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年12月13日-1897年2月11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镇,毕业于杰斐逊学院、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曾任北洋水师学堂教授、“镇远”号战列舰副舰长,中日甲午战争参与者。

马吉芬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军人世家,是来自苏格兰的MacGregor和MacAlpine家族的后裔。祖父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其父亲在美墨战争中晋升为上校。马吉芬自小受到行伍的熏陶,在宾夕法尼亚州国会议员的推荐下,1877年,马吉芬如愿成为一名海军学员,在船舶驾驶、枪炮使用等科目表现出色。由于海军缩编,毕业后的马吉芬未能成为正式军官。中法战争期间,马吉芬经自荐考核入职北洋水师学堂任教,被委派办理各种重要事宜,曾作为北洋水师的代表,带领一组中国官兵前往英国一家造船厂验收过订制的军舰。后在马吉芬的建议下,李鸿章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决定在威海卫创办威海水师学堂,并委任他为新学堂负责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马吉芬加入北洋舰队,任“镇远”号战列舰的副舰长。在黄海海战中,马吉芬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但他依然指挥“镇远”随同残余的军舰返回旅顺。战争结束后,马吉芬返回美国疗养。由于病痛等原因,1897年2月11日清晨,菲里奥·诺顿·马吉芬支开了身边的护士,用自己的M629C左轮手枪自杀。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附近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镇,是来自苏格兰的MacGregor和MacAlpine家族的后裔。祖父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其父亲在美墨战争中晋升为上校

马吉芬在华盛顿镇上读完高中并进入汤玛斯·杰佛逊(Jefferson)学院学习。在宾夕法尼亚州国会议员的推荐下,1877年,马吉芬如愿成为一名海军学员。在学习中,马吉芬在船舶驾驶、枪炮使用、领航和蒸汽轮机维护等科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878年至1879年,马吉芬参与了“星座”号军舰运送粮食到爱尔兰的远航任务,期间提交了改进火炮后退和复进方法的报告,该方法被广泛应用。

1884年,美国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只有军舰缺员时学员才能递补,导致许多学员无法成为正式军官。马吉芬因名次靠后,未能成为前12名,毕业后只获得一千美元安置费。此时,中法战争爆发,马吉芬决定到中国服役,参与中法战争。1885年,他到达旧金山,随后前往中国。

加入中国海军

1885年,经过考核,马吉芬被任命为北洋水师学堂的船舶驾驶和枪炮使用科目的教授。并负责领航和航海天文学的课程,训练陆军和炮兵的学员,以及讲授如何构筑防卫工事。几个月后,马吉芬被任命为训练舰的舰长。

在为北洋水师效力期间,马吉芬渐渐得到了中国人的信任。他开始被视为“自己人”,被委派办理各种重要事宜,曾作为北洋舰队的代表,带领一组中国官兵前往英国一家造船厂验收过订制的军舰;后来在马吉芬的建议下,李鸿章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决定在威海卫创办威海水师学堂,并委任他为新学堂负责人。

参加甲午战争

1894年,马吉芬提出想休假回国探亲。在他动身前,中日宣战了。马吉芬马上撤回了休假申请。他被任命为七千吨的“镇远”号战列舰的副舰长。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由于是主力舰,马吉芬指挥的的“镇远”受到几乎整个日本舰队的集火射击。在不间断地交战了五个小时后,日本舰队放弃攻击四艘中国巡洋舰,而专注于围绕两艘中国战列舰射击。日本人发现两艘中国战列舰始终保持紧密的队形,“镇远”以其巧妙运动和火炮射击掩护“定远”,但这不能弥补舰队受到的损失,更不能使自己免受打击。战斗中“镇远”一直烈焰熊熊,经受了各种炮弹的几百次射击,包括13英寸的炮弹。马吉芬受到了严重的战伤,包括严重的撞击、烧伤和弹片击伤。他的健康和视力受到不可挽回的重创。但他依然指挥“镇远”随同残余的军舰返回旅顺。

自杀

基于恶劣的健康状况,马吉芬离开中国返回美国疗养。他在纽约生活了两年,忍受着无休止的伤痛折磨。为了尽量在可能的精神错乱和失明,以及止痛药难以有效止痛之前整理一下资料,马吉芬给“世纪杂志”写了一份黄海海战的完整报告。1897年2月11日清晨,菲里奥·诺顿·马吉芬支开了身边的护士,用自己的左轮手枪自杀。

人物关系

相关纪念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与詹姆斯·劳伦斯、大卫·法拉古特、切斯特·尼米兹等人共同陈列在美国海军学院博物馆在普雷布尔大厅的展厅。

参考资料

Philo McGiffin: A Man of Wit and Dash.U·S Naval History.2024-12-06

镇远舰副舰长马吉芬|半岛网 .半岛网.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