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所组建的一支野战军部队。是四大野战军之一。
第四野战军是在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后,由八路军,新四军与东北抗日联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挺进东北,后组建了以东北人民自治军为前身,历经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等最终发展改称为第四野战军。在全面内战爆发后,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新开岭战役,临江战役,1947年下半年,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夏季,秋季百师大战。将中国国民党军队限制在长春市,沈阳市等地。1948年8月整编为东北野战军,并开展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于1949年1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至1949年3月整编为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后萧克),政治部主任谭政。随后进入华中地区,1949年5月12日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改为华中军区,后解放武汉,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1950年1月1日华中军区又改称中南军区,最终正在1950年5月解放海南省。1950年7月部分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随后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中南军区改驻广州市,1955年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并撤销第四野战军番号。
第四野战军组建时下辖第12,13,14,15共四个兵团,1949年8月还管辖了第21兵团,还包括特种兵司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等部队和东北地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等单位,巅峰时期人数为近150万人。
历史沿革
建立背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防止中国国民党填补日本败退留下的权力真空,独占东北,中共中央从各解放区抽调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地区。
据《雅尔塔协定》苏联以恢复俄罗斯帝国时期在中国的利益以及承认外蒙古事宜等条件来换取出兵日本,在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雅尔塔协定》关于中国的内容,并得到约瑟夫·斯大林承认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并承诺不支持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意向,只承认中国只有一个政府,如果中国国内还有另一个政府,自称为政府,应当由中国自己去解决等内容。此外罗季翁·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向中共中央通知苏联红军退出东北地区之前,蒋军和八路军都不得进入东北,并请从沈阳市,长春市等地撤出。由此中共进入东北的部队在1946年后不再使用八路军和新四军等原有番号。
发展变迁
进入东北
在1945年8月12日,毛泽东命令在冀东的部队准备向沈阳等地进军,并命在山东省的万毅所属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进行开往东北的准备在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目前的任务和战略部署》,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强调当前的任务是控制察哈尔省和热河并争取控制整个东北,命在山东的部队进入东北。并决定由彭真和叶季壮等干部先行进入沈阳市,为后续部队进入东北地区做准备,叶季壮在进入东北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长。9月23日,新四军军部命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3.5万人进入东北。此外也还命令在山东的原东北军万毅部准备进入东北。
东北人民自卫军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为抗击日本入侵,开始在东北开展游击活动,至1933年5月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至1941年,在日军的围剿下,东北抗联损失惨重,从巅峰的三万人到仅剩一千余人。杨靖宇等多位领导干部牺牲。在这种情况下,东北抗联被迫撤入苏联境内,组建南北两个野营开始受苏联红军训练。至1942年7月至8月,东北抗联剩余力量重组为东北抗联教导旅,设4个步兵营以及1个迫击炮连和1个通信连,总兵力一千余人。旅长为周保中,政委为李兆麟,部队配备全苏系装备,由苏联远东方面军代管。在苏联对日宣战后,东北地区抗联配合苏军作战,至1945年8月26日,在苏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的命令下,东北抗联教导旅进入东北,并改组为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为周保中,进驻12个城市和45个城镇,接收当地日伪军5万以上枪支,2800余挺机关枪和1200万子弹。至1945年10月,总兵力扩至4万人,在东北地区个战略要地设置分部,驻军总部设置在长春市。
东北人民自治军时期
至1945年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卫军和从关内赶来的部队及干部重组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其中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至11月,进入东北的部队达13万人,各级干部有2万人。在相对稳定后,中共中央地方局就命令各级军民开始清剿东北地区的土匪等日伪残余势力,并进行土地改革。但美国和中国国民党政府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向苏联施压,要求苏联履行条约内容,因此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驻军于1945年11月19日正式通知中共东北局,表示将依据条约将中长铁路沿线和周边城市移交给国民党,并要求东北人民自治军从各大城市内撤出。此外由于东北地区当地民众长期处于日本及伪满统治下,对共产党不了解,还受到国民党的虚假宣传的影响,导致补给困难。因此进入东北的很多部队此时面临无党(党组织)、无群众(群众基础)、无政权、无粮食、无医药、无衣服和无鞋袜的七无状态。在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下,东北民主自治军决定采取暂不作战,进行休整,在中小城市和乡村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做法。因此将四分之三的主力部队分散于东、西和北满各地,执行剿匪和建立根据地的任务。这一时期的方略总结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东北民主联军时期
