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英语:Greenland;格陵兰语:Kalaallit Nunaat;丹麦语:Grønland),丹麦自治领土之一,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地处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被北冰洋和大西洋环绕,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南北长约2700千米,东西宽约1000千米,总面积约216.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3.5万千米,是世界第一夏威夷岛。最北端莫里斯耶苏普角(Morris Jesup)位于北纬83°39',是世界上陆地距北极点最近的地方,最南端费尔韦尔角(Cape Farewell)位于北纬59°49'。
格陵兰岛是典型的寒带气候,全岛终年严寒,内陆部分终年冰冻,仅西南部沿海地区无永冻层。全年气温低于零摄氏度,中部地区最低温度为-47℃,有的地方甚至达-70℃。格陵兰岛大部分属加拿大地盾的东北部,东缘和北缘属古生代褶皱带。全岛有84%的面积被巨厚的冰层所覆盖,主要分为冰原(冰盾)、独立的冰盖、山谷冰川和冰架,有些地段褶皱山耸立于冰原之上,形成冰原岛峰,山地受冰川侵蚀,具有尖峭的阿尔卑斯型外貌特征。无冰区分布在西南沿海,大多是山地,有绵延起伏的高地和深陷的冰川低谷。格陵兰岛是北极濒危鸟类和兽类的生活场所,有北极熊、驯鹿等,还有丰富的石油和稀土、、冰晶石等矿产资源。
公元前3000年古因纽特人首先到达格陵兰岛。公元10世纪,丹麦和挪威航海家来到格陵兰岛,其中挪威海盗红胡子埃里克(Erik the Red)发现了绿色的陆地,因此命名为Greenland。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1814年,丹麦获得了格陵兰的主权,后经丹麦与挪威的格陵兰主权纠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格陵兰岛于1953年归属于丹麦,后于2009年开始充分自治。全岛有1/3居民以渔业为生,有70多家鱼品加工厂,其次是狩猎业,以猎取海豹、鲸、驯鹿等为主。采矿业是重要经济部门之一,西南端的伊维赫图特(ivightut)附近曾是世界最大的冰晶石产地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业收入大幅度提升,岛上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东北格陵兰公园(Northeast Greenland National Park),世界自然遗产伊卢利萨特冰峡湾,还有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古因纽特人狩猎场、库加塔——北欧及古因纽特农业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传统艺术鼓舞和歌唱于202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命名
格陵兰岛名称来源于10世纪挪威海盗红胡子埃里克的探险,据说他当时因谋杀被驱逐出冰岛,向西北乘船寻找新的居住点的时候发现了格陵兰岛这片绿色的陆地,为了吸引更多人居住,因此命名该区域为Greenland。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岛也被称为Gruntland(“陆地”)和Engronelant(或Engroneland)。green是指浅水区,绿色的陆地,据说在埃里克时期,格陵兰岛南部在夏天确实是绿色的。
成因
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格陵兰地盾形成
约3800~1725百万年时期,格陵兰前寒武纪地质基地形成。约2720百万年时期,逆冲作用将太古宙不同的地块拼贴在了一起,地块之间被糜棱岩带分隔,格陵兰的基底进一步扩大。大约2050~1750百万年时,西格陵兰大部分太古宙基底遭受一系列新的造山运动,同时形成较年轻的表壳岩和花岗石类岩体。古老的太古宙陆块因扩张运动被再次分裂,与此同时洋壳形成,最终因古元古代的造山运动再次拼合形成元古宙基底。1800~1725百万年时,格陵兰不同部分的结晶基底聚合到一起,最终形成格陵兰地盾,此后格陵兰发生的较大的地质演变主要集中在稳定克拉通的边缘。
早期沉积盆地及裂谷作用
格陵兰地盾形成后不久,在北格陵兰东部的独立峡湾地区形成了第一个大型沉积盆地,沉积了富含陆源砂的沉积物。1350~1125百万年时期,南格陵兰发生了裂陷作用,在基底内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的裂谷带,裂谷带内沉积了沉积岩和火山玄武岩序列。此后,该地区发生了一系列深层侵入作用,形成巨型岩脉。350百万年之后,北格陵兰东部地区发生了火山活动,盆地内沉积了大量的高原玄武岩(“之”字形丹玄武岩组)。此外,在格陵兰的图勒地区也形成了以砂岩为主的陆上盆地。
新元古代沉积盆地
1100~1000百万年,在格陵兰东南部的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层的砂质沉积,这套沉积物在930百万年的格林威尔造山运动中发生区域变质。元古宙期间,沿格陵兰地盾东缘发育了若干大型盆地,在北格陵兰东部的哈根湾盆地发现了近海沉积物和浅水沉积物,在Hekla Sund盆地则发现了深水沉积物。东格陵兰北部最大的滨海沉积盆地是伊洛诺尔湾盆地,此处的沉积厚度达14千米,底部为暖水沉积,向上突变为冰碛沉积。
古生代的地质演化
元古宙末至古生代初,由格陵兰板块和北美板块组成的劳亚大陆与波罗的海板块之间打开,古大西洋形成,此时的格陵兰板块位于赤道。在寒武纪和奥陶纪期间,东格陵兰大陆架的昆奥斯卡(Kong Oscar)湾盆地沉积了一套厚达4千米的热带碳酸盐岩沉积。沿着北格陵兰的边缘,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北极地区,是东西延伸达2000千米的富兰克林期盆地。盆地南缘为浅海陆架碳酸盐岩沉积,厚达4千米。盆地北缘为深水陆源泥砂质沉积,厚度8千米。
奥陶纪末,劳亚大陆和波罗的海板块碰撞,古大西洋闭合,首先在东格陵兰北部形成加里东造山带,长1300千米。之后的泥盆纪在北格陵兰形成东西向展布的埃尔斯米尔造山带,此处的变形变质相对加里东造山带要弱一些。加里东造山带在东西向的挤压抬升剥蚀后又经历了裂陷和拉伸作用,在造山带内形成以断层为边界的裂陷盆地,沉积了厚达10千米的河湖相泥盆纪至早二叠世沉积物。
中、新生代的地质演化
