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陆军讲武堂
东北陆军讲武堂(1907年-1931年),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是中国近现代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培养军事人才最多的军事教育机构,吕振羽黄埔军校等三所军校一起,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军官学校。
东北地区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7年,前身为东三省讲武堂,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命令创设“东三省讲武堂”。1919年,张作霖重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东北陆军讲武堂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并正式更名为“东北讲武堂”。1928年9月,东北讲武堂迁址沈阳东大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东北讲武堂宣布停办。2008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开始,辽宁省历史学专家就已呼吁对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进行保护;2014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18日,东北陆军讲武堂完成修缮重建并对外开放;2016年5月6日,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获授牌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东北陆军讲武堂教学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部分。从1919年到1931年,东北讲武堂共办了11期,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对提高东北军战斗力、促进东北军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最高统帅张学良、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黄显声等均毕业于此。
历史沿革
创建初期
1907年8月,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命令借用奉天陆军小学堂房舍(大北关老将军府院内),设立东三省讲武堂。1908年10月,东三省讲武堂移至奉天省城小东边门外,校名最初为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随后又改为陆军讲武堂,主要是选拔巡防营优秀军官入堂培训,学期一年。1909年10月,东三省讲武堂续办两期。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讲武堂停办。1912年,仍继续招收学员,分设军官团和军士团。1915年,因经费不足,东三省讲武堂再次停办。
张作霖时期
1918年末,张作霖就任东北地区巡阅使,为在东北进一步称霸,大肆扩军;为了解决军官不足问题,1919年3月,张作霖在原东三省讲武堂原址重新开办讲武堂,校名定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隶属东三省巡阅使署。讲武堂改总办为堂长,由张作霖兼任,委任熙洽为教育长、孙旭昌为总队长本部设教育、庶务、军需、军医、兽医学、书记各官,学员编为四个区队。
1919年5月,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学员由奉军各部队选送,共有222名在职而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入堂学习,授以初级军事理论知识,1920年4月毕业。1920年5月,东北地区陆军讲武堂续招第二期学员,最终毕业学员352名。1921年5月,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招收第三期,最终毕业学员391名。
1922年10月,东北地区陆军讲武堂举办第四期,并调整机构,堂长之下设监督一人,由张学良兼任,肖其煊为教育长,增设步、骑、炮、工、辎术科担任官各一名,由队长或教官兼任,改区队为中队,设置步、骑、炮、工、辎五科,培训对象主要是奉军各部队在职初级军官,每期400名,学期一年。1924年1月,东北地区陆军讲武堂复招第五期学员324名,改术科担任官为科长。
1926年3月,张作霖决定在北京黄寺成立讲武堂分校,招考青年学生千余名,定名为东北陆军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学期六个月,成绩优良者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继续深造;同年年6月,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并于同年8月招收第六期学员,委任朱继先为教育长,增设各科主任教官,由各兵科教官兼任之。同年8月,东北陆军讲武堂在北京、沈阳市两地招生,经过考试录取1000名学员。
1927年3月末,入伍生队学员经过考核全部通过,正式进入讲武堂北京分校学习,称为第七期。1928年3月,随着控制区域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又将东北陆军讲武堂东北二字取消,就称陆军讲武堂。张学良将校名改为东北讲武堂;1928年6月,第七期学员由北京移入该校,至8月毕业,共968名。
张学良时期
张作霖去世以后,张学良主持发展东北讲武堂,至1928年9月,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原校址面积不足,张学良将讲武堂由小东边门外迁移到东大营,迁走的包括了讲武堂管辖的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研究班等,仅在原校址设立讲武堂本部,负责各机构的行政事务。同时,除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外,先后在黑龙江省、热河省设置分校,此时是东北讲武堂发展最鼎盛时期;仅1928年7月3日至1931年9月18日两年时间,讲武堂毕业学员大大超过前九年的总和,毕业的第九期、第十期学员数达4038人;第十一期,因“九一八事变”发生,未毕业就随王以哲的第七旅部队一起撤到关内。
东北讲武堂从第一期至第十一期止,除第七期在北京外,其他各期均在沈阳,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另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1000余人。“九·一八事变”后,讲武堂停止招生。
学科设置
东北陆军讲武堂教学内容分为学科和术科两部分;学科主要教授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军制等六大教程及各种典范令。术科主要包括制式教练、战斗教练、技术训练、夜间教育四大类。
知名校友
东北陆军讲武堂从第一期至第十一期止,培养了万余名军事人才,包括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最高统帅张学良、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黄显声、冯占海、王德林、唐聚五、郑桂林等;同时新中国开国将军吕正操上将、万毅中将以及管松涛、贾陶、沙克等12位少将也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八路军回民支队创建者马本斋队长,也曾在讲武堂学习。
后世保护
2008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开始,辽宁省历史学专家就已呼吁对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进行保护;2014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公布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18日,东北陆军讲武堂完成修缮重建并对外开放;2016年5月6日,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获授牌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3月,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参考资料
百余年历史的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正式开放.新华网.2024-01-12
东北陆军讲武堂陈列馆获授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新闻网.2024-01-12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开馆.国家文物局.2024-08-29
东北讲武堂:这里走出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人民网.2024-01-12
关于公布辽宁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2021-11-16
百余年历史的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将向公众开放.中国日报.2024-01-12
东北陆军讲武堂.凤凰网.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