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云樵

刘云樵

刘云樵(1909年2月12日-1992年1月24日),原名刘志澄,字笑尘,又名半痴,自号“渤海苍龙”,沧州集北头村人(今属南皮县)。曾任蒋介石蒋经国等人侍卫总教头,李书文的弟子,八极拳师。

刘云樵20岁时,父亲安排他到朝阳大学研习法律,但是刘云樵拿着学费,跟着师父李书文四处闯荡。1936年,中国国民党吸收情报人员,刘云樵进入情报系统,负责暗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云樵考入设在陕西凤翔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第十五期,学习军事。1949年,刘云樵随军撤至台湾,曾任空降兵大队长、国防部人事室主任、台湾联勤司令部北区中心主任等职,授少将军衔,至1962年53岁退役。1970年,刘云樵应聘赴菲律宾,在马尼拉开办太极拳、八卦掌,及昆吾剑班。1971年6月,刘云樵创刊《武坛》武术专门杂志。刘云樵应门人弟子之请,曾于1982年访美,1983年赴日访问。1992年1月24日,刘云樵因病在台湾去世,享年84岁。

刘云樵的贡献是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办武坛国术推广中心。他在岛内各高校开展武术教育,建立相关社会武术团体22家,海外相关武术团体28家,弟子及再传弟子数以万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云樵于1909年2月12日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由于他自小体弱,5岁时便在父亲的安排下开始学习武术。他的父亲请来了家族的保镖兼武术高手张耀庭,让他从小接受推拿和逐渐增加的运动量来增强体质。刘云樵首先学习迷踪拳,随后又练习了太祖长拳。

沧州市,刘云樵曾读私塾两年。他8岁那年,父亲刘保沂请来了李书文教授拳术。因李书文与刘保沂相识,他得以成为刘云樵的师傅。刘云樵跟随李书文学了八极拳、螳螂拳和八卦掌,尽管训练严格且常受伤,但最终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四处闯荡

刘云樵20岁时,父亲原本希望他到朝阳大学法律系读书。然而,刘云樵选择用学费跟随师父李书文闯荡江湖。1931年,李书文受邀成为山东国术馆的总教习,刘云樵随行。当时,李书文的另一名弟子张骧伍正在山东黄县维护治安和清剿土匪。李书文带刘云樵去拜访时,刘云樵击败多名挑战者,赢得了“小霸王”的称号。刘云樵曾随张骧伍学习李景林、青萍剑法和昆吾剑法。1931年李景林去世后,刘云樵继续跟随张骧伍深造,并从螳螂拳名家丁子成习得六合螳螂拳。此外,尽管未正式拜师,他还向宫宝田学习了8个月的八卦掌,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武术技艺。

1936年,刘云樵在天津市击败关东军剑道师范太田德三郎,因而得到中国国民党情报单位的注意,吸收他成为情报人员,负责暗杀。1936年,在天津租界的日军剑手太田德三郎公开质疑中华武术,认为其不过是表演性质的花法。对此,刘云樵义愤填膺,立即前往天津接受挑战。双方在法国公园用木剑对决,刘云樵凭借出色的技巧连胜,太田最终认输。这一胜利大大提振了天津武术界的士气。

从军报国

1937年,刘云樵报考陕西凤翔的黄埔军校七分校(第十五期),正式从军报国,1939年正式毕业,因误伤军校校长而被逮捕。在胡宗南将军的讯问下,他表达了愿为国家战死的决心,因此被嘉赏并无罪释放。他随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并在太行山与日军作战中多次受伤,因战功晋升为连、营、团长。1940年,刘云樵受伤被俘,关在运城市战俘营。刘云樵以其机智及武功,趁隙逃出,游过黄河,逃回后方。并因此大病一场,在西安市疗养。此後加入情报单位,多次深入敌后进行暗杀。

退至台湾

1949年,刘云樵随军撤至台湾,曾任空降兵大队长、国防部人事室主任、台湾联勤司令部北区中心主任等职,授少将军衔,至1962年53岁退役。1967年,台湾“总统府”侍卫室准备进行改组,经其军校同学孔令晟将军的推荐,得到蒋介石召见后,在“总统府”侍卫室担任安全顾问,并教授侍卫八极拳。之后在蒋经国举办的“联指部拳术师资训练班”中担任教练,训练了4期学员,其中包括蒋经国卫队的七海警卫编组。

