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

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俄语:Серге́й Миро́нович Ки́ров,1886年3月15日-1934年12月1日),原名谢尔盖·米罗诺维奇·柯斯特里科夫,乌尔茹姆城(今属俄罗斯基洛夫州)人,苏联党和国家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基洛夫幼时生活贫苦,少年时代便走上革命道路。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小组,长期从事地下党组织工作,参与并领导各种革命工作,多次被捕与流放。1917年,他被派往北高加索地区工作,并积极参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参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曾任阿斯特拉罕边区临时军委主席、第十一军和南方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领导取得阿斯特拉罕防御战的胜利,解放了北高加索地区。1921年,他出任阿塞拜疆联共(布)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领导阿塞拜疆经济建设工作,恢复当地被破坏的国民经济巴库的石油工业。1926年,改任圣彼得堡州委书记和联共(布)中央西北局书记,任内恢复和发展列宁格勒工业,提前完成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30年起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后于1934年出任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央组织局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同年十二月一日,基洛夫于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遭遇暗杀而死。苏联宣布基洛夫事件格列高利·季诺维耶夫等人谋划,约瑟夫·斯大林借此揭开苏联大清洗的序幕。基洛夫事件成为苏联历史上的谜案,赫鲁晓夫等人将基洛夫被害指向斯大林。

基洛夫曾获得​列宁勋章红旗勋章,著有《基洛夫言论集》,参与编辑《苏联国内战争史》及审阅《苏联近代史教程》《苏联通史教程》等作品。前苏联学者莫罗佐夫(В.Ф.Морозов)认为,基洛夫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忠实而始终如一的学生,是晶莹纯洁而坚定不移的布尔什维克和列宁斯大林式的真正的领导者。

人物生平

出身贫苦

1886年3月15日(俄历3月27日),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出生于俄国乌尔茹姆城波尔斯托瓦洛夫街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家庭生活贫苦,依靠其父不固定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1893年,基洛夫七岁时,其父前往维亚特卡寻找工作,并约定秋天返回,但从此销声匿迹,有人说他已经死在维亚特卡。其母叶卡吉琳娜·古兹米尼奇娜多次花费戈比找人代写书信,一直没有回信,因生活所迫,只能前往官吏和商人家中帮工。同年12月,其母因劳累工作染病而去世。

1894年,基洛夫姐弟三人被祖母抚养,但因祖母年老,无法养育三个孙儿女。在祖母多次请求下,当地官吏允许基洛夫家可以送一个孩子前往孤儿院,最终年满八岁的基洛夫被送往孤儿院。

早年求学

1894年秋,基洛夫进入教区学校读书。1897年秋,11岁的基洛夫从教区学校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送入乌尔茹姆市立小学读书。

1901年,基洛夫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被保送到喀山技术学校继续学业。同年八月,他带着出生证明、乌尔茹姆市立小学的毕业证书及保证书前往喀山技术学校报到。基洛夫努力学习,第一季取得前五的好成绩,因其成绩优秀,乌尔茹姆孤儿院的董事波尔纳认为他不会被埋没,便停止帮助基洛夫代付学费,他只能求助救济会及向喀山技术学校申请免除学费。

1904年6月,基洛夫返回家乡乌尔茹姆市,他面临着今后的抉择,是在乌尔茹姆找份工作,还是前往大城市谋生。不久后,他结识托木斯克州技术专科学校(一说托木斯克工学院)的大学生伊万·尼科诺夫,在其影响下,决定前往托木斯克工学院初级班求学。在伊万·尼科诺夫帮助下,基洛夫被托木斯克工学院初级班录取。

投身革命

秘密入党

1904年,基洛夫进入托木斯克工学院初级班后,结识印刷所工人奥西普·科诺诺夫,两人成为好友。奥西普·科诺诺夫经常参加马克思主义秘密小组讲课,并带基洛夫参加。不久后,基洛夫在托木斯克市管理局获得制图员的工作,他屡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的讲课,思想发生转变,成为坚定信念的社会民主党人。同年冬,奥西普·科诺诺夫介绍基洛夫结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戈里萨,不久后,基洛夫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新年前夕,因日俄战争俄罗斯丢失旅顺口,戈里萨将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开展反战宣传的任务交给基洛夫和奥西普·科诺诺夫,基洛夫成功散发传单,完成他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初次考验。

