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
帝师,中国古代职务称呼,有三个意思,一是皇帝或皇帝未登基前的老师,如广成子是黄帝的帝师。二是古星名。三是国家宗教的最高领袖,如八思巴为元朝孛儿只斤·忽必烈时期的帝师。此外,封建时代皇帝敬赠智博功高德隆之臣也有称帝师的,如明朝开国谋臣刘基就被赐称帝师。
历史记载
《史记·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 良 足矣。”《汉书·朱云传》:“至 成帝 时,丞相故 安昌侯 张禹 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唐 李咸用 《题陈处士山居》诗:“樵童牧竖劳相问,穴从来出帝师。”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五世食 韩,并为正卿,厥生帝师,首造大 汉。”
《晋书·天文志上》:“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姓。”
因寺院围墙涂红白黑三色,俗称花教,款氏家族世袭教派法主。1244年,萨斯迦教派法主萨斯迦·班弥·功嘉监藏(Saskya pandita Kun-dgah-rgyal-mtshan)代表乌思、藏、纳里(见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僧俗赴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向蒙古阔端太子表示归顺,从此萨斯迦派僧侣在蒙古地位愈来愈高。功嘉监藏死,侄八思巴继为教派法主。蒙哥汗时,释道争辩,八思巴驳倒道家,深受崇敬。孛儿只斤·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立总制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地方僧俗,命八思巴领之。至元六年(1269),八思巴升号帝师、大宝法王,赐玉印、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意思是比皇帝还要神圣。八思巴之后,累朝帝师有亦怜真(Rin-chen-rgyal-mtshan)、答儿麻八剌剌吉塔(Darmapālaraksita)、亦摄思连真(Ye-shes-rin-chen)、乞剌斯八斡节儿(Grags-pa-hod-zer)、辇真监藏(Rin-chen-rgyal-mtshan)、都家班(Sangs-rgyas-dpal)、相儿家思巴、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Kun-dgah-blog-ros-rgyal-mtshan-dpal-bzang-po)、旺出儿监藏(dBang-phyug-rgyal-mtshan)、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Kun-dgah-legs-pahih-byung-gnas-rgyal-mtshan-dp-al-bzang-po) 、辇真吃剌失思(Rin-chen-bkra-shis)、公哥儿监藏班藏卜(Kun-dgah-rgyal-mtshan-dpal-bzang-po)等人,多数出自款氏家族,有的则是帝师弟子、侍者出身。
元朝蒙古统治者崇奉吐蕃佛教,帝师在元廷地位极高。帝后妃主都接受灌顶(洗礼)。帝师来去京师,百官隆重迎送。生时受大量布施、赠赏,死后金可达上千两黄金、上万两银和上万匹缯帛。帝师的子弟和门徒很多人被封为国师、司空、司徒、国公,这些高级僧侣也享有种种特权。他们以作“好事”(功德)名义,奏释犯人,从中受贿得利;有的还出卖官爵。通过赏赐、布施等途径,高级僧侣手中聚集了大量财富。帝师及其门徒主持的各种佛事,耗费巨大。据延祐四年(1317)统计,内廷佛事消耗的食品,每年用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酥二万一千八百七十斤、蜜二万七千三百斤。
孛儿只斤·忽必烈曾把乌思藏十三万户指给第一任帝师八思巴作为供养地,使之成为吐蕃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在那里,元朝皇帝的诏令和帝师的法旨并行。款氏帝师世代继承这种地位。帝师制度对巩固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统治,起了很大作用。帝师作为全国佛教的最高领袖,其法旨也行于内地各寺院僧徒。帝师的存在使佛教在全国获得了高于其他宗教的优越地位。
明朝帝师
清朝帝师
爱新觉罗·弘历 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
帝师大宅
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皇城相府是国家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投资2.8亿元,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和升级,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继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成为山西省第3家AAAAA级景区。2011年1月14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为举行AAAAA级景区授牌仪式,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正式挂牌。
皇城,原叫黄城,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改为皇城。
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皇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完工于康熙帝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御书楼金碧辉煌,河山楼雄奇险峻,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藏兵洞奇妙无穷,南书院曲径通幽,西花园风景别致,紫芸阡御碑林立。纵观相府景区,历史人文底蕴厚重,造型独特,气象万千。
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康熙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刘禹锡"的评价。爱新觉罗·弘历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