加里东造山运动之后,在300~200百万年的晚古生代,格陵兰所在的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等进一步拼贴形成盘古大陆。随后盘古大陆开始裂解,在格陵兰的东边出现了特提斯洋。格陵兰的周围是浅海大陆架,大陆架的面积大概是无冰区面积的两倍。格陵兰海岸及近海地区主要为前寒武纪基底,深水大陆架为大型沉积盆地,沉积厚度逾千米,主要为中生代沉积,局地覆盖了60~54百万年的高山玄武岩,由于在这一时期格陵兰东、西海岸的洋壳打开,大洋高原玄武岩大量溢出。在西格陵兰的迪斯科一努克地区,火山喷发致使此处堆积了厚达4~10千米的熔岩。在东格陵兰中部,发生了两期火山活动,早期火山活动形成厚度达6千米的玄武岩,之后有100多处小块的杂岩侵入。格陵兰冰盖形成于2百万年时期,现在的无冰区曾经历强烈的冰蚀作用,形成大量的冰蚀平原、冰川山谷和峡湾,冰蚀沉积物在陆地和浅海大陆架均有发现。
位置境域
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是丹麦的自治领土之一,地处北美洲与欧洲的交界处,被北冰洋和大西洋环绕,全岛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南北长约2700千米,东西宽约1000千米,总面积约216.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3.5万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岛。最北端莫里斯耶苏普角位于北纬83°39',是世界上陆地距北极极心最近的地方,最南端费尔韦尔角位于北纬59°49'。
地理特征
气候
格陵兰岛是典型的寒带气候,全岛终年严寒,内陆部分终年冰冻,仅西南部沿海地区无永冻层。内陆地区冰盖全年都保持在零度以下,1月份的平均温度为−45°C至−30°C,中部地区最低温度为-47℃,有的地方甚至达-70℃,7月份的平均温度在−30°C左右。沿海地区受到附近开放水域的影响,或者受到来自海洋的海冰热量传递的影响,许多地区在夏天失去了积雪,从而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比内陆地区温暖一些,北部沿海地区1月份的平均温度为−30°C至−25°C,南部沿海地区1月份的平均温度在−20°C和−4°C之间,7月份的沿海地区平均温度在−12°C到0°C。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中部为300~400毫米,北部为100~250毫米,以降雪为主。
格陵兰岛位于北极圈内的地区会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最北端极昼极夜总时长约260日。
地质
构造与岩层
格陵兰岛的地质构造基础,大部分属加拿大地盾的东北部,分为7个地质单元。
① 西南和东南方由表壳岩层和高度变质片麻岩组成
② 南格陵兰太古宙-元古宙Ketilidian造山带(25~16亿年)构成的花岗石类岩基和Gardar中元古代火成岩区(13~10亿年),以发育沉积-火山岩建造和碱性火山活动为特征
③ Nagssugtoqidian造山带(27~17亿年),内部出露太古宙片麻岩:侵入体在西部呈强烈变形的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石,东部为浅色苏长质和紫苏花岗质侵入岩套
④ 西格陵兰Rinkian元古宙褶皱带(18.7~16.5亿年),由基底片麻岩和受变质石英岩、泥岩和类复理石变质沉积岩组成
⑤ 北格陵兰褶皱带为古生代造山带:北格陵兰和埃尔斯米尔岛富兰克林(Franklinian)古生代盆地主要是碳酸质泥岩、砾岩、燧石和硅质页岩及浊积岩地层,地层总厚度可达3~4。埃尔斯米尔造山运动使得富兰克林盆地沉积过程结束,形成了埃尔斯米尔褶皱带,变质程度为低角闪岩相
⑥ 东格陵兰加里东褶皱带,由寒武系到奥陶系地层组成,由4500厚的大理石和白云岩连续堆积层组成,存有太平洋陆架上的海洋动物群化石。加里东期主要侵入体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石
⑦ 第三纪火成岩活动区,火山活动范围主要位于东格陵兰中、西格陵兰中大陆边缘地带,以玄武岩为主。
矿产
格陵兰岛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ree、铜、、钒、钛、铅锌、铁、金等。其中陆上和近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前景广阔。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储量约为900亿桶原油,1669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440亿桶液态天然气。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一项关于北极海盆的研究估计,格陵兰沿岸周边3个区块的石油储量可能多达520亿桶石油。
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南部地区,2012年的研究表明格陵兰拥有高活性、高生产率、低成本的铀和稀土元素,蕴含包括1033万吨稀土氧化物(3万吨重稀土氧化物和84万吨氧化钇)、26万吨铀氧化物以及225万吨锌。
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东部,马尔姆杰格(Malmbjerg)钼矿项目是截至2012年世界上未开发的最大的钼矿项目之一,计划年产10400吨钼。
地形地貌
全岛有84%的面积为巨厚的冰层所覆盖,主要可分为冰原(冰盾)、独立的冰盖、山谷冰川和冰架,其中冰盖总面积约183.4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1500米,最高海拔(也是格陵兰岛最高海拔)3700米。大部分冰原和冰盖比较平坦,有些地段褶皱山耸立于冰原之上,形成冰原岛峰,山地受冰川侵蚀,具有尖峭的阿尔卑斯型外貌特征。
无冰区分布在西南沿海,大多是山地,有绵延起伏的高地和深陷的冰川低谷。山脉与岛的东西两岸平行,东南的贡比约恩山(Gunnbjorn Mountain)高3700米,为该岛最高点。格陵兰岛的东西两岸腹地有许多长而深的峡湾伸入,在沿海岸的许多地方,冰体会径直向海面移动,有时还会断裂,滑入海中形成冰山。
土壤
格陵兰岛土壤是灰化土、北极棕土和极地沙漠,具有干旱地和间歇淹水的土壤景观。岛上地势高处常年受风力侵蚀,其积雪层厚度以及分布状况隐定性较差,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升温变化加剧,夏季气温的逐渐上升,表层积雪融化速度加快,融水迅速流向地势低洼处,导致高处土壤处于相对干旱状态,表层植被在生长后期无法获取充足的水分,同时土壤盐分因其过度蒸腾而增加;与之相比地势低洼处积雪融化速度缓慢,保证了植被在整个生长期内的水分供给。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格陵兰岛因为地处于北极附近,岛上植被比较稀少,主要以草地和少量灌木为主。植物群有大约500种,包含被子植物门、蕨类植物等。地衣大约有950种,真菌大约有600-700种。岛的中西部和东部宽阔平坦、土壤湿润的山谷中可见到稀疏的青苔。内陆生长着丘岗桦木和格陵兰梣木的小灌木丛,在北格陵兰岛中西部和东部的玄武岩地区的温泉附近生长着柳树灌丛和许多种草本植物,最常见的本土树木有白桦、普通杜松树等。
