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文
罗世文(1904年8月2日—1946年8月18日),四川省威远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电视剧《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原型。
1923年,罗世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罗世文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1925年,罗世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罗世文在莫斯科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7月,罗世文在东方大学毕业,后回国。罗世文先后担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市、梁山、德阳市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参与了重建中共四川省委的工作,为四川党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被敌人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年仅43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罗世文隆重安葬,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题写了墓碑。1990年,威远县城区青龙山上专门修建了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罗世文烈士的纪念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4年8月2日,罗世文出生于四川自流井,祖父罗声衢,是中盐集团资本家,父亲罗万隆亦长期经营盐业。在罗世文三岁时,家庭经济即已破产。其父因欠债而被抓入巴县狱中作人质,继而病死。
革命经历
1919-1924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久,罗世文与堂弟罗世良、罗世法等十余人组织起“读书会”,阅读了《新青年》《新潮》《少年世界》等进步书报。1920年秋,罗世文进入重庆青年会办的教会学校,补习了一年英语;1921年秋,罗世文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罗世文一面努力学习,一面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革命活动,先后结识了吴玉章、杨闇公、恽代英等人。在他们指导与帮助下,罗世文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参加重庆市地区的革命活动,逐步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1923年夏,罗世文被吸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担任宣传部长、学委书记等职务。1924年,罗世文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罗世文任重庆团地委书记以后,积极协同肖楚女、杨闇公等,组织进步青年成立“平民学社”、“学行励进会”以及“社科研究会”等组织。吸收了上百名男女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参加革命斗争。还在重庆巴师、联中、巴中市、商中等学校建立起团的基层组织,为重庆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1925
从1924年到1925年,罗世文在重庆期间先后协助肖楚女、杨闇公领导了几次大规模的群众革命运动。
其一是发起组织重庆市“非基督教同盟”,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侵略。罗世文等人把非基督教运动与反帝爱国运动结合起来,大量印发标语、传章、发表演说,并在1925年“复活节”出版《反基特刑》,以大量事实揭穿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欺骗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反动本质。罗世文还带领进步学生到教会学校华英学及受反动校长严密控制的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和重庆市求精中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广大师生团结进步,不信教,不受骗,不上当。由于罗世文等的工作使重庆市青年学生,特别是教会学校的青年学生觉悟得到提高,教会学校华英中学有三班人退学,教会学校招生时,应考者人数极少。
其二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专用援“德阳丸案”的斗争。1924年11月19日,重庆发生了日本商船私运伪币拒绝检查,并将中国上船检查的士兵掀下大江,制造了“德阳丸案”。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及重庆当局的妥协投降行径,激起了人民的愤慨。共青团重庆地方委员会决定以这个案子为例,激发山城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肖楚女率先在《新蜀报》上发表文章,声讨日商罪行;杨闇公积极进行上层工作;罗世文则以重庆市学联主席身份,到重庆各学校演说和宣传鼓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号召全市学生行动起来,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
1924年11月27日,重庆各团体举行代表会,成立了“德阳丸案重庆外交后援会”。会后,肖楚女代表报社,罗世文代表学联,同其他群众代表一起到日本领事馆,面对日本领事表达山城人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行使所谓“警察权”,“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的共同意志,严正指出,这次日本船主在中国土地上违反中国法律,伤害中国士兵,必须由中国政府和人民按照中国法律予以审判和制裁。12月13日,重庆市各界人士七千多人冲破军警的包围和阻拦,在打枪坝广场召开了“重庆人民声讨日本帝国主义惨杀华人的德阳丸案”群众大会。大会通过了要求日本领事赔偿死者命债和丧葬抚恤费以及制止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非法行为的宣言、通电、抗议及照会。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罗世文率领队伍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发表演讲。许多市民和学生受到感染,自动加入游行队伍。队伍到达省署及两署督办时,罗世文、杨闇公等作为群众代表前往请愿。邓锡侯省长等摄于群众威势,不敢出面,派人接谈。这次群众大会及示威游行,振奋了山城人民的革命精神,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受到了打击。
