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
法源寺(英文名:Fayuan Temple),位于中国北京市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法源寺前街7号,始建于李世民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也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武则天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寺院建成,武后赐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寺僧相瑢修葺,更名为崇福禅寺。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雍正帝拨资修整。次年,寺院重修竣工,更名为法源寺。1956年,在法源寺内成立中国佛学院。1980年,在法源寺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等,共六院七进。1979年,法源寺被确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辽东,回师途经幽州,诏于城内创建佛寺,以哀悼东征阵亡将士,但未能实现。此后,李治又下诏建此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寺庙建成,武后赐名“悯忠寺”。唐安史之乱时一度改名顺天寺。天宝十四年(755年)和至德二年(757年),安禄山、史思明分别在寺内东西各建一砖塔。安史之乱平息后,恢复悯忠寺名称。唐中和二年(882年)寺毁于大火。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悯忠阁。耶律洪基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城地震,悯忠寺再次受灾,随后奉诏修复。辽咸雍六年(1070 年),在寺名前加“大”字,称为大悯忠寺。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该寺作为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谢枋得被帝囚于此寺。明正统二年(1437年),寺僧相瑢进行修葺,朱祁镇赐名崇福寺。清代,以“好佛”著称的顺治(顺治帝)在寺内建立戒坛,康熙又御书“觉路津梁”匾额,并亲笔为寺院藏经阁题字。
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拨资重修,并于次年竣工,赐额“法源寺”,此后遂以“法源寺”之名著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再次拨资修整,赐大雄宝殿“法海真源”御匾,并题“慧雨昙云,清净契无为之旨;金乘珠藏,通明开不二之门”等诸多御联。
1956年,在法源寺创办中国佛学院,致力于佛教教育、僧才培养。1979年,法源寺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次年,在法源寺创办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使之成为中国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中心之一。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境域
法源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法源寺前街7号。
建筑布局
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中路为主要殿堂所在,东路另有三座建筑。法源寺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六院七进。
主要景观
山门
山门为三门式构造,中门作正门,其上为歇山式屋顶,屋面为筒瓦铺设。两侧门采用悬山式屋顶设计,屋面同样为筒瓦铺设,并带有大脊。门前置有石狮一对,山门两旁各设八字形影壁。与山门对峙之处,建有砖砌一字形影壁。进入山门,院内东西侧分别立有钟楼与鼓楼。
天王殿
天王殿位于山门之后,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采用硬山顶并带有大脊的设计,屋面为筒瓦铺设。其前檐设有石券脸门窗。两侧设有侧门,通过连廊向北延伸,直至最后一进建筑——藏经楼,从而形成一个由配殿及配房环绕的东西宽50米、南北长180米的封闭庭院。天王殿正中供奉着明代弥勒佛化身布袋和尚的铜像,高1.12米;左右两侧则陈列着明代四大天王的铜造像,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每尊像高1.2米。在弥勒菩萨像的背后,供奉的是明代铜铸韦陀菩萨像,高1.70米。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中最重要的殿堂建筑之一,主要用于举行佛事活动、早晚课等宗教仪式。它作为第一进院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檁,采用歇山顶设计,屋面为筒瓦铺设。殿前设有三间抱厦,并有砖石月台,月台两侧矗立着六通石碑。东西两侧各有配殿三间,前出廊为硬山顶调大脊设计,同样覆以筒瓦。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像,均属明代制作,采用木胎贴金罩漆工艺。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于须弥座,像高2米,后有光环,通高3.97米;文殊、普贤分列两侧,像高各为2.14米。大殿两侧置有清制十八罗汉坐像,高约1.35米,同样采用木胎贴金工艺。大殿内迤南两清石柱础,装饰以卷叶莲瓣纹样。此外,殿中悬挂爱新觉罗·弘历亲书之“法海真源”匾额。
观音殿
观音殿,亦称“悯忠台”,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形。其台基高度超过一米,四周环绕着砖砌栏杆,殿堂建于台上。殿中悬挂康熙御笔的“存诚”匾额,该牌匾为六龙边饰,匾芯上方为康熙闲章“万几余暇”。殿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支撑式样与故宫御花园万春亭相同。该处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如唐代的《无垢净光宝塔颂》《悯忠寺藏舍利记》《承进为蔍福禅师造陀罗尼经幢》(应历七年,957年),辽朝的《燕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等。此外,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另有《法源八咏》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碑刻。
毗卢殿
