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范汉杰

范汉杰

范汉杰(1896-1976),名其达,字汉杰,广东大埔县人,国民政府中将,获授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范汉杰早年曾在粤军陈炯明部和桂军刘震寰部任职。1924年5月,范汉杰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参与讨伐陈炯明。国民革命军北伐时,范汉杰任第十师第二十九团上校团长,率部参加了汀泗桥战役。同年10月,范汉杰升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副师长。“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任范汉杰为浙东警备师师长。1932年,范汉杰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并随十九路军参加了淞沪会战。次年,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等人发动“福建事变”,范汉杰参与其中,后因蒋介石收买,离开了第十九路军,投奔蒋介石,先后被任命为陆军第二师参谋长、第一军副军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范汉杰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中条山战役,并历任陆军第二十七军中将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第三十四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等职。1945年5月,范汉杰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范汉杰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副主任、国防部参谋次长、陆军总司令郑州指挥所副总司令兼郑州指挥所主任。同年10月,范汉杰获授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解放战争期间,范汉杰于1947年6月以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官的身份指挥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但遭失败,后被解除职务。辽沈战役爆发后,范汉杰先后被任命为冀热辽边区司令官、东北“剿总”副司令兼任锦州指挥所主任,期间,他调集军队,积极备战。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范汉杰被俘,之后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1960年,范汉杰获得特赦,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76年1月16日,范汉杰病逝于北京,终年80岁。

范汉杰曾撰写有《胡宗南率部在川北阻截红军的经过》《锦州战役回忆》等文史资料,并译有《德国步兵小动作》等译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6年10月29日,范汉杰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他的父亲范之准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曾在光绪末年与乡人创办了梓里公学,并担任该校校长达二十余年。范汉杰有嫡庶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第四。

年幼时期,范汉杰曾随父就读于西翰轩,后入梓里公学就读。1910年,范汉杰与三哥一起到广州市,原拟入黄埔广东陆军小学,但因不熟练粤语,改入优级师范附属理科学习。1911年夏,范汉杰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堂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毕业后,任广东陆军测量局三角课课长。1918年,范汉杰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陈炯明)军事委员;次年任福建凉厦公路测量队长;1920年,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调任江平舰舰长。1923年后,范汉杰先后担任桂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刘震寰中校参谋、作战课长、第六路军司令等职。

追随蒋介石

1924年5月,范汉杰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曾任教导第一团第二营第五连排长、第二团副连长等职。1925年夏,范汉杰改任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少校参谋,后改任第一师第一旅中校主任参谋。同年,国民革命军成立,范汉杰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师(师长陈铭枢)第二十九团第一营中校营长,并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一、二次东征。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范汉杰任第十师第二十九团上校团长,率部参加了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同年10月,范汉杰升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副师长(师长蒋光鼐)。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陈铭枢、蒋光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之转赴南京,并被蒋介石任命为浙东警备师师长。次年,浙江警备师编入陈铭枢的第十一军。此后,范汉杰被保送日本考察军事,后又到德国的军事学校见习。

1932年1月,范汉杰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并随十九路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后十九路军进驻福建省,范汉杰任闽省绥靖公署(公署主任蔡廷)参谋处处长。1933年11月,李济深、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当时,十九路军扩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蔡廷锴任总司令,范汉杰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处处长。但在事变前,范汉杰已被蒋介石收买。戴笠通过范汉杰获得了参谋处和译电科的密码本。1934年1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围攻十九路军时,蔡廷锴派范汉杰找蒋介石的第三路军总指挥蒋鼎文商谈对十九路军的和平改编事宜,但在范汉杰离开十九路军后,该军即被消灭,余部被改编。

1934年秋,范汉杰调任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第一营第四连连长,次年被任命为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师长黄杰)。1936年9月,胡宗南的陆军第一师扩编为陆军第一军,胡宗南任军长,范汉杰升任第一军副军长。1937年初,范汉杰又兼任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主任。

参与抗日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胡宗南、范汉杰率第一军开赴上海市,参加对日作战,两个多月后,淞沪抗战失败,范汉杰部退到河南省,继续参加抗战。1938年4月,范汉杰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不久,又改任中央军校教育处处长。9月,范汉杰接替桂永清任陆军第二十七军中将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1939年8月,范汉杰率第二十七军挺进晋东南,在中条山地区先后同日军第二十师团和三十六师团作战。期间,第二十七军曾一度受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当时,范汉杰还曾兼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千团晋南总队总队长等职。1941年5月,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卫立煌、范汉杰等为确保晋南战场要地,率部抵抗。5月中旬,范汉杰奉卫立煌之命突围,撤回河南省,转向日军背后攻击。

1942年春,范汉杰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并奉胡宗南之命,担负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同年8月,范汉杰调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后又任胡宗南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次年,胡宗南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范汉杰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1945年5月,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范汉杰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6年4月,范汉杰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副主任,后又改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总长陈诚)。9月,郑州绥靖公署改为陆军总司令郑州指挥所,范汉杰任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顾祝同)兼郑州指挥所主任。

内战被俘

1947年6月,范汉杰奉命调往山东青岛,兼任第一兵团司令官。9月,国民党制定了进攻胶东解放区的“九月攻势”计划,范汉杰奉命指挥六个整编师二十个旅,组成胶东兵团,分路向解放区进攻,先后占领解放区十余座县城。但之后的10月至12月,范汉杰所部6.3万余人,被人民解放军于山阴庄、胶县、高密、莱阳等地消灭。战后,范汉杰被解除第一兵团司令官之职。次年1月,范汉杰奉调回南京,专任陆军副总司令。

