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㰘

朱㰘

朱(1388年-1414年),朱元璋的第二十五个儿子,明朝第一任伊王。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㰘被封为伊王。永乐六年(1408年),朱㰘就藩洛阳市,岁禄二千石。担任伊王后,朱㰘在洛阳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他好武厌文,喜欢砍杀。经常挟弹带剑到市效游猎,遇到躲避不及的人,动辄斩劈,并且生活荒淫。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㰘去世,享年27岁。朱㰘死后,礼部建议追削他的爵位,并以庶人之礼安葬。朱棣顾念手足之情,下令不削朱㰘的爵位,但恶谥为厉。

人物生平

朱㰘,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明朝第一任伊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出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朱元璋封十个儿子为王,其中朱㰘被封为伊王,封地洛阳市永乐三年十一月,朱㰘娶左军都督贞之女为伊厉王妃。永乐六年(1408)就藩,岁禄二千石;做伊王后,朱㰘在洛阳城胡作非为,残害百姓。他好武厌文,喜欢砍杀。经常挟弹带剑到市效游猎,遇到躲避不及的人,动辄斩劈,弄得血溅一身,而且生活荒淫。永乐十一年(1413年),朱㰘的儿子出生并赐名为朱颙炔。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㰘在洛阳去世,享年27岁;朱㰘死后,礼部建议追削他的爵位,并以庶人之礼安葬。朱棣顾念手足之情,下令不削朱㰘的爵位,但恶谥为厉。

亲属关系

后世纪念

明伊厉王墓

明伊厉王墓为夫妇合葬墓,位于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墓呈覆斗形,周长94.2米。现存的封土残高10米,经夯打,夯层明显,土质较硬,为黄褐色。墓道和神道(神道又称‘御路’、‘甬路’等,是通向墓区的索引大道)皆位于墓室南侧。墓前东西两侧残存碑刻两通,距墓室35米,两碑间距为9米,高出地面90厘米。一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李豫朱祁钰继位之后,为追惟宗亲,派工科给事中奚伦致祭碑。另一为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朱祁镇朱祁镇第二次复正大位后,派道政司左参议兼翰林院侍讲刘定之祭文碑。

伊王府

伊王朱彝,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始在宋朝河南府旧址处营造洛阳伊王府,其府建在西门内大街东段(今老集一带)。其规模,东临察院,西到乡宦街,北至县前西街。大门在西门内大街。大门九间,一层设三孔6米高、3米宽的圆券门洞,每个门洞前有汉白玉石狮一对。二层建九间歇山顶,四周斗拱房,房脊东、西设巨大龙吻,飞檐翘角,檐下有一大匾,上书“伊王府”。大门前街南有巨型影壁,街东、西有高大过街牌坊,四周建近2丈高大围墙。伊王府内崇台连城,亭榭楼阁十分豪华。是金朝以来洛阳城最为壮观的建筑。

清代期间,一度在伊王府遗存处设立河南府署,并对原福王府内宫(青年宫)进行修理改建,搬往那里办差。伊王府遗存由同知、通判、教谕三府衙门使用,1904年清廷将同知、通判衙门处卖给百姓,教谕衙门处开办了河洛国学专修馆,先由许鼎臣(士衡)任馆长,后杨思温(恭斋)续之。1940年后屡遭日机轰炸,河洛国学专修馆解散。1955年改为农贸市场,伊王府巨大的圆券大门洞还存,府中仅存明洪武二十八年朱彝立的圣谕石碑一通,其碑文是:“公则明,廉生威,敬生王者吉,王盛敬者凶。”此碑“文革”时期,被吴家街小学造反小将用绳子拉倒、砸碎。上世纪80年代伊王府大门洞则被扒毁。

朱翊钧朱翎钧又封其子朱常沟为朱常洵, 至万历四十二年就藩洛阳市。福王府在伊王府的基础上扩建,王府正门在今老城青年宫南。人民电影院西侧,那一对雄健浑厚的汉白玉石狮子,就是正门前之遗物,其原来位置尚没移动。除此之外,老城西华街路南,今十字街西南角,有一堵东西向砖墙,墙上部砌砖逐渐内弧,当是福王府西华门残存门洞。王府其他建筑遗物已不多。

相关记载

《万安康懿王墓志全文》《明史》以及黄明兰著《明朝伊藩王世系补正》。

参考资料

新安县发现明代伊厉王墓.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6-30

那些被遗忘的伊王(明代藩王在洛阳).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6-30

那些被遗忘的伊王(明代藩王在洛阳).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7-01

洛阳明代福王府旧址考古又有新发现!.洛阳新闻网.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