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旅南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1月至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359旅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军湘粤边,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在进军途中与日军和国民党军的作战。 1944年日军占领长沙市、衡阳市,并沿粤汉(广州市至武汉)、湘桂(衡阳至来宾市)两铁路继续进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为增强华南的抗日力量,开辟五岭(越城、都庞、萌绪、骑田、大庚岭)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组成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在王震、王首道率领下执行南下任务。
背景
南下支队于11月9日从陕西省延安出发,经绥德县东渡黄河,越过同蒲(大同市至风陵渡)铁路日军封锁线,再南渡黄河天险,进入河南省地区,在日军占领区与国民党统治区的间隙中行军。12月29日,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通过陇海铁路时于渑池县千秋镇打退国民党军的阻拦,1945年1月6日,又在鲁山县打退了日军的攻击;16日,在确山瓦岗附近又与日军发生遭遇战。19日,南下支队在确山县以南越过平汉路(北平市至汉口),27日进抵湖北省大悟山与新四军第5师领导机关会师。
经过
南下支队在大悟山进行了17天休整,派第5大队进入洪湖市一带开辟根据地,其余部队于2月14日向预定目标——湘中地区前进。支队在新四军第5师第40、第41团配合下,于19日至23日从黄冈市以东分批渡过长江,26日在大冶市南的大击退尾追的日军独立混成第84旅团一部。3月3日,八路军南下支队向大幕山挺进,攻占大幕山的飞鸡墩、陈发贵等地;4日在大源镇、金塘等地击溃国民党鄂南地区保安团。至此,南下支队占领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开辟鄂南根据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遭遇围剿
南下支队渡江之时,蒋介石急令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驻茶陵县、永兴、莲花县的第72军,驻资兴市的第99军星夜开到修水县和萍乡市,妄图在湘北、鄂南消灭南下支队。南下支队在金塘、大源休整了10天,然后分两路向平江开进,并于26日占领平江及其东南的三眼桥。在这里,八路军南下支队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同时由原来的4个大队扩编为6个支队。4月7日,国民党第72军两个师经长寿街、朱溪厂向平江以北的南江桥进犯;第99军的两个师经献钟从南面进攻平江县;大云山第4挺进纵队1000余人由北逼进。
突围
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攻,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以一部兵力进剿大云山国民党军第4挺进纵队,并于9日完全占领大云山,15日,主力主动撤离平江,转移至鄂南的通城县、崇阳县地区,在新四军第5师第40团的配合下,连克岳阳东南的杨林铺、大汉湖、毛家铺等日伪军据点,歼灭伪军1个师,使鄂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主席毛泽东5月4日指示,在这里成立了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行政公署和湘鄂赣军区。7月7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由大幕山出发,越粤汉铁路,西渡湖口,绕过长沙市,于30日到达湘潭市西南的上方桥,8月5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渡湘江,沿粤汉铁路东侧继续南进,进至安仁县地区时,遭到中国国民党两个军的围攻。且战且进,17日进入桂东县西南的八面山,摆脱国民党军的合围,28日到达广东省北部南雄市县城西北的百顺地区。
这时,奉中共中央命令北上迎接该军的东江纵队遭到国民党第7战区部队的围攻,前进受阻。该军也遭到国民党第9战区的重兵围攻,难以立足。在此情况下,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遂向北转移,跨过浙赣铁路(杭州市至株洲市)进入湘北、鄂南,9月27日在鄂城区地区北渡长江,10月上旬在礼山(今大悟县)地区与新四军第5师再次会师,中旬,恢复第359旅番号,编入第5师野战兵团序列。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由出发时的五千余人减少为一千四百人。
第359旅南下的第2梯队,于1945年6月从延安市出发南下,进到河南省新安地区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遂奉命北上开赴东北地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战斗序列。
点评
八路军南下支队向湘粤边进军,历时近一年,转战陕西省、山西省、河南、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7省,行程7900余公里,克服了严寒酷暑和山河险阻,作战74次,打击了日、伪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和阻拦,到达了目的地。虽然由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未能实现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企图,但保存了基本力量,并开创了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领导和推动了粤汉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日斗争,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增强了中原我军的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原解放区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