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现有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泰语、土耳其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印尼语、马来语等专业。2020年,学院更名为亚非学院。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科构建以文明属性及其特点为核心,以推动文明交融为发展目标,以探索文明进程基本规律为发展动力,突出学校办学特点,发挥学校地域和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丝路沿线(周边国家)国家现代语言学科群,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陕西发展战略。
学院曾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突出贡献奖、乔治·格里森奖、教育部课件大赛优秀奖、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等荣誉。
历史沿革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设立于2004年。同年开设朝鲜语专业。次年,学院开始阿拉伯语专业。2006年开设印地语专业,2008年开设泰语专业,2012年新增波斯语与土耳其语两个专业,2015年开设乌尔都语专业,于2016年开设印度尼西亚语专业,2017年开设马来语专业。次年,学院还开设了菲律宾语专业。2020年,学院新设斯瓦希里语专业。同年,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更名为亚非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情况
截至日期:2023年10月7日
参考资料:
师资情况
截至到2023年10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6人,博士在读12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学科建设
阿拉伯语、印地语、朝鲜语、乌尔都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波斯语为省级一流专业。
合作交流
2004年起,学院先后与韩国培材大学、首尔女子大学、高丽大学、埃及法鲁斯大学、约旦大学、沙迦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孔敬大学、土耳其加齐大学等25所大学建立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并实施互派交换学生、2+2、3+1等合作项目。学校50%的学生具有出国留学经历。
研究中心
西安外国语大学喜马拉雅研究中心
中心有研究人员9人,学科背景、职称结构配置合理。中心负责人王启龙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藏学与喜马拉雅山脉研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近代以来域外中国藏学研究经典整理与研究”及其相关成果(20卷域外藏学研究资料和3部国别藏学史),编著的6卷本Bibliography of Tibetan Studies in Western Languages (2018)、《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景》(2020)等学术成果,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开展喜马拉雅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非洲研究中心
非洲研究中心主要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亚非学院共有包括阿拉伯语专业、斯瓦希里语在内的11个语种专业,涵盖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是中国西部语种较全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截至2023年10月,中心有兼职研究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非洲研究专家张永蓬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西安外国语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围绕国家发展与中非合作大局,结合西安外国语大学语种与学科多样优势,开展对非洲本土知识的建构,注重中非学术翻译与研究、关注当代中非关系发展实践,探讨世界文明对话背景下中非交往的时代意义。
阿拉伯研究中心
中心研究对象涵盖阿拉伯国家不同领域,关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中心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4项;地厅级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横项翻译项目4项;荣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印度研究中心
亚非学院印度研究中心通过使用对象国当地语言及英语,借助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讨印度及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学制度以及对华关系等,关注与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关的重大问题,积极致力于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智力支撑。
韩国学研究中心
中心研究人员已出版专著8部、教材10余部,主持或参与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各类高水平论文40余篇。中心研究人员参与省部级以上高级别会议翻译20余次,完成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10余项,为陕西省、西北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中心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其中副教授1人,博士1人,外籍专家1人。掌握包括乌尔都语、印地语、旁遮普语、色莱基语(The Siraiki Language)、英语等南亚语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巴基斯坦政治、一带一路建设、南亚地区安全等。中心研究人员已受各级政府委托完成《南亚涉华乌尔都语新闻翻译与研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两国关系展望》《南亚地区安全现状研究》(2018年度)、(2019年度)等若干横向课题。
东南亚研究中心
亚非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是一个依托于亚非研究中心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定位于建设成为西安外国语大学针对于东南亚和东盟的专门研究中心,并力争成为陕西省在东南亚及东盟方向的咨政智库,打造一个可以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的创新协作平台。亚非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全面服务地方对外战略需求,着力于发展自身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五大功能。
伊朗研究中心
亚非学院伊朗研究中心依托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该专业设立于2012年,现为省级一流专业。伊朗研究中心的的研究方向侧重于:伊朗文学研究、伊朗历史文化研究、伊朗新闻媒体研究、伊朗政治研究。伊朗研究中心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现有5名研究人员,皆有海外留学经历,对研究对象国的国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中心研究队伍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学、历史学、政治学,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土耳其研究中心
土耳其研究中心依照“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与专业知识、国际视野与文化自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土耳其语语言能力,掌握土耳其及中东地区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具备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全球化工作环境,能够胜任语言、文化、外事、经贸、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工作的土耳其语应用型人才。
行政管理
截至日期:2023年10月7日
参考资料:
办学特点
学院打破校际壁垒,创新联合培养模式,与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韩国、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知名高校签订1+1+1、2+1、2+3、学分互认、相关必修课程指定、远程教育、合作研究等模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协议。
用人单位参与学校教学过程,创新共同育人模式。教学培养方案中分段规划分层培养,前期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过程;中期选派入驻用人单位实践;后期学院与用人单位联合评估,优化共同育人模式。
学院搭建以非通用语种编译工作室、多语种新闻采编翻译室、多语种翻译等为核心的非通语种+新媒体实践平台;以阿拉伯文化研究中心、伊朗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平台;以东方学研究为引领的学科创新平台;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信息编译与研究室为核心的域外信息平台。
人才培养成就
学院坚持语言基础训练、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坚持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截至到2017年6月,32名学生分别考入伦敦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学院毕业生连续数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3%以上,往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达到100%。
未来发展
学院将继续遵循学校“构建丝绸之路沿线及其周边国家(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现代语言学科群”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完善学科群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层次,稳定办学规模,适度扩大招生”的指导原则,坚持“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深刻领会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评估社会需求”的方针,通过探索创新“非通用语高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非通用语高端人才培养模式”“非通用语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等举措,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丝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西安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2023-10-07
现任领导.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3-10-07
陕西省庆祝2016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举行,我院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7
我院获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突出贡献奖.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7
欢迎报考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7
本科专业.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3-10-07
亚非学院研究中心介绍.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