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
郭英(1335-1403年),明朝开国元勋,明初洲人(今安徽凤阳,也有资料称是今五河县郭府乡),朱元璋称其为“郭四”。
郭英18岁时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任,在元末时期与其兄郭兴(后封巩昌侯)、其妹郭莲宁(后封为宁妃)一起跟随朱元璋浴血奋战,打下明朝的江山。攻打岳州时,郭英生擒敌军都督镇抚一名,攻克店州、襄阳市后,升骁骑卫管军千户。攻克淮安市、濠州、安丰后,郭英被升为宣武将军、骁骑左指挥事。1368年(洪武元年),郭英跟随大将军徐达北定中原,下齐鲁、攻克沛梁、平定河南省、攻占元都。1370年(洪武三年),郭英升昭勇将军、本卫指挥使。次年,升骠骑将军、河南都指挥使。1380年(洪武十三年),郭英被朱元璋召回京都,进大都督府佥事。1384年(洪武十七年)封武定侯。次年,郭英又被加封靖海将军,镇守辽东。1397年(洪武三十年),平定了川陕地区庞大的敌寇,生擒贼首高福兴。靖难之役时,跟随朝廷大军征讨朱棣无功而返。1403年(永乐元年)郭英逝世,追赠郭英为营国公,谥号威襄,赐葬京师雨花台(今南京雨花台)。据《滋阳县志》的记载,其墓葬实际位于巨野县城北郭家茔地。
郭英是明朝的开国重臣,一生参与大小战斗五百余场,总计擒斩获俘人马约十七万。他的功绩非常显赫,品德高尚,其子孙后代也非常繁盛。人们常常将他与唐朝的郭子仪(因其曾被封为汾阳郡王,故又称郭汾阳)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在功绩和品德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朱元璋对郭英的这些品质以及他的赤胆忠心予以极高评价。
人物生平
投奔元璋
郭英是郭兴的弟弟,兄弟二人一同投奔朱元璋,成为朱元璋的卫士。《三世家典》记载郭英为人沉稳坚毅且足智多谋,身高有七尺,体力超过常人,尤其精通骑马射箭。
南征北战
郭英18岁时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战斗,深得太祖信任。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武昌,陈友谅部将陈同佥突袭朱元璋军,郭英前往将其斩杀。而后又跟随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因功先后获封骁骑卫千户、指挥佥事、本卫指挥副使、河南省都指挥使。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之计,引元军出城,设伏兵将其击败。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孛罗梁王。攻打太原市时,郭英建议常遇春夜袭王保保。郭英率领十几个骑兵潜入王保保营帐,以火炮为信号,常遇春引伏兵大败王保保。
攻打岳州时,生擒伪省都督镇抚一名,攻克店州、襄阳市后,升骁骑卫管军千户。攻克淮安市、濠州、安丰后升宣武将军、骁骑左指挥事。1368年(洪武元年),郭英跟随大将军明灭元之战,目标是平定中原。他们一路攻打下了山东省(齐鲁)、沛县和梁县,平定了河南,攻取了元朝的首都,还攻破了潼关县,所到之处都立下了战功。在攻打通州区时,郭英在距离城池三十里的地方扎营,挖了深深的沟,筑起了高高的墙,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其他将领却请求迅速攻城。郭英说:“我们远道而来,敌人却是以逸待劳,攻城对我们不利,我们应该出其不意地打败他们。”后来遇到大雾天气,郭英让一千人埋伏在道路旁边,自己亲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直接抵达城下。元朝的将领五十八国公率领一万多名敢死队,张开两翼出击,与明军交战了很久。郭英假装战败,敌人乘胜追击,这时埋伏的军队突然出击,把敌人的军队截成了两段,敌军大乱,被斩首数千人,还活捉了元朝的宗室孛罗梁王,于是通州被攻克,元朝的君主打开建德门向北逃跑。之后,郭英又攻克了永平、真定,生擒了守将汤同佥。后来,郭英又跟随大将常遇春攻打太原市。太原的守将王保保(也叫扩廓帖木儿)在城西驻军。郭英登上高处眺望敌营,对常遇春将军说:“他们的军队虽然多,但阵型不整,营地虽然大,但防备不严,请允许我们夜袭他们。”常遇春非常赞同他的计划。于是派遣五十名骑兵埋伏在城东。那天晚上,郭英率领十多名骑兵潜入敌营,和埋伏的军队一起点火放炮,常遇春指挥军队随后赶到,王保保的军队大败,自相残杀,最后放弃城池逃跑。郭英又攻克了登宁州,斩首两千人,缴获了数千头牛马。1370年(洪武三年),升昭勇将军、本卫指挥使。次年,升骠骑将军、河南都指挥使。1380年(洪武十三年),郭英被朱元璋召回京都,进大都督府佥事。
