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京那巴鲁山

京那巴鲁山

京那巴鲁山(英文名:Mount Kinabalu,马来语:Gunung Kinabalu),又译基纳巴卢山、金乃巴罗山,在某些地区译作神山、中国寡妇山,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克罗克山脉东北地区端,在沙巴京那巴鲁国家公园内,海拔4095米,是喜马拉雅山脉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最高山峰。

京那巴鲁山主体为上新世花岗闪长岩穹隆体,是深成岩基数百万年前从地壳深处涌出地面形成的巨大的山丘。京那巴鲁山的地貌被认为是中上新世准平原,呈拱形,深度切割。主要有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锯齿形山峰,其中主峰罗氏峰海拔4101米,峰顶岩石裸露,富片状节理和裂隙。海拔3650~3800米以上有更新世冰川遗迹如冰斗、冰盖和冰谷等。京那巴鲁山气候梯度从热带低地、山地雨林、热带山地森林、亚高山森林到高山气候,变化明显;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温和,气温最低时偶尔夜间会发生霜冻

京那巴鲁山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之一,已确认的植物有5000到6000种,鸟类有326种,哺乳动物有100多种。在这些丰富的野生动物中,不乏著名的物种,如巨大的大花草和长鼻猴。1964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成立;2000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京那巴鲁山国际登山比赛一直是沙巴州的标志性活动之一,登山者在登顶京那巴鲁山时可以选择两条路线,一条是受欢迎的标准拉瑙步道(Ranau)路线,另一条是人迹罕至的哥打毛律步道(Kota Belud)路线。

名称由来

京那巴鲁的名字来源于当地部落的词语“Aki Nabalu”,意思是逝者灵魂的安息之地;当地人认为这座山也是以一位名叫阿基纳巴鲁(Aki Nabalu)的神的名字命名的,他与另一位神奥杜纳巴鲁(Odu Nabalu)共同守护着这座山。京那巴鲁山又名神山,同时也被当地人称为“死者的圣地”,没有经过祭灵仪式,是不可登上山顶,以免冒犯先灵。在另一个民间传说中,京那巴鲁山还被叫“中国寡妇山”。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京那巴鲁山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克罗克山脉东北端,亚庇东北,距市区85千米。

气候

京那巴鲁山位于马来西亚沙巴的京那巴鲁国家公园内,地处热带雨林区,气候梯度从热带低地、山地雨林、热带山地森林、亚高山森林到高山气候,变化明显;其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在高海拔地区变得温和。气温最低时偶尔夜间会发生霜冻。二月至五月通常是最干燥的月份,十月至一月是最潮湿的月份。山上的气候变化很大。清晨阳光明媚,随后到中午时分云雾缭绕,遮蔽了群山;下午山坡上通常会有阵雨。有些年份,受厄尔尼诺暖流南方涛动的影响,会出现长时间干旱。京那巴鲁山曾三次出现降雪记录,第一次是在1975年,第二次是在1993年,第三次是2022年。

地质

京那巴鲁山是最近几百万年形成的最年轻的山峰之一,其主体为上新世花岗闪长岩穹隆体,核心由坚硬、富含二氧化硅的火成岩(主要是花岗石和花岗闪长岩)构成,但也有明显的超镁铁质带(即二氧化硅含量低的岩层),是大量的岩浆侵入克罗克山脉的褶皱之间,凝固形成。数百万年前,它从地壳深处涌出地面,形成了巨大的山丘,并且抬升了周围的泥岩和页岩,构成了这一带的加里曼丹岛。其岩石覆盖层已被侵蚀,裸露出了已固化的花岗岩。根据地质学家的说法,这座山仍在以每年几毫米的速度上升。

