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清区
双清区是中国湖南省邵阳市区东南部的一个行政区划,总面积为139.6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回等19个民族。该区因宝庆名景“双江秋月”点缀其间而得名。双清区城区干道纵横交错,娄邵铁路、320、207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古变颇多,宝庆十二景中的双清秋月、龙桥铁犀、佘湖雪霁、洛阳仙洞等都在境内,有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等19处文物名胜,其中省级1处,市级3处。2021年,双清区GDP为1921699万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7.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双清区常住人口为317283人。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1年1月2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100万元标准奖励。
历史沿革
双清区是1997年10月邵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的,由原东区主体及郊区的6个乡组成,因宝庆名胜“双清秋月”点缀其间而得名。
1997年8月29日撤销邵阳市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双清区辖原东区的龙须塘、汽车站、小江湖、火车站、桥头、东风路6个街道和原郊区的火车站、高崇山、城东、石桥、云水、鸡笼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因名胜“双清秋月”而得名。同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双清区常住总人口262658人,其中,兴隆街道16931人,龙须塘街道28109人,汽车站街道46007人,小江湖街道32358人,东风路街道23870人,桥头街道18262人,高崇山镇21664人,渡头桥镇15040人,城东乡10852人,石桥乡16714人,火车站乡18327人,云水乡14524人。
2002年,双清区辖6个街道、4乡、2镇,70个居委会、73个村。总人口26万余人,其中城区人口17万多人,农村人口9万多人。总面积139.6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7平方千米,农村面积112.6平方千米。
2004年,双清区辖6个街道、2个镇、4个乡:兴隆街道、龙须塘街道、汽车站街道、小江湖街道、东风路街道、桥头街道、高崇山镇、渡头桥镇、城东乡、石桥乡、火车站乡、云水乡。
兴隆街道 辖火车、栗山、十井铺、观音塘、紫薇、汽制6个社区。
龙须塘街道 辖五里塘、新华、石家园、龙须塘、珠溪、白云、洋溪、兴建、雍翠9个社区。
汽车站街道 辖东塔、百寿亭、三眼井、麻子洼、砂子坡、建设路、秀峰、石桥8个社区。
小江湖街道 辖塔北、棕榈岭、长岭、晏家、双清、五一、江湖、滨湖8个社区。
东风路街道 辖宝东、铁砂岭、古楼亭、邵水桥、保宁街、通衡街、东风路、白马8个社区。
桥头街道 辖跃进路、中河街、洛阳洞、肖家排、人民巷5个社区。
高崇山镇 辖高崇山、长木、东郊渔场、短陂、浏阳、大兴、荷龙、大元、鸟山、谢姜、马石、兴隆、杨梅、戴金、刑家15个村委会。
渡头桥镇 辖渡头、新民、新洲、民生、江口、光辉、横塘、老塘、井泉、严塘、群力、鸡笼、芹菜13个村委会。
城东乡 辖五里牌、金台、佘湖3个社区;洋溪、寒梅、百合3个村委会。
石桥乡 辖良种社区;五一、茶场、大坡、立新、农科站、石桥、屏丰、白马、金星、株木、马鞍11个村委会。
火车站乡 辖古塘、红旗、跃进3个社区;白云、春风、高家、朱家、莲荷、杨柳、水口、前进、卢家、泉塘、栗山、集仙12个村委会。
云水乡 辖快活、胜利、云水、大水、高桥、长林、横木、肥田、财桥、六洲、砂塘、宝笼12个村委会。(根据《湖南省县及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2004年》整理)
2015年,双清区辖1个乡,2个镇,6个街道。
地理环境
双清区地处湖南省中部偏南,位于邵水以东,资江以南,北望新邵县,东邻邵东市,西南、西北和大祥、北塔区两区一衣带水。
双清区地处衡邵丘陵盆地,丘岗起伏,地势平缓,陆地占90.84%,水域占9.16%,耕地面积73818亩。
双清区位于资江、邵水交汇处,水源丰富,大小河流纵横其间,水库存水量450万立方米,建造标准渠9.8公里。
双清区属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分,雨水丰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自然资源
双清区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有反季节蔬菜、柑橘属、葡萄、草莓、药材、荸荠、莲藕等。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境内矿藏有沙金、煤、铁、锰、钒、大理石、优质碳酸钙等。
烟煤品质优良,市属新东、肖家冲、短陂桥煤矿座落境内。
2022年,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结果,双清区共有耕地2622.42公顷、园地633.98公顷、林地3124.99公顷、草地139.38公顷、湿地10.78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364.8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67.4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76.03公顷。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双清区辖6个街道、2个镇、4个乡。
兴隆街道辖:火车、栗山、十井铺、观音塘、紫薇、汽制6个社区居委会。
龙须塘街道辖:五里塘、新华、石家园、龙须塘、珠溪、白云、洋溪、兴建、雍翠9个社区居委会。
汽车站街道辖:东塔、百寿亭、三眼井、麻子洼、砂子坡、建设路、秀峰、石桥8个社区居委会。
小江湖街道辖:塔北、棕树岭、长岭、晏家垅、双清、五一、江湖、滨湖8个社区居委会。
东风路街道辖:宝东、铁砂岭、古楼亭、邵水桥、保宁街、通衡街、东风路、白马8个社区居委会。
桥头街道辖:跃进路、中河街、洛阳洞、肖家排、人民巷5个社区居委会。
高崇山镇辖:高崇山、长木、东郊渔场、短陂、浏阳、大兴、荷龙、大元、鸟山、谢姜、马石、兴隆、杨梅、戴金、刑家15个村委会。
渡头桥镇辖:渡头、新民、新洲、民生、江口、光辉、横塘、老塘、井泉、严塘、群力、鸡笼、芹菜13个村委会。
城东乡辖:五里牌、金台、佘湖3个社区居委会;洋溪、寒梅、百合3个村委会。
石桥乡辖:良种社区居委会;五一、茶场、大坡、立新、农科站、石桥、屏丰、白马、金星、株木、马鞍11个村委会。
火车站乡辖:古塘、红旗、跃进3个社区居委会;白云、春风、高家、朱家、莲荷、杨柳、水口、前进、卢家、泉塘、栗山、集仙12个村委会。
云水乡辖:快活、胜利、云水、大水、高桥、长林、横木、肥田、财桥、六洲、砂塘、宝笼12个村委会。
2015年,根据邵阳市双清区乡镇区划调整方案,云水铺乡、兴隆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兴隆街道。撤消城东、石桥2个乡建制,调整东风路、龙须塘2个街道部分管辖范围;将原石桥乡的行政区域,原城东乡的佘湖社区并入东风路街道。将原城东乡的百合、寒梅2个建制村,五里牌、金台、洋溪桥3个社区并入龙须塘街道。
