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心舞流年

心舞流年

《心舞流年》是汶川芭蕾女孩李月继《我心永舞》和《舞月豆蔻》之后撰写的第三本书。在《心舞流年》收录的一篇篇李月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一个女孩平视生活的轻松,不着急,不夸张,不虚假。作者李月在书中写出了一些有趣的疑问,记录了身边的几个好友,对眼中的世界用文字画了清淡的水彩画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心舞流年》中写道,有人说,追求美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爱好,我觉得这个爱好,不好。因为,美好的事物很少,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与其跑到悬崖上去摘鲜花,不如陪着小草在阳光下晒太阳。总得给自己找个安放的地方。

作者简介

李月,来自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小学,她爱好跳舞和画画,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舞蹈家。然而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小李月压在了废墟之下,也毁掉了这个孩子一生的梦想。求生的本能、跳舞的梦想,支撑着李月在废墟下度过了七十多个小时。灾难夺走了李月的左腿,却没有让她的舞蹈梦想屈服于残酷的命运。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李月从未放弃过自己对芭蕾舞、对梦想的追逐。2008年9月6日晚,李月终于在“国家体育场”重新起舞,双手高举红色芭蕾舞鞋。2010年5月12日李月出版自传《我心永舞》。2011年5月,5·12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李月的日记体散文《舞月豆蔻》出版。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这本不算厚的书稿记载了月月回到家乡后一年生活的点滴和心情,字里行间多了许多思考,已经看不到前两本书稿咀嚼痛苦的悲情。可以说月月不仅坚强地站了起来,更在自己命运的舞台跳起轻盈的舞步……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

《心舞流年》用一篇篇日记,生动地诠释了一个词——成长。四年的经历,已让一个孩子浅浅地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爱,已让一个孩子经受了不安、痛苦,随后是沉静、笑对,最终破茧成蝶。

——四川绵阳市科学城一中校长 邓才明

在李月的这本书里,我嗅到了一股真实的、才华横溢的日式风格,温柔俏皮,同时还带着一些感伤的智慧。

——著名专栏作家、中央戏剧学院博士 尹珊珊

名人推荐

这本不算厚的书稿记载了月月回到家乡后一年生活的点滴和心情,字里行间多了许多思考,已经看不到前两本书稿咀嚼痛苦的悲情。可以说月月不仅坚强地站了起来,更在自己命运的舞台跳起轻盈的舞步……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毛大庆

《心舞流年》用一篇篇日记,生动地诠释了一个词——成长。四年的经历,已让一个孩子浅浅地学会了生活,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爱,已让一个孩子经受了不安、痛苦,随后是沉静、笑对,最终破茧成蝶。

——四川绵阳市科学城一中校长邓才明

在李月的这本书里,我嗅到了一股真实的、才华横溢的日式风格,温柔俏皮,同时还带着一些感伤的智慧。

——著名专栏作家、中央戏剧学院博士 尹珊珊

图书目录

序一 重生而舞的精灵

序二 命运的舞者

组装一个自己

自序一

翻译生活——自序二

2011年6月24日 北京西站,D317次动车,6号车厢

2011年6月24日 北京西站,D317次动车,6号车厢

内格外热闹

2011年6月23日 我和姐姐失眠了

2011年4月16日 我打算回家了

6月29日“做实验”

7月2日 腿腿,怕

7月6日 眼镜

7月8日 残缺是土壤

7月13日 我在山上

7月11日

7月17日 礼物

7月23日 比可怜

7月24日 外公的菜园子

8月18日

2011年8月20日 热闹圈圈

7月28日 我俩穿一双鞋

8月1日 天才也要感谢

9月9日 自闭症

9月15日 清水吹不出泡泡

沉入谷底的小花——李星手记

9月5日 集邮爱好者

9月29日 一号店

10月1日 不敢看害怕看

10月5日 校长,要不咱们谈谈

10月14日 含羞草

10月16日 茶鸡蛋

10月23日 体罚

10月17日 齐刘海

10月24日

10月31日 同学,没事儿别乱瞟

11月1日 一个物种的灭绝

11月2日

12月6日 戏

11月7日

11月8日 悄悄话

11月11日 昨夜梦里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李星手记

11月23日 跑步

11月25日 致左腿(二)

11月26日 你至少应该是一个人

11月27日 独自流浪

11月28日 L同学和W老师

11月30日 忧郁

12月3日 食堂“领地”

12月5日 那条道上

12月20日 登船旅行

12月23日 曝晒

12月26日 说说我的住校生活

12月29日 楼下水果店

1月5日 最烂的选择

1月11日 流鼻血

1月14日 失眠

1月17日

1月16日 无厘头谈话——人之初

1月23日 除夕

2月2日 回忆姑娘C

2月5日 我就是一个偶然

2月14日 同学聚会

2月18日 十分不礼貌

2月19日 放风筝

2月22日“探监”

2月25日 小姑娘“走失了”

2月28日 不要试着在人身上找规律哦

2月28日 手机

3月11日 母与子对话

3月3日 今天,你醒了吗?

