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荬菜
苣菜(学名:苦苣菜属 arvensis L.)是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垂直直伸,茎直立,高可达150厘米,有细条纹,基生叶多数,叶片偏斜半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圆形或耳状,顶裂片稍大,长卵形、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苞片外层披针形,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稍压扁,长椭圆形,冠毛白色,1-9月开花结果。
苣荬菜全球分布。中国陕西、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福建省、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均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林间草地、潮湿地或近水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
苣荬菜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
物种简介
苣荬菜出自《中药志》。
匍茎苦菜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具乳汁。地下根状茎匍匐,着生多数须根。竹秆直立,少分枝,平滑。叶互生;无柄;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6cm,宽1.5-2.5cm,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形抱茎,边缘呈波状尖齿或有缺刻,上面绿色,下面淡灰白以,两面均无毛。头关花序,少数,在枝顶排列成聚伞状或伞房状,头状花序直径2-4cm,总苞及花梗都具有白绵毛,总苞片4列,最多1列卵形,内列披针形,长于最外列;全产为舌状花,鲜黄色;舌片条形,先端齿裂;雄蕊5,药合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深裂,花柱及柱头皆被白色腺毛。瘦果,侧扁,有棱,有与棱平行的纵肋,先端有多层白色冠毛。花果期夏、秋季。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多少有根状茎。茎直立,高30-150厘米,有细条纹,上部或顶部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花序分枝与花序梗被稠密的头状具柄的腺毛。基生叶多数,与中下部茎叶全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半裂或浅裂,全长6-24厘米,高1.5-6厘米,侧裂片2-5对,偏斜半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偏斜卵形、偏斜三角形、半圆形或耳状,顶裂片稍大,长卵形、椭圆形或长卵状椭圆形;全部叶裂片边缘有小锯齿或无锯齿而有小尖头;上部茎叶及接花序分枝下部的叶披针形或线钻形,小或极小;全部叶基部渐窄成长或短翼柄,但中部以上茎叶无柄,基部圆耳状扩大半抱茎,顶端急尖、短渐尖或钝,两面光滑无毛。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钟状,长1-1-5厘米,宽0.8-1厘米,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长或短绒毛。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长4-6毫米,宽1-1.5毫米,中内层披针形,长达1.5厘米,宽3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渐尖,外面沿中脉有1行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稍压扁,长椭圆形,长3.7-4毫米,宽0.8-1毫米,每面有5条细肋,肋间有横皱纹。冠毛白色,长1.5厘米,柔软,彼此纠缠,基部连合成环。花果期1-9月。
药品简述
药名:苣荬菜。
汉语拼音:qu mai cai。
英文名:Field Sowthistle 草本, Herb of Field Sowthistl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长裂苦苣菜 D C.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补益药。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曲麻菜、苦苦菜、败酱。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凉血止血。
主治:咽喉肿痛;疮肿毒;疮疡;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肺脓疡;急性阑尾炎;叶血;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地旁、庭园等地。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
采收储藏:春季开花前采收,鲜用或晒干。
用药禁忌
(暂缺资料)
中药化学成分
苣荬菜嫩茎叶含水分88%,蛋白质3%,脂肪1%,氨基酸17种,其中精氨酸、组氨酸的生物合成和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这3种氨基酸都对浸润性肝炎有一定疗效。精氨酸还具有消除疲劳,提高性功能的作用;谷氨酸能在体内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有益的谷氨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的有害作用,并参加脑组织代谢,使脑机能活跃。苣荬菜还含有铁、铜、镁、锌、钙、锰等多种元素。其中钙锌含量分别是菠菜的3倍、5倍,是芹菜的2.7倍、20倍。而钙锌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苣荬菜富含维生素。据测,每100g鲜样含维生素c58.10mg,维生素e2.40mg,胡萝卜素3.36mg。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应用亚甲基蓝脱色的方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苣荬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前2种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并无抑制作用(瓦勃氏呼吸器测定)。
常用选方
1、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苣荬菜一两,水煎服。
3、治内痔脱出发炎:苣荬菜二两。煎汤,熏洗患处,每天一至二次。(①方以下出《河北中药手册》)
4、治阑尾炎:苣荬莱五钱至一两,红藤二两。水煎服。(《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
【备注】本品在华北作败酱入药,在东北地区作七七芽入药;参见败酱、小’条。
食疗作用
凉拌苣荬菜
一、原料:
1、主料:苣荬菜500克.
2、调料:精盐、味精、蒜泥、香油.
二、制法:
将苣荬菜嫩茎叶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用清水洗去苦味,挤干水切碎放盘内,加入精盐、味精、蒜泥、麻油,食时拌匀.
按:苣荬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补虚止咳的功效.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喉炎、虚弱咳嗽、直肠脱垂、白带等病症.
一、原料:
1、主料:筐萎菜500克,面粉500克.
二、制法:
1、将苣荬菜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洗去苦味,挤干水切碎,放盆内,加精盐、味精、葱花、猪油拌匀成馅.
2、将面粉与发酵粉拌匀,加水和匀揉好,面发后揉匀,切成一个个面剂,擀成包子皮,包入馅成一个个生包子,放入笼内蒸熟,出笼即成.
按:苣荬菜包子可为人体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虚弱咳嗽、细菌性痢疾、喉炎、体虚乏力、消渴、直肠脱垂、白带等病症.