屡次入狱

1905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在全市组织群众性抗议游行,为避免遭到警察镇压,保卫游行队伍,基洛夫负责指挥配备手枪的战斗义勇队,后游行遭到警察镇压而失败。2月,托木斯克城内大搜捕,基洛夫等人被捕入狱,面对审讯他矢口否认,一个月后获释出狱。同年夏,基洛夫被选举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委员,后于十月抵达泰加开展地下工作。不久后,基洛夫组织领导泰加车站罢工,成立罢工委员会,因俄罗斯帝国军队包围机车库,他选择乘坐列车前往托木斯克,后提前下车绕过车站进城。基洛夫返回托木斯克后,因城内遭到黑帮破坏,警察开始全市大搜捕,罢工工人全部被捕,基洛夫再次入狱,后因没有直接证据而获释。

1906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托木斯克委员会遭到破坏,仅保留一台印刷机与活字铅字,为革命需要重建地下印刷所,吸收基洛夫参加印刷所的工作。地下印刷所筹建两个月后被警察发现,基洛夫又一次入狱,他在狱中校订出版宣传革命的《狱中》报。1907年2月,基洛夫因参加游行示威的旧案被判处两年徒刑,后被转入单人囚室。

宣传思想

1908年6月16日,基洛夫获释出狱,为躲避监视与追捕,被党组织派往伊尔库茨克,负责遭受巨大破坏的党组织。1909年4月7日,因托木斯克州秘密印刷所暴露,基洛夫等人受到全俄罗斯通缉令的追捕,他前往弗拉基高加索躲避。因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方组织遭到破坏,基洛夫为熟悉环境方便领导北高加索党组织的地下活动,在《捷列克》报编辑部找到一份校对员的工作。他在编辑部一边研读文章,一边撰写新闻,后因编撰新闻出色,后被录用为采访员。因托木斯克地下印刷所的案子结束,基洛夫的通缉终止,他加入弗拉季高加索矿工俱乐部。此后基洛夫在弗拉季高加索工人和山地贫民中从事地下组织和宣传工作,并通过党组织的指示来帮助格罗尼兹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并参加群众集会,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思想。同时他通过《捷列克》报纸刊登抨击俄罗斯专制政治的专横暴虐的文章。

1911年12月,基洛夫被宪兵通过通缉名单被认出并抓捕入狱,后被押送返回托木斯克州。1912年3月,他在法庭审理中驳斥指控,后因证据不足而获释出狱。同年4月,基洛夫重新返回弗拉基高加索的《捷列克》报馆工作,并开始使用“基洛夫”发表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基洛夫为实现布尔什维克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而进行不断斗争,他走遍北高加索的城市、山庄与乡村,团结当地布尔什维克的力量,领导群众准备斗争,前往北高加索医院,在一战受伤士兵中宣传布尔什维克。

参与起义

1917年2月,俄罗斯“二月革命”后,弗拉季高加索组建苏维埃政权,基洛夫被推选为弗拉季高加索苏维埃委员。同年10月5日,他又被推选为前往圣彼得堡参加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抵达彼得格勒后,他参与“十月革命”起义,配合奥夫钦尼科夫带领的红军混合队进攻并占领华沙车站。

巩固政权

1917年12月30日,“十月革命”胜利后,基洛夫返回弗拉基高加索,弗拉季高加索苏维埃做出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决定,委员们前往捷列克州各个城市和村镇帮助建立苏维埃政权,但遭到哥萨克及军官们的破坏。1918年1月,捷列克州各族代表大会在莫兹多克召开,哥萨克骑兵的军事首领们企图推迟并扼杀高加索革命运动,基洛夫通过演讲粉碎其图谋。后会议转移至皮亚季果尔斯克继续举行,面对会议各方的混乱,基洛夫调集皮亚季果尔斯克卫戍部队代表向大会祝贺,最终会议通过布尔什维克的建议,承认苏维埃政权,并成立捷列克人民委员会,由布阿奇杰当选为主席。