动物
格陵兰岛大约有700多种昆虫、西部温和海洋中有鱼类和无脊椎动物。鸟类约有170种,分布最广的是雪鵐、格陵兰等。东部海岸自然条件极恶劣,人迹罕至,是北极濒危鸟类和兽类的栖息地,约有30种哺乳动物,其中包含7种陆地哺乳动物,如北极熊、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岛北部有大批麝牛,沿岸水域还有海豹与弓头鲸。格陵兰鲸又称弓头鲸,是世界第二大鲸目,观鲸成为了格陵兰的著名旅游活动之一。
格陵兰渔业资源主要是北极红虾和马舌鲽,它们年产量约占格陵兰年度渔业总产量的60%以上。其中北极红虾又称北方长额虾(Pandalusborealis),成虾体长约12厘米,虾体呈粉红色,生食时虾肉略带甜味,故又被称作“甜虾”。
格陵兰冰盖
格陵兰的冰盖面积达171万平方公里,大约占格陵兰岛表面的80%,是世界上第二大冰体,仅次于南极冰盖,占世界冰川总量的12%,其冰雪总量为30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总量的5.4%。
冰盖形成
研究显示,自始新世(约5600万至3390万年前)以来冰盖就已存在。来自格陵兰岛东北部、弗拉姆海峡和格陵兰岛南部的深海沉积物岩心表明,格陵兰自1800万年前以来就存在冰盖。对格陵兰岛北部的地质研究发现,大约240万年前出现了一次温暖期,在这一阶段格陵兰岛冰盖暂时都消失了,当前冰盖大部分是在19万年至13万年前形成的。当时处于冰河时期,岛上终年严寒,加上冰雪覆盖,渐渐形成了现在格陵兰岛冰川状况。在更新世最后一次冰川推进期间,冰盖一直在扩张,直到大约2.4万年前,当时冰盖覆盖的面积比现在大约大了40%。
冰盖特征
格陵兰冰盖边缘一直覆盖到海边,冰盖南北长2530干米,最宽(北缘附近)1094千米,平均厚度1500米左右。冰盖中央比四周边缘厚,有两个升起的冰穹,北边一个在格陵兰中东部,海拔3000米,是冰原最厚的地方,南边一个海拔2500米。冰层由顶峰向四周移动,其边缘到达梅尔维尔湾(melville)形成许多外流冰川,流入大洋成为无数冰山。很多在大西洋中"游荡"的冰山,最初的来源都是格陵兰岛。除了大型冰盖外,较小的冰盖以及冰川覆盖了周边地区的76000至100000平方公里。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公元前3000年,古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格陵兰岛。
10世纪,丹麦和挪威航海家来到格陵兰岛。1261年开始,格陵兰岛成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格陵兰岛和挪威联盟共同管辖该岛。
大约从13世纪起,诺尔斯(即挪威)移民开始和扩展中的因努伊特图勒文化(约于1100年出现在格陵兰北部)相互影响。然而,由于格陵兰的气候变冷,诺尔斯殖民地于14世纪衰落,15世纪完全消失。
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在该联盟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
16-17世纪,荷兰和英国的捕鲸者经常在格陵兰岛周围的海域航行,偶尔还会与当地居民互动。直到1721年,汉斯·埃格德在丹麦-挪威联合王国的许可下,在今天的努克附近成立了贸易公司和路德教会,标志着格陵兰殖民时代的真正开始。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丹麦重新获得了格陵兰的主权。
1917年,丹麦将西印度群岛中的属地维尔京群岛(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转卖给美国,换取了美国承认丹麦对整个格陵兰的主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丹麦与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经过长期谈判,并取得这些国家的同样承认。而挪威一直不承认丹麦对格陵兰东部的殖民统治,主张格陵兰东部是“谁也不属于的地方”。
1929年,双方通过谈判,丹麦答应挪威自由进入格陵兰东部狩猎、捕鱼、建立气象、通讯、救护站等特权。
1931年,挪威宣布占领格陵兰东部,之后,丹麦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控告。
1933年,法庭将整个格陵兰的主权判归丹麦。
1940年,丹麦本土被德国占领,格陵兰通过丹麦成为驻美国公使,要求美国提供军事保护和物资供应。美国在格陵兰修筑了空军基地、海军补给站、雷达站、气象观察站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当时,格陵兰成为北美与欧洲大陆之间的空运中转站,有北大西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之称。
1953年,格陵兰岛成为丹麦领土的组成部分,丹麦修改宪法,将格陵兰规定为丹麦的一个省。
1975年,丹麦成立了由七个格陵兰人和七个丹麦人组成的格陵兰内部自治委员会。
1978年,丹麦议会通过决议,同意格陵兰实行内部自治,并组成了以乔纳森·莫茨费尔特牧师为总理的格陵兰自治政府。
1979年,格陵兰岛首府努克(努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从此,格陵兰走上了内部自治的道路。格陵兰自治后,外交和防务仍将由丹麦负责照管。
2009年,获得“充分自治”地位。
2025年3月11日,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举行自治议会选举。民主党获得29.9%的选票,成为自治议会第一大党。根据相关选举制度,得票最多的民主党将与其他政党协商组成联合政府。当地时间3月28日,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的四个政党在首府努克签署联合执政协议,宣布成立新一届自治政府,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成为新任政府总理。
人口
