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榄雌

海榄雌

海榄雌(学名:Avicennia marina),又称海秋枫、白骨壤,为爵床科海榄雌属的植物,曾一度被归入马鞭草科。分布于非洲、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台湾、新西兰日本的先岛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省广东省等地,福清市是该物种天然分布的北界,多生于海边或盐沼地带,是红树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从高潮带到低潮带均有分布,并常常形成纯林,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灌木,高1.5~6米;枝条有隆起条纹,小枝四方形,光滑无毛。叶片近无柄,革质,卵形至倒卵形、椭圆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楔形,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有细短毛,主脉明显,侧脉4~6对。

聚伞花序紧密成头状,花序梗长1~2.5厘米;花小,直径约5毫米;苞片5枚,长约2.5毫米,宽约3毫米,有内外2层,外层密生绒毛,内层较光滑,黑褐色;花萼顶端5裂,长约3毫米,宽2~3毫米,外面有绒毛;花冠黄褐色,顶端4裂,裂片长约2毫米,外被绒毛,花冠管长约2毫米;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内喉部而与裂片互生,花丝极短,花药2室,纵裂;子房上部密生绒毛。果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有毛。花果期7~10月。

植物学史

一部分近代分类学者都将海榄雌亚科提升为海榄雌属(Avicenniaceae)

适应力

水盐

对大水浸没和高盐生境的耐受能力是决定一种植物在红树林当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海榄雌是真红树植物当中最耐盐、最耐水淹的植物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红树林先锋树种,海榄雌常常生长在红树林最靠海的一侧,成年植株甚至能在三倍于正常海水盐度的盐水里生存。

这种植物依靠露出地面的气生根来对抗滩涂的缺氧环境,气生根当中的气孔组织中气体通道通过细胞间隙将氧气转运到其他类型的根系,还能储存氧气,大株海榄雌在潮淹状态下还可以进行6个小时左右的有氧呼吸,此外这些根还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具有泌盐现象,它们通过叶背的腺体排盐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对高盐生境的耐受力。但实际上,海水的盐度对于海榄雌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植物无法在淡水当中长期生长,一定盐度的半咸水对于海榄雌的生长是有益的,而在盐度过低的水体当中这种植物容易生长不良,并呈现出一定的缺盐症状,其幼苗在盐度在0~0.5%的水体栽培会死亡,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海水提供的浮力也是海榄雌扩散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

海榄雌相对于其它真红树植物对贫瘠的沙质和沙泥质海滩具有更好的适应力,并常常和红海兰等植物一起在此类红树林当中成为优势物种。

污染

受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湿地沉积物当中通常含有相当一部分的重金属成分,真红树植物多数都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并发展出一系列抗污染措施,例如真红树植物体内所含有的大量单宁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配位化合物,以降低重金属离子毒性。海榄雌被证实对重金属、氮、磷具有一定吸收能力,并对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

虫害

事实证明,海榄雌具有一定的抗虫害能力,在遭到潜叶蛾等昆虫攻击时会释放化学信号进行防卫,但是海榄雌叶片含氮量高,叶片单宁含量相对其它真红树植物较低,适口性好,因此也比较容易成为害虫取食的目标。

温度

海榄雌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但并不是最耐寒的红树植物,栽培实验表明,海榄雌不耐极端低温,在-4°C处理下全部死亡,在浙江省室外无法过冬。

生长环境

海榄雌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盐碱水湿,多生于海拔0-100m的海边和盐泽地带。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海榄雌一般繁殖方法为播种繁殖。

种子处理

挑选大粒、无虫害的种子,用清水浸泡种子2小时,并将种子放于日照下,取出后用清水洗净,然后每隔8小时泡水一次,连续浸泡3次,每次泡水时,轻轻翻动种子,并将种皮挑出,最后将种子放置于阴凉处,用杀虫剂浸泡10分钟后,自然滤干。

播种方法

将种子插入预先备好的营养袋中良定,插入时种子长胚根端朝下插入袋中的营养土中,插入深度为种子的2/3,每个营养袋中播种3粒种子,播种完成后,灌溉淡水或低盐度海水。

浇水

播种6天内,每天早晚用淡水浇淋种苗一次,播种6后,每天早晚用低盐度海水浇淋种苗一次;且在苗期管理期间,每次潮落后,将种苗的淤泥冲洗干净,避免淤泥附着于种苗上。

施肥

高娓娓5~15厘米期间,每隔4天喷一次叶面肥,每隔5天喷一次百菌清,防止种子腐烂;苗高15厘米后,每隔7天施一次液态肥,每隔10天进行一次虫害治理,治理方法为海水喷洒。

炼苗

种苗长到60厘米时,进行炼苗出圃。海榄雌粗生,无需过多的养护也能生长。

分布范围

海榄雌产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省等地,分布于非洲东部至灵鹫山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亚种

许多植物学家提出了对该物种进行再一步划分,目前已确认有三个亚种和一个变种:

A. m. subsp. australasica (Walp.) J.Everett

A. m. subsp. eucalyptifolia (Valeton) J.Everett

A. m. subsp. marina

A. m. var. rumphiana (Hallier f.) Bakh., syn. 海榄雌属 lanata Ridl., Avicennia rumphiana Hallier f.

别名

白骨壤、咸水矮让木(广东省)、海茄冬、海茄(台湾)、台湾黑檀、乌木、台湾柿、榄钱树(广西壮族自治区)、灰红树(英文名直译)。

用途

造林

海榄雌适应力广,性强健,可以生长在高盐度、高潮位的泥滩上,是优良的滨海景观树种和防护林树种,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的作用,在伊朗布什尔省,海榄雌造林成活率最高可达90%以上。

食用

果实富含淀粉,可食用,但因其含有单宁,虽然含量相较其它真红树植物的叶片较低,但直接吃依然会比较苦涩,将果皮切开,放入锅中炖煮去涩后可食用,如北海市一带就会食用其果实,当地俗称“榄钱”,在当地还有名为榄钱煲车螺(丽文蛤)的菜点,其制作用到了榄钱。依民间经验,在泥质海滩上生长的海榄雌果实经过处理后较软且无苦味,在沙质海滩上生长的则略苦并且较硬,除此之外,海榄雌的果实还可以酿酒,或作为动物饲料。

工业

该物种潜在有工业价值,例如其树皮富含单宁,可以用于提取胶。

其它用途

木材可用,在植被丰富的地区常被用于制作木炭、造纸等,也可作为蜜源植物

叶片含氮量高,可作为绿肥。

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将其开发为家庭海水水族箱当中的观赏树种,种植于水族箱及其外挂藻盒当中。

保护现状

海榄雌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