1918年3月,新成立的捷列克人民委员会,在由士兵和红军战士组成的卫队护送下顺利抵达弗拉基高加索。但哥萨克军的首领们仍威胁新政权的稳定,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基洛夫被派往莫斯科寻求武器帮助。因德国入侵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地区,苏联红军面临几条战线的作战,基洛夫在莫斯科等候消息。不久后哥萨克在弗拉季高加索举行暴动,捷列克人民委员会主席布阿奇杰被杀。基洛夫带着部分轻机枪、步枪、弹药等物资返回高加索。10月,第二次北高加索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召开,基洛夫被选举为北高加索非常委员会主席,以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六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决定请求苏联政府给予北高加索武器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后基洛夫等人又前往莫斯科寻求武器帮助,第二高加索军事远征队在莫斯科成立后,他随部队返回北高加索地区。

1919年2月25日,基洛夫等人将军需交给阿斯特拉罕国家银行后,跟随卫队返回驻地。基洛夫被派驻阿斯特拉罕,负责组织城市与城郊防卫工作,并出任阿斯特拉罕边区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基洛夫召开革委会会议,决定派遣代表团筹粮、收取军税、筹建医院,以及建立和训练由工人与十一军残部组成的军队。3月,面对哥萨克军发动的暴乱,基洛夫等人从前线调回铁团与穆斯林团驻守阿斯特拉罕,进行全城大搜捕,率部击退哥萨克军的暴动。

1919年4月,因四千名高尔察克军队向伏尔加河推进,占领乌法、布古尔马等地,欲进攻喀山等地,与安东·邓尼金的军队从南线进攻撒马拉。基洛夫等人撤销阿斯特拉罕革委会,重建第十一军,他出任第十一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4月30日,苏俄红军船舰占领曼格什拉克半岛,俘获高尔察克的卫戍部队。6月,阿斯特拉罕再次迎来危机,两股白匪军与城内暴动将同时爆发,基洛夫等人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粉碎敌人的进攻。8月,因伏尔加格勒(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陷落,基洛夫召开全省党代表大会,决定全力保卫阿斯特拉罕,后第十一军划归土耳其斯坦方面军指挥。11月,第十一军经过两个月与安东·邓尼金的部队作战,保卫了阿斯特拉罕,并于次年一月帮助第十军收复察里津。

1920年5月,基洛夫被派往巴库工作,因苏维埃共和国急需石油,他便通过火车与轮船运输石油,保证工厂顺利恢复工作。同年他以苏维埃使者的身份在格鲁吉亚执行外交工作,后又以苏维埃俄罗斯代表的身份参加与波兰签订停战及和平协定的事宜,此后返回北高加索。1921年2月,格鲁吉亚工人与农民反对孟什维克政府,苏维埃政府决定援助格鲁吉亚的工人与农民,基洛夫组织红军顺利翻越高加索山脉。同时他积极参加歼灭托洛茨基分子,坚持列宁关于职工会辩论中所采取的立场,后在捷列克省党代表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出席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代表。随后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基洛夫被选举为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主政地方

1921年7月,基洛夫被选举为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他在巩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党组织,实行列宁约瑟夫·斯大林的民族政策之外,着手恢复被战争和武装干涉者破坏的国民经济,复兴石油工业等工作。1922年12月,外高加索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巴库召开,在基洛夫的领导下组建由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组成的外高加索联邦,并通过决议加入苏联(简称苏联)。同年12月30日,基洛夫率领外高加索共和国代表团参加全苏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他被选举为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基洛夫在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党中央委员。

1924年1月,列宁去世时,基洛夫于莫斯科参加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他沉浸在对列宁的怀念,追思其伟大的业绩。1925年12月,苏联共产党(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约瑟夫·斯大林提出关于将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经济上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基洛夫也发表演说,支持斯大林的总路线,并以布尔什维克精神,痛斥企图利用圣彼得堡党组织名义在代表大会上投机的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后中央委员会提出调基洛夫前往列宁格勒工作的问题。

