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麦金莱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1843年1月29日-1901年9月14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奈尔斯,是美国第25任总统(1897年-1901年在任)。
麦金莱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在后来的美国第九任总统拉瑟福德·海斯麾下服役。因在部队中表现出色,很快便担任中士粮秣员,并先后提升为少尉、中尉至上尉。1865年3月,麦金莱被升为少校。在四年的时间里麦金莱从普通列兵到少校军官,连升六级。1865年内战结束后,22岁的麦金莱退伍,从事法律工作。1867年,麦金莱开始参加共和党的政治活动。为海斯竞选俄亥俄州州长效力。1869年,麦金莱参加斯达克县检察官的竞选并最终胜出。1876年,33岁的麦金莱入选国会。并在此后接连当选约十五年的国会议员。1890年麦金莱拟定了《麦金莱关税法案》,把关税提高到新的水平。1891年当选俄亥俄州州长,并在两年后连任。1896年6月,麦金莱参加美国总统大选,并于11月投票选举中胜出。1897年3月4日正式当选为美国第25任总统。此后,在麦金莱的敦促下,国会通过了《丁利关税法》,提高了税率。1898年4月,发动了美西战争。其后又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1901年3月4日,麦金莱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得了连任。1901年9月6日,麦金莱在布法罗泛美博览会上被无政府主义者开枪刺杀,并于9月14日去世,享年58岁。麦金莱是美国立国后被刺身亡的第三位总统。
麦金莱在任期间,采取提高关税和稳定货币的政策,使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起色,工人收入随之增加,人们称他为“繁荣的先驱”和“工人的最佳友人”。麦金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乘坐汽车的总统。他目睹了19世纪末广泛的经济变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新秩序。作为连续执政的内战元老,他把当时已经是强国的美国推向世界事务的舞台,从而确立了美国的世界大国的地位。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青少年时代
麦金莱1843年1月29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奈尔斯的一个铸铁匠家庭。麦金莱的童年在奈尔斯度过,九岁时随家迁往俄亥俄州波兰,就读于当地的公立学校,同年进入波兰中学。17岁时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米德维尔的阿勒格尼学院,但不到一年就因病而退学。退学后因家境困难,麦金莱教过书,当过邮务员。1861年在南北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
军旅生活
麦金莱在俄亥俄州哥伦布附近的蔡斯营入伍,1861年9月首次参加战斗,因表现勇敢,得到了上司和战友的好评,而他当时的上司正是后来的美国第19任总统拉瑟福德·泊查德·海斯(Rutherford Birchard Hayes)。1862年4月,麦金莱提升为中士粮秣员,相当于炊事班长,同年9月,在安蒂特姆,因不顾危险给前线的部队送军粮,从而被提升为少尉,并被任命为海斯上校的参谋。1863年2月,麦金莱被提升为中尉。
1864年7月,在弗吉尼亚温切斯特,麦金莱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而被提升为上尉。此后麦金莱从军需部门调到了参谋部门。随后又参加了奥佩尼和赛克达克的作战,10月又参战了弗吉尼亚的费舍尔山战役。在这两次战役中,他帮助指挥官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受到了一致好评。1865年3月,麦金莱被升为少校。在四年的时间里麦金莱从普通列兵到少校军官,连升六级,这样的速度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不多见的。
法律工作
1864年,他第一次投票选举总统,支持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总统连任。同年内战结束,7月,22岁的麦金莱辞谢了部队的挽留退伍回家。麦金莱决定着手学习法律。他在俄亥俄州扬斯顿的一个律师事务所里学习。1866年9月,进入纽约州的奥尔巴尼法律学院攻读法律。未及毕业就回到俄亥俄州,通过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在本州岛的坎顿开业。当地一位律师乔治·贝尔登(George Belden)关注到麦金莱,并交给他一件棘手的案件来考验他,麦金莱意识到这一点,在案件的审理中他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首次主审获得成功。因而当上了贝尔登的助手,并在他的指导下迅速成长起来。
从政经历
初入政坛