在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组为东北民主联军,在1946年2月改组为东、西、南、北满四个军区,成功解放长春市,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等地,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爆发,东北民主联军战斗至1946年5月19日凌晨最终不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46年7月,通过《七七决议》,并开展土地改革。至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组建起第1、第2、第3、第4和第6纵队,加上1个旅、3个独立师共约12万人。在1947年1月,中国国民党向南满解放区进攻,东满军区进行四次临江保卫战,国民党逐渐转为守势。1947年5月,在苏联养病的罗荣桓病愈回国,东北民主联军开展东北夏季攻势,成功打通南北满解放区。至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又将12个师或旅组建为第7-10纵队还将辽东和冀察热辽两个军区改组为前方指挥所。此外持续开展秋、冬季攻势将国民党军锦州市、沈阳市和长春市等地
东北野战军时期
在1948年1月1日,受中央军委命令,东北民主联军改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其野战部队改称为东北野战军,并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来统辖整个东北的各种军事力量。司令员为林彪,政委为罗荣桓,参谋长为刘亚楼。东北野战军在1948年3月,将其所属9个师或旅组建为第5、第11和第12纵队。并建立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构。至辽沈战役前,东北民主联军总人数近百万,其中野战军七十余万,地方武装三十余万。在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野战军再次改组,将所辖第1至第12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第38军至第49军,每个军5-6万人,下辖4个师。此外,还将在长春围城战中起义的原国民党第60军改组为解放军第50军。并在修整后入关作战,参加平津战役。
第四野战军时期
据中央军委在1948年11月1日和1949年1月15日以及1949年3月7日的一系列命令如《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指示》,在1949年2-6月对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整编,于1949年3月11日将东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并命林彪为司令员,政治委员为罗荣桓,参谋长为萧克,政治部主任为谭政。下辖第12至15兵团,共有第38至第49军共12个军此外还有两广纵队、特种兵司令部等,第四野战军共88万人。此外第50军先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也调归第四野战军。此外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成为中央军委直属铁道兵团,滕代远为司令员。
在1949年5月12日,第四野战军抵达开封市,中央军委将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的领导机构进行合并,保留第四野战军番号,改为华中军区,华中军区和第四野战军相互兼任,林彪为华中局第一书记兼第四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司令员。在1949年5月17日,第四野战军解放武汉。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并筹组空军,在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为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员为林彪,第一政委为罗荣桓,下辖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和河南省共6个军区。
组建东北边防军
在1950年7月13日美国出兵朝鲜后,中共中央决定调集第四野战军一部组建东北边防军。至1950年10月8日,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进入朝鲜作战。
1950年3月5日至6日,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开始登陆海南岛,至1950年5月1日,正式解放全海南岛。1950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等多个部队配合下,占领进出港珠澳航道要冲的担杆岛,打破中国国民党对珠江口的封锁,随后解放全部大万山岛。
改组广州军区
1952年6月,中南军区领导机关改驻广州市并撤销原有的华南军区。
1955年4月,中南军区改为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的番号被撤销,原先所属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组织构成
编制构成
以上资料均来自
部分特殊兵种
特种兵纵队
第四野战军的炮兵部队始于1945年10月,东北地区人民自治军利用收缴的原日军火炮建立了一个下辖2个炮兵团的炮兵旅。其中1团下辖5个连,拥有15门山炮,2团下辖3个连,拥有17门野炮,此外各部队还有少量迫击炮和使用原伪满士兵成立的炮兵连。为了在东北建立根据地,中共中央派遣了大量延安炮校人员至东北培训炮兵,并在全东北收集原日军遗落的火炮,至1946年6月,收集了700余门各类原日伪军遗留火炮,并将东北各军区的炮兵部队扩充至80个炮兵连,拥有10个团规模以上的炮兵部队。
为了解决各部队下辖炮兵编制差别大不便于指挥的问题,在1946年6月设立炮兵处来进行调整,至1946年7月开始进行炮兵重组。至1946年11月,炮兵处和炮校一部合并为炮兵司令部,下辖炮校、炮兵1至4团、战车大队、迫击炮教导大队、高射炮大队和其他后勤单位。至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已拥有近160个炮兵连,其中北满部队拥有73个山炮连(其中包括3个战车连),南满部队拥有27个山炮连,此外全军还有60个步迫炮连或步迫炮混合连。
