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昭

张昭

张昭(894年-972年),本名张昭远,字潜夫。州范县(今范县)人。五代十国北宋初年官员、藏书家。

张昭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任吏部尚书,进封为郑国公,后改封陈国公。

张昭自后唐至宋,屡承诏修撰实录。著述颇多,曾有《纪年录》20卷、《名臣事迹》5卷、《嘉善集》50卷等,均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1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与学术渊源

张昭生于李晔干宁元年(894),其父亲张直出身儒士,在青州人王师范开办学馆时担任宾职教书。后梁建立后,张直北归回乡,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闻名乡里。张昭幼承家学,在经学上小有所成,七岁能诵读古乐府和咏史诗,未满二十岁遍读九经,通晓其精髓大义,有了“马、郑不己若”的想法。后来张昭遇见程生,在其引导下,张昭转向历史学,遍读《史记》《汉书》《汉纪》《三国志》等史籍,五至七岁便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张昭的一生与张宪有密切关系,二人相识于李存勖入魏时,张宪家富文集,富有学识,与张昭谈论古今史,志趣相投。张宪的死节之志对初入仕途的张昭影响很大。

仕宦活动

张昭一生仕宦经历丰富,虽身处乱世,历经新旧朝代更迭,但仕途并未中断。

后唐时期:张昭为张宪看重,以推官初入仕途。后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北京留守推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官、安义军节度掌书记、朝议郎左补阙、史官修撰、都官员外郎、知制诰等职,参与撰修《懿祖、献祖、太祖纪年录》和《庄宗实录》《庄宗功臣列传》等。

后晋时期:张昭从幸开封市,担任御史中丞一职,议立宗庙,后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参与修唐史。

东汉时期:张昭任吏部侍郎,兼权判太常卿事,上六庙,定谥号,奏改乐章舞名,后加检校礼部尚书,曾上疏劝谏刘辩

后周时期:张昭先后担任户部尚书太子宾客兵部尚书等职,曾奏请兴制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及朱友贞、唐清泰帝两朝实录等。

北宋时期:张昭官拜吏部尚书,郊祀时任商簿使职,后因谷诬奏被太祖询问,他免冠抗争,惹太祖不悦,请求辞官告老,太祖允其本宫致仕。

历史撰述

纂修实录:

《唐懿祖、献祖、太祖纪年录》及《庄宗实录》:后唐史馆制度相对完备,重视史书编纂活动。张昭参与了《唐懿祖、献祖、太祖纪年录》和《庄宗实录》的编纂,不仅为其提供了史料资源,还在史书名目的确定上发挥了作用。

《唐庄宗功臣列传》:作为《庄宗实录》的补充而存在,先后经过两次撰写。张昭作为元修史官,参与了别纂事宜。

《唐明宗实录》:张昭参与了《唐明宗实录》的修纂,该书最终修成于清泰三年(936)二月,共三十卷。

《梁郢王实录》(未成)、《梁均王实录》(未成)、《唐愍帝实录》、《唐废帝实录》、《汉隐帝实录》及《周太祖实录》:柴荣显德三年(956)十二月,下诏令张昭负责修纂《太祖实录》事宜,张昭还奏请修梁均帝、唐清泰二主实录及后汉隐帝实录等。最后,除梁郢王和均王的实录未修成外,其余诸帝实录皆成书并藏于史馆。

编修旧唐书》:后晋时期,朝廷重视史馆建制及史官修史。张昭参与了《旧唐书》的编修,在实际修史计划制定中,他协助监修国史赵莹出力不少,在具体撰述中也贡献突出。

撰著《唐朝君臣正论》、《名臣事迹》等:除参修实录和《旧唐书》外,张昭还有其他撰著见诸史册,如《唐朝君臣正论》《显德刑统》《补注庄子》《嘉善集》《名臣事迹》等。

史学思想

借古喻今,以史为鉴:张昭的史鉴观体现在资政论事和修史著书两方面。他通过奏疏谏言,以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帝王,同时在修史著书活动中,希望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统治提供借鉴,探讨治乱兴衰之道,为明君圣王歌功颂德,使“乱臣贼子惧”。

褒善贬恶,立威树教:褒善贬恶是传统史家纂修史著的方法论之一,张昭纂史也体现了这一点。他参与制定的《旧唐书》修史计划中设有类传,带有惩恶劝善、立威树教的色彩。《庄宗功臣列传》也蕴含褒善贬恶意味,要求对功臣按功勋大小修纂,对“大恶大善”之人“特为著撰”。

秉笔直书,崇尚信史:在中国古代历史学史上,“书法不隐”、秉笔直书是史家奉行的优良传统。张昭以秉笔直书为己任,崇尚信史,体现在修史实践活动和为人处世中。他对尸禄素餐的史官深为不耻,希望史官能尽职尽责,修成信史。他性直,为人耿直,不与流俗合污,在直言荐贤和拒绝作伪证等事上体现了不惧权贵、直道而行的品格。

主要成就

张昭于同光(923年—925年)年间至魏地,携文数十轴拜谒张宪,张宪家富文籍,每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后拜为史官修撰。柴荣时迁兵部尚书,上表进所撰兵法目录,略称“臣观前代兵将所著,篇部颇多。自唐末离乱。图书流落;今兰台秘府,目录空存。其余讨论,困难详悉。今只据臣家所有之书,摭其兵要。”遂撰《制旨兵法》、《周祖实录》藏于秘阁。《宋史》记载其家藏“图书数万卷”,并藏有李存勖时制诏书90余篇。并建造有“书楼”,收藏图书。他亲手校释六经,与太常卿田敏并称为当时的“文儒领袖”。

著作

《十代兴亡论》

《同光实录》

《(后唐)庄宗实录》

《五朝实录》

《嘉善集》五十卷

《名臣事迹》五十卷

人物评价

符彦超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王景: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脱脱:张昭居五季之末,专以典章撰述为事,博洽文史,旁通治乱,君违必谏,时君虽嘉尚之而不能从。宋兴,敦奖硕儒,多所询访,庶几获稽古之效矣。……数贤虽当创业之始,而进退之际,蔼然承平多士之风焉,宜宋治之日进于盛也。

轶事典故

赵匡胤时,秦州区节度使王景获封太原市郡王,张昭作为使者前往秦州,以向其宣命。王景非常礼敬尊重张昭,赠给他一万多缗钱。他的一位亲信认为礼节太过优厚。王景说:“我在军中就听闻张尚书的名声。现在派他出使于我,这是朝廷对我的厚爱啊。我怎么可以拿以往的旧例来限制呢。”

亲属成员

• 儿子

张秉图,进士及第。

张秉谦,官至尚书郎。

张秉阳,曾任阳翟主簿

史料记载

《东都事略·卷三十一·列传十四》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

参考资料

张昭.搜韵.2024-08-26

张昭.ChineseTextProject.2024-08-26

《宋史·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十一》.国学导航.2015-10-27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国学导航.201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