各家论述
1、《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喉炎,内痔脱出。
2、《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治白带及产后血腹痛,阑尾炎。
近种区别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下部渐细,表面淡黄棕色,顶端具基生叶痕和茎。茎圆柱形,表面淡黄棕色。叶皱缩或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6cm,宽1.5-2.5cm,先端有小尖刺,基部呈耳状抱茎。有时带有残存的头关花序。质脆易碎。气生,味淡,微咸。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2300米的山坡草地、林间草地、潮湿地或近水旁、村边或河边砾石滩。
分布范围
几遍全球分布。中国陕西(勉县)、甘肃省(平凉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疆(乌鲁木齐市、塔城地区)、福建省(连城县)、湖北(竹溪县)、湖南省(龙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四川省(南川区、泸定县、峨眉山市、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平坝、望谟)、西藏(察隅、聂拉木县)、辽宁(桓仁、盖州)有分布。
生长繁殖
苣荬菜主要靠地下匍匐茎繁殖,也有靠种子播种繁殖的。4月初野生苣荬菜嫩芽破土时,刨其地下根状茎,用高压水枪冲洗掉泥土,按照匍匐茎上节间的长度用刀截成5-10厘米的短节。苣荬菜的地下匍匐茎是肉质茎,容易失水萎蔫,短截后要及时栽植,以防失水过多降低成活率。定植时,在分割好的地块内沿南北方向开深10厘米、行距15厘米的浅沟,将苣荬菜地下根茎短节按株距5厘米平放在沟底,然后覆土将沟填平,浇定根水。浇水5天后,待地面不粘鞋时铺一层麦草,保持地表湿润,以防地表板结影响幼苗出土。地表覆盖麦草后要及时抽样检查,如有60%幼苗已破土生长,要及时揭取草帘,使幼苗见光生长。
栽培技术
温室建设
苣荬菜栽培设施为土墙体、钢屋架、半地下和草帘双层覆盖日光温室。跨度7.0-7.5米,长60米,脊高3.6-4.0米,墙体基部宽2.0米,顶部宽1.5米。为了提高蓄热保温能力,室内栽植面应低于室外地面30厘米,温室的方位角以南偏西5°为宜。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后,用罗盘仪测出子午线,确定南北方向,然后按南偏西5°放侧墙线,垂直于侧墙线放后墙线。线放好后用白灰或者木桩进行标记,然后按照标记进行施工。土壤封冻前或完全解冻后夯筑墙体,随后安装水泥立柱和钢屋架,搭建后屋面。最后扣棚膜和上草帘覆盖物,完成苣荬菜栽培日光温室建设。
土壤改良
土质疏松、肥沃的的砂壤土有利于苣荬菜地下匍匐茎的生长和增加出苗密度,提高品质和产量,所以对质地黏重的土壤要深翻和掺混有机肥及细河沙进行改良。每座日光温室(420平方米)需4立方米粒径0.3-0.5米米的细河沙和6立方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将细河沙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按一定体积均匀堆放在地表,将细河沙和农家肥均匀撒施在地表后深翻,拍碎土块、耙平,然后沿南北行向,将耙平的地块分割成宽1.2米的条状地块,地块间起垄高20厘米、宽30厘米,便于灌溉和田间操作。
中耕除草
一般在苣荬菜生长到15厘米左右时人工铲除杂草,每个生长周期进行3-4次,铲除杂草时可稍深,因苣荬菜主要靠地下匍匐茎繁殖,适当切断匍匐茎有利于根茎繁殖和增加密度。中耕除草宜在灌溉后6-8天进行,此时除草土壤较湿,土质疏松,容易拔出杂草,且除草过程中的适当断根不会导致苣荬菜失水萎蔫。
温湿调控
苣荬菜喜温暖潮湿的生长环境,生长期适宜的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温度8-10℃,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0%,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40%-60%。土壤过于干旱时苣荬菜容易抽枝生茎,土壤过于潮湿时容易徒长倒伏。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生长空间有限,室内温度和湿度随着外界光照和灌水等管理措施的不同,在短期内升高或降低。为了防止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给苣荬菜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应定时监控室内温湿环境,通过调整日光温室上下通风口大小来及时调控室内温度和湿度。
肥水调控
移根栽植前施足基肥,基肥主要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次采收后追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顷。苣荬菜是喜氮植物,氮肥充足时叶片肥厚,纤维素含量低,食用时口感好,抽枝、开花等生殖生长期延后。氮肥不足时,叶片细小,叶片过早衰老黄化,纤维素含量高,食用时口感差,抽枝、开花等生殖生长期提前。施肥后,为了发挥肥效和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应及时浇水,但浇水量应以小水漫灌为主。灌溉后地面不可积水,以防烂根和肥料流失。
主要价值
苣荬菜以全草入药。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利溼排脓,凉血止血之功效。有抗菌,降血压,降胆固醇,抗肿瘤,保肝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痔疮,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肺浓疮,急性阑尾炎,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内服:煎汤,9-15克,或鲜品30-60克,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鲜品捣敷。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苣荬菜.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7-28
苣荬菜.植物智.2024-07-28
苣荬菜的解释|苣荬菜的意思|汉典“苣荬菜”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2022-05-18
苣荬菜的解释|苣荬菜的意思|汉典“苣荬菜”词语的解释.www.zdic.net.2022-05-17
苦苣具有开胃的效果,但是你知道如何吧苦苣菜的功效发挥最大吗?.m.toutiao.com.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