至1948年4月,东北野战军已拥有275个炮兵连,其中143个重型山炮连,12个步炮连,7个战防炮连,43个混合炮连,70个迫击炮连,共4518门火炮,此外炮司炮工处还拥有3个炮械修理厂,建立以来修理了600门以上火炮,生产了10万炮弹。至1948年8月15日,正式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纵队,直辖3个骡马化野战炮团,2个摩托化重炮团,2个摩托化高射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1个战车团和1个工兵营。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利用缴获的大量美械火炮迅速扩充部队,在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将炮兵司令部进行了重组,改为特种兵司令部,管辖全军的炮兵、骑兵和坦克兵以及工兵等部队,下辖4个师,其中炮1师为骡马化炮兵部队,炮2师为重炮师,炮3师包括坦克装甲车等战车部队此外还有1个骑兵师。在1948年12月特种兵纵队大部入关作战。在平津战役结束后,吸收了原傅作义的炮兵等部队。再次整编后,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包括2个炮兵师,下辖7个炮兵团,1个战车师下辖1个坦克团、1个装甲车团和1个教导团,1个高射炮指挥所下辖3个高射炮团,和1个工兵指挥所下辖2个工兵团。至1949年4月20日再次改组,2个炮兵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一师和第二师,下辖的7个炮兵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二十五团至三十一团,3个高射炮团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团第一团至第三团,3个战车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四团至第六团。
在1950年7月经中央军委商议,发布《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抽调第四野战军的炮兵司令部包括所辖炮兵,骑兵,工兵个装甲兵部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在10月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铁道兵纵队
第四野战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始于1945年8月各部队进入东北地区时成立的护路部队。随后建立了统一的领导机制,即由铁道司令部来统辖各护路部队。至1945年12月铁道司令部进行改组,改称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分为东满护路军,西满护路军,中部护路军和南满护路军,整编为7个步兵团,其中,第1至3团由护路军总部来直接领导,第4至7团由其他各军区领导。至1947年,为配合其他部队的作战,护路军司令部将第6和第7步兵团合并重组为铁道第1团,第4和第5步兵团重组为铁道第2团,每个团下辖3个分工明确的大队,其中第1大队负责抢修线路、通信工程和桥梁,第2大队负责站务和给水等运输任务而第3大队负责铁路沿线的武装防护。此外步兵第1和第2团也各抽调出1个连来组成2个临时抢修大队。
至1948年7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将来的大规模作战,对东北护路军进行了重组,并补充了部分二线部队和铁路职工技术骨干等相关人员,组建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原护路军领导机关和牡丹江市军区领导机构一部合并为新成立的铁道纵队领导机关,由铁路修复局指挥,纵队司令员由铁路修复局局长兼任。整个纵队下辖4个支队,其中第一支队由原铁1团和嫩江军区独立第3团以及补充的铁道职工组成,第2支队由原铁2团和吉林军区独立第6团和补充的其他人员组成,第3支队以护路军步兵第3团5个连和辽吉独立第3团2个营和牡丹江军区1个营以及补充人员组成。第4支队由护路军步兵第1团3个连、辽吉独立第3团所辖1个营、吉林独立第6团5个连和护路军梅河口2个大队以及补充人员组成。至1949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改归中央军委铁道部领导,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
坦克部队
第四野战军的坦克兵部队源自1945年,在1945年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通过潜伏进被国民党控制的在沈阳市的原日军的坦克装配修理厂(918工厂),成功缴获一辆九七式坦克,在1945年11月1日,在沈阳东郊马家湾子正式成立东北坦克大队,建立时仅有1辆坦克和30人,大队长为孙三,政委为毛鹏云。随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要求各部队将缴获的坦克及相关物资集中至坦克大队,在1946年4月的长春战役中坦克部队首次参战。在解放战争中四野坦克部队不断壮大,辽沈战役结束后,第四野战军坦克部队在沈阳直接收编了国民党的一个战车营,并在随后的整编中扩充为战车师,至1949年,第四野战军有40辆以上坦克。
航空部队
东北民主联军的航空部队始于1945年,进入东北的八路军等部队接受了以日本陆军航空兵林弥一郎少佐为首的关东军第2航空师团第4练成大队等300余人的投降,包括46架各类飞机17名飞行员,96名机械师和机械员以及180余名地勤人员。为此1945年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接收了这支部队,以此为基础组建了沈阳航空队。至1945年底,沈阳航空队吸收了在8.20起义中投诚的原汪伪和原国民党人员,并招募了部分学员,扩充至500余人,飞机搜集至50余架,组建了2个训练队和1个执行紧急任务的飞行队。随着形势发展,沈阳航空队迁移至吉林通化,于1946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航空总队总队长由朱瑞兼任,政委为吴溉之兼任,副总队长为常乾坤、白起和林弥一郎。航空总队建立之后仅两个月,主要领导和骨干力量便大大加强,全队人员总数已达600余人。1946年3月1日,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随后迁至牡丹江,东安等地。在1948年1月1日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改归东北军区管辖。
东北军政大学