1926年2月,列宁格勒州党代表会议第二十三次特别会议上,基洛夫被选举为联共(布)列宁格勒州委员会第一书记。后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其提出一项任务,即领导列宁格勒的党组织,并要清洗党内的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反党的丑恶行为。4月,约瑟夫·斯大林在列宁格勒党组织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关于苏联经济状况的报告,揭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计划,要求列宁格勒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铁工厂和兵工厂。基洛夫认为“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的工业,在国家工业化的事业里所起的作用,应该和这个城市的无产阶级在我们伟大革命的各个阶段上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基洛夫的领导下,列宁格勒变成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强有力的兵工厂。1929年,苏联第十六次党代表会议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号召全体劳动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在基洛夫的领导下,列宁格勒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发挥主动性,为各自企业提出更高的和五年计划相应的生产计划。

进入中央

1930年,因圣彼得堡在基洛夫领导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使其政治威望迅速提高,并被选举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基洛夫带领列宁格勒的一百三十二名共产党代表参加,并在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会上基洛夫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组织局委员。

1934年11月,基洛夫出席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会议通过基洛夫的意见,决定从1935年元旦起取消实行4年的食品配给制。他返回圣彼得堡后,准备在列宁格勒和郊区的党员积极分子大会上作关于中央11月全会决议的报告,并将大会拟定于12月1日傍晚举行。

被害身亡

1934年12月1日,列宁格勒全市及全州党的积极分子大会召开前夕,基洛夫从家里前往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他进宫后直奔三楼办公室。当他刚走到办公室门口时,尼古拉耶夫向基洛夫开枪,子弹从他颈中穿过,后经抢救无效而身亡,凶手尼古拉耶夫也当场被抓获。

调查处理

1934年12月1日基洛夫被杀后,凶手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被当场抓获。基洛夫去世当晚,约瑟夫·斯大林便在克利缅特·伏罗希洛夫、莫托洛夫、拉扎尔·卡冈诺维奇的陪同下前往圣彼得堡,并亲自调查此案。斯大林认为基洛夫的被害根源于政治阴谋,凶手与反对派分子有关,特别是与托洛茨基的联系。12月6日,基洛夫的遗体运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亲自主持基洛夫的葬礼。12月29日,斯大林将凶手尼古拉耶夫与其他十三名被指责为同谋的人秘密审讯,全部以组织一个列宁格勒阴谋暗杀中心的罪名枪毙。苏联政府宣布基洛夫事件格列高利·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指示尼古拉耶夫所为,约瑟夫·斯大林借此为契机,将清洗矛头直接指向原反对派领袖,后大清洗范围不断扩大,并波及整个苏联社会。基洛夫事件揭开苏联大清洗的序幕。

主要功绩

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俄内战时期,基洛夫领导了阿斯特拉罕防御战。1919年,基洛夫抵达阿斯特拉罕后领导当地的革命委员会,依靠城市劳动人民的支援,建立革命秩序。他通过演讲等方式鼓舞工人和红军对反革命作积极的斗争,在其领导下镇压白卫军的叛乱,此外他采取多种方式巩固第十一军的战斗力,坚决保卫伏尔加河河口,鼓舞城市红军和劳动人民。他在组织兵力保卫阿斯特拉罕和消灭白卫军的同时领导各个战役,还经常在前线地区鼓舞士气。他还指示苏维埃政权肃清怠工者与敌对分子,巩固城市党组织。1919年秋,基洛夫与库依贝舍夫组织第十一军对白卫军的进攻,后于1920年1月帮助第十军攻克察里津,此后组织和领导第十一军与高加索前线部队向北高加索进攻,击溃安东·邓尼金等武装,解放北高加索地区。

