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欧绒鸭

欧绒鸭

绒鸭(学名:Somateria mollissima),又称普通绒鸭,是一种大型海鸭,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东西伯利亚的北侧海岸上。欧绒鸭在北极及其他临近北方的地区繁殖,冬季迁徙至南部温带地区,迁徙时会形成大片的鸟群。其飞行速度可达113公里每小时。

形态特征

欧绒鸭身长50-170毫米,翼展80-108毫米,体重1200-2800克,寿命18年。欧绒鸭共有6个亚种,主要区别在于嘴的长度和颜色,雄体色型各异,头上均有独特的绿色色调。分布于阿拉斯加州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加拿大西北部的属于太平洋绒鸭,可从其体大、喙的形状以及雄性喉部的“V”形标志三个特征与其他种类加以区分。雄体的上体主要为白色,头顶、腹和尾黑色。体大而圆,喙有隆起。春季,雄小绒鸭身披黑白分明的羽衣。雌雄外形不同,雌绒鸭身体的大部分则呈褐色雌鸭有些像麻鸭。幼年绒鸭雌雄差别不大。

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森林和森林附近的江河、湖泊和河口地区及开阔的高原地区水域。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大的内陆湖泊、江河、水库、池塘、河口等淡水水域,偶尔到海湾、河口及沿海潮间地带。

生活习性

欧绒鸭是最大的海鸭,有些有迁移行为。像其他绒鸭一样,该种原产于极北地区。繁殖于结冰的海岸,南到荷兰和圣罗伦斯海湾;在南至法国新英格兰阿留申群岛的海域越冬。一年四季,欧绒鸭均以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门植物病原线虫甲壳亚门等为食。它从海底获取大部分食物,所以喜欢在大陆边缘的浅水区游来游去。雄鸭喜欢发出鸽子般的咕咕声或kor-er-korkorr-kor声,有时发出呻吟声。雌性发出鹅鸭般的声音。冬天则沉默不叫。

分布范围

原产地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格陵兰岛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马其顿、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美国。旅鸟:波黑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以色列日本卢森堡黑山葡萄牙塞尔维亚土耳其

繁殖方式

每年晚夏季节,北极地区的岛屿四周被水环绕着,此时,欧绒鸭便开始在岛屿上筑巢繁殖,巢通常建于浮木或一丛海草下面,用以避风。雌鸭用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筑巢底,将绒毛排列在巢中作内衬。巢穴选在岩石或草木隐蔽的地方。白天在潮汐下觅食,潜水10-18米深度,使用翅膀在水下划水,用翅膀直线飞出水面。能嚼碎贝壳的硬壳及其砂囊。雌小绒鸭每窝产蛋1-10枚(平均5个),蛋壳的颜色有浅橄榄油色、带褐色橄榄油色和灰橄榄油色等,卵长7.6厘米。令人惊奇的是:欧绒鸭的巢区十分靠近一种普通海鸥的巢,而这种海鸥并不好相处,是绒鸭卵和幼雏的捕猎者,欧绒鸭喜欢与这种海鸥做正是借助这种海鸥的力量,将其更强大的敌人如贼鸥属北极狐等赶走,使这种海鸥在保护自身巢区的同时,也使欧绒鸭免遭侵害。一夫一妻制,由雌鸭孵育21-28天。这期间,雌绒鸭极少离开自己的巢区,一心一意扑在繁殖后代上。孵化后幼雏由雌鸭带领,一起来到海边,一边嬉戏,一边不停地潜入水中捞取食物。在通常情况下,几个家庭的小绒鸭会联合起来,过着集体生活,就像是幼儿园似的。56天后开始能飞行,到九月份,它们便能展翅飞翔,于是开始西行,迁入白令海阿拉斯加湾去越冬。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2004-2012年——无危(LC)、2015-2018年——易危(VU)。

种群现状

冰岛绒鸭受到严格保护。受伤害的因素有易受油污伤害,为了贵重的鸭绒人们追捕雌鸭,以及在北极圈的滥捕。这种鸭是鸭绒的来源(雌鸟离巢时拔下胸部绒羽垫巢盖卵)。鸭绒可作外套、枕头、被褥、睡袋和衣服的充填物,柔软又隔热,雌性柔软的鸭绒最有名。人们学会了比杀死绒鸭取绒更好的办法,在年轻绒鸭离开巢穴时连续出击35-40只巢穴迅速取绒,每35-40个巢可收集到1磅绒羽,而不影响其繁殖周期。

欧绒鸭因其特殊的生态习性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在古代,圣徒库德伯特曾颁布法律保护这些鸟类,因此在一些地区,欧绒鸭也被称为圣库德伯特的鸭子。此外,欧绒鸭还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成为自然界的象征之一。

参考资料

物种图册-欧绒鸭.搜狐网.2024-08-14

鸟类之最:欧绒鸭.个人图书馆.2024-08-14

羽绒面面观之欧绒鸭.羽绒金网.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