平定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郭英跟随傅友德攻打云南地区,与宋焱章、胡海分兵进攻赤水河。当时大雨连绵,河水暴涨,郭英砍伐树木制成竹筏,趁着夜色,一举击溃元军并生擒元军首领。随后,他又率军攻取了曲靖等地,平定了各个山寨。洪武十六年(1383年),郭英再次跟随傅友德出征,平定了蒙化、邓川、丽江市等地,前后共杀敌一万三千人,生擒二千人,缴获铠甲数万副、船只一千多艘。洪武十七年(1384年),郭英因功被封为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
后期经历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英被皇帝朱元璋任命为靖海将军,负责镇守辽东地区。洪武二十年(1387年),郭英跟随大将军冯胜出兵攻打金山,成功使纳哈出投降,因此被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当他们回到京城后,朱元璋让郭英负责掌管宫廷里的禁兵。洪武三十年(1397年),郭英又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耿炳文的副将,一同去守备陕西省。在那里,他们平定了沔县的一个叫高福兴的贼寇。完成任务回到京城后,郭英却遭到了御史裴承祖的弹劾。朱元璋听到这件事后,就让郭英的亲戚和大臣们一起来讨论郭英的罪名是否成立。经过一番讨论,最后郭英得到了赦免,没有受到惩罚。
在朱允炆统治时期,郭英跟随耿炳文和李景隆一起去讨伐燕王朱棣,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取得胜利,只好无功而返。靖难之役(即朱棣反抗建文帝的战役)结束后,朱棣成功登基成为皇帝。由于种种原因,郭英被解除了官职,回到了家中。永乐元年(1403年),郭英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营国公,并赐予了“威襄”的谥号,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和赞扬。葬于巨野城北郭家地。
人物评价
郭英孝友,通读书,在军队有纪律,以忠诚谨慎侍奉朱元璋,又因为宁妃的缘故,恩宠尤多。侍奉朱元璋四十多年,小心谨慎,从未有过。礼遇虽然隆显,而自己处世更加谦虚。当时公卿多治理房地产,郭英独治不好,朱元璋问他,他回答说:“我本是平民百姓,依靠皇上的宠爱,才获得了封爵的机会,子孙的衣食已经足够,怎么敢再增加财产,使产生奢侈之心。“朱元璋感叹了很久,说:“朝廷大臣如果某人的忠诚朴实,这些人不到的。”朱元璋忌杀功臣,郭英能明世的成功转身,平安度过恐怖的洪武晚年,动荡的建文余年,可见郭英的睿智。
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廷臣若某之忠诚朴实,诸人不及也。(朱元璋评)
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旗陷阵,所向皆摧。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张廷玉评)
郭英开国重臣,其功业之隆、子孙之盛、富贵寿考、始终令节世为罕俪,人以比之郭子仪云。(《三世家典》评)
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明史》评)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
《三世家典》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据《滋阳县志》记载,郭英死后被追赠为营国公,谥号威襄,埋葬在巨野县城北的郭家墓地。一说郭英的坟墓在安家庄,关于他的死因,书中仅提及是“死于国家之事”。他的墓址俗称为“江山”,所在的安家庙遗址,是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文史】濠州郭氏一门,大明朝一公两侯一妃 .微信公众平台.2024-08-02
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小板巷里说郭四.扬子晚报.2025-03-22
明史.www.guoxue.com.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