恢复发展石油工业

1921年7月基洛夫被选为阿塞拜疆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书记,开启其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及石油工业的阶段。他提出阿塞拜疆经济复兴问题,为将石油供给国家,必须恢复被破坏的巴库油田,这对苏维埃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完成党对恢复巴库油田的指示,基洛夫召集并团结老年石油工作干部,亲自前往油田与工人、工程师们谈话,并与他们钻研地质、运输等问题,解决在索勒巴兹建立新油田、填平比比·爱巴特海湾并建设油田的问题。在其领导下,粉碎各种诽谤煽动的谣言和破坏油田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等反革命集团,在恢复原有和建设新的竖井方面取得辉煌结果,为国家供给恢复国民经济所需的石油。

打造列宁格勒工业化

1926年2月,基洛夫当选为列宁格勒州委员会第一书记,他清洗列宁格勒党组织内曾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格列高利·季诺维耶夫分子的残余。4月,约瑟夫·斯大林在列宁格勒党组织积极分子会议上作了关于苏联经济状况的报告,报告中揭示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计划,并为列宁格勒透出特别的任务,即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铁工厂和兵工厂。至1927年,列宁格勒工业化已经超过其战前的生产水平。1929年苏联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圣彼得堡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和五年计划相应的生产计划。

首先,他钻研经济领导和生产组织的各种问题,接受科学和技术范围内合理的先进计划,研究建议改善生产的细则,并与工人与工程师一起寻找增加产量的方法。其次,他重视生产新机器、新机床及运用新方法的组织,修建新工厂,并在原有企业里建设新车间,开展机器、车床及复杂机件的生产。再次,基洛夫带领工人与工程师新建沃尔霍夫铝联合工厂与合成橡胶工厂,并解决生产合成橡胶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帮助圣彼得堡地质局发展博罗维奇产煤区等。最后,他重视迅速发展的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在基洛夫的领导下,列宁格勒打造良好的工业基础,利用当地的优势创造技术上更完善的车床与机器,修建新的工厂,制造钢板碾压机、发电机轮船及无线电报机、海底电线等,使列宁格勒的工业仅三年便基本完成第一个苏联的“五年计划”。

个人作品

他的著作有《基洛夫言论集》,以及基洛夫纪念馆编辑的《基洛夫论青年》,它收录有基洛夫的《学习列宁的一切》《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全力巩固我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青团的列宁主义教育》《论共青团》等文章。他还参与编辑《苏联国内战争史》,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安德烈·日丹诺夫一起审阅《苏联近代史教程》《苏联通史教程》等作品。此外,他还与约瑟夫·斯大林、日丹诺夫共同发表《关于苏联历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和《关于近代史教科书提纲的意见》等文章。

人物荣誉

1920年,因基洛夫领导阿斯特拉罕保卫战,并对解放察里津起到重要作用,获得红旗勋章一枚。

1931年,因基洛夫在巴库石油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卓越功绩,获得列宁勋章一枚。

人物争议

对于基洛夫的被杀,主要有三种流传较广的说法。说法一认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谋杀。原苏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亚历山大·奥尔洛夫逃亡美国加拿大后,在其出版的《斯大林肃反秘史》中对基洛夫事件进行详细披露。他认为由于基洛夫在联共(布)党内树立崇高威望,威胁到约瑟夫·斯大林的地位,在当时情况下,斯大林无法通过开除等方式扭转形势,只能采取暗杀的方式将罪责转嫁于反对派头上。斯大林为实施计划,打算通过负责基洛夫安全的内务部圣彼得堡分局来实现暗杀。首先将与基洛夫关系亲密的内务部列宁格勒分局局长菲利普·麦德维基调走,并令斯大林贴身保镖叶甫多基莫夫接替麦德维基,但遭到基洛夫反对而未能成功。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雅哥达将其心腹,即麦德维基副手扎波罗热市茨调往莫斯科,并与斯大林见面,后其带着斯大林的命令回到列宁格勒。