3月8日 《Before After》

3月9日

3月8日 回十五中“探亲”

3月12日 在海军总医院复查、看望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4月4日 清明节小雨

4月4日 庙里人

4月4日 算命

4月7日“偶像”力量

4月13日 不痛,就爬起来

4月25日 湖里的两个“黑点”

5月5日 书有味

“格格”遇“太子”——梦与曦

月夜里星光点点

良药——李星手记

跋 神奇胶水

后记

神奇胶水

著名专栏作家、中央戏剧学院博士 尹珊珊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李月了,想不到再见竟然是在纸上,看着眼前这一摞整齐的文稿。

正如她姐姐李星所言,这个姑娘看来是越来越奇怪了,此时我很希望自己是个厉害的占星师,因为我实在很好奇,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走向,她的性格和人格正在发生哪些重要的转折?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重要的理论名词是“力比多”——这是一个人潜在的欲望和恐惧,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压抑和释放这种欲望,对于艺术家来说,力比多过剩,他们选择了创作的方式,对于精神病人来说,是因为力比多无法正确释放,压抑成疾。看李星对李月的评论,我开始怀疑,这个小姑娘的力比多正在朝着艺术创作的方式去优雅地释放,她开始用建立的方式去抵消曾经的丧失。

现在写书的人太多了,好像随便一个什么名堂都能有噱头搞出版,而我的偏见随着看完这本书而悄悄散开。最近很多日本学生的作文被引进翻译,文风和中国人自然大不相同,但那种舒畅的手法风格却是让人灵魂出窍的着迷。在李月的这本书里,我嗅到了一股真实的、才华横溢的日式风格,温柔俏皮,同时还带着一些感伤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自嘲是最高级的一种,只有当他经历过痛苦、不认同现实、沮丧、绝望、重新开始比痛苦之前更加快乐的生活之后,加上本身快乐的品质才有可能获得自嘲的才能。李月的这本日记中,不知是不是因为她终于彻底放松了自己,重新校准了自己,竟然呈现出一种轻松自嘲的气息,这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难得的,而这小姑娘,年纪轻轻都已让许多以才华自居的人汗颜。

很多人要在中年以后的生老病死关键时期才会思考的终极问题,李月显然已经在完全不符和的年龄提前思考过,四年过去了,少年人的伤痛究竟是比较持久还是比较容易弥合,现在探讨的确为时过早,对于这个小姑娘来说,现在显现出这种悠悠的禅意,真是我没有想到的。

李月选择离开北京,回到四川省,她的理由说出来很简单,那里才是让她自由生长的天地。有个朋友告诉我,他的朋友在一起谈起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小孩已经有文章发表在国外杂志,有的获得数学比赛的奖牌,有的钢琴过了八级,但我这朋友则乐呵呵地说:我女儿最近爬树爬得特别的好。我想,对于李月来说,学习很重要,心灵在爬树的那种自由野蛮的生长,更重要。

在这一篇篇的日记中,我看到了一个女孩平视生活的轻松,不着急,不夸张,不虚假,她写出了一些有趣的疑问,记录了身边的几个好友,对眼中的世界用文字画了清单的水彩画,可我真是好喜欢看。

她有小小的恐惧,觉得自己被丢进人海中连泡都不会冒一个;她开始会想一个人这么做事情,是“因为爱情”;当然她还是鼓足勇气要重新“组装自己”。

哪怕我不知道这个姑娘身上有什么特别的故事,看到这些文字我都会觉得很有才华,真是一块当作家的材料,这种真实、细腻的描绘是我很少见到的,一整年的日记,我很轻松愉快地一小时就看完了。

四川省对于李月来说,是一个令我们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选择,从北京市离开的决定并不是轻易做出的,有点像归隐山林的意思,我很佩服她,这是一种真的勇气,面对别人眼中稀缺的教育资源她敬谢退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换成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出这种决断。北京自然是她的福地,但四川才是她的故乡。

不知你读完这本书后会不会也和我有相似的感觉:李月的身上隐约带着些林黛玉的气息,一点点的孤芳自费,一点点的冷清顽劣。我曾经对她说:如果你演古装戏,一定特别漂亮,她也是微微一笑心领神会。已经上中学的她,慢慢出落得标致可人了,我特别希望她的微笑仍然和以前一样淡然、自我。

