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染用卫矛

染用卫矛

染用卫矛(学名:Euonymus tingens)是卫矛科卫矛属的植物。

形态特征

染用卫矛为乔木,高5-8米,树干直径约达40厘米;小枝紫黑色,近圆形。叶厚革质,长方窄椭圆形,偶为窄倒卵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极浅疏齿,中脉明显,侧脉细弱,小脉结成下凹细网,使叶面常呈细皱状;叶柄长5-8毫米。聚伞花序1-5花,集生小枝顶端,花序梗长1-2厘米,小花梗较花序梗长;花5数;花萼长圆形;花瓣白绿色带紫色脉纹;花盘极肥厚;雄蕊具细长花丝;子房长锥状,花柱细长;子房每室有胚珠3-6对。蒴果倒锥状或近球状,直径约1.5厘米,5棱,上部宽圆平截,有线状宿存柱头,基部狭窄,有5深裂宿存花萼及5条线状花丝,果梗细长;种子每室1-4,褐色或深棕色,长圆卵状,长5-10毫米,直径3-4毫米,基部种脐不甚明显,假种皮橘黄色,厚而多皱纹,冠状覆盖种子的1/2。

分布范围

染用卫矛分布于印度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德钦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丽江市易门县禄丰市会泽县等地)、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生活习性

生长于海拔2600-3600米山间林中及沟边。

繁殖方法

苗床处理

种植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并且配备完整的灌溉设施的大棚。实验设计的小区均采用宽1.0米,长10米的苗床,苗床间距为50厘米。做苗床时先施入腐熟好的农家肥20000千克/公顷,深翻整平,然后在上面覆草炭土10厘米。播种前3-5天对苗床进行消毒,具体方法是:将硫酸亚铁溶于水,制成0.5%的溶液,将苗床淋湿。播种时,进行条播,沟深约1.5厘米,宽10厘米,沟间距为2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其中,然后覆上草炭土,整平压实。

种子处理

播种前1天对种子进行处理(除沙藏和冷藏的种子)。浸种的水温和时间根据种皮厚薄和种粒大小而定。浸种时水量为种子量的3-5倍,浸种期间每天要换水1-2次。先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分钟,然后将种子清洗干净,然后用冷水(或60℃热水)浸种12小时,再将种子置于光照条件好的平地上,均匀摊开,厚度2-3厘米,上面用湿草帘覆盖催芽,催芽7-10天,种子露白60%以上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

染用卫矛种子育苗,较适宜的播种量在15克/平方米左右,这个播量苗木成苗率也适中,发病轻,幼苗生长状况良好,成苗数量最高,是较为理想的播量。

合适的播种密度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控制苗木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染用卫矛种子育苗,较适宜的播深在1-1.5厘米之间,播种过深过浅都不利于出苗及后期的生长,播种过深,染用卫矛种子会由于缺氧,水分过多,导致胚芽溃烂,引起各种病害,从而影响出苗率;播种过浅,苗床表面易形成干沙层,种子易失水,影响种子吸胀萌发,影响出苗率,而且幼苗根系发育不好,影响幼苗后期生长发育。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苗木的生长发育和对恶劣环境的抵抗能力。播种育苗时间应根据气侯条件和不同树种种子生理特性来确定。中国丽江市染用卫矛种子较适宜的育苗季节是春、秋两季。春季育苗(3月下旬),出苗稍慢,出苗率略低,但发病率小,成苗率较大,苗木木质化程度较高,生长健壮;秋季育苗(8月底至9月初),出苗快,出苗较整齐,发病率小,成苗率也较好,种苗也能够顺利越冬。

主要价值

染用卫矛树干通直,枝叶茂盛,树形优美,秋季果实呈大红色,十分美丽,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树体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和抗寒性能及耐高温特性,对城市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净化能力,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和绿化造林树种。

保护现状

染用卫矛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野外采集植物数据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