地形地貌

京那巴鲁山的地貌被认为是中上新世准平原,呈拱形,深度切割。主要有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锯齿形山峰,其中主峰罗氏峰海拔4101米,峰顶岩石裸露,富片状节理和裂隙。山顶北侧被洛氏沟的巨大光滑裂缝分成东山峰和西山峰,洛氏沟的侧面几乎垂直,高度为1000-1800米,绵延16公里,其两侧有一条东北走向的山脊,山脊高3500米,长3.2公里。海拔3650~3800米以上有更新世冰川遗迹如冰斗、冰盖和冰谷等,海拔2850~3230米有冰碛石,海拔1600米上下有冰川沉积物

水文

京那巴鲁山上沟壑纵横,是十到十二条河流和瀑布的源头,其中最大的两个瀑布是卡斯凯德瀑布和利瓦古瀑布。山脚下550米处有波令温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京那巴鲁山有哺乳动物500多种,包括赤麂小鼷鹿树鼩目蜜熊、长臂猿、长鼻猿、猩猩、象和犀牛;鸟类约300种,每一地带都有鸟类栖息,丛鸣鸟、基纳巴卢鸣鸟、白面鸣鸟、黑眼鸟和新疆歌鸲等,可以在不同高度的山中发现,在3962米高的石岩间的小池里也存活着各种各样的小鱼。青苔林中小树蛙和树蛇颇为活跃。最容易看到的动物有松鼠、蝙蝠、鼱、老鼠、蜥蜴和小家鼠等。这里的蝶类约有1000种,在山间林区中处处可见凤蝶科穿梭其中。

植物

京那巴鲁山有南北两半球及亚澳两大陆在此过渡的植物种群,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山麓、低坡为热带低地及丘陵雨林;海拔1500米以上,植被茂盛;海拔2150米左右开始出现高山植物,苔藓林浓密,有猪笼草,其中包括猪笼草之王——马来王猪笼草,它的笼子装满水时可容纳约 (3.5 升)的水。海拔2650米进入雾林,树干弯曲矮小症;海拔2900~3000米杜鹃与兰科茂盛,花期呈现大片银色世界,多针叶树种,有芹松;海拔3350米为森林上限;3650米以上土壤贫乏,石缝中长着矮灌丛;海拔3810米以上风力强劲,一般呈岩石裸露,唯向阳坡3950米还有灌木丛,如杜鹃和越橘等。山中橡树40余种,蕨类400种。

京那巴鲁山上有近千种花卉,其中绝大部分是野生胡姬花,还有兰花1200种;在海拔609米到12119米的原始森林中生长的红色大王花,在东南亚相当罕见,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的花朵鲜红并有奶白色斑点,盛开时直径1~2米,重9千克,会发出恶臭,被称为“皇冠上的宝石”。还有世界上最小的花“波多奇丽”和最大高达1米的苔藓植物,以及生长在青苔上小至肉眼仅见的白色兰。

民族

京那巴鲁山附近聚集了许多村庄,主要由两个统一的部落组成的,即卡达山族和杜顺族。

历史沿革

京那巴鲁山是卡达山杜顺人的环境和精神中心。卡达山杜顺人是婆罗洲北部的主要人口,有许多不同的氏族群体,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主要以轮耕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游客、伐木工和定居者逐渐进入京那巴鲁山地区,非法砍伐逐渐增加。

1851年,英国殖民行政官休·洛爵士(Sir Hugh Low)首次攀登了这座山峰;然而,休·洛爵士未登上真正的顶峰,他将其描述为“只有有翅膀的动物才能到达的地方”。另一位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斯宾塞·圣约翰(Spenser St John)后来尝试攀登时,遇到了手持长矛的当地人。1888年,动物学约翰·怀特黑德登上了真正的顶峰,即“洛斯峰”,并收集了山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1961年,有人提议建立京那巴鲁山公园,以纪念1944年在被杀害的1787名澳大利亚战俘和641名英国战俘,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们的当地人。澳大利亚军事情报局的调查员卡特(G.Carter)少校成立了京那巴鲁纪念委员会。1962年,京那巴鲁山公园建成。

1975年,马来西亚第一座露天矿场在京那巴鲁山东南侧开采。马穆特铜矿一直开采到1999年。1984年,京那巴鲁山的其中一座山峰特鲁斯马迪山重新被指定为商业森林保护区,允许伐木,造成过度开采。

