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太庙

太庙

太庙是位于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宗庙,总面积19.7万平方米。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建筑格局为矩形,共设三重城垣,太庙的主体建筑是前、中、后三座大殿,太庙内还有前琉璃门、祧庙、燎炉等景点。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改为“都宫别殿”的分祀,太庙一分为九,新建八庙,新太庙建成五年后就被雷火烧毁,重修时恢复旧制。清朝沿用明代太庙。1924年北洋政府接管太庙改为和平公园。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

太庙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太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为明清两代皇室的祖庙,与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遥相呼应,形成“左祖右社”的格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太庙发生了创建以来最大的变革,出身旁支的明世宗为了让自己的生父朱祐杬能够入太庙,力排众议,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改为“都宫别殿”的分祀。于是太庙一分为九,新建八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新太庙建成五年后,九庙中的八庙都被雷火烧毁。重修时明世宗不敢再逆天而行,恢复了旧制。清朝定都北京后沿用明代太庙。清朝灭亡后,祭典废除,太庙仍归清室保管。1924年,北洋政府接管太庙改为和平公园。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1950年太庙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于当年5月1日作为首都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太庙的建筑格局为矩形,共设三重城垣:外垣内绝大部分面积被柏树林覆盖;第二重城垣内为太庙主体建筑群;最内一重城垣环绕太庙的核心建筑。内垣(即第二重城垣)南门称“戟门”,门前有七座汉白玉石桥跨在小河之上。戟门屋顶曲线优美,出檐较大,梁架简洁,天花华丽而不失纤巧,表现出典型明代殿宇的特征,为明永乐时期的重要遗存。戟门内为中轴线上的前、中、后三殿,是太庙的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

前殿

前殿为祭殿,亦称“享殿”,是皇帝祭祀时行礼之所,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屋面。“太庙”匾额正是悬挂在这里。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每年四季首月祭典称“时享”,岁末祭典称“祭”,凡婚丧、登极、亲政、册立、征战等家国大事之祭典称“告祭”。殿内设木制金漆神座,座前设豆案等祭器,置稻粱、果蔬、牺牲、香烛、福酒等祭品。祭典时将祖先牌位从寝殿移至此处神座安放,然后举行隆重而庄严的仪式。

中殿

中殿在前殿的后面,又称寝殿。面阔九间,台基为汉白玉须弥座,殿前有月台,上绕以石护栏,中殿东西配殿各为五间,是贮存祭器的地方。

后殿

后殿形制与中殿完全相同,又称祧庙,供奉追封的清代立国前的四代帝、后神主牌位。后殿东西配殿亦各五间,形制亦与中殿东西配殿相同,也是祭器收藏库。

其他建筑

小金殿

小金殿在太庙东南牺牲所正门北侧,和牺牲所两处建筑相连,各自独立,又有联系。小金殿是琉璃瓦仿悬山顶的正式建筑,下为石基,中为青砖砌墙,外敷红墙。殿东西面宽5.2米,南北进深长6.08米,坐北朝南。

燎炉

建于明代,为焚烧享殿和享殿西配殿的祝版和丝帛而设。通体用素白琉璃构件砌造,质地细腻坚硬。 整体仿造木结构建筑,筒瓦单檐歇山顶,檐下饰以斗拱额柠,炉身四角有圆柱, 炉膛门上雕花饰带,其余三面雕刻菱花,下为须弥座,雕工精美。

前琉璃门

前琉璃门始建于明代,清代改建,是太庙的正门,嵌于太庙中墙的南墙正中,中间三座为拱门,旁门二座为过梁式。黄琉璃瓦顶,檐下饰有黄绿琉璃斗拱额及垂莲柱,墙下为汉白玉须弥座。

祧庙

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黄琉璃瓦单檐房殿顶,面阔九间,面深四间,是供奉皇帝远祖牌位的地方,殿内陈设亦如寝殿清代规制,正中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景祖。每季首月时享皇帝委托官员在本殿祭祀岁末将先祖牌位移至享殿裕祭。

文化活动

2007年6月9日,北京市在太庙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展览”。2015年4月17日,“知古鉴今——《资治通鉴》大型展览”在太庙举办。2016年1月13日,“文明的回响(第一部):穿越敦煌市”大型艺术展在太庙开幕。2017年1月22日,太庙举办《文明的回响:第二部·中华匠作》展,展览由北京市总工会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由太庙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2020年9月16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匠心独具——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0年宫廷金鱼特展"在太庙开幕。

价值意义

太庙是中华礼乐文化的源头和中心。“子入太庙每事问。”当年孔子进入太庙后,认真的考察和学习太庙的礼仪,可见太庙礼仪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太庙礼乐文化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祖先的祭祀崇拜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的核心,其祭祀的观念、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深深的祖先崇拜情结。据统计,仅清代200多年里,共举行正式的祭祖活动达605次之多。太庙祭祖的本质是中华独特的精神崇拜,它的本源力量是“慎终追远”的孝道,它的功能是规范和教化,它的作用是宗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和谐,它的目的是避凶祈福,以致在国家政治中具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崇地位。以太庙祭祖为国家祭祀礼仪中心,民间的宗祠祭祀,与之紧密相连的家谱文化、宗亲会文化、百家姓文化,以及民俗节日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祖先崇拜的强大洪流,深深地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保护措施

太庙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太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太庙进行消防、避雷、报警设施的维修。2006年北京太庙大殿区古建大修,整个工程将投入1500万元资金,历时一年。2018年12月,太庙文物保护区内73户居民100%签约并全部实现搬迁;2019年5月,北京专门出台居民住房腾退后太庙保护利用方案,对腾退区域的保护利用、园林保护及环境整治进行整体设计;如期完成了享殿东西配殿、寝殿东西配殿修缮,有序推进戟门、祧庙、牺牲所等古建筑及汉白玉构件修缮工程。2021年7月起非文物类建筑物陆续被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由于所处之地为古建文物环绕,施工方基本上都是采取“蚂蚁搬家”式的拆除方式,尽可能降低对古建文物的影响。2023年5月,太庙历史文化专题展布设工作全部完成。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

开放时间

文化宫园区: 淡季:07:00-17:30,旺季:06:30-19:30

中华和钟展:09:00-16:30

门票

文化宫入园门票:2元/人

中华和钟展门票: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10元/人;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15元/人

注:购中华和钟展门票免购文化宫入园门票

交通路线

120、2、52、8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天安门东站

参考资料

古都文化之中轴线之三:太庙.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8-21

北京中轴线:庙·坛.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8-21

园区古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3-08-21

历史沿革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 .2023-08-21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市文物局.2023-08-21

北京太庙小金殿供奉的是谁.中国新闻网.2023-08-21

燎炉(组图).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2023-08-21

前琉璃门(组图) .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3-08-21

祧庙.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3-08-21

太庙展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网.2023-08-21

最早《资治通鉴》亮相北京太庙 价值超300万.搜狐网.2023-08-21

敦惶莫高窟壁画将在北京太庙展出 小贴士:持京卡免费看.北晚新视觉.2023-08-21

2017年文化宫大事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3-08-21

全国70多种优质金鱼北京太庙展出.光明网.2023-08-21

北京太庙结束最大规模修缮对外开放.中国经济网.2023-08-21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