1945年10月,依据中央指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及其第一和第三分校人员进入东北地区,至1945年12月,大部抵达通化,重组为东北军政大学,校长由林彪兼任,政委由彭真兼任。1946年5月迁至北安市,至随后又迁至齐齐哈尔市,一度建立东、西、南、北满和翼察热辽五个分校,为便于集中办学随后又合并。在1949年8月东北军政大学校部随四野南下武汉,改称华中军政大学,随后又改称中南军政大学,至1950年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高级步兵学校,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领导不再兼任学校领导。剩余部分和第四野战军后方第一和第三医院等合并,重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归东北军区管理。至1951年1月,干校番号改称第27步兵学校,直属中央军委。
其他人员
朝鲜人员
第四野战军中的朝鲜人员源自朝鲜义勇军。1938年10月,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批准下,在武汉活动的朝鲜民族革命党等组织成立了朝鲜义勇队,在中国多地开展反日斗争,至1941年,朝鲜义勇队一部分赴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朝鲜义勇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同承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任务。
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际,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命令朝鲜义勇军随八路军进入东北地区,组织东北的朝鲜人民,最终解放朝鲜。随后朝鲜义勇军和朝鲜独立同盟约3000人进入东北,朝鲜义勇军一度希望直接返回朝鲜,但由于波茨坦协定,美苏不允许其他武装进入朝鲜半岛,被迫返回沈阳市,在1945年11月7日,朝鲜义勇军召开全军大会来决定未来去留,最终决定派遣少数(约70名)领导干部进入朝鲜,其他大部分部队和指挥员继续留在中国东北,动员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为中原地区和朝鲜的革命来积蓄力量。然后改编为朝鲜义勇军第1、第3和第5支队,赴南、北、东满的朝鲜族聚居区活动。此外,在朝鲜义勇军进入东北地区前,义勇军出身的干部也曾在哈尔滨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沈阳组建了如哈尔滨保安部总队朝鲜独立大队等朝鲜族武装,随后与义勇军各大队合并。
朝鲜义勇军第1支队成立时有1600人左右,金雄是支队长,方虎山是政委,在南满地区活动。在1946年2月3日驻通化地区的朝鲜义勇军第1支队参与镇压镇压二·三暴动有功,但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认为朝鲜义勇军这一名称容易引起国内外势力误会,因此将朝鲜义勇军改称为李红光支队,1946年改称为民主联军独立第4师,1948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6师,此时已有兵力12000人。朝鲜义勇军第3支队成立时仅有19人,金泽明(金相朝)是支队长,朱德海为政委,在北满地区活动,大部分干部于1945年11月19日抵达哈尔滨市,吸收了金泽明组建的哈尔滨保安总队朝鲜独立大队,在改编完成时有3000余人,在1946年2月改名为松江军区独立团,1946年12月改为松江军区独立第8团,在1947年3月,松江军区独立第8团和独立第14团等朝鲜族部队合并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1师,在1948年11月第三支队再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第164师491团。朝鲜义勇军第5支队,李益星为支队长,朴一禹政委,在抵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后与当地朝鲜族武装汇合,至1945年11月23日,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延边军分区,朝鲜义勇军第5支队和延边警备旅1团重组为15团和16团。随后在1946年1月改编为警备1旅,1948年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6师466团。随后随四野入关,参与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作战。
在1949年4月朝鲜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访华,提出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人部队交给朝鲜的问题,毛泽东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3个朝鲜人师,其中2个驻扎在沈阳市和长春市,随时可以进行移交,剩下一个正在南方作战,要等战斗结束后才可调回。因此在1949年7月164师和166师转归朝鲜,师长分别为李德山(金昌德)和方虎山,剩下的156师在整编了解放军中其他分散的朝鲜人部队后于1950年4月调入朝鲜,这三个师共约37000人。
日籍人员
第四野战军及其前身中的日籍人员,主要为航空兵和炮兵等技术兵种以及医护等后勤人员,如在1945年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1旅第12团成建制收编了关东军第2航空师团第4练成大队,组建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但也产生了1946年的通化二·三事件等事件,在通化的日本关东军余部及投降和中国国民党相勾结,发动暴动,部分日本医护响应这次暴乱,趁乱杀害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的伤员。最终这批日籍人员于1952年根据中日两国及相关组织间协议返回日本。
主要装备
参与战役
四战四平
四战四平是自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的范围内,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为争夺四平所发生的四次战役,其中第一次作战称为四平解放战,第二次作战称为四平保卫战,第三次作战称为四平攻坚战,最后一次称为四平收复战。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四平保卫战和四平攻坚战。
