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珍溪镇

珍溪镇

珍溪镇位于北纬29°54′,东经107°27′。地处重庆市涪陵区区城东北长江北岸,依山傍水,上距涪陵城区30公里,距重庆主城都市区118公里,下距丰都城46公里。

珍溪镇所辖区域东连丰都县,南与南沱镇隔江相望;西与百胜镇接壤;北与丛林乡和丰都县的崇兴乡连界。珍溪镇人民政府驻地珍溪场镇公园路。与纵贯本镇南北的涪垫公路相距3公里,涪丰北线由西向东贯通全境,全境有公路58条141其中泥青及水泥路面115公里,泥结石路面126公里。

历史沿革

秦汉时,为巴郡枳县地。

唐宋时,为涪州涪陵县地。

明代,属涪州通济里。

清代,属涪州罗云里;清末,置琛溪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涪陵县第六区。

1950年初,属涪陵县第四区。

1953年3月以后,属涪陵县第五区。

1992年,分属珍溪镇及中峰、仁义2乡。

2008年5月,中峰乡、仁义乡并入珍溪镇。

地名由来

珍溪镇因场镇西面的蚌壳溪在古代盛产珍珠而得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珍溪镇地处涪陵区东北部,南至长江江心线与南沱镇隔水相望,西与百胜镇相连,北与长寿区垫江县毗邻,东北与丰都县接壤,距涪陵区政府驻地23千米,区域总面积184.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珍溪镇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珍溪向斜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分为沿江及中部的河谷浅丘、西北部后山部分的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有西大巴山脉;境内最高点白杨沟山顶位于西北部,海拔789.5米;最低点长江边渠溪口位于东部薛家村,海拔175.0米。

气候

珍溪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5℃,1月平均气温6℃,极端最低气温-3.8℃(2008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27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1.0℃,生长期年平均350天,无霜期年平均298天,最长达310天,最短为28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90.0小时,常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6月最多。

水文

珍溪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长江及支流珍溪河、渠溪河、碧溪河、小珍溪4条,总长61.1千米;二级河有盐井溪等3条,总长18.2千米,河流总长度(含长江过境)97.8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长江,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梨坪、西桥、兴盛、东桥、渠溪、水口、百汇、观将、学堂9个地方,长18.5千米,流域面积181.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500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珍溪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灾、冰雹、地质滑坡等;干旱灾害年均发生1次,有25—40天不等的高温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7—8月,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2006年6—9月,持续时间90余天,最高气温达43℃,造成珍溪镇粮食减产650吨,直接经济损失820万元。

自然资源

珍溪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灰石、煤、铁、铜,其中石灰石储量0.1亿吨以上,已经开发的有石灰石矿,位于杉树湾村3组,矿区面积0.1平方千米;境内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陆栖动物有200余种;水生动物有7目12科52种,主要有青鲤、草鱼、白鲢、鱼、乌鳢圆口铜鱼等;境内亦是“第三纪植物避难所”地区之一,孑遗植物铁芒萁里白金毛狗井栏边草石松海金沙等蕨类,裸子植物中有水杉、银杏等。珍溪镇有森林面积22000公顷。

森林资源

全镇的森林覆盖率为43%,森林面积22000公顷。镇域内的植被特征呈梯级分布,有山上的针叶林,沿河地带的阔叶林,丘陵地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其植物品系有松树柏树杉木等几十种乔木树;也有黄荆、映山红、马桑等的几十种灌木;草本植物品类更是繁多,厥类植物也还不少。自1990年,组织实施长防工程、生态工程、德援项目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林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蚕桑、柑橘属等经济林木,全镇的有林面积达2万亩,绿化率达43%。

资源优势

珍溪镇的经济资源比较丰富。西北部西大巴山脉前脉的煤矿藏量比较丰富,且煤质较好。此外还有藏有铁矿铜矿。另外西北部山上的石灰石藏量丰富。镇域内的溪河较多,落差较大,蕴藏着足够数量的水力资源,四条溪河终年不断流。境内有小(二)型水库5座,山坪塘392口,总蓄水量187.6万立方米;能源蕴藏量49万千瓦,除普洞溪建有3座分别为300千瓦、200千瓦、300千瓦的三座小电站,中乐白猫口建有150千瓦时的中乐电站外,其余的5条只宜灌溉和农业加工,有的地方亦可提供饮水方便。全镇的农业耕地总面积为79890亩,人均耕地0.99亩。

