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渤公岛

渤公岛

渤公岛,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部的滨湖区,是无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绿化面积约40公顷,是蠡湖36千米环湖观光带中规模最大的生态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渤公岛得名于汉代无锡地区的治水先贤张渤,是一座集调水、自然、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岛。

建筑简介

渤公岛又称渤公岛生态公园,位于环湖路大渲桥南侧与鼋头渚公园接壤处,是结合退渔还湖工程在原犊山大坝东侧围筑而成,西与管社山相望,南端与充山对峙,南北长约1700米,犊山路贯通南北,北由渤公桥与梁湖路相接,南由犊山桥连接鼋头渚。

渤公岛生态公园,集水利工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融于一体,是蠡湖36千米环湖观光带继蠡湖公园后又一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为纪念治水先贤张渤而取名。

建筑特色

渤工岛绿化工程是无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绿化面积约40公顷,整个工程集水利工程和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于一体。一条延绵上千米的宽阔大道,加盖上长长的棚架,贯穿于临湖的渤公岛间。这条由13种藤本植物“搭”建,被专家称为——国内最长的藤本植物长廊。渤公岛藤本植物观赏长廊已显雏形,最终这里将形成一个全长1.2公里的绿色长廊。

主要景观

在渤公岛生态公园内,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得到了很好的融合。香菱湾、荷花港、芦苇荡、三友小筑等处风光秀丽,“芙蓉亭”“曲荷堂”“清莲桥”“掬月轩”则是古朴雅致。园中亭、台、楼、堂、轩、等取名,均取材于东汉张渤治水的民间传说,其中望天亭、观水亭、流云亭等生动演绎了当年张渤观天象、察水情的治水情景。以张渤女儿取名的“晓风楼”“雨楼”“润雪楼”,则透现着古老文化的气息,与承露台上的张渤化身扬子鳄雕塑像、景墙等一起,组成一个个人文景观,共同凸现以张渤治水为主题的丰厚的人文生态底蕴。在公园北端,还建有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蠡湖史馆,以传承蠡湖文化,展现蠡湖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进程,将成为科普知识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植物特性

该工程在设计上,考虑到景区总体的观赏效果,根据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花期、花型等因素,对常绿藤本与落叶藤本间隔种植,合理分布,整条长廊种植了紫藤木香花湘蕾金银花凌霄、梅叶弥猴桃等13个品种、有3000多棵藤本植物。预计一到两年后,整个棚架将呈现出一幅藤蔓相连、繁花似锦的迷人图画。木香、梅叶弥猴桃、丝瓜等藤本植物都将弥漫色香。

旅游看点

1、无锡市最大的人工岛屿,全长1.2公里的绿色长廊。

2、科普知识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传说

张渤传奇

宣城市属于古越族的支系部族。经过千百年来先民们与大自然拼搏奋斗的结果,终于把江南这块土地改造成中国最富裕的地方。据《三教同原录》《万历绍兴志》和《能改斋漫录》等多部典籍中记载,张渤当时是荆蛮地区远古氏族部落的酋长、统帅,他带领百姓在江南一带,疏通江河,征服洪水,化害为利,发展农耕,为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祠山张渤的籍贯和出生年月,具有相当的传奇性,古书上有多种不同的记载,其中有两种说法,他是远古时代夏禹时期的人。1、《万历绍兴志》载:“祠山大帝佐禹治水有功,后礼斗横山,其赛祷盛于广德州”。2、《留青日札》及《祠山志》载,大禹治水的助手是张渤父子两人,张渤之父名张秉,尊龙阳君,因张渤治水有功,“以水德王其地,后称祠山神”。据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及《广德州志》载:张渤是武陵龙阳人,生于西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身长七尺,英气勃发,先后与柳氏李氏为婚,生五子、一女、八孙,张渤精通道业,统领阴间兵马协助凿通河道。他要从浙江长兴开挖一条运河,贯通安徽广德,经东亭,通“无量溪”到桐汭河,经郎川,沟通南漪湖,直达长江。张渤因驱使阴兵开河,不让夫人到前沿工地,事先与李姓密议,送饭时以鼓响三声为约,必至。厥后,因遗食于鼓,鸟啄鼓响,王至鼓坛,乃知鸟为所误。逡巡,夫人至,鸣其鼓,王以为前所误而不至,夫人遂至兴工之所,见王为冯豕,驱役阴兵,开凿河渎。王见夫人,变形未及,从此耻之,遂不与夫人相见。圣渎之功遂息。张渤从此隐居广德横山之巅,潜心修炼,夫人李氏亦至县东二里而化。圣渎之水虽涸为民田,广德的老百姓还是感激张渤治水之功,于是就在横山建造了祠山庙塑像供奉,又在城关东门修建了“昭妃庙”(俗称娘娘殿,现东关小学处),世代祭祀。

又据《无锡志》载,张渤是位疏浚蠡湖的治水英雄。由于蠡湖位置适当,成为无锡泄洪蓄水的天然水库。但因容积有限,连接太湖的出水方向又堵着犊牛山,所以影响了它的调控能力,遇到多雨的年份,就闹水灾。张渤治蠡湖水灾的决心,感动了上苍,上苍就让他变成一头“鳄鱼”。他一口吞掉了在蠡湖兴风作浪、形状似狗的水怪,浑身上下顿时有了神力,便用嘴巴拱开了“犊山门”,疏通了“浦岭门”,使蠡湖和太湖流水畅通。从此无锡市之畔的无锡,成为鸢飞鱼跃、五谷丰登的江南鱼米之乡。于是上苍把他封为“掌管狱渎”的水神

《祠山志》载,张渤一生与水结缘,先后曾在湖州市温州市以及苏、闵、浙、赣一带,带领百姓治理大江大河,引水入海。据传我县东亭湖拖锹冲等多处为张渤晚年,开凿“圣渎河”留下的遗迹。

张渤治水的最后水利工程广德市,死于广德,葬于横山。公元748年即唐朝天宝七年,当时的京城长安一带和全国广大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唐李隆基李隆基立坛祭雨而应,玄宗惊服神威,特敕封张渤为“水部员外郎”。鉴于张渤开拓江南,终生治理水患,发展农耕,经纶济世,功盖天下,似山高水长,建殿造庙供奉褒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敕封一座山为祠,封横山为祠山,世代祭祀。自此祠山就成了张渤的代名词,后来百姓们又在祠山后面加上了菩萨、大帝的尊称。从此张渤就正式走上了神坛,成为祠山菩萨、祠山大帝了。横山、祠山即为一山,被称为神地、圣地而显名江东。后来由于历代皇帝的加冕,对张渤的封号祭祀规模,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自唐至清先后就有18位帝王对张渤进行了封禅,五代十国后晋南汉皇帝刘晨又册封张渤为广德王,由于历代帝王的加封,最后竞赫然封张渤为“正佑圣烈昭德昌福崇仁辅顺灵佑普济真君”18字王,同时对其祖父母、父母、三夫人、五子、五媳、一女、九弟、九弟媳、八孙、四侍从统有封号,以示尊崇。对张渤敕封朝代之久,封号之多,在所有神仙中,实为罕见。

参考资料

超大免费公园!明日亮相!.澎湃新闻.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