其中四平市解放战是在1946年3月13日,苏联红军准备撤离东北地区后,中国国民党的地方保安部队接管了该地,至1946年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派遣以6000兵力赶在国民党主力到来之前攻占四平。由于四平是通往北满地区的铁路枢纽,因此国民党在1946年3月18日就派遣新一军,第七十一军等自沈阳市向北推进,至1946年4月8日,开始四平外围战役,国共双方军队开展多次激战,毛主席下电报表示要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经过一个月个艰苦防御,东北民主联军最终以伤亡8000人的代价失利,放弃四平,歼灭中国国民党军队约1.6万人,由于外围阵地丢失,被迫在1946年5月18日暂时撤退。至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派遣了3个纵队的兵力,意图夺回四平市,国民党守军为3万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以伤亡1.4万人为代价夺回了大半个四平城区,但由于国民党援军到来,被迫暂时撤退。至1948年3月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以10万兵力配合火炮进攻四平,至3月13日成功收复四平,共围歼1.9万国民党守军。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首次战役,在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野战军首先在北宁线锦州市至昌黎段进攻中国国民党阵地,并包围锦州,为此国民党抽调沈阳市附近的11个师又3个骑兵旅,组建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再从华东、山东省和葫芦岛市等地调集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意图在锦州进行决战。为此爆发了塔山阻击战,国民党东进兵团对塔山发动了6天6夜的进攻,最终以国民党军进攻失败而告终。在塔山阻击战的同时,东北野战军发动了对锦州的进攻,在1948年10月9日-13日攻下了锦州外围,至1948年14日上午,正式发动对锦州的总攻,至1948年10月15日18时正式解放锦州,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被俘。在锦州战役结束后,1948年10月17日长春市的国民党第60军起义,1948年10月19日新7军投降,长春之战结束。在1948年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西会战,次日,国民党西进兵团向南发动进攻,在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等部队的阻击下,为其他部队机动争取了时间,至1948年10月26日,廖耀湘所率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包围,至1948年10月28日将西进兵团全部歼灭。共歼灭中国国民党12个师约10万人。在西进兵团覆没后,国民党司令卫立煌逃跑,其部在沈阳市的驻军,在东北野战军于1948年10月31日包围沈阳后,除部分抵抗外均向东北野战军进行投诚,至1948年11月2日,东北野战军占领沈阳,同日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攻占营口,至此辽沈战役正式结束,共歼灭国民党36个师及相关附属部队共47.2万人。此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地区全境,为后续解放全国建立了后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著名将领
林彪
林彪于1907年12月5日出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入学黄埔军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1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5师73团排长,参与北伐战争,随后随部队参与南昌起义,1928年4月至1930年,到井冈山市任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长等职,参与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参与平型关大捷等战斗,194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赴东北地区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局司令,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等职,指挥了秀水河子,三下江南,辽沈战役等作战。1949年5月任华中(中南)局和华中(中南)军区司令员。指挥了解放了湖南省、湖北、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省的战役。后任军委副主席,副总理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乘飞机在蒙古的成吉思汗市地区坠亡。
罗荣桓
罗荣桓于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衡山,1927年加入共青团,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被派往通城、崇阳等地组织农民运动,参与鄂南暴动和秋收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1师1团特务连党代表、第四军第11师31团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等职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政训部主任、115师政委和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地区任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等职务,参与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争等作战。1950年4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63年去世。
刘亚楼
刘亚楼于1910年4月8日生于武平县,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闽西游击队,先后任任班长,排长,红12军连长,营长,第12师35团政委,第11师政委等职,参与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等战斗,长征后任红1军团第2师师长,1939年到苏联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解放战争期间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和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以及平津战役等作战。1949年10月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5月7日病逝。
梁兴初
