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
云居寺兴平北塔通高30米,矗立在四座唐朝小石塔正中间,北塔周围的四座唐代石塔的造型相似,高度也基本相同,高约3米多。整座塔用汉白玉石雕造,每塔各有一门,门内壁上有造像。每座塔的塔身第一层外壁上,均镌刻有塔铭或塔颂,此种石刻对于塔的建筑年代,是极有价值的。北塔西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石浮屠铭”;东南角小石塔的西面,刻有《大唐易州石亭府左果毅都尉县田义起浮图颂》,历阳丞王利贞撰文;东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大唐易州新安府折冲李公石浮图之铭”;西南角小石塔的东面,刻有“大唐云居寺石浮图铭并序”。兴平北塔和四座小石塔均为罗勒檐。他们由石板搭砌成中空的形式,每层檐均采用正反叠涩的结构。这些唐朝石塔的整体造型挺拔秀美,其造型酷似西安市著名的小雁塔和云南省的崇圣寺三塔,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概述图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发展历史
云居寺北塔因身曾以红色刷饰,又俗称“红塔”。位于房山云居寺内,塔为砖瓦结构,高30.4米。整个塔身份上下两层,中间有八角形中心柱。上下檐装饰斗拱。两层塔身八面分设拱门及隐作直窗。始建于唐辽时期,元、明两代维修成钟鼓楼式。上部宝顶相轮如钟形,中部覆钵如鼓形,下部呈楼阁式。中部有磴可登,底部紧腰处有一周伎乐天砖雕,有反弹三弦的造型以及人面鸟身的美音鸟 《迦陵频迎》。还有古代宴乐场面等各种浮雕。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参考资料
云居寺北塔参考.www.net114.com.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