农业资源

农业品种有水稻、玉米、小麦、高粱、黄豆、胡豆、碗豆、榨菜、油菜、芝麻、花生、红薯、芋头、藕、海椒;脐橙、梨橙、雪橙、柚子、沙梨、中梨一号等十多种果类;冬瓜、南瓜、西瓜、丝瓜、香瓜、苦瓜、蓬瓜、番薯等十余种瓜类;数十种菜类。林业品种有松树柏树杉木桉属、柳树、泡桐树榕树喜树臭椿青钱柳树和各种果树等。牧业品种有猪、牛、马、羊、鸡、鸭、鹅、兔等。渔业品种有鲤鱼、草鱼、鳙鱼、青鱼、鲢鱼、鲫鱼、园口鱼、中华鳖黄鳝以及泥鳅、黄鳝等。珍溪生产的“鹅冠”牌脐橙在重庆市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为全市五大名果之一。

行政区划

2011年,珍溪镇下辖兴盛1个社区,东桥、西桥、洪湖市、石牛、卷洞、三角、斗力、永义、中乐、大兴、杉树湾、梨坪、万灵、大林、河口、滴水、坪水、新湾、渠溪、水口、中峰、学堂、观将、斑竹、刘家、百汇、莲花27个行政村;下设3个居民小组、19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珍溪镇下辖3个社区、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兴盛社区。

人口民族

2011年,珍溪镇总人口8.3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5万人,城镇化率23.4%;另有流动人口3600人。总人口中,男性43074人,占51.6%;女性40461万人,占48.4%;14岁以下13942人,占16.7%;15—64岁59181人,占70.8%;65岁以上10412人,占12.5%;以汉族为主,达8.35万人,占99.93%;有土家、苗等9个少数民族,共57人,占0.07%;超过10人的有土家、苗2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3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6.1%;苗族10人,占17.5%。2011年,珍溪镇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60.2人。

2017年末,珍溪镇常住人口为60054人。

截至2018年末,珍溪镇户籍人口为82310人。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42183人。

经济

综述

2007年,珍溪镇总产值为16376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31802万元,占总产值的19.5%,是1986年的9倍多;工业总产值为77604万元,占总产值的47.4%;第三产业总产值为54360万元,占总产值的33.2%。

2011年,珍溪镇地方财政总收入2247万元,比2010年增长2.3%。2011年,珍溪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50元,比2010年增长22.4%。

2018年,珍溪镇有工业企业60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农业

2011年,珍溪镇有耕地面积6.6万亩,人均0.8亩;林地面积7.8万亩;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00万元,增加到1978年的2000万元(1980年价),2011年达到5.1亿元(当年价)比2010年增长23.3%,农业增加值0.9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6%。珍溪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2011年,珍溪镇生产粮食3.5万吨,人均418.8千克,其中稻谷1.4万吨,玉米1.1万吨,薯类0.9万吨。珍溪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青菜头、蔬菜等。2011年,珍溪镇青菜头种植面积7.8万亩,产量18.0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19.5万吨。珍溪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珍溪镇生猪饲养量12.2万头,年末存栏5.6万头;羊饲养量0.7万只,年末存栏0.4万只;牛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家禽饲养量126.5万羽,上市家禽64.9万羽。2011年,珍溪镇生产肉类5534.5吨,其中猪肉5407.1吨,牛肉78.3吨,羊肉49.2吨;畜牧业总产值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5%。2011年,珍溪镇水果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1.6万吨,主要品种有柑橘龙眼和梨子,其中柑橘1.3万吨,梨子0.3万吨。

工业

珍溪镇工业以食品加工、船舶制造、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珍溪镇工业总产值18.1亿元,比2010年增长37.5%,工业增加值4.94亿元。企业42家,职工2176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比2010年增长16.7%。

商贸

2011年末,珍溪镇有商业网点168个,职工2820人。2011年,珍溪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5.9亿元,比2010年增长20.0%;集贸市场6个,年交易额10.2亿元,比2010年增长21.0%。2011年,珍溪镇出口总额1035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90.3%,主要出口产品为榨菜,销往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

金融

2011年末,珍溪镇有3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2011年末,珍溪镇境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9亿元,比2010年增长24.0%;各项贷款余额9500万元,比2010年减少55.8%。