截至到2018年,格陵兰岛现有居民5.77万,地广人稀,人口密度约0.027人/平方千米。约90%人口集中在西南岸和南岸地区,少数纯因纽特人散居在西北部和东部。其中格陵兰人(因纽特人与欧洲人结合的后裔)占80%以上,其余主要为丹麦人,丹麦和其余北欧国家移民约占11%。唯一的官方语言为格陵兰语(Kalaallisut),是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特点为多式综合语——可以通过把词根跟各种后缀结合在一起而组成长单词。同时,丹麦语仍广泛用于行政、学术、技术行业和其他职业。古时游牧的因纽特人传统上信奉萨满教,而第一批挪威殖民者崇拜北欧众神。如今居民多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格陵兰岛主教Sofie Petersen 估计,约85% 的格陵兰岛人口都是其教会的成员。
行政区划
格陵兰岛是丹麦的自治领土之一,格陵兰政府决定大多数内部事务,外交和安全政策由丹麦处理。全岛划分为东格陵兰、西格陵兰和北格陵兰3部分,首府是努克(戈特霍布)。努克是格陵兰岛上最大的港口城市,面积690平方千米,位于格陵兰岛的西南海岸,城市人口仅有18000(截至2018年),是世界上最小的首府城市之一。努克属寒带苔原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9~15世纪挪威人曾定居于此,后废弃。在戈特霍布峡湾顶端还保留有当年定居点遗址。1721年挪威传教士H.埃格德(Hans Egede)在此重建殖民据点。1933年,海牙国际法庭判决后,随格陵兰岛正式归属丹麦,是格陵兰岛自治议会、自治政府以及最高法院的所在地。
努克地区以渔产品加工为经济主业,有石油、天然气储存设施。城郊牧场饲养驯鹿,海港与丹麦、加拿大、冰岛等国有定期航班往来。格陵兰岛的重要航空中心,有通往丹麦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和全国其他各地的航线。高等院校有格陵兰大学(1974),还有格陵兰岛国家博物馆、努克艺术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格陵兰岛有1/3居民以渔业为生,每年捕捞鳕、大比目鱼、虾等4~5万吨,有70多家鱼品加工厂。其次是狩猎业,以猎取海豹、鲸、驯鹿等为主。渔猎产品和矿产品主要向丹麦、美国以及欧洲共同体各国出口。以腓特烈斯霍布、戈特霍布、苏克托彭和荷尔斯泰因斯堡4个不冻港为中心,发展起船舶维修工业。南部有少量牧羊业。
第二产业
采矿业也是重要经济部门之一,在1957年,丹麦的一位核物理学家曾考察格陵兰岛轴矿储藏量。此后几十年来丹麦政府一直在积累资料,完善并丰富格陵兰的矿产分布图。20世纪70年代勘探出的轴、铜和钼矿。1989年又发现了特大型金矿。之后又陆续发现了金刚石、铁、铅、锌、稀土等矿产,但包括石油、天然气、金和金刚石在内的资源都埋藏在北极圈厚厚的冰层下面,气候和生态方面的顾虑严重地限制了矿产资源的开采。西南端的伊维赫图特附近曾是世界最大的冰晶石产地之一,经过近百年开采,已于1963年采尽停产。由于受开采成本高、运输困难和气候的限制,影响了采矿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矿山开采出现了转机。1990年关闭的1座名为“黑天使”的铅锌矿山于2012年申请重新开采。截至2015年4月,格陵兰政府授予的勘探许可证数目已达到68个。2011年各家公司共投资了1亿美元用于勘探活动,其中有七八家公司正在申请矿井建设许可证,包括金矿、铁锌矿和稀土矿。格陵兰岛每平方公里矿产勘查投资强度,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持平。
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格陵兰岛的重要产业。格陵兰岛大部分处于北极圈内, 拥有独特的动植物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高纬度优势造成该地区全年有长达260天的极昼或极夜,其冰川也具有很高的观光游览价值。徒步冰原、远眺峡湾、体验狗拉雪橇、乘船观鲸、夜望极光、游览博物馆感受当地古老文化等成为了格陵兰旅游热门项目。2015年至2019年间,旅游业大幅增长,游客人数从每年7.7万人次增加到10.5万人次,2019年旅游收入约6700万美元。由于 COVID-19 影响,旅游经济增长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大幅放缓。格陵兰岛当局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旅游业。
交通发展
格陵兰岛地区之间或者和其他国家交流沟通都是航运方式,首府努克有直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航线,也有全国其他各地的航线。岛内之间康克鲁斯瓦格镇、伊卢利萨特小镇也有机场,可以相互飞行,城市之间几乎没有道路。海运由皇家北极航运公司负责往返格陵兰岛和穿越格陵兰岛的货运,它提供了格陵兰岛、欧洲和北美之间的贸易和运输机会。
科学研究
格陵兰冰盖中包含着当今对过去气候最有价值的记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利用这些冰芯获得了远古时期气温、降水、低层大气化学成分、火山爆发、太阳活动、沙漠范围和森林火灾等大量信息。冰层下方约1.4公里的沉积物表明,格陵兰岛在过去一百万年内至少有一次几乎无冰且有植被,可能表明格陵兰岛对气候变化比之前想象的更加脆弱和敏感。
同时,冰川融化被看做是衡量地球变暖的尺度。格陵兰岛冰川受太阳活动影响最大,是气候变暖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观测资料显示,气温平均升高1℃,格陵兰就会有8厘米的冰川融化,相应的冰川融化也会使气温升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从20世纪90年代起,覆盖格陵兰岛大部分区域的格陵兰冰盖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化,如雅各布港·伊斯伯依冰川,冰盖西海岸的消融区冰面每年变薄约0.2米。通过对格陵兰岛冰芯进行研究显示如果全球排放率不减,预计到2100年冰原将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50厘米,不出1000年整个格陵兰的冰川将会全部消失,那时候海平面将升高7米,许多陆地将被海洋所覆盖,像英国伦敦以及亚洲的孟加拉国等人口稠密的地区将被彻底淹没。