本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邵阳市双清区共撤销3个乡级建制,现辖火车站乡,高崇山、渡头桥2个镇,小江湖、桥头、汽车站、龙须塘、东风路、兴隆6街道,总面积139.6平方千米,总人口31.25万,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宝庆东路陶家冲社区)。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双清区共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经比对,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街道,爱莲街道、石桥街道、滨江街道。
人口民族
2000年,双清区辖6个街道、2个镇、4个乡。总人口262658人,各乡镇人口:兴隆街道16931;龙须塘街道28109;汽车站街道46007;小江湖街道32358;东风路街道23870;桥头街道18262;高崇山镇21664;渡头桥镇15040;城东乡10852;石桥乡16714;火车站乡18327;云水乡14524(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双清区总人口26万余人,其中城区人口17万多人,农村人口9万多人。
2012年末,双清区户籍人口为27.56万人,常住人口31.14万人,其中男性为16.18人,女性14.9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8‰,人口死亡率6.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2‰;全年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5.81万人,城镇化率达82.88%。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317283人。
经济
综述
2006年,双清区实现了生产总值34亿元,财政总收入1294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95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742元。
2012年,双清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931644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产业完成41860万元,同比增长4.3%;二产业完成536192万元,同比增长14.1%;三产业完成353592万元,同比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49:57.55:37.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9%、59.56%、39.14%。
2016年,双清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7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4.1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9.31亿元,增长1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为43965元,比上年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54.5:41.6调整为4:53.3:42.7,三产业比重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201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65819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287万元,同比增长10.57%;上划中央收入15543万元,增长7.23%;上划省级收入4989万元,增长7.68%;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1320万元,同比12.7%,非税收入24499万元,同比增长5.3%。
2021年,双清区GDP为1921699万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7.2%。
第一产业
2012年,双清区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15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5476.9万元,增长2.8%;林业产值28.6万元,同比增长3.7%;牧业产值27402.8万元,增长6.8%;渔业产值2201.5万元,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418.3万元,增长0.6%。
2012年,双清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3.6万亩,增加1.2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9.21万亩,同比增长1500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34537吨,同比增长1.13%;蔬菜播种面积达2.19万亩,同比增加1500亩。其他农作物基本播种面积基本保持平稳,其中:油料播种面积6300亩;瓜果类播种面积3750亩;药材播种面积600亩。发展牲猪30.61万头,增加1.08万头;出栏5600头,增加2000头;出栏羊0.92万只,增加0.42万只;出售家禽203.1万羽,增加1.5万羽;出售肉鸽6060羽,增加260羽;出售免2.07万只,增加300只;淡水养殖面积为3900亩,实现水产品总量2295吨,增长5.5%。
第二产业
双清区已形成了机械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四大支柱产业。
2012年,双清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增长23.7%。其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42.6亿元,同比增长24.4%。实现工业增加值418532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15362万元,同比增长16.2%。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亿元,增长24.4%;实现利税总额18.47亿元,增长24.97%,其中利润额为12.45亿元,增长58.6%。
2012年,双清区实现建筑业产值81.8亿元,增长9.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为78.92亿元,增长9.5%,安装工程产值2.04亿元,增长4.9%,其他产值8369.5万元,增长1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921.7万平方米,增长18.6%,房屋竣工面积为230.61万平方米,增长0.85%。
国内贸易
