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熊
皮熊,(1580年-1664年),原籍江西临江,又名罗联芳,字玉山,清铜仁府人,南明时期将领,封爵匡国公。
皮熊随父迁居贵州铜仁。在幼年时被过继到罗家,遂改姓罗,名联芳,成年后考取贡生。他年轻时曾在湖南凤凰县担任副将,因平定土酋安邦彦的叛乱,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升任贵州省总兵官。明朝灭亡后,南明政权建立,皮熊被任命为贵州总兵,继续抗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皮熊识破冒充弘光帝的流寇查显仁,因功被封为定番伯。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攻入贵州,皮熊率部坚守平溪,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军配合,收复了黎平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等地,支持湖南省的抗清斗争。然而,随着清军的强大攻势,贵州局势逐渐恶化。清顺治七年(1650年),皮熊因孙可望的兼并手段失去军权,退居水西投靠女婿赵默。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投降清朝,导致南明抗清事业受挫。清军攻占贵阳后,皮熊退守水西大方城,最终城陷,退避山中。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皮熊据守水西大方城,城陷后,他退避到杨保山中。次年四月,桂王被吴三桂杀害,皮熊见大势已去,绝食七天欲自尽未遂。清康熙帝元年(1662年),皮熊与常金印等人密谋策动安坤起义,试图再次抗清。康熙三年(1664年),皮熊与安坤聚众起义,但因部下叛变,起义失败。安坤被俘处死,皮熊被吴三桂拘押至云南省。面对吴三桂的劝降,皮熊绝食十三天后去世,葬于虎场三坡桂花园。
人物生平
皮熊原籍江西临江,他的父亲来到贵州铜仁市经商,于是落户铜仁。皮熊在幼年的时候被过继到罗家,改姓罗,名联芳。罗家对他进行了培养和教育,之后皮熊考取了贡生。
皮熊年轻时,曾在镇(今湖南凤凰县)担任副将。明崇祯二年(1629年),因平定土酋安邦彦的叛乱,他被提升为贵州省总兵官。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弘光帝在南京建立南明,此时皮熊已年过六十。经贵州巡抚范的推荐,皮熊被南明政权任命为贵州总兵。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州(今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流寇查显仁冒充福王,被俘后在押解途中逃到平溪(今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要求当地官员保驾。一些政治投机者和官绅将他当作太上皇供养。皮熊与范及四川省巡按米寿图闻讯前来“朝圣”,识破了查显仁的伪装。皮熊因功被封为定番伯。
清顺治五年(1648年)正月,清军攻陷沉州,逼近贵州铜仁。皮熊受命从贵阳、平越进军,驻守平溪。清军除了从沅州一路进攻外,还分别从辰溪县、沅州进攻铜仁市。尽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奋起抵抗,但因力量悬殊,无法抵挡清军的进攻。同年四月,清军先后攻占辰州、铜仁,并对铜仁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皮熊没有退缩,选择率部配合湘西各军继续坚持抗清斗争。不久,曾被刘承允胁迫投降的陈友龙在武冈市、黎平县、靖州起义。皮熊与湖南省督师何腾蛟的部下堵胤锡、马进等人配合,不到一个月就收复了黎平、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等20余座城池。十月,禁江人王祥率领数万人占据遵义市。次年七月,王祥与皮熊发生冲突,围攻贵阳。八月,平茶司人杨光谦援助皮熊,击败了王祥的军队,解除了贵阳的围困。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正月,张先率兵从楚地窥视贵州省,到达偏桥,皮熊派遣杨光谦击败了他。张先原是明朝桂王,自立于肇庆市,建立永历年号,此时封皮熊为匡国公,王祥为忠国公,命他们守卫贵州。十二月,皮熊与杨光谦从清浪出兵,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的部将孙可望出于自己的目的,对友军采取了兼并手段。孙可望口头上声称联明抗清,实际上却是亡明抗清。清顺治七年(1650年),范为了维护朝廷威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留守翟式等人上奏弹劾孙可望的罪行,结果被孙可望抓捕。皮熊的军权被剥夺后,他前往水西投靠女婿赵默。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孙可望投降清朝,献上了云贵高原地图及西南兵防部署,导致南明的抗清大业功败垂成。清廷起用降将洪承畴为经略,率吴三桂等三路大军进攻云贵。不久,贵阳陷落,水西军安坤投降清朝。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皮熊据守水西大方城,城陷后,他退避到杨保山中。次年四月,桂王被吴三桂杀害,皮熊见大势已去,绝食七天欲自尽未遂。
清康熙帝元年(1662年),云、贵、桂各族人民仍打着李定国的旗帜进行抗清起义。此时,南京人常金印等人自称是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潜入水西,与皮熊密谋策动安坤起义。康熙三年(1664年)正月,皮熊、安坤聚众数万起义,震惊清军。同年三月,清军派吴三桂从云南省前来镇压。由于皮熊部下的一名土司叛变,成为吴三桂的坐探,皮熊几次准备出击的计划都被坐探破坏。最终,皮熊的部队由胜转败。同年十一月,安坤被俘并处死,皮熊被吴三桂派兵拘押至云南。三桂多次劝降,皮熊背立不顺命,并当面斥责吴三桂,吴三桂无言以对。皮熊绝食十三天后去世,葬于虎场三坡桂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