此时内务部列宁格勒分局收到举报信,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不久前被开除出党,无法找到工作,他认为其是党内官僚主义的牺牲品,并萌生刺杀监委主席的念头。扎波罗热茨经过考察将尼古拉耶夫定为实施暗杀的人选,并派熟人怂恿尼古拉耶夫去刺杀基洛夫,才能引起轰动,后为其提供手枪。尼古拉耶夫原打算在路上接近并截杀基洛夫,但被基洛夫的警卫人员当做可疑人员而逮捕,后被释放。扎波罗热茨继续怂恿,最终尼古拉耶夫通过通行证潜入斯莫尔尼宫,但其携带手枪被扣留,经过扎波罗热茨与雅哥达的努力,尼古拉耶夫被扣留两个小时后释放。1934年12月1日,经过扎波罗热茨的提前安排,尼古拉耶夫顺利进入斯莫尔尼宫走廊,成功暗杀基洛夫。

第二种说法认为基洛夫事件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情杀。这种说法来源于苏联肃反中死掉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小姨子诺德,其在回忆录《30年代纪实》中披露基洛夫被害的经过。1934年春扎波罗热茨接到命令赶到莫斯科,他在秘密地点与约瑟夫·斯大林私人秘书进行单独见面,后赶回列宁格勒。扎波罗热茨在查阅党员档案,通过尼古拉耶夫夫妻的材料得知,尼古拉耶夫喜好争风吃醋,其妻尼古拉耶娃生活作风有问题,扎波罗热茨经过考察后制定计划。首先派人威胁尼古拉耶娃,迫使她屈服并愿意帮忙,后尼古拉耶娃设计结识基洛夫,此后两人交往频繁起来,关系超出正常范围。扎波罗热茨安排尼古拉耶夫出差,让尼古拉耶娃与爱慕者幽会,并让人接近尼古拉耶夫,向其透露基洛夫和尼古拉耶娃的关系,最终尼古拉耶夫在怂恿下萌生暗杀基洛夫的想法。

第三种说法认为基洛夫事件是一起被利用的情杀。这种说法来源于俄共创始人、苏联最高法院副院长彼·科拉西科夫的养女莉季娅·沙图诺夫斯卡娅,其在出版的《克里姆林宫内幕》中描述基洛夫暗杀的内幕。基洛夫与尼古拉耶娃存在暧昧关系,尼古拉耶夫因妻子与基洛夫的关系,走遍各级检察机关寻求“公正”,并扬言杀死基洛夫。麦德维基向莫斯科汇报尼古拉耶夫的恫吓,并建议将尼古拉耶夫调离列宁格勒,后莫斯科将其逮捕,被关押几天“开导一番”后释放。此外专门做了精心安排,方便尼古拉耶夫的行刺行动。这天尼古拉耶娃来到基洛夫办公室,随后尼古拉耶夫携带武器进入基洛夫的秘书办公室,两人起了争执,基洛夫听到声音打开通向走廊的门,让尼古拉耶娃先走,他紧随其后走出办公室,后尼古拉耶夫冲向走廊并追上基洛夫,随后从后面朝其开枪。

此外,约瑟夫·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也对基洛夫事件提出几点怀疑。其一是负责保卫基洛夫的契卡人员在1934年12月2日前去询问途中死于车祸,但同乘人员无人伤亡。其二是内务部圣彼得堡分部的干部在基洛夫事件后仅判很轻的处罚,后于1939年全部被枪毙。其三是凶手曾两次被肃反委员会在斯莫尔尼宫附近扣留并发现武器,但不知道根据谁的指示被释放。其四是暗杀发生时,基洛夫的警卫队长距离基洛夫很远,他在被带去受审途中,被故意在路上制造车祸而死。赫鲁晓夫提供的怀疑虽然未能使基洛夫事件真相大白,但其暗示主谋应是约瑟夫·斯大林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时,苏共中央为斯大林时期基洛夫事件的主谋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尼古拉·布哈林等人平反,这已推翻斯大林对基洛夫事件的结论。当时有人认为基洛夫事件的主谋为斯大林,因为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得到292张反对票,而基洛夫仅有3票。斯大林得知后下令计票委员会将其反对票仅保留3票,剩余全部销毁。同时大会上有很多代表主张由基洛夫取代斯大林出任总书记,这使得斯大林下决心除掉基洛夫。