军事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看到了格陵兰的战略地位,于1946年试图以1亿美元购买该岛遭到丹麦的拒绝。之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格陵兰岛西北海岸建立了军事基地-图勒空军基地,是美国军队最北部最寒冷的基地,也是美军在北极圈以北的重要基地。驻扎有美第12空间预警中队,能多执行导弹预警和太空监视等任务。基地部署的雷达覆盖范围广泛,能够追踪整个北冰洋和俄罗斯北部海岸地区,成为洲际弹道导弹和卫星预警的重要据点。同时,该基地还是美军最北部深水海港和机场的所在地,充当着北极地区军事行动的物流中心,在美北极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当时认为,苏联若对美国实施核打击,必先袭击图勒空军基地。因此,美国军队自1961年起部署携带核弹的B-52轰炸机在基地附近巡航,一旦基地遭遇打击,立即直飞莫斯科发动攻击。随着2013年12月俄罗斯正式部署北极部队,美国也随之扩大了在格陵兰的军事规模,通过设立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能多在电离层发射恒定电波击毁试图飞越北极地平线的导弹,以进一步巩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俄罗斯的“双钳攻势”。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全球变暖导致格陵兰岛东北部冰架脱落,截至2020年,已损失160平方公里冰架,《自然》杂志发表研究称,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在20多年间上升了1.1厘米。 之后2023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再次发表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在高排放场景下,到本世纪末,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或使南极和格陵兰冰盖之外的冰盖覆盖面积减半。
2020年期间,每天有三艘游艇抵达格陵兰岛,有6000名游客登岛,镇上的基础设施无法容纳这么多人,也无法确保游客会尊重保护区,对岛上脆弱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格陵兰人传统饮食中含有汞和有机氯,目前是格陵兰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威胁。
1970年代初,格陵兰岛环境研究表明,其矿场缺乏足够的环境研究和监管,三个遗留矿区(Ivittuut、Mestersvig 和 Maarmorilik)的采矿造成了严重的金属污染,主要是铅和锌。科瓦内湾(Kvanefjeld)采矿项目位于格陵兰岛的南部,该地区正好是格陵兰岛的粮仓,由于铀的存在,开采后将产生放射性副产品,公司将废物储存为尾矿,不可避免地污染到纳萨克山谷附近湖泊。
环境保护
丹麦统治时期,对格陵兰岛保持“重环境轻发展”的态度。20世纪80年代,曾有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公司想要发展格陵兰岛的矿业,被丹麦政府阻止。
2011年,格陵兰原矿产石油局正式出台了《BMP指南-为在格陵兰的矿产开发而制作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第二版,强化了矿业活动的环境保护和监督指导工作。
2013年1月1日,格陵兰自然与环境部建立矿产资源活动环境局,主要负责矿产资源活动领域的环境保护,包括出台环境影响评估指南、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实施脆弱自然度假区的保护、预防污染、预防负面气候影响等。
2021年7月,格陵兰岛自治政府停止了格陵兰岛及其周围未来的所有石油勘探。
风景名胜
格陵兰岛大部分处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形成了冰雪冰川、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格陵兰岛拥有世界最大的自然公园,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伊卢利萨特冰峡湾和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冰与海之间的因纽特人狩猎场、库加塔:冰盖边缘的北欧及因纽特农业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
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位于格陵兰东北部,成立于1974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总面积97.2万平方公里,是格陵兰唯一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北的国家公园。公园里有世界上百分之四十的麝牛、北极熊、海象、白狐和其他很多珍稀品种。
伊卢利萨特冰峡湾
伊卢利萨特冰峡湾位于格陵兰西部,为世界自然遗产。伊卢利萨特冰峡湾是300万年前形成的格陵兰冰原上崩裂而出的巨大冰墙而形成冰川的入海口,这里的拥有世界上颇为活跃的冰川,每年裂冰超过35立方千米,仅次于南极洲的冰河,占全岛裂冰总量的一成。冰峡湾遗产保护范围有4000平方公里,长70公里,深度超过1000米。峡湾里最大的冰山有两公里宽,最高处高出海平面120米。还有一个因伊卢利萨特冰峡湾而得名的小镇-伊卢利萨特小镇,它是格陵兰岛第三大人口聚居地,人口4500多,还有1800条雪橇狗,浮动冰山经过小镇附近的迪斯科湾出海口滑向大西洋。
库加塔农业文化景观
库加塔(Kujataa)位于格陵兰岛南部,是亚北极区的一个农业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见证了10世纪以来从冰岛迁徙到此的古因纽特人狩猎者、18世纪末以后在此发展起来的北欧农民、因纽特猎人及因纽特农业社区的文化历史,以及北欧人在欧洲以外的定居扩张。
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
阿斯维斯尤特–尼皮萨特(Aasivissuit – Nipisat)位于格陵兰岛中部西海岸,是一处4000年前的人类狩猎场遗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见证了古因纽特人对陆地和海洋动物的捕猎和部落的迁徙,完好的保存了气候、航海和医学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成果,证明了人类文化的韧性及季节性迁徙的传统。景观包括大型冬季营房、驯鹿狩猎场以及古因纽特文化的考古遗址。
格陵兰国家博物馆
格陵兰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Nuuk)位于首府努克。国家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格陵兰岛过去4500年的历史文化,从北极石器时代到现在的北欧时期(Norse),从图莱文化到纽特时代。博物馆藏有传统民俗用品,木乃伊,纽特人的用整张兽皮制成的船只,雪橇等许多考古发现和艺术品、手工艺品。还藏有格陵兰传统的服饰,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和作为殖民地环境下的发展和变化。
