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叉
元叉(484-525年),字伯俊,小名夜叉,洛阳市人。北魏宗室、大臣,拓跋珪拓跋姓五世孙、阳平王拓跋熙玄孙、太师江阳王元继长子。
宣武胡太后临朝摄政时,因为元叉是她的妹夫,便提升他当了通直散骑侍郎。元叉的妻子也被封为新平郡君,后改封冯翊郡君,官拜女侍中。
元叉倚仗着宣武灵皇后的宠爱,权势越来越大,不久又任散骑常侍、光禄少卿,兼尝食典御,后又升任光禄卿。元叉的女儿夭折时,胡太后下诏说:“元叉的长女,年龄将满十五岁,却突然夭亡,我心中充满哀痛思念之情,可追封她为乡主。”不久元叉升任侍中,其他官职不变,加授领军将军的职位。元叉既在门下省任要职,又总管京城的卫戍军,深受胡太后的信任和器重。正光元年的时候,元叉和宦官刘腾一起把灵太后关了起来,囚禁并杀害了清河王元怿。掌控了朝廷大权,被提拔为骠骑将军。公元525年,元叉被灵太后下令赐死。
人物生平
元乂因是宣武灵皇后的妹夫,又在胡灵太后临朝时,与他私通,淫乱宫闱。权倾朝野,恃宠骄盈。清河王元多次惩戒他,元乂诬告元怿谋反,禁元怿门下,左右朝贵都给元怿作证清白。正光元年(520年)七月,元乂与宦官刘腾将灵太后软禁,囚元怿于门下省。不久,将他杀害,将灵太后幽禁于北宫。元乂遂与太师兼高阳王元雍等辅政,常直禁中,元诩呼为姨父。
其后,诛杀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和右卫将军奚康生。正光五年(525年)秋,孝明帝元诩与灵太后、丞相元雍密谋图叉。元叉知道后甚惧,辞官求解罪。乃以元叉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元叉虽去兵权,然总任内外,殊不虑有废黜之理。前元叉出宿,遂解其侍中之职。未几,有人告叉及其弟元爪谋反。起事有日,得其手书。灵太后将元叉及弟元爪一同赐死于家。太后因其妹妹的缘故,追赠元叉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封其子元亮为平原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
擅杀元怿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元恪元恪驾崩,由年仅六岁的太子元诩继位,是为肃宗,其生母宣武灵皇后临朝听政。灵太后生活腐化,肆行淫乱,委用非人,赏罚任情。她的妹婿元叉便利用这种特殊关系,不断升职加爵,官势日上,先是散骑侍郎,不久转为光禄卿,迁侍中,加领军将军。既涉政务,又统禁军,虽毫无功业,却在瞬间成了显赫人物。日益骄横,大肆收受贿赂,视为当然。扬州市刺史李宠想调进京城,知道元叉重权在握,是个关键人物,便搜刮当地名特产及珍玩古董,整整装了五车多,不远数千里,送进元叉家里。元叉是个之徒,见到这样的重礼,喜上眉梢,但还是补充一句:“这么多的东西,让人看到,实在影响不好啊。”别人听到这话心领神会。相州刺史杨钧给他送礼时,用白银铸造了一套餐具给他。有人敢送就有人敢要,灵太后得知这事后,对他动怒说:“你这是不是太过份了?”元叉才稍有收敛。
这还不算,他权欲熏心,自我膨胀,施奸用诈,很快便与太傅、清河王元怿发生了冲突。元怿是肃宗的叔父,不仅外表堂堂,颇有风度,而且俊才茂德,礼敬士人,在北魏统治集团中享有很高威信,所以宣武灵皇后引为辅佐,委以朝政。元怿也常念太后垂爱,为国尽心尽力,他见元叉恃宠骄盈,志欲无限,很看不起,常想排挤并罢黜他。元叉知道后,不以为然,冷笑说:“你打我的主意,我还不知要打谁的主意呢。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元叉终日琢磨着要挑挑元怿的毛病,刚好他听说司染都尉韩文殊和一戍边重将往来密切,立即命令他的党羽、通直郎宋维诬告韩文殊想谋反篡国,立元怿为皇帝。韩文殊得知后吓得畏惧逃跑,元怿被拘押下狱,后经审问,实在找不出什么证据来,罪名不能成立,不得不将元怿无罪释放,但还派兵在他的住处周围监视。按理,宋维诬告元怿应受到惩罚。可元叉为了掩盖自己的主谋面目,竭力加以庇护,他对灵太后说:“如果杀了来维,将来真有谋反的,谁还敢再去告发呢?灵太后认为有理,只把宋维贬为燕州昌平郡守了事,事后又召回朝廷,升迁无误,元叉的职权也丝毫未损。
想打击元怿的阴谋未能得逞,元叉一直不甘心,他恨恨地说:“我想做的事还没有做不成的。”大家都知道他和元怿的矛盾已经白热化,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所以元叉对人说“我不害他,他就会害我。”继续密谋置元怿于死地。这次,他有了一个帮凶叶刘腾,是个宦官。任侍中,奸诈多谋,善察时变。此人在肃宗即位和灵太后临朝听政上有拥立之功,故特受重用。他和元怿结下仇怨,是因为有一次支部官员仰望刘腾之意,
想提拔他的弟弟任要职,因为不符合惯例,元怿激烈反对。因而两人狼狈为奸,暗里策划阴谋。
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七月,经过一番密谋后,元叉诱逼主食中黄门胡玄度、胡定出面诬告元怿,说元怿许给胡玄度等人许多财物金帛,叫他在皇帝御食中投毒,害死肃宗,夺取皇位,保证事成后胡玄度、胡定二人飞黄腾达。二胡还没上奏,刘腾便把这些详详细细地启奏给皇上。肃宗小小年纪,一下子就被懵住了,连哄带骗被拥进了前殿。
当时灵太后在后宫嘉福殿,元叉一方面矫诏将灵太后幽禁在后宫,一方面令刘腾封锁了后宫与前殿的通道——永巷门,使得灵太后不得出来。
元怿还蒙在鼓里,对已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他象往常一样来上朝,去徽章东阁。在含章殿后,元怿忽听身后有人厉声喝道:“站住!你还想去哪?!”转身一看,是元叉,很奇怪,便问:“你要造反吗?”
