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正仁

杨正仁

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词曲作者。

1961年8月,18岁的杨正仁参军到部队,经过8天的艰苦旅途到了西盟佤族自治县。杨正仁当的是通讯兵,主要任务是架电话线,这使他有机会走遍了西盟佤山的大部分山寨。

人物经历

白天,他和战友忙着架线,晚上,他们就住在村民家。那时每个寨子的群众见到解放军都很高兴,大伙都要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佤族群众被山泉水滋养的动人歌声深深地打动了杨正仁,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他每每听到,就一定把优美的旋律记录下来。杨正仁还作为工作队员到佤族寨子,帮助群众生产生活。岳宋村他就呆了一年,记得那时每天晚上都要开会,群众歌舞是开会的前奏。就这样,杨正仁收集到了大量的歌舞和器乐原生素材。

1964年,杨正仁在班哲寨架线时收集到一首旋律很美的民歌《白鸟》,他的创作热情被激发起来,决定以它为蓝本进行新歌创作。杨正仁把佤族民歌原来的低旋律提高八度,进行二次创作。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打磨,《阿佤人民唱新歌》就交给部队宣传队排练演出了。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工队也派人学习,到佤山各村寨演唱,由于歌曲表达了佤族群众的心声,旋律又很容易学习,很快,《阿佤人民唱新歌》成为佤山的“流行歌曲”。

后来,这首歌被当时的红卫兵带到了昆明市,杨正仁回家探亲时听到大街小巷都在唱自己的歌,很是惊喜了一番。197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了《阿佤人民唱新歌》,从此,全世界的人们通过这首歌知道了安康佤族乡,了解佤族。《阿佤人民唱新歌》1972年入选《战地新歌》第一集;1973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获好评;1991年选入《红太阳》音像制品,影响甚广,至今仍在中国各地、缅甸、菲律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传唱。但《阿佤人民唱新歌》从未获过任何奖,却是自己所有作品中最广为传唱的,社会影响面最广的。1992年,在《红太阳》盒式录音磁带发行300万盒,《阿佤人民唱新歌》发表28年后,杨正仁拿到了上海唱片公司寄来的第一笔稿费770元。到1994年,杨正仁共收到了《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稿费2000多元。1995年,杨正仁把这些稿费全部送到佤山,捐给了岳宋村西盟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希望工程。他说:“感谢佤族人民教会我唱歌。”

2002年,西盟佤族自治县把《阿佤人民唱新歌》定为县歌。同时,西盟县把杨正仁聘为佤文化顾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