由著名作家革非创作的图书,1999年于中国工人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

《二战纪事卷进战争的女性之二-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是1990年代创作的四卷本超级畅销书《二战纪事——卷进战争的女性》的第二部。

其他三部分别为《日本女兵魂羁兴安岭》、《苏联女兵血染伏尔加》、《二战纪事卷进战争的女性之四-德国女兵梦断法兰西》。作者以独特视角,描写了人类史上空前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卷进战争的女性悲剧命运,选取了二战中主要参加国—中国、日本苏联德国中各自几名女兵在战争关键时刻的惨痛经历。

该书第一次出版是1991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最初书名为《中国远征军女兵缅甸蒙难记》。1990年代有多家出版社多次出版。1991年中国工人出版社结集出版四卷本。直到2010年,此书还不断出现各种盗版,亦有不同书名。

内容简介

1942年1月,英国请求中国方面派遣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方面同意英方请求,由杜聿明廖耀湘、戴安澜、孙立人等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部队中有一部分女兵,她们年龄最大的不过二十一岁,最小的只有十六岁!她们告别自己温馨的家庭,告别热恋中的恋人,和将士们一起到缅甸抗日,几经奋战,遭到惨重失败,后被逼转入野人山。在野人山,她们历尽磨难,吃尽苦头,最后大部分英勇牺牲在野人山,为抗日战争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人物介绍

折叠文君

文君,1920年(民国九年)3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1937年加人蓝衣社之核心组织力行社,同年进入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1938年转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在训练团毕业后,先后供职于中央军校等处。1941年末奉调中国远征军国民党第五军政治部。次年2月随军赴缅。

军衔上尉。

殉国

她是即将凋零的花,枪林弹雨中,踩着牺牲战友开辟的生命之路,她背负伤员向着希望,然战争是残酷的,当女军人遇见流散的日寇除了死去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保持尊严的活下去?她和受伤的她一起跃向悬崖。一缕芳魂归天涯!身在异乡而魂归祖国。

折叠丛丽

丛丽,1922年(民国十—年)7月11日出生于中国北京(北平市),1939年毕业于教会所办之北平诩教女子中学,同年考入燕京大学。两年后辍学,不久到达国民政府战时陪都重庆。1942年1月入伍,供职于中国远征军所属第五军政治部演出队,同年2月随军入缅作战。

军衔中尉。

殉国

故去的人已经无从知晓活着的人的痛。她们还要继续向前。缅甸丛林没有浪漫的色彩,一步步都是死亡的深渊。她也有爱,国仇家恨于一生,儿女情长空牵连。茫茫雨林,失去领袖的女兵队伍依然顽强的前进。战争从不因为性别而改变。当看见传说中的“赤狐”她还是迷失了,抛弃了皮囊,带着绝美的笑容与战友告别,与生命告别。她曾期望战死沙场而不是自决。也许她跌落的瞬间看见了天堂:“大——丈——夫”回荡在山谷中最后的声音,她在清醒中离去。

折叠李亚男

李亚男,1921年(民国十年)10月10日出生于中国南京,基督徒。193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医学院护士学校,服务于金陵大学医院,1939年到四川成都仍服务于迁此的金陵大学医院。1941年7月入伍,供职于国民党第五军战地救护处。次年所在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随军赴缅。

军衔上士。

殉国

她信仰基督,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看见被日军残害的少女,她问:“我们的主在哪里?”随军入缅甸,她的死亡如此离奇,野人谷中的野人并不是传说,她们长途跋涉,她们衣衫褴褛依然挡不住青春的美丽。路过溪水,洗去尘埃。这一瞬间危机四伏的丛林也温柔起来,为这些年轻的生命。呜咽出安魂曲。她在去采水的过程中被野人袭击,战友发现她时她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嚼舌自尽!身体有被摧残的痕迹。女兵们痛哭出声,大地为之沉默,树林为之沉默。她把信仰丢失在茫茫雨林,“主能带我回天国吗?”