1994年3月,两名英国陆军军官带领一队由7名英国士兵和3名香港特别行政区士兵组成的队伍试图沿绳索下降入沟壑,英国皇家空军马来西亚军队竭尽全力进行营救,此举遭到严厉批评。这支队伍没有配备无线电设备,2名军官和3名香港士兵被困16天,5天没有进食,直到直升机将担架送下才获救。脱离队伍的5人仅用3天就首次成功越过沟壑。

2000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英国少女埃利·詹姆斯(Ellie James)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登山,后与同伴失散后死亡。2014年,德国学生维多利亚·保尔森(Viktoria Paulsen)从京那巴鲁山顶坠落身亡。

2015年6月,一群背包客在攀登沙巴州的京那巴鲁山时脱光衣服,摆出裸体姿势拍照,激怒了一些当地人。随后当地于6月5日发生地震,造成18人死亡,数百人被困;当地人将灾难归咎于游客,认为是裸体拍照的游客扰乱了山神。随后,四名在马来西亚山上拍裸照的游客被判入狱三天(但刑期被追溯)和每名被告处以罚款5000马来西亚令吉(860英镑/1330美元),最终他们缴纳罚款后被驱逐出境。

方位布局

京那巴鲁山由低到高依次可分为低地森林、山地森林、亚高山带和高山地带。低地森林的最佳观赏地点是波令温泉附近。山地森林的海拔在1200米至2600/2800米之间,山地森林的特点是拥有泥炭土,泥炭土的有机化合物含量和水分含量都很高;这个区域被称为“云雾林”;天气凉爽但湿度较高时,树叶上会结露,森林地面上会不断滴落水分。亚高山带的海拔在2600/2800米至3400米之间;高山地带是海拔3400米以上的区域,山顶主要是由数千年风化雕刻而成的裸露岩石和巨石构成。

文化

圣山

卡达山杜顺人崇拜雨林和京那巴鲁山。他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男神基诺因甘和他的妻子苏米农杜之间是竞争关系,基诺因甘创造了天空和云朵,而苏米农杜创造了大地。基诺因甘看到云朵比大地小,感到羞愧。但苏米农杜同情他,将广袤的大地重新变成了以基纳巴卢为中心的加里曼丹岛岛。

另一个传说描述了人民与维持他们生计的土地上的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长期干旱之后,基诺族因甘牺牲了他们的女儿胡米诺顿,将她的尸体碎片散落在大地上。后来雨来了,她的肉变成了喜米,她的骨头变成了木薯,她的头变成了椰子,她的手指变成了生姜,她的牙齿变成了玉米,她的膝盖变成了山药,以及许多其他可食用的植物。

京那巴鲁山被该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卡达山杜顺部落视为圣山,是当地部落人们的寺庙。当地人认为,自然环境中充满了善恶两重灵魂。每个人在生前都有一个灵魂,即科杜杜沃(koduduwo),死后则有通比鲁沃(tombiruvo)。人们死后,灵魂会向上飞向天空中的造物主基诺希林冈。但由于人们并不完美,所以他们的灵魂停留在京那巴鲁山峰上,等待解脱。同时,被称为博博利安(Bobolian)的牧师和女祭司通过执行净化仪式帮助这些灵魂升上天空。

“中国寡妇山”

京那巴鲁山还被叫“中原地区寡妇山”。相传,中国两兄弟在大海上捕鱼时,遭遇大风暴,被席卷到沙巴州,两兄弟最终被当地人救起。此后,兄弟俩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但是,由于思乡心切,兄弟俩商定,先由哥哥驾船返乡,其后再回来接全家回乡。结果,哥哥驾船一去,就再也没有音信。大嫂每天都站在沙巴的高峰上眺望海面,等待丈夫的归来。大嫂长久的等候,感动了天神,于是把大嫂的脸庞刻在山顶。