人物评价

苏联政治家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评价:在革命以前的艰苦年代中,基洛夫就是以工人革命性的罢工的领导者、党的地下工作的组织者和热烈的鼓动群众的宣传者而出现的。以及基洛夫同志善于把为争取工厂实际成绩的斗争、工厂为争取掌握新技术和生产知识的斗争以及为劳动人民争取更好的生活的斗争与党员和全体工人群众的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联系在一起。

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评价:基洛夫时一个在使无产阶级和农民走向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事业中的模范工作者。

苏联政治家安德烈·日丹诺夫评价基洛夫:在他的领导下,列宁格勒州落后的、小所有者的、极不文明的、贫穷的、古老的农业,在集体化的基础上前进了。列宁格勒州从消费的省份顺利地变成了一个苏维埃联盟庞大的生产省份。

前苏联学者莫罗佐夫(В.Ф.Морозов)评价:基洛夫的沸腾、光辉和多方面的活动,以及他那毫无保留第贡献给工人阶级事业和列宁斯大林党的事业的卓越的一生,已经成为并且将永远成为鼓动我国人民和所有重视我党伟大事业的人的模范。基洛夫是列宁和约瑟夫·斯大林的忠实而始终如一的学生,是晶莹纯洁而坚定不移的布尔什维克和列宁斯大林式的真正的领导者。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基洛夫死后苏联有多处地点以他命名,如圣彼得堡芭蕾舞基洛夫剧院(现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州及其首府基洛夫莫斯科地铁的基洛夫站、伏尔加格勒的基洛夫区、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等。另外还有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第九艺术《红色警报2》中的基洛夫飞艇。1939年巴库建造了一座基洛夫塑像,1991年阿塞拜疆独立后塑像被拆除。

基洛夫博物馆

基洛夫博物馆是在列宁格勒州共产党委员会的建议下,是为纪念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而修建。它创建于1937年,1938年11月6日首次向游客开放,起初基洛夫博物馆位于芭蕾舞女演员玛蒂尔达·克舍辛斯基的住宅中,后于1956年搬迁至基洛夫最后的住宅中,如今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石头岛大街26-28号。1986年,基洛夫博物馆重新恢复展览,拥有展品3万余件。除恢复基洛夫居住的房间及办公室外,还开放展厅,用于展示一些临时性展品。1991年,基洛夫博物馆作为分馆被列入圣彼得堡国立历史博物馆,也被列入俄罗斯联邦历史和文化古迹名单。

基洛夫市和基洛夫州

基洛夫,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基洛夫州首府,是维亚特卡河上的港口城市与铁路枢纽。基洛夫市兴建于1181年,从1374年起开始知名起来,1781年以前该地称为赫雷诺夫,1781年至1934年间名为维亚特卡,后因纪念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而改名为基洛夫,此地原为流放地,曾流放过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等人。

基洛夫州原名为维亚特卡州,后为纪念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而改名。它位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西部,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面积为12.08万平方公里,其州首府为基洛夫市。其地表为平原,属于大陆性气候,境内主要河流为维亚特卡河,属于伏尔加河流域,州内人口多数集中于维亚特卡河谷。

基洛夫号巡洋舰

1144型巡洋舰,是苏联海军于20世纪80年代初新建的第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其首舰为“基洛夫”号,它于1975年开工,后于1980年建成,并部署于北方舰队。其舰长达252米,宽29米,吃水9米,标准排水量为19000吨,满载排水量24000吨,采取核蒸汽联合动力装置,航速达到30节。“基洛夫”号巡洋舰为世界上最早采用隐身技术,并首次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大型水面舰艇,舰上配有12具SA-N-6垂直导弹发射装置,2具八联装SA-N-9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还有相应的对空、反潜以及探测装置,具有远中近、高中低、多层次的放空、反舰与反潜攻防体系。

参考资料

基洛夫:他的遇刺带来了大清洗时代.凤凰网.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