其三是1925年初,罗世文、肖楚女、杨闇公等同志响应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号召,领导了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当时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曾派其元老朱叔痴来领导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但朱一味依靠国民党右派和官僚,以致使运动搞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肖楚女、杨闇公、罗世文等遂决定动员全体团员和广大革命群众把这一活动推展开去。他们三人分工合作,由肖楚女著文宣传;杨闇公作争取国民党元老支持和合作的工作;罗世文发动团员到各校宣传和组织、联络、团结各群众团体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经过几天的工作,在1月18日,召开了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成立大会。会上,杨闇公、肖楚女、罗世文等团结中国国民党左派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把广大群众争取到我们一边,使国民党右派企图操纵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阴谋落空。接着,杨闇公、罗世文还率领团员及进步青年到南岸真武山庙会去进行演说,向广大工农群众宣讲孙中山先生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集国民会议的重大意义,提高了重庆市人民的觉悟。在此基础上,杨闇公、罗世文等在国促会内部进一步联合国民党左派,团结中间派,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必要的批评和斗争,终于选出了以我党力量为主体的赴京参加国民会议的代表。1月27日,在打枪坝召开了有一百二十个团体,一万四千多人参加的赴京代表观送大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肖楚女、杨闇公、罗世文等得知后十分悲痛。肖楚女、杨闇公、罗世文等领导全体党团员及群众团体,在重庆商业场总商会成立了孙中山先生追悼会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由肖楚女、杨闇公等领导,罗世文负责具体工作。在筹备期间,罗世文深入各校热情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思想,组织了几个演讲队在各群众场所进行演讲,印发了七十余种传单,遍贴城乡,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更加深入人心。4月7日,在打枪坝召开了八千多人参加的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
1925年6月初,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重庆市。共青团地委经过研究,决定发动全市人民声援上海市人民的革命斗争。会后,罗世文等以“重庆劳动互帮社”的名义向全市发出通启(即通知),并于6日上午出面召集各群众团体代表开会讨论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暴行的办法,6月7日上午,重庆各界八十四个群众团体派出代表四百多人在巴南区图书馆召开了英日惨杀华人案重庆外交后援会成立大会。二十一岁的罗世文被推选为文书部付主任。当天下午,在首次主任会议上,罗世文代表后援会草拟出向政府提出的重要条件及最低要求,表达了山城人民的共同心愿,为主任会议一致通过。
在后援会领导下,重庆市各界群众于6月25日举行了声援上海市人民、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大大振奋了山城人民的反帝爱国热情。6月28日,日本、英国雇佣的重庆华工,全体实行罢工,并继绝供应粮食,7月2日,英国士兵在南岸区刺死刺伤了工人多名,罗世文等积极组织山城群众进行示威游行,并同军警开展了激烈的斗争。
为加强革命舆论和革命队伍的思想建设,1925年5月由平民学社出面办了《爝光》周刊,由肖楚女担任主编,罗世文负责发行,五卅惨案发生后,肖楚女和罗世文以这个刊物作为舆论阵地谴责帝国主义暴行,指导重庆外交后援会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受到革命人民的欢迎。重庆卫戍司令王陵基勒令封查了《爝光》杂志,并要肖楚女与罗世文限期离境。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培养革命人才,中国共产党决定派罗世文到苏联留学深造,并在他出国前批准他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赴苏留学
1925年9月,罗世文由重庆市乘轮船穿过三峡,到达上海市。罗世文在团中央机关向恽代英等同志汇报工作后,就同六百多名留学生一起乘船赴苏联。罗世文在莫斯科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7月,罗世文在东方大学毕业了。学校送罗世文到苏联黑海边的疗养胜地克里米亚半岛休养。
回国
1928年8月,罗世文得到驻共产国际的中国代表团通知,要他返回祖国。罗世文到德法等国考察后,于1928年10月回到上海。
1928-1932
1928年底,罗世文回到重庆,在四川省委宣传部任秘书。不久,省委又派罗世文到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做兵运工作。1930年上半年,四川省委书记刘愿庵、宣传部长陈攸生、秘书长邹进贤以及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先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后牺牲。罗世文同省委各部委同志商量,从成都市调程子健到重庆市组织临时省委,由程子健任省委书记,罗世文任宣传部长,领导全省人民继续战斗。
1930年6月,中央政治局由李立三领导,制定了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中国工农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并派专人到四川省,要求四川省委立即组织武装力量配合全国总暴动。罗世文作为省委领导人之一,虽然对四川暴动没有把握,对这种盲目暴动的搞法有所怀疑,但还是执行了中央指示,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威(荣县、威远县)、广汉市及梁山等地的士兵及农民暴动。但是运动最终失败。
1931年初,四川省委鉴于重庆白色恐怖特别严重,接受罗世文等的建议,决定迁往成都市。程子健任省委书记。6月,中央决定罗世文任省委书记,程子健任军委书记。
九一八事变以后,罗世文和省委其他同志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威胁着中华民族生存的局势,领导了成都和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事变后不久,罗世文叫省委负责宣传工作的同志拟了宣传提纲,明确提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略我东北地区,国家民族已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全国人民必须走武装抗日的道路!”宣传提纲印发全省各地,为抗日制造舆论。不久,省委又在少城公园(即今人民公园)召开大会。罗世文和省委领导同志经过筹备,组织各学校、工厂和街道的同志到达公园广场。代表们登台发表演说,历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论述了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运动发展的革命形势,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中国国民党投降卖国政策。
1932年,罗世文和省委组织领导了川东游击军的战斗,南部升钟地区和梁山南岳场的农民起义以及德阳孝泉的革命兵变。1933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罗世文和省委指示游击军积极配合红四方面军的军事行动,争取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年底,川东游击军在宣汉县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改建为三十三军。由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王维舟任军长。升钟起义的一部分农民武装,后来去到通江县,加入红四方面军,编为一个独立营。与此同时,罗世文和省委还根据中央指示,派出不少党团干部及军事、医务和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前往苏区,支援苏区的工作。