文化

文物古迹

万安寨建于明清代时期期,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9月,在方家村二组大石盘处发掘出西汉墓一处,出土文物73件,其中有蒜头壶、铜鼎、铜勺等珍贵文物。2002年6月,开封市文物队在薛家村三组崖口处发掘出一批文物,主要有陶俑、舞俑、吹箫俑、陶猪圈、陶马、耳杯、五株币等陶、铜器近30件。

交通

2011年末,珍溪镇有杉涪路、涪丰路北线和涪垫路北线3条县道过境,境内总长48千米;有乡道18条,总长45.7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珍溪镇的教育事业源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设有“珍溪场公立两等小学堂”。涪陵区解放后继续开办小学。1958年,置珍溪镇中心校,学校占地15520平方米。

2011年末,珍溪镇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2797人,专任教师108人;小学7所,在校生316人,专任教师2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356人,专任教师17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珍溪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83万元,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珍溪镇内设有重庆市涪陵第十二中学校。

珍溪场公立两等小学堂

珍溪镇教育事业源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当时设有“珍溪场公立两等小学堂”。涪陵区解放后继续开办小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1958年置珍溪镇中心校,学校现占地15520平方米。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1085人,教师43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高级教师20人,市、区、镇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30余人,珍溪中心校同时履行对全镇3所农村小学的管理工作。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镇教育危房全部消除。珍溪镇中心小学校已建成重庆市花园示范小学。校园内环境优美,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有先进的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学校成绩显著。先后获区电化教学示范学校、重庆市级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和区级绿色学校、最佳文明单位、德育先进集体、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等称号。

重庆市涪陵第十二中学校

镇内设有涪陵区序号中学——“重庆市涪陵第十二中学校”。其前身为1958年9月创办于中峰公社的涪陵县第九初级中学,1958年11月迁珍溪施家祠堂。1961年4月停办并入涪四中。1974年10月7日恢复开办,定名涪陵县第十二初级中学校,校址迁方家二队跨角。1976年秋始招高中生,1998年改称现名。学校占地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职教师65人中,有高级职称的8人、中级职称的29人、初级职称的28人。有教学班18个,在校生1265人。涪十二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投资300万元,新建了教学大楼、大型运动场(有200米标准的塑胶天环行跑道)、地下通道等各项硬件设施;投资165万元建立了微机室、语言室、教师电子阅览室、网络中心及千兆光纤宽带网,增设了多媒体电教设备、监控系统、语音系统,实现了教学网络化、现代化。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教育质量显著提高。2004年,该校升入重点高中61人,位居全区农村序号中学前列。学校开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学校教学质量连续3年被区教委评为一等奖;还获得涪陵区“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等称号。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珍溪镇有科技人才1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4人,经营管理人才11人,技能人才38人,农村实用人才64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珍溪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8个;镇图书室1个,村图书室28个,藏书17.5万册,专兼职的图书管理员29人。2011年末,珍溪镇有塑胶篮球场2个,水泥篮球场42个,健身步道3条;100%的城市社区和18.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0%。2011年末,珍溪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共安装有广播喇叭306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5.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0%;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4万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珍溪镇有卫生院、民办医院各3所,村卫生室28个;有公立卫生机构床位10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张,固定资产总值2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人、执业(助理)医师0.2人、注册护士0.2人。2011年,珍溪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9万人次,住院手术93台次,出院病人2600人次。2011年,珍溪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2.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4470人,参合率97.7%;孕产妇死亡率0.0/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珍溪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541户,人数1272人,年支出315.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0%,月人均207元,比2010年增长17.0%;大病临时医疗救助70人次,发放救助金额4.5万元,比2010年增长30.0%;民政部门特定人群医疗救助1792人次,共支出514.5万元,比2010年增长36.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57户,人数3378人,支出328.4万元,比2010年增长16.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97人,支出57.5万元,比2010年增长8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83人,支出52.704万元,比2010年增长18.8%;农村医疗救助179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54人次,共支出24万元,比2010年增长12.1%;农村临时救济250人次,支出8万元,比2010年增长18.6%;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40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5.2万元,比2010年增长20.0%;社会福利费1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2.0%;有敬老院4家,床位123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1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5万人,参保率95.3%。

人民生活

2007年,珍溪镇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1.2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6平方米。

旅游

珍溪镇主要景点有万天宫、施家祠堂、宴家院子、万安寨、革命烈士纪念塔等景点,施家祠堂在清朝未年曾产生过施家三代翰林。

参考资料

珍溪镇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3

重庆市涪陵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_.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