梁兴初,1913年生于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于同年11月入党,先后担任红军第4方面军11师33团排长、31团连长、红军第1方面军第2团团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参与了平型关大捷,奇袭郊城,三打甲子山等战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师师长,第10纵队司令员等职,参与了四战四平市,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秋、百师大战和白马关阻击战等战役,在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参与了解放西南的诸次作战。在1950年10月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一至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攻占三所里战果突出,使得所率第38军被称为万岁军,后任第20兵团代司令,海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5年逝世。
参考资料
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四野战军.新浪网.2023-06-30
从此再无大军区:回望“建国”后消失的军区.人民网.2023-06-30
13534,这是人民军队建军九十年军种体制变化“密码”.中国军网.2023-06-28
为了新中国——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展.黑龙江省博物馆.2023-0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国政协网.2023-06-27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14年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工网.2023-06-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整编.中国青年报.2023-07-07
这个建制仅存在两个多月,却是抗美援朝不可磨灭的大手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6-29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统一整编.人民网.2023-06-25
中国雄师:第四野战军.hbdlib.2023-06-26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比较 /栾景河.北京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2023-07-07
1945年中美苏关系的一幕——从雅尔塔秘密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2023-07-07
细数八路军、新四军的识别标志.中国军网.2023-07-07
毛泽东的最艰难决策:1945年底出兵争夺东北.中国经济网.2023-06-30
日本投降前夕毛泽东的布局.人民网.2023-06-25
进军东北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北方网.2023-06-30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求是.2023-06-26
心系大局——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的中共干部.人民网.2023-06-26
黄克诚讲真话敢建言.人民网.2023-07-07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2023-06-30
东北抗日联军.人民网.2023-07-07
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人民网.2023-06-26
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始末.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06-26
1947年的一份档案见证“长子情怀” 辽宁人民倾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人民网.2023-06-25
【伟大党史深入学】你不了解的党史知识(一百零三).澎湃.2023-06-30
1945年苏军强令我军退出东北大城市 不惜动武(2).中国新闻网.2023-06-30
中共北满分局.黑龙江新闻网.2023-06-30
军史拾忆︱站稳东北打开局面——英雄营长李延培战斗在义县.澎湃新闻.2023-06-26
1946~1949:战争地图.三联生活周刊.2023-06-26
党史百问 | 为什么说“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是刘少奇首先提出来的?.澎湃新闻.2023-06-28
“七七决议”——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要篇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6-26
纪念解放战争光辉历史,东北民主联军纪念馆开馆.澎湃新闻.2023-06-26
我军在兵力数量上第一次超过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之后.人民政协网.2023-07-07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升起夺取全国决定性胜利的曙光--探寻辽沈战役里的红色记忆.新华网.2023-07-07
第一次设立大军区:1948年划设五大军区.中国军网.2023-06-26
第四野战军:十大虎将 战功赫赫.中国军网.2023-06-16
揭秘:解放军序列中再也没有出现的几个兵种(2).中国新闻网.2023-07-07
永远的丰碑: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整编.央视网.2023-06-26
5月17日:第四野战军解放武汉三镇.中国政府网.2023-06-27
1949,人民空军诞生始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4-26
1950年7月13日东北边防军组成 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人民网.2023-06-29
朝鲜战争时中国军队曾“昼伏夜行”秘密开进朝鲜.中国新闻网.2023-06-26
揭开解放海南岛的序幕.人民网.2023-06-28
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8月3日 解放万山群岛.广西新闻网.2023-06-28
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6-30
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6-30
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6-30
