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洞
莲花洞,又称伊阙洞,位于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是龙门石窟中的一处洞窟,建于公元525至527年间。此洞因其洞顶雕刻了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和上阳宫观风殿的顶部藻井都是以此莲花为设计样板。
该洞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 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莲花洞有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生动逼真,精细繁的文饰雕刻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佛教四大石窟窟顶藻井多是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精美的莲花雕刻在石窟中还是罕见的。
主要景点
该洞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摩诃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
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下层第二内有两幅精美的佛传故事,上有飞天起舞。
窟外门楣处刻有火焰纹,中刻一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巡按河南省等处监察御史赵岩题“伊厥”二字。
利用天然溶洞开凿洞窟也是龙门石窟的一种,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见效快,莲花洞即是一例。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
莲花洞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释迦牟尼像,高5.10米,与其它佛像不同的是,佛像为立像,身着袈裟,似为释迦牟尼佛不远万里,一路风尘,从遥远的印度来到中国弘传佛教。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摩诃迦叶、阿难陀随侍左右,亦步亦趋,迦叶手执锡杖(惜头面部已被盗去),阿难致礼肃立。菩萨像清秀华丽,仿佛显现着佛陀世界的庄严和繁荣。在洞窟两壁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布局或层次分明,或错落有致,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穹窿顶上,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高浮雕的手法使3米有余的莲花在洞内更显醒目,围绕莲花,还有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动传神,而天衣、云彩随着织女的舞动,如随着音乐的旋律在翻飞,飘扬,使整个藻井一改以前的宁静幽深,而变得灵动起来。
精美的雕像,诸如佛、弟子、菩萨、力士、飞天、圣僧、供养人等,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徜徉其间,倍觉佛国景象。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生动逼真,精细繁缛的文饰雕刻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佛教四大石窟窟顶藻井多是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精美的莲花雕刻在石窟中还是罕见的。
历史沿革
莲花洞利用天然溶洞开凿洞窟,是龙门石窟的一种开凿方法,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见效快。莲花洞又名伊阙洞,在洛阳市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
价值影响
莲花洞穹窿顶上,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高浮雕的手法使3米有余的莲花在洞内更显醒目。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生动逼真,精细繁缛的文饰雕刻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佛教四大石窟窟顶藻井多是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精美的莲花雕刻在石窟中还是罕见的。莲花洞穹窿顶上的莲花上阳宫正殿观风殿,一楼为无柱大厅,顶高最高可达15米,顶部的藻井乃是依据龙门石窟莲花洞顶建造而成,四周再加以宝象纹、卷草纹和飞天彩绘,生动地再现了盛唐繁荣昌盛的气象。上阳宫观风殿的莲花顶。
参考资料
莲花洞地图.百度地图.2024-03-31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五.360个人图书馆.2024-03-27
"国宝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西山石窟"莲花洞".中国国情.2024-03-31
龙门石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3-31
郑州出发旅游之龙门石窟攻略.搜狐网.2024-03-27
美仑美奂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3-31
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官网.2024-03-27
龙门石窟.洛阳网新闻中心.2024-03-31
龙门石窟莲花 厚重的文化之美.今日头条.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