迪斯科岛
迪斯科岛(Disko Island)位于格陵兰岛西海岸,是岛上最大最古老的岛屿。迪斯科岛以特有的火山景观出名,包含温泉、红色玄武岩山脉等,格陵兰岛是唯一能让海水暖到足以沐浴的地方,其温泉的水主要来源于冰岛,并与地壳进行深层摩擦而产热。
相关文化
钱币文化
格陵兰岛钱币主要用于地方贸易,发行以地方贸易公司居多,图案是体现本岛特色的(北极熊),币材多用本岛产(锌);先分散发行流通,后统一发行流通。
1895年,丹麦在大岛东南部居民点安格马沙利克设贸易站,为了出售食品和猎枪以及收购渔、猎、矿产品,随即用当地的矿产品锌制作了7种代用锌币,供当地居民使用。
1910年,丹麦人到大岛西北部图勒一约克角建立贸易站,先后发行了6种圆孔币,在当地居民中使用。
1911年,丹麦在岛上设了格陵兰矿业有限公司,随即发行了3种镍镀锌币,在矿区的周围流通使用。
1864年,丹麦在大岛西南部伊维格鲁特附近设立冰晶石矿开采和贸易公司,建立居民点,并在冰晶石矿开采和输出最盛行的1922年,发行了4种有北极熊的铜镍币,在居民点内流通。
1926年后,格陵兰并入丹麦领土后,才正式以格陵兰岛的名义发行流通币,在全岛流通。其图案的正面为丹麦国徽,反面为北极熊,之后又增加了一些新品种。
传统艺术
鼓舞和歌唱是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于202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鼓舞由个人或团体表演,经常出现在节庆和社会活动中。表演者在跳鼓舞时将奇拉鼓(qilaat)转向不同方向并敲击其边框以发出清亮的回响。鼓歌则是对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对格陵兰因纽特人来说,鼓舞和歌唱代表着一种共同身份和集体归属感。文化协会、俱乐部、舞蹈工作室和机构是传承的主力。
足球
格陵兰岛的人很喜欢足球运动,他们足协曾试图加入世界足联,参加FIFA组织的各项比赛,但因球场草皮达不到要求(没有天然草皮球场)而被拒绝,但是他们还在坚持地区的足球赛事。2016年以前,他们都是在沙石地上踢球,倒地受伤是家常便饭,形成了戴手套穿长裤踢球的“传统”。2016年后修建了人工草皮球场,每年锦标赛的赛程只有一个星期,但岛内踢球的人数却有约5000人,足足占到了总人口的近10%。
饮食文化
格陵兰传统食材以海洋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的肉为主,烹方法多见生食或简单水煮。因被殖民历史和国际贸易普及,饮食习惯也被丹麦、英国、美国影响,逐步接受更多元的食材和现代化烹饪方式。
格陵兰国菜是苏阿萨特(suaasat),以海豹肉为主要食材,加入米、土豆、洋葱、盐、辣椒等熬成浓汤。有时也用鲸肉、驯鹿肉或禽肉代替海豹肉,不管是什么肉都要蘸芥末酱吃,很少使用香料。
腌海雀是格陵兰因纽特人的传统饮食,其主要做法是:将捕获来的海豹腔内里器官挖空,之后把抓来的海雀不去掉羽毛或嘴喙,直接塞进海豹肚子里。在塞进的过程会尽可能填满,一般情况一头海豹约可塞入百只左右角海鹦。在塞完海雀后,会把海豹肚子缝住并填上润脂给密封,再放在地面里用石头压住减少空气存在,等待发酵的时间约需数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等到食物短缺时,就把“腌海雀”拿出来吃。在格陵兰岛伊卢利萨特的渔民日常传统饮食是水煮海豹肉,海豹的肉和脂肪都含有比其他鱼类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本地匮乏的蔬菜和水果,他们都可从食用海豹那里得到补偿。
相关事件
气候变化
2010年8月,一块巨大的浮冰从格陵兰彼得曼冰川上崩离,断裂的浮冰面积相当于4个曼哈顿大小,可能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从冰川上崩离的最大一座浮冰岛。
2023年3月,格陵兰岛气温飙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一些地方的气温比同期高出17-28℃。格陵兰岛首府努克的最高气温达到了15.2℃,这是同期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努克位于该岛的西南海岸,往年三月的平均最高气温约为零下5℃。
特朗普就格陵兰岛问题发表争议言论事件
事件背景
2019年8月,特朗普本人向媒体证实有购买格陵兰岛的意向,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随即表示美国的想法是“荒谬的”。格陵兰岛自治政府外交部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明确表示格陵兰岛“不对外出售”。而在2024年11月宣布胜选后,特朗普再次宣称美国拥有和控制该岛“是绝对必要的”。
事件经过
2025年1月7日,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美国因所谓“经济安全”“保护自由世界”等需要,必须要买下格陵兰岛,如果丹麦拒绝美国购买,丹麦出口美国的产品“关税会非常高”。他还称,不排除使用军事力量夺取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格陵兰岛居民可以通过投票实现该岛独立或加入美国。面对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关于“控制格陵兰岛”的言论,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修改了丹麦国徽图案,放大了象征格陵兰岛的北极熊和象征法罗群岛的公羊标志。当地时间1月15日,弗雷泽里克森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就丹麦、美国和格陵兰岛之间高度紧张的形势进行了电话交谈。特朗普此前表示,他不会排除使用军事力量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丹麦应该放弃对格陵兰岛的控制,否则会面临高额关税。次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召开会议,与多家丹麦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举行会谈,讨论格陵兰岛有关问题。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演讲中表示,美国支持格陵兰的未来选择并将欢迎格陵兰岛加入美国。特朗普称,不管怎样,他认为美国会得到格陵兰岛。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来访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吕特时再次扬言要得到格陵兰岛,并称将会向该岛派驻更多美国军队。当地时间3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阁会议后对媒体称,美国政府“仍在与格陵兰岛‘希望发生一些事情的人’打交道”,他认为“格陵兰可能会成为美国未来的一部分”。