1933-1936
1933年10月,罗世文受党中央的派遣,与廖承志一起去川陕苏维埃。罗世文初到川陕苏区时,任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参与了重要决策,还担任了川陕省委高级训练班的负责人。在省委高级训练班里,他以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给高级干部们全面地、深入浅出地阐明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罗世文到川陕苏区,看到张国焘存在着许多严重错误。为了捍卫党的原则和革命利益,罗世文与廖承志对张国焘的错误提出了尖锐批评,希望他能认识和改正,回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但是,张国焘不仅拒不接受批评,反而对他们予以歧视、排斥和打击。1934年底,张国焘把罗世文、廖承志非法逮捕起来,亲自进行“审讯”,然后派人监视,要他们起草文件,刻腊纸,做苦工。
长征途中,罗世文与廖承志被张国焘派人监视着,同中国工农红军战士一道,翻雪山、红军过草地。在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同志及共产国际的关怀、干预下,罗世文与廖承志没有被张国焘杀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县与党中央派来迎接他们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合。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罗世文、廖承志的冤屈得到昭雪,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不久罗世文被任命为红军大学教授,给红军高级指挥员讲授革命理论。
1937-1945
1937年8月初,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接见了罗世文,毛泽东同志告诉他说,党中央决定派他作为中央代表,回川与刘湘、邓锡侯等实力派人物联系、谈判,促使他们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四川省的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8月,罗世文由延安市经西安市到成都市,会见了刘湘、邓锡侯等地方军阀,向他们详细阐述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分析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和各种矛盾。希望他们开放民主、积极抗日,抵制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的反动政策。
1937年冬,党中央派邹风平、廖志高、于江震等到四川,会同罗世文、张曙时等共同建立了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由邹风平任书记,1938年8月后由罗世文任书记。
1939年底至1940年春,中国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看守所、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罗世文和车耀先、韩子栋、许晓轩等组织了临时党支部,带领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5年10月,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再次向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提出了释放叶挺、廖承志、罗世文、车耀先等的要求。蒋介石迫于压力,释放了叶挺、廖承志,却称罗世文、车耀先已被处决,拒不释放。
英勇就义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被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家属成员
人物轶事
罗世文在被关押在息烽集中营期间,有个叫宋振中的孩子,从襁褓中就随父母入狱,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小萝卜头”,罗世文在狱中担任了“小萝卜头”的国文老师。
后世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罗世文骨灰从松林坡挖出来,隆重安葬,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们题写墓碑碑文。
2006年10月30日,罗世文烈士的堂弟、什邡市市委党校教师罗世展,应邀到自贡市蜀光中学“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英烈报告会”上作报告。罗世展以慷慨激昂、饱含深情的语调,向学子们讲述了罗世文烈士等革命英烈的不朽事迹,大大地激发和鼓舞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他历时近十年,行程十万余公里,在中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市、县及上千个乡镇,举行以罗世文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讲座1580场次,听众达100多万人次。
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
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始建于1990年,坐落在威远县城区青龙山上,占地5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馆内设有介绍罗世文烈士生平事迹的展墙、展柜以及罗世文烈士塑像、碑、砖、族谱和办公用品等实物,保存有罗世文烈士珍贵的图片和大量有关罗世文同志的回忆文章、文件资料手稿、贵州息烽监狱实地沙盘等藏品,收集整理图书、档案文件、铜器、瓷器、字画、名人遗物、宣传资料等藏品466件。
馆内现有专业展厅三个,总展览面积900平方米。一楼为罗世文烈士生平事迹展。主要反映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反帝爱国抗日救亡争取人民解放革命斗争的先进代表原四川省地下党的省委书记罗世文烈士光辉而短暂一生。二楼为人防(民防)专题展览,主要展出了有关人防(民防)的图片资料、模型以及相关知识。三楼为廉洁人物事迹展厅。
2004年8月6日,威远县举行纪念红岩烈士罗世文诞辰100周年《永远的颂歌》晚会。
相关作品
个人诗作
人物评价
他是大盐商家的“少爷”,也是小说《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人物原型;他是渣滓洞集中营里英勇坚定的革命者,也是满腔柔情的赤子。他就是罗世文,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新华网评)
在短短的42年奋斗人生中,罗世文写下许多寄情言志的诗歌,彰显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意蕴深刻,滋养心灵,升华修养。(方志四川评)
参考资料
罗世文:《红岩》英雄许云峰原型.新华网.2025-04-09
罗世文.四川党史文献网.2025-04-09
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内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2025-04-09
罗世文堂弟演讲“红岩精神” .搜狐.2025-04-09
狱中的他,给“小萝卜头”当起了国文老师 .百家号.2025-04-09
刘晓庆悄然回四川 媒体机场死等难觅“芳踪”.青岛新闻网.2025-04-09
8万多元 四川威远演出前刘晓庆一分不少交清税款.中国新闻网.2025-04-09
红岩.豆瓣读书.2025-04-09
【方志四川•庆祝建党百年】许党为民万事轻——罗世文诗歌彰显的革命精神.澎湃新闻.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