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马历史中心区

罗马历史中心区

在罗马的历史古迹令人过目难忘。作为以它名字命名的国家——罗马帝国的首都,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尽管千百年过去了,但这座盖乌斯·屋大维及其继任者留下的“大理石之城”,却仍完好的将自己辉煌的历史古迹保存了下来,被视为是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艺术宝库之一。罗马历史地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范围在罗马市内奥勒利安城墙内,是当今完美保存古城建筑及布局结构的典范。

世界遗产委员会把罗马历史中心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成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五个世纪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又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

简介

罗马历史中心区、城内教庭管辖区和圣保罗大教堂作为文化 遗产,简称罗马历史中心区,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著名的有万神庙、竞技场、和第度凯旋门等。

罗马历史中心区面积占现今罗马市的40%,是该市12个行政区之一。从高空俯瞰该中心,罗马古城犹如一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7座山丘上,珍贵的古迹和古建筑比比皆是。在鲁奇乌斯·奥勒里安努斯城墙内还有一道莫鲁斯··塞尔维乌斯·诺拉图斯.图利乌斯城墙,保存着17座雄伟的城门。帕拉蒂尼和卡皮托利尼山之间曾是古罗马宗教、政治和商业活动中心,卡皮托利尼山上还有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设计的市政厅广场和罗马城大部分著名的艺术陈列馆,在埃斯奎利尼山坡上有著名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无论从建筑技术还是从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都是古罗马建筑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批准标准:1980,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地点:在阿文蒂尼、卡埃利安、卡皮托尼诺等七座山丘上。

文化遗产:包括竞技场、万神殿等诸多古建筑,还有努姆、凯撒、盖乌斯·屋大维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等众多广场,以及3000多个喷泉水池等遗迹。

意义:与人类历史紧密相连,它曾是统治地中海5个世纪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成为天主教世界的中心,今天依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职能。

历史沿革

罗马意大利的首都和该国最大 的城市,也是文化和交通中心,约在公元前510年成为罗马共和国首都。公元前1世纪废除共和之后仍为罗马帝国首都。这时城市文化和建筑大为发展,兴建了许多神庙、教堂、廊柱、凯旋门、纪功柱和竞技场。4世纪时它又是西罗马帝国都城。756年-1870年是教皇国首都。14-15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艺术、建筑、文化和经济再次得到发展。1870年意大利王国统一后成为王国首都。

历史事件:

公元前30-公元476年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和首都。

公元1世纪始建圆形大竞技场。

公元2世纪建潘提翁神殿。

公元111-114年建图拉真广场。

公元756-1870年为教皇国都城。

1870年定为统一后的意大利首都。

主要景点

万神庙

万神庙是供奉众神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27年,公元120-124年重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门廊宽33米,16根石柱前后分三行排列,最前面是8根栗色花岗石石柱。神殿屋顶为半球形,半球的底面直径为43.5米,殿内空间总高也是43.5米,半球顶中心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用来采光,没有覆盖玻璃。这个半球顶是古代世界建筑物最大的半球顶。半球顶和柱廊顶原来覆盖有镀金铜瓦,公元663年被拜占庭皇帝掠走,735年以铅瓦覆盖。柱廊的铜制天花于17世纪上半叶也被拆走。万神庙早期建筑本体一直保存到现今。这座建筑体现了古典主义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的特征。

罗马万神殿拥有2000年历史,自然光只能通过圆顶上的巨大开口照进大殿,但雨水也会借机涌入。为此,地板上开凿了一系列小洞,用于排水。专家们发现阳光只能在3月春分和9月秋分以及4月21日这一天通过这个大洞照亮内部。4月21日据信是罗马落成的日子。在这些重要日子走进万神殿时,罗马皇帝会沐浴在阳光中。

竞技场

竞技场也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公元1世纪的弗拉维王朝,3世纪和5世纪重修过。竞技场平面为椭圆形,长径188米,短径156米,外墙高48.5米,用浅黄色巨石砌成,分为4层,下面3层砌成拱门样式。场内中心是竞技表演场,铺有木地板,板下有地下室,供乐队堆放道具和关闭猛兽用。表演场四周是椭圆形分布的看台,可容纳观众四五万人。表演场除用于竞技外,还用于阅兵、赛马、歌舞表演和斗兽。现今竞技场的高大围墙已残缺不全,表演场也已残破,露出地下室,但周围看台保存得相当好。

大教堂

彼得伯勒大教堂基督教初期教堂,初建于4世纪,19世纪初被烧毁后按原状重建。教堂主厅为纵长方形,长120米,宽60米。中心部位的纵长方形主厅最高,两侧有列柱,列柱上方是连续的拱券,再向上是壁柱和明窗,天花是木板平棋格形。圣坛在东端,上有半圆穹窿顶。圣坛前有祭坛。主厅内镶嵌的壁画是5世纪的原作。主厅前是三面有围墙的方形庭院。这种长方形平面的教堂又称巴西利卡式教堂,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

凯旋门

罗马历史中心宽广的帝国广场两旁,耸立着帝国元老院、神殿、贞女祠、凯撒庙等。还有著名的建于公元203年的记载着塞维罗皇帝远征波斯功绩的凯旋门;有记载着第度皇帝东征占领耶路撒冷王国的第度凯旋门;还有为纪念君士坦丁一世于312年在密尔维桥上战胜尼禄·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日耳曼尼库斯暴君而修建的罗马最大的凯旋门。

广场

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几座广场也很著名:始建于公 元前5世纪的罗马努姆广场,是早期最主要的广场;凯撒广场,建于公元前42-2年,它的一端矗立着高大的战神殿;图拉真广场是古罗马最大而又最壮丽的广场,它建于公元111-114年,由一系列建筑和空场组成。还有市中心的威尼基亚广场,它长130米,宽75米,是几条主要大街的汇集点,十分繁华。它的左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维尼基亚宫,现已成为文艺复兴艺术陈列馆和国家考古艺术史研究所图书馆。广场上还有一座1885-1911年为纪念意大利独立和统一而建的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碑中央的高台上,是意大利开国国王伊曼纽尔二世的贴金铜像。

罗马古城内还有3000个喷泉,以建于1762年的特雷维喷泉最著名,喷泉池中央立着海神像,两侧为象征着富饶和安宁的女神。

世遗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把罗马历史中心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成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五个世纪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又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