事件回应
2025年1月7日,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格陵兰岛属于格陵兰岛人民,不相信美国会动用军事或经济力量来控制格陵兰岛。1月13日,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穆特·埃格德在格陵兰岛首府努克举行新闻发布会,他表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言论令人担忧。穆特·埃格德强调,格陵兰岛是不可出售的,格陵兰人将决定国家的未来。他重申了格陵兰与美国合作的意愿。“我们在采矿领域拥有专业人员,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这样做,我们需要与美国进行贸易。”1月17日,穆特·埃格德在回应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关于想接管该岛的言论时表示,格陵兰岛将始终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并且愿意与美国合作,但对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不感兴趣。当地时间1月20日,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发表声明,强调丹麦在格陵兰问题上的立场,并回应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可能对丹麦施加的经济压力。她表示,愿意花费巨额资金提升在北极地区的存在,并强调,丹麦政府会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以确保丹麦在格陵兰岛的主权不受影响,同时维护与美国的传统伙伴关系。1月28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表示,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原则。面对美国的觊觎,丹麦获得欧洲伙伴的“极大支持”,向美国传达了“十分清晰的信息”。2月,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出席欧盟领导人峰会时,重申格陵兰岛是“非卖品”。2月,丹麦人在网上签署了一份联合请愿书,呼吁政府向美国购买加利福尼亚州,以此讽刺特朗普购买格陵兰岛的计划。一个名为“丹麦化”的网站已经收集到近20万个签名,该网站还宣布“让加利福尼亚再次伟大”,以此内涵特朗普的流行语“让美国再次伟大”。3月23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夫人乌莎·万斯办公室宣布,她会率团访问格陵兰岛。3月25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对访问一事表示,美国副总统夫人及多位官员对格陵兰岛进行的访问“是一种不可接受的施压”,丹麦政府会坚决抵制。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1日,欧洲议会丹麦籍议员安诺斯·维斯蒂森就特朗普涉及格陵兰岛的言论向他喊话,称格陵兰岛是丹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斯蒂森甚至一度失态使用了脏话,让特朗普“滚开”。欧洲议会副议长尼古拉·斯特弗努察随后警告维斯蒂森称,其措辞在欧洲议会是不被允许的,他会承担后果。当地时间1月27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称,欧盟不就格陵兰问题进行谈判,并支持欧盟成员国丹麦。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
2025年1月10日,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表示,他已准备好与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话。埃格德还强调说,“格陵兰岛是格陵兰人的,我们既不想当丹麦人,也不想当美国人,我们想当格陵兰人”。1月13日,埃格德在格陵兰岛首府努克举行新闻发布会,他表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言论令人担忧。穆特·埃格德强调,格陵兰岛是不可出售的,格陵兰人将决定国家的未来。“我们已开始与特朗普交谈,并正在寻找合作机会。”他重申了格陵兰与美国合作的意愿。“我们在采矿领域拥有专业人员,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继续这样做,我们需要与美国进行贸易。”1月17日,埃格德表示,格陵兰岛将始终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并且愿意与美国合作,但对成为美国的一部分不感兴趣。
2025年3月5日,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表示,格陵兰岛不是待售之物,也不能被夺走。3月13日,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吞并”格陵兰岛的最新言论,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民主党主席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特朗普的言论是不可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团结起来。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因纽特人共同体”党主席穆特·埃格德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无法接受美国总统再次提出吞并的想法,并称不能一再被如此不尊重地对待。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格陵兰岛是丹麦的一部分。此外,吕特称,对北约来说,更重要的议题是关注北极安全,丹麦和美国都是北极地区的国家,应当共同维护该地区的稳定。
