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墓园
刘湘墓园(又名:南郊公园)是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墓地,墓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殿、刘湘墓等。
1938年2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刘湘,由刘湘部下在成都武侯祠西侧选定墓址,由时任东南大学教授的建筑专家杨廷宝规划设计。1942年1月,刘湘墓园主要建筑落成。1953年,刘湘墓园由人民政府接管,辟为公园,由书法家冯灌父题写园名--成都市南郊公园。2001年,刘湘墓园新建了茗华园,由"映红园”“绛雪园”“茗华轩"组成。
1981年4月,被成都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刘湘墓园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38年2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刘湘,由刘湘部下在成都武侯祠西侧选定墓址。墓园由时任东南大学教授的建筑专家杨廷宝规划设计。1939年(民国28年),刘湘墓园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进行建设。1940年,刘湘墓园初建成。1942年1月,刘湘墓园主要建筑落成。墓园落成后,则由刘湘所部守卫直至成都市解放。1953年,刘湘墓园由人民政府接管,辟为公园,由书法家冯灌父题写园名--成都市南郊公园;现仍镌刻于墓园牌坊门上,其占地860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72591平方米,水体面积1137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89%。
1981年4月,刘湘墓园被成都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刘湘墓园新建了茗华园,由"映红园”“绛雪园”“茗华轩"组成。2007年,刘湘墓园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街道凉水井社区,武侯祠大街231号,东北距南河约760米,东南距浆洗街约730米。
方位布局
刘湘墓园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殿、刘湘墓等,整齐地分布一条长达4000多米的中轴线上。刘湘墓园内有鸡翅木300余棵,其中2001年新建的茗华园,由"映红园”“绛雪园”“茗华轩"组成,面积达27703平方米,园内遍植山茶花、杜鹃花、木芙蓉,整个造园手法采取人工造山起伏,极近自然本色。公园内花草、树木近10万余株(盆),草坪5800平方米,从地面到空间,形成立体绿化。
建筑特点
三洞门与大门
三洞门基本上处在轴线的中点上,它与大门间有长长的道路相联,三洞门后的数重建筑则安排得紧凑。墓园大门系石结构牌坊式建筑,面阔约18米,四柱三门。在四方宽1米多、高2米多的柱基上,高高矗立着四根粗大的方形石柱,柱端均有雕为圆形,刻有浅浮雕的花饰图案。正中二柱通高(包括柱基)达10米,旁二柱虽略低也在9米左右。石梁与石柱之间均采用穿逗结构。大门至三洞门之间的道路两旁,耸立着两行整齐的塔柏。三洞门是一座砖瓦建筑,面阔约18米,进深5米,其正面开有三座穹窿形的门洞,中间的门洞高5米多,宽3米多,东、西两侧的门洞则稍稍矮小点(垂直于轴线的侧面,另开有一门洞贯穿东、西)。门洞之上的屋顶也分而为三,正中为单檐悬山式,屋脊距地高约10米;两侧屋顶为歇山式,屋脊较正中之屋脊低2米左右。三洞门造型颇类似古代的城阙。三洞门前,两座石狮分置东、西,石狮(包括其下的基座)高2米多。石狮旧时系置于刘湘墓平台之上,移置三洞门前。
四方亭
四方亭位于三洞门之后,建造在高0.6米的亭基之上。亭高12米(不含亭基),重檐四角攒尖顶。四方面阔相等,均约8米,正中各开一门,高5米、宽3米多,门上横枋绘有简单的彩色图案;四角为木柱,各方除角柱与门之间有砖墙上封至檐外,其余全为木结构。亭下四方各有石阶,阶阔与门宽相等,循阶而上可入亭内。四方亭原系刘湘基园中的碑亭。
荐馨殿
荐馨殿为墓园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建造在高0.9米的殿基之上。重檐庑殿顶,殿堂面阔30米,进深19米,高约20米。五开间,殿前正中三间亮出四檐柱,从檐柱退后约2米开门,均置以落地隔扇木门;左右两边间无门,从平檐柱处直以砖墙上封至檐。殿后则仅正中一间开门,通往平台。殿基四方各宽出建筑1米。殿前有石阶可供登上殿基进入殿内,石阶的宽度与正中三间的面阔相等。荐馨殿在墓园中系供谒陵时举行祭祀典礼之用,殿前留有比较宽阔的小广场,以便人群的集散。广场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均面向广场,各五开间,旧时系供谒陵时休憩及为祀典作准备的地方。
刘湘墓
荐馨殿后的平台即刘湘墓。平台高出地面1.5米,面阔45米,正面中段向前突出6米,总进深(含正面中段)18米。台面旧时以石板铺成,正中有黄土一杯,现台上改建有房屋。台面正中前端立有重刻的墓碑,碑身高2米,连碑基、碑帽则高近3米。左款楷书"抗日战争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正中隶书"刘湘之墓"四个大字,右款楷书"公元一九八五年立"。平台前端东侧有小门,由此可进入墓道,通往墓室。旧时刘湘即葬于墓室中。文革初期其遗体被取出焚化。
多角亭
多角亭原在四方亭与荐馨殿之间,文革初期以“危险建筑”为由而拆除。多角亭造型别致,重檐。上部突出,四方四角攒尖顶;其下四方各循面阔伸出四米开门,门上各覆以歇山式屋顶;每两方间则自门退后2米处各横出2米,亮一檐柱,其上覆顶。这样,仅下檐的翅角已多至12个,故称多角亭。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介绍
刘湘,字甫澄,生于1890年。大邑县安仁镇人。1937年9月(民国26年),出川抗日川军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编为第二路预备军;总部设许昌市,刘湘任司令长官,邓锡侯任副长官;下设两个纵队,刘湘兼任第二纵队司令。同年11月28日,在抗战前线刘湘吐血病发,转至湖北汉口万国医院治疗。1938年1月20日(民国27年),刘湘因病不治,在汉口万国医院去世,终年48岁。1938年2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国葬刘湘,由刘湘部下在成都武侯祠西侧选定墓址。墓园由时任东南大学教授的建筑专家杨廷宝规划设计。
参考资料
刘湘陵园.刘湘陵园.2024-11-19
不花一分钱游成都 来了实在不想走.凤凰网旅游.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