自1947年5月起,中国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地区不断败退,后退守锦州市沈阳市长春市三大城市,其中,锦州的得失,关系到国民党军队在整个东北战场的安危。1948年1月,国民党新编第五军陈林达部两个师在沈阳市郊的公主屯镇地区被解放军全歼,军长陈林达、师长留光天谢代蒸等被俘。10日,范汉杰奉命陪同蒋介石、刘斐(国防部作战次长)、俞济时南京总统府军务局长)飞抵沈阳召集军事会议,追查新编国民党第五军失败之责。不久,范汉杰被任为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其主要任务是加强东北和华北两个战区的联系,恢复沈阳市锦州市间的交通。任职后,范汉杰令前第一兵团司令部参谋长唐云山率领司令部原有人马,从青岛市开赴秦皇岛市,组织新的司令部。另把陈诚嫡系部队第五十四军阙汉赛部两个师由葫芦岛市转到锦州,归第六兵团孙渡指挥。1月17日,蒋介石令卫立煌东北地区行辕副主任兼东北“剿总”总司令。此间,范汉杰因与卫立煌有矛盾,向蒋介石请辞新职,蒋介石则准其一个月的假期回广东省。范汉杰回广东后,将子女送往台湾。1月31日,范汉杰在北平市李宗仁、傅作义、罗卓英(东北行辕副主任)等会商华北与东北的联防部署。2月1日,范汉杰、罗卓英飞返沈阳市复命。

3月1日,范汉杰到达秦皇岛市冀热辽边区司令部就任。5月20日,司令部移驻锦州市。之后,范汉杰因感到锦州、山海关区兵力不够分配,于是,电请卫立煌和蒋介石,建议把沈阳各军中缺额最多的师的士兵补充其他各师,各师干部则由沈阳空运至锦州、山海关地区,由关内运来新兵,以该师原番号重新成立部队。7月下旬,范汉杰依据蒋介石、卫立煌的指示,将锦州、山海关的部队编成4个军,同时,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改为东北地区“剿总”锦州指挥所,范汉杰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8月2日,范汉杰赴南京参加整军会议闭幕式,因和卫立煌有矛盾,他向蒋介石坚辞一切职务,未获准。之后,范汉杰向参谋总长顾祝同辞职并告假到台湾,但顾祝同只准范汉杰短假到杭州市休息。范汉杰到杭州后,又电卫立煌辞职。18日,范汉杰回到南京,次日谒见蒋介石,蒋介石命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派飞机于8月20日送范汉杰返回锦州市。范汉杰到锦州后,又去沈阳市见卫立煌请求准予辞职,又未获准,范汉杰只得回锦州任职备战。

范汉杰在锦州一面改编部队,加紧训练,一面营建钢筋水泥的城防工事。9月1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首先围攻锦州。之后,锦州的外围据点被人民解放军占领,范汉杰部被迫退守锦州旧城,并急请蒋介石从沈阳和关内抽调两个兵团驰援,拟在锦州地区与解放军决战。蒋介石命令驻沈阳的廖耀湘兵团和驻关内的侯镜如兵团增援锦州,但援军在塔山黑山地区受到解放军的阻击,始终无法前进。10月14日,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市守敌发起总攻,并于次日攻克锦州。范汉杰在逃跑途中,被解放军潜伏哨兵俘获,为求速死,他自报身份。

晚年病逝

范汉杰被俘后,作为战犯被关押改造,历时12年。196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批特赦战犯时,范汉杰获得特赦。获释后,范汉杰在北京市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工作。1962年,范汉杰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1964年,范汉杰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后任常务委员。1976年1月16日,范汉杰病逝于北京,终年80岁。

人物作品

范汉杰在任全国政协文化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期间,先后撰写有《胡宗南率部在川北阻截红军的经过》《锦州战役回忆》等文史资料。此外,范汉杰懂日语德语,曾有《德国步兵小动作》等译著。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朱德曾赞范汉杰为“太行屏障”。

相关故事

蒋介石的亲笔信

范汉杰困守锦州市时,蒋介石曾派飞机从北平市起飞给范汉杰空投了一封信,问范汉杰能不能将锦州军队撤到葫芦岛市。范汉杰复电蒋介石说不主张撤出锦州,并说,如能以锦州的守军吸引解放军主力,而从关内和沈阳市抽调两个有力兵团,在锦州地区与解放军作一决战,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最终该想法不但未能施行,反而在不久之后,锦州即被解放,范汉杰也被俘虏。

“大家是老朋友”

范汉杰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时,因与卫立煌有矛盾,曾向卫立煌提出辞职,卫立煌敷衍说:“不要辞,大家是老朋友,共同努力。”但实际上,当时卫立煌、廖耀湘都对范汉杰不满。因辞职未被批准,范汉杰只能继续在锦州市供职备战。

“太行屏障”

抗日战争期间,范汉杰的第二十七军曾归朱德总司令的八路军节制。第十八集团军曾给范汉杰诸多配合,使范汉杰部得以扬威太行。因此,朱德总司令曾赠给范汉杰“太行屏障”锦旗一面,以示嘉勉,范汉杰接受后印发全军以鼓士气。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范汉杰故居:范汉杰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是一幢两层楼房,名“杰庐”。杰庐建于1943年,坐北朝南,按照20世纪40年代的火船形状设计而成,为土木砖瓦结构。

影视形象

1991年出品的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由演员阎雨生饰演范汉杰。

2009年出品的电视剧《解放》中,由演员米国强饰演范汉杰。

2021年出品的电视剧《大决战》中,由演员胡亚捷饰演范汉杰。

参考资料

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勋章.闽南日报-新浪.2024-02-03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1991).豆瓣电影.2023-10-31

解放 (2009).豆瓣电影.2023-10-31

大决战 (2021).豆瓣电影.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