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巴姆
希巴姆哈德拉毛特(阿拉伯语专业:شِبَام حَضْرَمَوْت,罗马化:Shibām Ḥaḍramawt)是也门的一个城镇,是哈德拉毛特省希巴姆区的所在地。以其由泥砖建造的高层建筑而闻名,被称为“沙漠中的曼哈顿”(مَانْهَاتَن ٱلصَّحْرَاء)或“沙漠中的芝加哥”(شِيْكَاغو ٱلصَّحْرَاء)。希巴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是基于垂直建筑原则的最古老和最杰出的典范之一。
历史沿革
3世纪时,由于贸易兴盛,当时哈德拉毛首府沙布瓦被希巴姆取而代之。回教初兴时,希巴姆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成为伊斯兰教政权在哈德拉毛西部的首府。746年,希巴姆成为哈德拉毛地区进行反抗倭马亚王朝斗争的中心。后来,希巴姆又成为易巴德派信徒支援哈瓦利吉教派的中心,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1世纪。10世纪时,希巴姆成为主要商业中心,特别以经营哈德拉毛河谷出产的耶枣和纺织品而闻名,商业中心的作用持续了几个世纪。1219年希巴姆被也门的阿尤布王朝王族征服,自此成为阿尤布王族在哈德拉毛西部的统治中心。1520年,首府地位被塔里姆取代。1298年和1532年,希巴姆两遭洪水灭顶之灾。18世纪,希巴姆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这要归功于移居到东非、印度,特别是移居到东南亚的希巴姆人汇寄了大笔款项。在20世纪,它是库艾蒂苏丹国的三个主要城市之一,其他两个是穆卡拉和阿什希尔。该城市于198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一场热带风暴导致希巴姆遭受洪水。也门冲突期间,该城市在叛乱分子引爆汽车炸弹后遭受了一些破坏。该地区还遭受了联军的轰炸。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城市列为“处于危险中的文化遗产”。
人口
数量
总人口是140439(2000年统计数字),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56人。
族群
居民以土著少数民族居多,以伊洛克人为主,华侨同化者也不少。
在菲律宾,要数吕宋岛北部的高山省及其周围一些地方的各民族最流行文身这一习俗了。人身上经常刺有各种奇特的图案花纹,有的虽较稀疏,但也有上身刺纹密布,犹如穿上一件绚丽多彩的上衣。他们这种文身习俗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 在高山省,居住着伊洛克人。过去,他们对文身的规定较严。只有那些在猎人头战争中立过战功的人才被允许文身。如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在胸部、手臂、背部进行文身,甚至有的人脸上也刺有花纹。但妇女有些例外,她们只允许在前臂上刺纹。伊洛克人族视蛇为神圣之物,为其祖先及族神的变形,故他们文身的图案多用蛇纹。据说,身上有蛇图形,能保平安,并带来幸福。除此,伊洛克人男人还有一身独特的胸纹。他们经常在胸前刺上一组几何图形的花纹,甚至连肩膀和上臂也都有刺纹,看起来象是穿上一件庄严的甲。
自然地理
邦都由于地处科迪勒拉山脉中央,又是由于面积最大(3.921万公顷)的山区城市,因此成为了高山省的首府。邦都位于马尼拉以北396公里,有16个城镇,海拔870米。邦都还是前往迈尼特的出发地,也是前往卡林阿和阿巴尧的出发地。邦都的公路十分陡峭,路两旁有茂密的森林。
风景名胜
邦都博物馆
邦都博物馆建于1911年,设在一座天主教修道院和圣凡桑小学的院子里。博物馆里的藏品反映了山区文化丰富多彩的特点。博物馆的展览用图片反映了吕宋北方土著人过去和现在穿的服装。博物馆的公园里有传统房屋的改制品,重点展览过去的农具、陶瓷、瓷器、旧时首饰和传统服装。
马勒松梯田
从邦都市中心北走3个小时就来到梯田所在地。梯田的每一阶都用石块垒起的墙支撑住。游客在山坡上望去,山坡的景色、邦都村和奇科河景色一览无余。
温泉
温泉位于迈尼特村——邦都地势较高的地方。含有硫的温泉有治疗作用,能使人放松身心。从邦都到迈尼特每天15:00发车,从迈尼特到邦都每天8:00发车,路上需要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