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筈

刘筈

刘,彦宗次子。幼时以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辽末调兵,而筈在选中。辽兵败,左右多散亡,乃选筈为扈从,授左承制。辽主西奔,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

基本介绍

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仍从事元帅府。元帅府以便宜从事,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天会二年,迁太常少卿、东上阁门使,从完颜宗翰伐宋,围太原市。迁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七年,为礼部侍郎。十年,改彰信军节度使,权签中书省枢密院事。

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杭州市,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

六年,为行台尚书丞相,兼判左宣徽使事,留京师。或请厘革河南省官吏之滥杂者,筈曰:「废齐用兵江表地区,求一切近效,其所用人不必皆以章程,故有不由科目而为大吏,不试弓马而握兵柄者。今抚定未久,姑收人心,奈何为是纷更也。」遂仍其旧。

七年,帅府议于馆陶县筑三城,以为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初,以河外三州赐夏人,或言秦之在夏者数千人,皆愿来归。诸将请约之,筈曰:「三小州不足为轻重,恐失朝廷大信。且秦人之在蜀者倍多于此,何独舍彼而取此乎。」遂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

九年八月,拜司空。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行台丞相如故。天德元年,封滕王。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进封曹王。居数月,乞致仕。筈自为宣徽使,以能得悼后意,致位宰相。海陵即位,意颇鄙之。及筈求致仕,诏略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子仲诲。

亲属成员

远祖:刘怦,曾任唐卢龙节度使。

祖父:刘霄,曾任辽中京遗址留守。

父亲:刘彦宗,曾经担任过金朝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且是枢密院的知院。

弟弟:刘萼,于贞元元年(1153年)担任参知政事,正隆六年(1161年)参与完颜亮宋朝征伐,随后被封为任国公。然而,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的十二月,由于贪污腐败被揭露,他被降级一级并免去职务,遣返回乡。最终,他在自己的家中离世。

儿子:刘仲诲,在皇统九年(即1149年),他被授予进士及第的荣誉,随后担任了太子詹事、吏部尚书以及太子少师兼御史中丞等职务。到了大定十九年(即1179年),他离世了。

侄子:刘仲询,刘萼之子。

参考文献:

研究书目

金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