毗卢殿,亦称“净业堂”,面阔三间,前设廊道,采用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屋面为筒瓦铺设。其东西两侧各配以三间配殿,同样前设廊道,并采用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屋面为筒瓦铺设。毗卢殿两侧的围房均通往东西跨院,均为一进深的小院落。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八宝等形象。堂内供奉着一尊按照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的形象以铜制成的明代毗卢佛像,该佛像高及屋顶(4.58米),共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向东、西、南、北;最上层为毗卢佛。
大悲殿
大悲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檩,采用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屋面为筒瓦铺设。其后接有悬山卷棚顶抱厦一间,正殿两侧各连接朵殿一间,东西两侧还各有三间配殿。该处已辟为历代佛经版本展室,陈列唐以来各代藏经及多种文字经卷,并有东汉时代的陶佛坐像、孙吴时代的陶魂瓶,有北魏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十国的铁铸像、宋朝木雕罗汉、元代铜铸观世音、明朝木雕伏虎罗汉等。
藏经楼
藏经楼大殿全部用青砖铺地,阁上供奉着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所制,阁内珍藏明、清时期所刻藏经。藏经楼共两层,面阔五间,采用两卷勾连搭的屋面形式。楼后部两侧建有转角楼,与配殿相连接。藏经楼已作为历代佛造像展室,陈列着从东汉到明清时期的数十尊佛造像精品。
相关文化
传说
传说1
相传康熙曾经想要废除法源寺,驱逐寺中的僧众。有一位老和尚坚决不服从,开始绝食并且不断诵经。康熙祖母孝庄文皇后在宫中听到诵经的声音,派人去查找却找不到人,经过很长时间才知道是这位老和尚在诵经。太后被老和尚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叫康熙恢复法源寺。雍正帝尊敬这位老和尚为师父,在法源寺为他的替身受戒,并且重新修建了寺院,使其规模更加宏大,寺中的僧众也日益增多,每天需要用四个巨大的铜锅来烧饭。
传说2
相传清朝有一位皇帝曾在法源寺受戒。受戒当日,该皇帝自宣武门出发,沿途道路两旁用黄色绸绳作为标识,以示禁止随意通行之用,而黄绸绳至今仍保存在法源寺。
传说3
据传,雍正帝之母曾于一夜间偶闻崇福寺钟声,此为宫廷中人首次聆听寺庙钟鸣。她认为“法源”二字可寓吉祥,于是让雍正将崇福寺更名为“法源寺”。
传说4
清朝前期,每年四月初八,法源寺都会举办盛大集市并对外开放。某日,爱新觉罗·弘历微服私访至法源寺,从前门进入并享用斋饭。斋饭结束时,他没有按照寺规,将筷子轻轻地放在桌前,而是随意地放下,后被方丈识破身份。方丈认为,即便贵为帝王,亦应遵守寺规,于是下令关闭前门,乾隆皇帝只得从后门离开。回宫途中,乾隆皇帝降旨,命法源寺前门永闭不开。
人文
辽代《契丹藏》由高僧诠明于法源寺内编纂完成。赵桓赵桓被俘北上后,曾囚禁于寺内。宋末遗臣谢枋得抗元失败,亦在该寺绝食而亡。1917年至1919年间,“北漂”的齐白石曾两度入住寺内,在此结识大批耆老名宿,并开始“衰年变法”,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风格。1920年,学者杨昌济病逝后停灵法源寺,青年毛泽东前往寺中为恩师守灵,协办后事。1924年,印度文豪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徐志摩、林徽因等陪同下,慕名赴寺游赏。2000年,台湾作家李敖以法源寺为故事背景出版了小说《北京法源寺》。
时令活动
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代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每年暮春时节,法源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吟诗,曾留下纪昀、洪亮吉、顾炎武、何绍基、黄景仁、龚自珍和宣南诗社成员的足迹或诗篇。宣南诗社又称“宣南诗会”,缘起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九年(1804年)的“消寒诗会”,活跃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至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基本停止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可考集会60余次。从1924年到2024年,法源寺的丁香诗会已满百年。
文物保护
1979年,法源寺被北京市政府确立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意义
法源寺既是民众祈福还愿的香火之所,也是京城文人聚吟雅集的胜地。它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佛学院、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已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和佛学研究的重地。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5年3月,有游客游玩参观时将法源寺600年历史的石狮子推倒毁坏,文物专家称会根据鉴定结果定罪量刑。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3-12
法源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2-27
三座古庙见证北京佛缘(名家话北京).人民网.2024-02-27
法源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03-11
Top 10 Oldest Temples in Beijing (2).北京旅游网.2025-03-12
法源寺.首都统一战线.2025-03-12
燕京“香刹”法源寺.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5-03-12
“赏丁香,共诗话”,法源寺丁香诗会已满百年.百家号.2025-03-12
庙宇|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寺.微信公众号.2025-03-12
沈正华:走访北京的寺庙(二)法源寺.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2025-03-12
北京市法源寺.凤凰网.2025-03-12
北京这五座古刹,历史悠久,传说动人,你去过几个?.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2
北京市法源寺.凤凰网.2024-02-27
顺治帝是否在法源寺受过戒?乾隆真封过法源寺的前门?.百家号.2025-03-12
法源寺600年历史的石狮子被毁,游客游玩参观时将其推倒,文物专家称会根据鉴定结果定罪量刑.抖音短视频.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