最近几年,世界各地的地震特别多,日本的海啸核泄漏突然将世界的想象力推向“日本沉没”这个电影中的场景,很多人都有末日恐慌,像我本人就求生口哨和LED灯时刻不,离身,生怕地震来的时候,我被埋在瓦砾中却无法发出呼救,近两个月北京周边也是小震不断,每次有报告传来我都会想起李月,后知后觉的我们尚且如此恐惧未知的灾难,她却在过着我们想都不敢设想的人生。占星师对我说,2012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之年,人类将从水瓶座纪元进入到双鱼纪元,意味着对于科技的一味追逐将慢慢变成对于精神和审美的追求,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今年星象大乱,各种迁徙、变动都在发生,很多行将分崩离析的业已分崩离析,同时也有很多事情在重新开始,神奇的胶水将粘合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李月来说,也会是一样的吗?真希望她的生活会被神奇胶水塑造成一个全新的样子。

就不继续老生重弹了,在我眼中的李月,已经是一个十分健康,和我身边每一个中学生一样拥有各种情绪,各种梦想,对这个世界敞开着心,怀抱着自己的小秘密,小叛逆的女孩子,唯一不同的是,在她的自我意识刚刚建立的时候,曾经经受过一次重大的挫折,这个小女孩如今已经越来越能和不完美的自我好好相处,同时开始真正的接纳这个世界,并且慢慢的建立了一种自己与这个世界“谈谈”的习惯——写作。

我希望李月能够坚持写下去,写作是一种优雅、积极的生活方式,通过写作和创作,安全、主动的排解内心的苦闷,打开所有感官去描绘世界的一点一滴,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做梦,他会拥有第二个世界,如果他开始创作,他就拥有了三个世界。喜欢写作的人内心总有满满一腔的爱和怀疑,在书写中稀释和排解,重塑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况且,李月拥有这种才华,这是上帝给她的宝贵的财富,所以,请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生命的好奇和热爱吧,继续孜孜不倦地写下去,在文学的世界中燃烧你的能量,获得另一种生命。

2012年6月20日

序言

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 毛大庆

今年5月12日,北京市一个暖融融的下午,我和刚从北川羌族自治县祭扫回来的月月通电话,问她想说些什么,她说,这是震后第六次回去了,感觉淡定了很多,但站在学校的废墟前仍然很揪心。听到这些话,我既欣慰又心酸,我没法想象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女孩,在面对如此厚重的生命时,这种“淡定”和“揪心”意味着什么,也许在大人眼里,这样幼小的心灵原本会不堪一击。可她,在我眼前坚定地走过了整整四年!

去年,月月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在绵阳市开始了她新的生话,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我特别担心回到四川省,这样“揪心”的感觉会一直围绕着她,直到收到月月寄来的第三份书稿,我才有些许释怀。这本不算厚的书稿记载了月月回到家乡后一年生活的点滴和心情,字里行间多了许多思考,已经看不到前两本书稿中咀嚼痛苦的悲情。可以说月月不仅坚强地站了起来,更在自己命运的舞台跳起了轻盈的舞步,在这个没有华丽的幕布和耀眼的灯光的舞台,用心划动的轨迹更加显得美丽。

《心舞流年》,这是月月的第三本书了,而这样日记的形式,我想对于她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舞鞋了。虽然形式上有些像是年终总结,都是对自己过往一些时间的如数家珍,但不同的是,这里从来没有炫耀自己得到了什么,而是记录着走过了哪些路,看到了哪些风景,想到了哪些和别人走路、看风景不太一样的点子……对于自己的过去,月月已经可以非常坦然地写出“为何完美一定为天生,残缺才是完美最滋养的土壤”,而再普通不过的校园、同学、亲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甚至是角落里的一草一木也都成为了月月诠释时间、信念、感情、人生等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的演员。

从第一本《我心永舞》开始,我就一直放在书桌上,时不时拿出来翻一翻,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让我接着读上一会儿。合上书后,也能时不时想起一些挺有味道的片段,但这时要想再找到那几页可就难了,有时我甚至会忘了是出在哪一本书里,就像听到一些熟悉的旋律的时候,往往连确定是哪位大师的作品都要抓挠一番。

如果用“生存”来诠释第一本书《我心永舞》,用“生活”来表达第二本书《舞月豆蔻》的话,我想“生长”可能是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这种感受仿佛是一颗种子在经历了一翻波折,甚至是连自已是开什么样的花都有些模糊的挣扎后,终于在一个能见着阳光的地方发芽了,然后,就在某个清晨,噌的一下,就开出了花,这喷薄的生命力是何等得势不可挡啊!

月月离开北京时,我鼓励她认真用笔记录生命,争取每年都出一本日记体的散文。她默默地认真而坚定地做着,从容而执著。

我相信,这只是生命之舞的序曲,精彩的画卷正在慢慢展开!

2012年6月22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