“元叉不造反,而正要抓造反的人。”元叉冷冷地答道,“还不快给我捆起来!”话音刚落,早已埋伏好的人一拥而上,将元怿按倒在地,捆个结实,推入含章东省,几十人看守着。刘腾马上以肃宗名义召集公卿百官会议,想以谋大逆之罪论处元怿。公卿大臣听到这话,个个失色,面面相觑,但因畏惧元叉、刘腾,下面鸦雀无声,没人敢有异议。只有右仆射游肇一人起而反对,自然孤掌难鸣,无济于事。元叉带着百官的意见进去上奏肃宗,一会儿出来说皇帝准奏,当场将元怿处死。
元怿在朝野有很高的威望,他的惨死,人们悲痛万分,各地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悼念活动。曾独自一人公开反对处决无怿的游肇,,慨叹奸臣当道,含悲自杀。居住京城的少数民族数百人,按自己的习俗,割面流血,以表哀悼。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与其弟元略、元纂往日以元怿交情甚厚,闻此噩耗,即联合城阳王元徽、元深等大将,起兵于邺(今临漳县西南),号称义兵八万人马,上表列述元叉二十大罪状,声称不诛元叉,难平民愤。其实,元熙过分夸大了自己的实力,威信又不太高,举兵那天,元徽等并没有响应,结果可想而知。元熙被手下人捉住送交给元叉,被斩于邺街,弟弟同时被处死。
接着,又发生了奚康生刺杀元叉的事。奚康生是右卫将军,曾追随元叉、刘腾,参与幽禁宣武灵皇后的阴谋,元叉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后渐渐看不惯元叉胡作非为,与元怿日渐亲密,引起了元叉的仇恨,二人矛盾步步升级。正光二年三月,肃宗在西林园朝见灵太后,文武百官侍坐。因奚康生与灵太后曾有密谋刺杀元叉,所以当大家酒酣时,奚康生请求舞剑助兴,重演鸿门宴。灵太后见奚康生有杀缚之势,明白他的意图但不敢多说。
这时,元叉急走到灵太后面前质问说:“外面到处传言皇帝(灵太后)想加害刘腾和我,不知可有此事?”灵太后不露声色地说:“我从没这样说过。”
朝见快结束时,尚处于软禁之中的灵太后突然动情地嚷道:“隔绝我母子二人,不让我见到儿子,那还要我有什么用?让我出家算了,好永绝人间,先帝真是有先见之明,他在篙高修了闲居庵,原来他想到我有今日啊!”从怀中抽出剪刀欲剪头发。肃宗和群臣惊惧,迭二连三地磕头哭泣,苦苦请求灵太后。灵太后声色俱厉,十分执拗。她见大家一片诚心,便起身拉着肃宗的手说:“我们母子好长时间没相聚了,今夜共度一宿,请大家送我。”说罢就想去嘉福殿。
元叉见状,一递眼色,同党侯刚忙上去阻止,说:“至尊(肃宗)朝见已毕,后宫妃嫔都住在南宫,何必留宿北宫呢?”奚康生立即反驳说:“至尊乃皇帝的爱子,随陛下住一夜,这还用征求意见吗?”奚康生生性粗武,身材高大,声如洪钟,他这一吼,没人敢再说什么。大家拥着灵太后母子往前走。在一拐弯处,奚康生见时机再也不能失去,凭一夫之勇,拔剑直取元叉,元叉一闪,刺中右臂。众人大惊,元叉党羽围上,将奚康生拿下,囚于门下省。元叉指使党羽侍中、黄门等官员十多人连夜审讯奚康生,定为斩刑,受斩于市,刺杀元叉的图谋归于失败。
宗族关系
• 元叉与元怿的关系
元怿是拓跋珪七世孙,元叉是拓跋珪五世孙,据上表血缘上的关系,可知元叉是元怿的叔祖。
人物评价
元叉险慝狼戾,人伦不齿,属籍疏远,素无问望,特以太后姻娅,早蒙宠擢。曾不怀音,公行反噬,肆兹悖逆,人神同愤。叉狼心虿毒,藉权位而日滋。含忍谄诈。与日月而弥甚。无君之心,非复一日。篡逼之事,旦暮必行。元叉本名夜叉,弟罗实名罗刹,夜叉、罗刹,此鬼食人,非遇黑风,事同飘堕。呜呼魏境,离此二灾。恶木盗泉,不息不饮。胜名枭称,不入不为。况昆季此名,表能噬物,日露久矣,始信斯言。况乃母后幽辱,继主蒙尘,释位挥戈,言谋王室,不在今日,何谓人臣。自叉专政,亿兆离德,重以岁时灾厉,年年水旱,牛马殪踣,桑柘焦枯,饥馑相仍,菜色满道,妖灾告谴,人皆叹息。瀍涧西北,羌戎陆梁。泗汴左右,戍漕流离。加以剖斮忠贤,歼殄宗室,哀彼本邦,一朝横溃。(《魏书》评)
元叉之罪,具腾遐迩,岂容复停,以惑视听。(李琰之评)
政事怠惰,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于是天下遂乱矣。(魏收评)
参考资料
元乂墓志.河南博物院.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