登山仪式

当地人认为,每次来访京那巴鲁山都会对灵魂的世界造成干扰,因此必须安抚灵魂。每次登山前,导游都会在山脚下举行一种名为单叶(Monolob)的仪式,以安抚山神和确保旅途安全。最早有记录的此类仪式之一是英国行政官休·洛爵士(Sir Hugh Low)所为,他于1851年爬上这座山,并看到一名导游正在宰杀鸡并祈祷。随着京那巴鲁山成为热门的登山胜地,当地人现在每年仅在12月的部落社区日期间进行一次单叶(Monolob)攀登活动。该仪式由女祭司博博利安(Bobolian)主持,会供奉七只白鸡、七个鸡蛋、槟榔、烟草、石灰粉和萎叶。然后,博博利安(Bobolian)再带领大家吟唱,然后宰杀、烹制鸡,并给仪式参与者吃。

国际登山比赛

京那巴鲁山国际登山比赛一直是沙巴州的标志性活动之一,最初的目的是宣传京那巴鲁山和周围的京那巴鲁公园。2017年后,该登山比赛不再举行。2024年,沙巴州旅游、文化及环境部长拿督克里斯蒂娜·刘透露,计划于2024年恢复京那巴鲁山国际登山比赛。京那巴鲁山国际登山比赛是一场艰苦的26公里上下京那巴鲁山比赛,时隔七年后,将于2024年10月6日重新开赛。第31届比赛的报名于6月4日开始。

主要景点

登山路线

登山者在登顶京那巴鲁山时可以选择两条路线,一条是受欢迎的标准拉瑙步道(Ranau)路线,另一条是人迹罕至的哥打毛律步道(Kota Belud)路线。这两条路线都从帕纳拉班(Panalaban,以前称为Laban Rata)开始,在沙耶沙耶(Sayat-Sayat)检查站重合,然后继续攀登到海拔4095.2米的罗氏峰顶峰。登山者必须从廷波洪门(Timpohon Gate)徒步六公里到帕纳拉班大本营(海拔3272米),这里有休息室和各式小屋。

通过拉瑙步道(Ranau)路线登顶的登山者人数不受限制,而哥打毛律步道(Kota Belud)路线每天的登山者人数则限制30人。所有登顶京那巴鲁山的登山者都必须获得攀登许可证。沙巴公园目前发放的攀登许可证最高数量为每天135张。拉瑙步道(Ranau Trail)位于帕纳拉班大本营(Panalaban Basecamp,以前称为Laban Rata)和沙耶-沙耶检查站(Sayat-Sayat Checkpoint)之间,总距离为1.27公里,比哥打毛律步道(Kota Belud Trail)(1.1公里)长170米。对于拉瑙步道,一名登山向导最多可以带领5名成人登山者,这是沙巴公园规定的向导与登山者比例标准。哥打毛律步道规定的向导与登山者比例为1:3。

特鲁斯马迪山

如果登山者选择拉瑙步道(Ranau)路线登山,从沙耶-沙耶(Sayat-Sayat)检查站下山前往帕纳拉班大本营时,在晴朗的日子里,马来西亚第二高峰特鲁斯马迪山(Trus Madi)。若选择哥打毛律步道(Kota Belud)路线,则从山路的起点到终点,登山者都可以欣赏到特鲁斯马迪山的全景。

安艺点观景台

选择拉瑙步道(Ranau)路线登山可经过安艺点(Aki Point)观景台,观景台建在京那巴鲁山的岩壁边缘。登山者可以360度欣赏京那巴鲁山全景。

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

京那巴鲁公园又称神山国家公园,公园由两座主要山脉组成,分别是基纳巴卢山(4095 米)和坦布尤孔山(2579 米),面积75370 公顷,于1964年成立,是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的神秘热带丛林。每年有数千游客登临山顶的罗斯峰。公园常年开放,服务设备齐全,公园总部位于南部边界海拔1524米处,提供的设施包括住宿、餐馆、展览中心和办事处等。公园里建有许多小木屋,可以向公园总部登记租用。小木屋内家具一应俱全,客厅还设有壁炉,每座木屋可住四人。2000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波令温泉