双清区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是市区的商贸中心和邵东市——市区——新邵县“民营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双清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126万元,增长17%。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525104万元,增长17%;乡村实现零售额34022万元,增长16.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7063万元,增长22.6%;零售业515696万元,增长18.1%;住宿业2396万元,增长13.5%;餐饮业33971万元,增长1.9%。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465639万元,增长27.8%,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93487万元,下降17.7%。
2012年,双清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2328万美元,同比增长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6%,其中:出口总额9659万美元,增长1%;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22个,到位资金44.02亿元,同比增长15.5%,引进外资项目2个,到位资金1298.08万美元,同比增长28.5%。
交通
双清区基本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以火车北站、汽车站为依托,城区干道纵横交错,娄邵铁路、320、207国道穿境而过,潭邵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邵冷段的建成,进一步巩固了双清区的交通枢纽地位。
社会
社会保障
2012年,双清区企业养老、失业、职工医疗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335人、2922人、11924人和735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达12.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5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实现428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00人;51177名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享受待遇人数13116人;城镇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5278人,待遇领取人数474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8.89万人,住院医疗费补偿率达78%。
教育
2012年,双清区区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13530万元,增长78.2%。年末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为2793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为4662人;初中在校学生12049人;小学在校学生239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0523人。
科技
截至2006年底,双清区已开发科技成果320项,其中申报国家专利110多项,27项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进步奖,22项获国家或部级金奖、银奖。
旅游
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交融,“双江秋月”、“佘湖雪霁”、“洛阳仙洞”、“山寺晚钟”等宝庆名景均在境内,还有双清公园、东塔公园、水府庙小游园、广场街心花园、佘湖公园等景区。
紫薇园
双龙紫薇园位于邵阳市双清区内,在保留原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园区内用素有“千日红”之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紫薇作素材,东西两端各编织高3米、宽4米、长1300米的活体扎景长龙,龙头相对处扎活体“龙珠”,形成“双龙戏珠”生态景观。
玉清宫
玉清宫座落在邵阳市双清区佘湖山南麓,市建设南路沿盘山公路上行三百米。该地为著名道教圣地、宝庆八景之一。玉清宫占地40余亩,整体建筑布局为宫殿式六进九重院落,依山而建,由牌坊、钟鼓楼、灵官殿、圣帝殿、财神殿、慈航殿、吕祖殿、文昌殿、药王殿、玉皇殿、三清殿、藏经楼、大德堂、花园、斋堂、住宿丹房等组成。整个工程气势雄伟,为邵阳市史上和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规模宏大古建筑群和高规格大型宫殿式道教宫观,被誉为“宝庆第一福地”、“问道者的精神家园”。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驻邵阳县(今邵阳市)城东门外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邵阳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11月14日公布“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修复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筹备小组”,对该“旧址”进行了初期维修。1988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各界参观。1997年5月,中共邵阳市委宣传部公布该“旧址”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95。
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1年1月29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100万元标准奖励。
参考资料
双清区简介.双清区人民政府.2024-08-05
2023年双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双清区人民政府.2024-08-05
邵阳市双清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双清区人民政府.2022-04-18
人口民族.www.shuangqing.gov.cn.2020-03-03
邵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_.统计信息_ 市统计局.2021-06-11
2021年12月月报卡数据_ 统计月报.邵阳市人民政府.2022-02-07
政府工作报告.www.shuangqing.gov.cn.2020-03-03
风景名胜.www.bytravel.cn.2020-03-03
【百县榜】“小巷酒业”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小康杂志社.2021-06-01
湖南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名单公布 这些地区获奖最多_新华网_湖南新闻.新华网.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