事件影响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5日,格陵兰岛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当地约有1000名居民聚集在首府努克和第二大城市西西缪特,针对特朗普的夺岛言论进行抗议。此次抗议活动由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民主党主席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领导,这是该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示威活动之一。
参考资料
格陵兰岛.辞海网络版.2023-08-31
格陵兰.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03
格陵兰岛.自然知识网.2023-08-31
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家乡.中国新闻网.2023-08-31
泰坦尼克号撞上的冰山,据说从这里漂出.中国新闻周刊.2023-08-31
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43项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08-31
冰山从何而来?.中国气象局.2023-09-05
格陵兰岛新政府将就“独立”与丹麦进行谈判.环球网-今日头条.2025-03-29
格陵兰(丹).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1
色彩缤纷的建筑,这10座城市正在呼唤你.上游新闻.2023-09-08
格陵兰岛创下三月高温纪录.杭州网旅游频道.2023-09-08
努克.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08
集刊 |王岩玮:格陵兰岛: 国际地缘政治新的战略交汇点(2020年第3期).澎湃新闻.2023-09-02
From the Cover.美国医学图书馆.2023-09-06
环境恶化 物种濒危 10年前曾说要保护环境的人类失言了.央视网.2023-08-31
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2023-09-02
为降低污染保护脆弱环境 格陵兰或日限一游艇登岛.法新社.2023-08-31
Greenland: Global warming hotspot and environmental frontline.欧洲环境局新闻.2023-09-11
以环境因素为由 格陵兰岛停止未来所有石油勘探计划.云财经.2023-08-31
文化遗产之:格陵兰岛库加塔农业文化景观.中国新闻网.2023-09-14
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昆明康辉旅行社.2023-08-31
盘点八大最美国家公园 让疲惫的心去远行.环球网.2023-09-02
格陵兰国家博物馆.北欧旅游网.2023-08-31
三大必游地,带你重新认识格陵兰岛.上游新闻.2023-09-02
世界最北的足球:场边是冰山鲸鱼,一年9个月下雪挡不住热爱.澎湃新闻.2023-08-31
夏至日,来世界第一大岛凉快一下-腾讯新闻.腾讯网.2023-09-08
叶璇吃虫就能涨收视?是没见过这五大恐怖食物吧!.澎湃新闻.2023-08-31
特朗普称美国应拥有格陵兰岛 当地政府:不会出售.看看新闻-今日头条.2025-01-22
硬刚特朗普,丹麦改国徽.上观新闻-今日头条.2025-01-22
特朗普“公开霸凌”格陵兰岛 网友给丹麦支招:借北约之力“请美抗美”.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5-01-15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已开始与特朗普交谈 正在寻找合作机会.环球网-今日头条.2025-01-15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已开始与特朗普交谈,正在寻找合作机会.北京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2025-01-15
丹麦称愿同特朗普讨论“格陵兰诉求”,格陵兰岛最高估价为770亿美元.极目新闻-腾讯网.2025-01-15
丹麦首相召集多家丹麦企业高管就格陵兰岛问题举行会谈.界面新闻.2025-01-22
特朗普:美国会得到格陵兰岛.央视新闻.2025-03-05
特朗普再扬言吞并格陵兰岛 称要派更多美军驻岛.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5-03-14
特朗普又提吞并格陵兰岛.央视新闻-百家号.2025-03-25
丹麦首相重申格陵兰岛是“非卖品”.新华社-今日头条.2025-01-08
格陵兰岛总理:“我们不想成为美国人”.参考消息-今日头条.2025-01-18
丹麦首相:愿意花费巨额资金提升在北极地区的存在.环球网-今日头条.2025-01-21
丹麦首相: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得到尊重.环球网-今日头条.2025-01-29
丹麦首相重申格陵兰岛是“非卖品”.凤凰卫视-抖音短视频.2025-02-06
丹麦人呼吁买下美国加州.闽南网-今日头条.2025-02-11
丹麦政府将坚决抵制美国压力.环球时报-新浪微博.2025-03-26
欧洲议会丹麦籍议员喊话让特朗普滚开:格陵兰岛是丹麦不可分割的!.动静新闻-今日头条.2025-01-23
欧盟称不就格陵兰问题进行谈判.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5-01-28
特朗普“公开霸凌”格陵兰岛 网友给丹麦支招:借北约之力“请美抗美”.央视新闻.2025-01-15
巴拿马、丹麦强势回应特朗普言论.新华社-今日头条.2025-03-06
特朗普又说要“夺岛”!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受够了,真是够了.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5-03-14
北约秘书长:格陵兰岛是丹麦的一部分.央广网.2025-04-03
“我们是非卖品!” 格陵兰岛爆发反特朗普抗议活动.潇湘晨报-今日头条.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