1968年,刘云樵作为中华国术代表队副领队,带领团队前往马来西亚,通过武术交流慰藉侨胞。他还在吉隆坡成功举办义演,为社会研究所筹集资金。1970年,刘云樵前往菲律宾马尼拉开设太极拳、八卦掌和昆吾剑课程。期间,他还参与了慈善义演,帮助应对当地水灾。1971年6月,刘云樵创办了《武坛》杂志,尽管评价不错,但由于经营困难,该杂志在1973年因财务问题停刊。刘云樵在大陆改革开放后,持续追求八极和劈挂武术的精髓。他不仅访问了沧州市、北京、上海市,还向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八极拳师学习,甚至前往日本交流。调查显示,除陈式太极外,八极拳最受欢迎,刘云樵对此贡献巨大。刘云樵应弟子邀请,1982年访问美国,次年赴日本。他在台北市主持武坛中心训练,每年在埔里镇、大仙寺和角板山举办集训,成为台湾武林的重要活动。

人物逝世

1992年1月24日,刘云樵因病卒于台湾,享年84岁。

社会关系

主要贡献

刘云樵的贡献是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办武坛国术推广中心。他在岛内各高校开展武术教育,建立相关社会武术团体22家,海外相关武术团体28家,弟子及再传弟子数以万计。此外刘云樵对国术文化的推广和对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主要作品

杂志作品

书籍作品

艺术形象

话剧作品

影视剧作品

以上仅举例部分作品

人物轶事

刘云樵的始祖刘永福在明代从即墨区搬到了沧州市。他们家历代出了很多当官的,有12个人考中了进士,家里非常富有,在当地很有名。到了他父亲刘之沂那一代,刘之沂是个学生,他伯父刘之洁也是个学生,两人都去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陆军,当时很有名气。

刘云樵小时候身体不太好,从五岁开始,他们家两代的保镖,也就是太祖和迷踪两派的高手张耀庭,就专门负责照顾他,每天给他按摩推拿,慢慢地让他做一些运动。他的父亲让张耀庭教他迷踪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强壮。随着身体逐渐好转,他开始学习太祖长拳作为基础。他的父亲虽然地位高、身体胖,但也练习这种拳法,作为一种体操。有时候父子俩会一起练习,一共108个动作。在慢慢练习的时候,他的父亲会告诉他:“云樵,你长大后不必追求做官或发财,只要把身体保养好,延续我们刘家的血脉,历代祖先都会感激你的。”在张耀庭的指导下,刘云樵继续练习迷踪拳,身体变得更加健壮。他的父亲非常高兴,因为张耀庭也是他们家的佃农,所以就把田地都给了他,并且给了他很多钱,让他能够安享晚年。

人物评价

刘云樵在台湾力推国术之时,正是台湾在文化上“去中国化”运动和“台独”逆流抬升之际,刘云樵对国术文化的推广和对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无疑就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更为深广的意义。(沧州日报 评)

后世纪念

书籍纪念

弟子捐书

2014年3月23日,台湾武术大师刘云樵的亲传弟子、台湾新北市重庆国中原校长许秋德先生及夫人陈素勤女士来到沧州市,向沧州市图书馆捐赠了包括刘云樵先生所遗武术手稿、相片资料等内容的武术文献《刘云樵大师全集》,进一步丰富了沧州图书馆武术专题文献馆的馆藏。此次捐赠的文献是许秋德编著的《刘云樵大师全集》,所著全书分为《武坛宗师》《笑尘武集》《武道思想》《迷踪拳艺》等十册,内容包括刘云樵先生所遗武术手稿、相片资料等,对研究与传承武术文化,推动沧州与台湾武术文化的交流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资料

“渤海苍龙”刘云樵.长城网 .2024-09-22

长枪啸起 扎出“八极”.大众网大众数字报.2023-11-11

台湾武术大师刘云樵:武学资料落户河北沧州.海峡瞭望.2024-09-22

台湾武术大师刘云樵:武学资料落户河北沧州.海峡瞭望.2024-09-22

  1949年随国民党军去了台湾 . 海峡瞭望 .2024-09-22

台湾武术大师刘云樵武学资料落户家乡河北沧州.黄埔军校同学会.2024-09-22

..2024-09-22

从话剧《野玫瑰》到电影《天字第一号》——中国间谍电影的类型生成及余脉追寻丨《当代电影》 .微信.2024-09-22

天字第一号.豆瓣电影.2024-09-22

大內八极拳全集 .豆瓣读书.2024-09-22

刘云樵武学史料落户沧州图书馆.河北新闻网.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