折叠崔媛媛

崔媛媛,1924年(民国十三年)正月初九(夏历)出生于缅甸(英属)仰光。1941年8月毕业于仰光华侨女子中学。同年12月回国,次年1月入伍,供职于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华侨队。翻译。同年2月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军衔军士。

殉国

她恨日本人,也恨英国人,她不知道为什么要参军?从昏迷中醒来,以为自己还是那只美丽的孔雀。女兵体力消失怠尽,负荷不了她的身躯。清晨的雨林雾霭迷漫。她说:“张姐,我回不去了,请留给我一把枪。”泪滂沱,我们年轻的远征女兵。我不想丢下任何战友。她凄凉的笑,“生于缅甸,魂亦留在缅甸”。远去的战友,身后响起清脆的枪声。“我多希望有个男人爱我,多希望有个象我的女孩”生命归于林莽的最后一刻,十八岁芳魂变白骨。

折叠张玉芳

张玉芳,1919年(民国八年)9月19日生于中国重庆,1937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校,曾做小学教师,次年11月供职于国民政府某部,秘书。1939年9月考入军委会战时干部训练团,结业后供职于国民党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历任译电员、机要干事。1942年所在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随军赴缅。

军衔少尉

失踪

最后的你我,我们要活下去!这座山谷埋葬了多少军魂。什么声音?她激动的叫起来,拼命向制高点奔去,飞机的轰鸣,她流泪了,我们的飞机,一架瘦长的侦察机,士兵们都叫它“黑寡妇蜘蛛”。希望就在眼前,可是我丢失了她。我看见已经去了的许多面孔,那么鲜活。这个世界我还存在吗?……

天涯何处寻芳草?你的墓前没有墓志铭。

折叠徐芝萍

徐芝萍,1926年(民国十五年)4月30日出生于中国昆明,1941年11月于昆华女中学辍学入伍,经第五军新兵训练处训练合格,任二OO师译电员,同古一役负伤,未归建制,随第五军军部撤往印度。回国后归建制,任机要秘书。1943年所在师编入中国远征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序列。次年五月,随远征军第二次入缅对日作战。

军衔上等兵;少尉;中尉。

下落不明

我还活着,十六岁芳华,最美丽的生命。丛林里只剩下我与战友的魂魄。黑暗降临,无知无觉,醒来遇见了谁?他穿军装,中国军人。我们成就了完整的世界。可是他还是离开了,身体的残缺,精神的崩溃。那一线夕阳落尽了。我是否也要闭上双眼陪伴那两千具白骨?

“连长这有一个,是女兵”!

编辑推荐

本书所记录的,是一群中国女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一九四二年,她们随中国远征军南出国门赴缅作战,最终却弃骨异邦,留下千古遗恨。她们悲壮惨烈的人生命运,折射出人类在法西斯主义战争中的悲剧主题。

历史已落满尘埃,但只要战争这一罪恶尚未消灭,我们就必须咀嚼历史的苦涩。

因此,我们沿着布满白骨的远征之路,走进蒙难的中国女兵们铁与火、血与泪的短暂人生。

一页历史沉重地翻过且已落满尘埃,但中国远征军蒙难野人山的女兵们青春永驻。

读罢,欲哭无泪!

书摘

人最为之恐怖的不是死亡。对每个生命来说,死亡都是最终的不可抗拒的结局,所以对死亡的恐惧里有着绝望的豁达和安然,亦即是说,人们不能不接受它。

恐怖是一种纯主观的感觉。主观以外的世界并无任何恐怖而言。对常人而言,骷髅是恐怖的,但对医学家来说对它毫无主观色彩,全如常人眼里的一张地图或者一件摆设;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大规摸杀人是绝对恐怖的,但对于将军们来说,那不过是走向胜利和将花的阶梯,它和厨师用面粉制造面包没有什么两样。人与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恐怖,对一个医道高深的医学家恐怖可能是一只并不咬人的小哈吧狗;对杀人如麻的将军则有可能是一条在孩子手上拼命挣扎的毛虫。许许多多的恐怖都足以使人选择死亡来逃避它们,失恋少女对感情的恐怖选择自杀,一生清白偶尔失误的学者对声誉的恐怖选择自杀,破产的商人对金钱的恐怖选择自杀,失宠的官员对权力的恐怖选择自杀,等等。这些选择在局外人看来是很荒唐的。

人类有着任何人都逃不开的共同的恐怖,这就是对未知的恐怖和对孤独的恐怖。

死的恐怖很大程度上是对未知的恐怖,人们永远无法知道死后的感受,所以制造出了最神圣的宗教和最恐怖地狱里的鬼怪故事自我安慰自我麻痹。

比之死亡的恐怖,孤独的恐怖是更大的恐怖。什么是孤独?现代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那种感觉?大山深处一个独来独往的猎户?夕阳西下时公园长椅上的那个老人?北方草原上那个茕影单行的青年?还是无病呻吟的流行歌曲里那个望星空看大海的少妇抑或是少女?统统不是,这些孤独如果不是“为赋新诗”就是装模作样的心血来潮。

孤独,是一个个体的生命被置于与人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文明完全的隔离而又绝望无援的状态,一个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其感受就是狐独的恐怖。