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6-30
从归侨青年成长为炮兵指挥员(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81)).人民网.2023-06-29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伴随共和国成长的炮兵第一师.人民号.2023-06-27
组建东北边防军始末.中国军网.2023-06-27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23-06-27
辽沈战役前夕,支援野战军大规模的作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23-06-27
揭秘:解放军序列中再也没有出现的几个兵种.贵州人民防空办公室.2023-06-26
特别关注:人民装甲兵向前进.央视网.2023-06-28
“钢铁英雄”董来:开国大典铁流我驾坦克头车——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28
情系人民装甲兵的毛泽东.人民网.2023-06-28
开国大典上的铁骑方阵.光明网.2023-06-28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建设三部曲.黑龙江省政协网.2023-06-29
黄花塘与汪伪空军“820”起义的一段秘闻.盱眙日报.2023-06-29
培养军政干部的摇篮——东北军事政治大学.齐齐哈尔新闻网.2023-06-28
曾经坐落在齐齐哈尔市的高等院校.政协齐齐哈尔市委员会.2023-06-28
证言篇:在华韩人的抗战.人民网.2023-07-07
太行山上并肩作战 殊死抗敌 探访朝鲜义勇军太行抗日遗迹.中国政府网.2023-06-28
朝鲜义勇军在中国抗战始末.人民网.2023-06-28
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人民网.2023-06-29
从东北打到海南岛!揭秘“旋风部队”征战历程.中国军网.2023-06-27
二战日军王牌飞行员留华 助培养第1代飞行员——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27
日籍解放军老战士山边悠喜子持续揭批侵华日军暴行30余年.中国军网.2023-06-28
日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回忆录出版 祈盼中日友好.中国新闻网.2023-06-28
抗战后中共收编战败日本兵参加解放战争.新华网.2023-06-28
东北通化一天平定日伪分子暴动声名传到日本.央视网.2023-06-29
日本友人听后流泪的军歌.光明网.2023-06-30
全了!抗战:八路军、新四军那些知名老枪,这回讲明白了.中国军网.2023-06-29
“豺狼来了有猎枪”——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志愿军使用过的功勋武器.光明网.2023-06-29
“转盘机枪”是志愿军的标志之一丨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百家号.2023-06-29
“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②“七九”步枪.光明网.2023-06-29
曾令侵朝美军士兵闻“声”丧胆!志愿军手中的这款武器太经典.澎湃新闻.2023-06-29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东北部队武器来源考.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6-30
“喀秋莎”给侵略者带来灭顶之灾!盘点抗美援朝志愿军经典武器.中国军网.2023-06-29
专访“钢铁英雄”董来扶之子 讲述“功臣号”坦克的传奇故事.北方网.2023-06-28
独家!一组高清大图带你了解“东北老航校”和我国歼击机的发展历程.澎湃新闻.2023-06-29
聚焦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丨胸怀凌云壮志 搏击万里长空.澎湃.2023-06-29
“马拉飞机”的东北老航校.黑龙江新闻网.2023-06-29
四战四平——革命英雄主义的丰碑.滑县人民政府.2023-06-30
四平保卫战:毛泽东致电林彪化四平街为马德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30
四战四平为辽沈战役创造必要条件.人民网.2023-06-28
四战四平 63天血染黑土地.腾讯网.2023-06-30
红色小册子《四平攻坚战总结》承受血之重——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30
塔山阻击战:不可磨灭的经典战例.人民网.2023-06-26
辽沈战役:开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人民网.2023-06-26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史网.2023-06-27
扼住咽喉: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之决策.中国军网.2023-06-28
101高地.人民网.2023-06-28
解放军31小时攻克锦州.人民网.2023-06-28
抚顺解放之战:为辽沈战役最后胜利“立了一大功” .人民网.2023-06-28
东北解放军血战7小时解放抚顺.人民网.2023-06-29
辽沈战役中的东野二局:掌控敌军动向的技术部队.央视网.2023-06-30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精谋善战林彪.央视网.2023-06-29
[历史上的今天]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国出逃坠机身亡.央广网.2023-06-29
林彪和白崇禧的三次较量.人民网.2023-06-29
林彪.中国日报网.2023-06-29
林彪和白崇禧的三次较量.人民网.2024-02-19
罗荣桓.中国军网.2023-06-29
军史今日11月26日:罗荣桓元帅诞辰.中国军网.2023-06-29
罗荣桓的用兵艺术.人民网.2023-06-29
罗荣桓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总政治部.人民网.2023-06-29
刘亚楼:解放东北建功业 (3).人民网.2023-06-29
航空人永远铭记您:刘亚楼将军.中国航空信息网.2023-06-29
刘亚楼.人民网.2023-06-29
首任空军司令刘亚楼.人民网.2023-06-29
梁兴初.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3-06-29
被誉为“万岁军军长”的梁兴初中将.人民网.2023-06-29
抗美援朝时彭德怀三次动怒:骂梁兴初 骂韦杰.央视网.202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