波令温泉距离京那巴鲁公园总部约40公里(25英里)。地处京那巴鲁山低地森林区,在温泉区小径上可看到巨大的龙脑香树。该温泉最初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日本军队发现的。温泉水含有,有益健康,并且对皮肤病有疗效。温泉的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露天浴池。室内浴缸也可供那些喜欢私密空间的客人使用。

开发与保护

以京那巴鲁山为中心的京那巴鲁公园是马来西亚沙巴州建立的第一个生物保护区,因其丰富的植物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1851年的休·洛爵士(Sir Hugh Low)考察队带回了标本,1988年的动物学约翰·怀特黑德考察队收集了哺乳动物;1894年,斯戴夫(Staph)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

1910年,莉莲·吉布斯(Lilian Gibbs)为大英博物馆提供了1000多种植物标本,并于1914年编纂了第一份植物群重要报告。1961年和1964年,康纳(E.Corner)教授受伦敦皇家学会委托对京那巴鲁山植物群进行了考察记录。1964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成立。1984年,克罗克山脉国家公园建立。同年,京那巴鲁山的其中一座山峰特鲁斯马迪山重新被指定为商业森林保护区,允许伐木,造成过度开采。

京那巴鲁公园已开展了300多个研究项目,主入口处设有实验室和植物标本馆,波林设有凤蝶总科中心。1986年之后,公园更加重视研究,相继开展了猪笼草、大王花和兰花兜兰等的研究项目。自1995年5月起,已在波令温泉(海拔550米)、公园总部(海拔1560米)、卡森营地直升机停机坪(海拔2650米)和拉班拉塔旅馆(海拔3270米)建立了四个全自动气象站。2000年,京那巴鲁山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产名称为基纳巴卢山公园(Kinabalu Park),其批准依据是自然遗产(ix)(x),地理范围位于北纬6°00'25''至6°29'48''、东经116°21'30'' 至116°45'00'' 之间,遗产编号为1012。

京那巴鲁公园WWF全球200淡水生态区、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植物多样性中心和鸟类保护指定的特有鸟类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在2022年10月发布的一份名单中,将“基纳巴卢山新近纪花岗石”列入了全球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单中。

参考资料

Mount Kinabalu.sacredland.org.2024-09-15

基纳巴卢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14

Mount Kinabalu Neogene Granite MALAYSIA.iugs-geoheritage.2024-09-18

Kinabulu Park.world-heritage-datasheets.unep-wcmc.org.2024-09-14

Mount Kinabalu.britannica.2024-09-14

Introduction.mountkinabalu.2024-09-15

Mount Kinabalu National Park.ecologyasia.2024-09-14

Mount Kinabalu International Climbathon Returns On 6 October.mountkinabalu.2024-09-15

Kota Belud Trail VS Ranau Trail.mountkinabalu.2024-09-15

Mount Kinabalu is 'our temple and purgatory'.BBC.2024-09-15

Does It Snow In Malaysia?.doesitsnowin.2024-09-14

Rare Snowfall Seen on Mount Kinabalu 28th February 2022.mountkinabalu.2024-09-18

Kinabalu montane alpine meadows.worldwildlife.2024-09-15

世界自然遗产——基纳巴卢山公园(2).宣讲家网.2024-09-18

The call of Malaysia's 'conquerable' Mount Kinabalu.bbc.2024-09-15

Leaders of lost expedition criticised.independent.co.uk.2024-09-15

British climbers prepare to tame Low's Gully.bbc.2024-09-15

Mount Kinabalu naked photo accused jailed.bbc.2024-09-15

Poring Hot Spring.sabahparks.org.2024-09-15

Kinabalu Park.unesco.2024-09-18

THE FIRST 100 IUGS GEOLOGICALHERITAGE SITES.iugs-geoheritage.2024-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