人是群体进化的智能生命,体弱的人正是靠着群体的力量才成为最强大的生命形式。强大的个体生命形式绝无孤独的恐怖。一只虎安然地独行于大山,一只鹰悠闲地翱翔于苍天之上,而那只被鬣狗科追杀的角马,一但离开群体便再也发挥不出飞奔的力量。孤独是必须依靠群体才能生存的弱者的恐怖。

人很难体会到这种最可怕的恐怖,即使是最孤独的猎户,也始终处在与人共处的群体之中,他打出的每一枪都意味着群体的共处。但人人都能体会到孤独的压力,所以宁肯拥挤在陌生的都市人流中,以求强化存在于群体的感受以逃避恐怖。

许多人仅仅因为孤独的感觉而自杀,而一个性格极坚强的科学家完全自愿地在地下洞穴孤独地生活了一百天之后,精神崩溃。

野人山里的徐芝萍正处在这两种最可怕的恐怖的双重追杀之中。

恐怖早已降临。从她们六个女兵走进歧路,看到窝棚里并排躺着的那十几个弟兄的尸体时,恐怖已凸现出它冷笑着的面孔。六个女兵组成的生存群体尚能去撑着抵抗,但当那个美丽的火孤越过藤索之时,抵抗恐怖的战线已经崩溃。

文君葬身深谷,下一个该轮到谁?剩下的五个女兵为文君堆起小小的空坟冢时,未知的恐怖和对生命的渴求已成大潮之势席卷着紧紧偎在一起的女兵们。丛丽大叫着情人的昵称投入深谷,生存群体迅速缩小,恐怖有了更为可怕的指向,谁是最后一个死的人?这时,对生存的渴求已敌不住最后一个死去的恐怖。那只孤独的狐是一个极不祥的预言,女兵们全读懂了它。亚男被强暴的野人凌辱之后,预言惊人地应验了,她选择了死,把恐怖留给了剩余的三个人。绝望的早晨在四伏的危机里,下一个是谁甚至或了一种急切的期望。那个预言是她们绝没希望走出野人山,幸存者不过是眼看着别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被恐饰压榨成一堆白骨。崔媛媛最后回味了人世间的生活之后,将手枪对准了自己,在她之后,还有两个人来承爱这份她再无力抗拒的追杀。恐怖幽幽的冷笑已变成震荡着热带雨林的呵呵大笑,徐芝萍和张玉芳成为彼此存在的依据。不要让我死在后面!在巨大的恐怖面前,生存反而成了最大的威胁,自杀已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一想到自杀将在孤独中完成,而这时自己已经可能成为最后一个,恐怖就剥夺了最后的选择。对方确实的存在成了生命唯一的意义。

下一个是谁?

在这野人山里。

下一个是谁?!

命运选择了年龄最小最不堪打击的十六岁的小女兵。选择了她独自承受野人山最后的一份恩赐。

出版信息

折叠正版版本

1991年,该书由燕山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出版,书名为《中国远征军女兵缅甸蒙难记》。

1992年第二版。

1993年,燕山出版社首次采用《二战纪事-卷进战争的女性》丛书标题,将丛书的第一部《日本女兵魂羁兴安岭》与此书合卷出版,书名为《女兵与暴行》。

1997年,该书分别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999年中国工人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改为《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

折叠其他版本

进入21世纪,此书仍然不断出现各种版本,这里列出的标识为多家出版社的八个版本的封面,时间从2004年到2010年。图片和数据均来自国内某图书销售网站。

这些标识的出版社中,有的所谓出版社是不存在的,比如“纪实文学出版社”、“四海出版社”、“青海出版社”等。

有的版本的出版社是真实的,ISBN则无法查询。

作品影响

《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自1991年出版,20余年间畅销不衰,进入21世纪,即便网上有大量的下载链接,非正版的实体书仍然不断出现,在某大型图书网站能够查询到的署名“革非著”的此书,多达近二十个版本。近似的书则难以尽数。这部作品的销量巨大,作为一部畅销书,已经影响了两代读者,在当代读书界实属罕见。

作者简介

作者1990年代像 革非,中国大陆作家,著名编剧,独立撰稿人。

1979年初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创作主要为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

1989年开始电视剧创作。

1995年创作的长篇电视剧《长河入海​》获得优秀电视剧奖。

1996年创作长篇小说《清水幻象》。

1997年创作长篇小说《赤后祖》。

2006年凭借电视剧《任长霞》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提名奖

参考资料

二战纪事卷进战争的女性之二-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 (豆瓣).二战纪事卷进战争的女性之二-中国女兵蒙难野人山 (豆瓣).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