在攻读法律期间,麦金莱就对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热衷于政治活动。1867年,麦金莱开始参加共和党的政治活动。他为自己内战时的上级、后来的总统拉瑟福德·泊查德·海斯竞选俄亥俄州州长效力,并初露锋芒。1869年,麦金莱被提名参加斯达克县检察官的竞选。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麦金莱凭借自身的才能最终赢得了胜利,这是他担任的第一个公职。但两年之后,又以45票之差被反对党击败。此后,麦金莱重操律师旧业,同时积极参加地方政治活动。
1876年,当海斯竞选总统的时候,33岁的麦金莱被选进国会。从此他接连当选,几乎当了整整十五年的国会议员。1890年麦金莱拟定了《麦金莱关税法案》,把关税提高到新的水平。但这项法案却导致了商品零售价格的上涨;因而在投票选举时,引起了选民的强烈的不满情绪,结果导致麦金莱以及其他共和党的议员都失掉了国会的席位。
1891年,俄亥俄州的共和党人提名麦金莱参加州长竞选。这是他平生付出最多的一次竞选,在整整三个月当中,共演讲了一百三十次,几乎全州八十八个县都走遍了。最后他以超过对方21000票的微弱多数当选。两年后他又以近81000票的多数再次当选。在1893年的大萧条时期,麦金莱给俄亥俄州的失业工人送去了整车的救济品。
当选总统
1892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再次提名哈里逊(Benjamin Harrison)为总统候选人。会上麦金莱得到了182票。他的实业界的朋友们,以克利夫兰地方的百万富翁马克·汉纳(Mark Hanna)为首,下决心要帮助他在1896年登上总统宝座。为了得到全国的支持,他的朋友们资助他做一次行程10000英里、横贯十七个州的长途旅行。在这次为期八周的旅行当中,他做了将近四百次讲演,因此声名大振。
1896年6月,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圣路易斯召开,麦金莱在第一轮投票中就得到了提名。大会选定新泽西州的加勒特·霍巴特(Garret Augustus Hobart)为副总统候选人。麦金莱本来准备以关税问题为竞选政纲,但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来自内布拉斯加州的三十六岁的威廉·杰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却是个自由银币制的积极拥护者。于是麦金莱放弃了银币制的主张,转而大力提倡金本位制,积极鼓吹货币“稳值”。这样,他得到了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总统和许多民主党保守分子的支持。马克·汉纳和他的朋友们筹集了当时美国竞选史上空前的巨额竞选资金,达三百多万美元。在11月份的选举中,麦金莱得到了7102246张选民投票,布赖恩得了6492559票。选举团投票结果是271对176票。1897年3月4日麦金莱宣誓就职当选为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上任后,为汉纳在参议院谋取了一个席位。
1897年3月,麦金莱召集国会特别会议。会议在7月完成了预定的工作,通过了《丁利关税法》,部分恢复了在克利夫兰任总统时被取消的《麦金莱关税法》的高税率,使税率普遍提高了25%,最高的达到57%。此后经济状况得到了好转。麦金莱总统任内的主要“业绩”是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他的大部分精力用在这个方面。麦金莱任总统期间,正值美国垄断资本形成并开始对外大肆扩张,1898年4月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了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关岛;吞并了夏威夷。美西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美国的获胜使它加入了世界殖民列强的行列。同年,麦金莱怂恿列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派兵参加了“八国联军”大肆掠夺中国,迫使战败的中国支付价值3亿3千300万美元的白银。麦金莱通过这三步棋成功地把美国推到了世界殖民列强的前列,并逐渐取代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英国、荷兰、西班牙等,而一跃成为帝国主义世界的强国。
连任总统
1900年6月,在费城召开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一致提名麦金莱参加连任总统竞选。纽约州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州长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党再次选举布赖恩作为他们的旗手,以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Ewing Stevenson)为他的竞选伙伴;史蒂文森曾任克利夫兰总统第二任期的副总统。在竞选投票中,麦金莱一路领先,总共得到了7218491票,而布赖恩只得了6356734票,选举团投票结果是292票对155票。1901年3月4日,麦金莱获得了连任。
遇刺身亡
1901年9月5日,麦金莱在纽约州布法罗的泛美博览会上进行讲演。在演说中麦金莱放弃了他提高保护关税的一贯主张。9月6日,麦金莱在博览会的音乐厅与前来祝贺的人们分别握手,这时,一个右手裹着手帕的人向他走过来。麦金莱刚伸出手去,两颗子弹从藏在手帕里的手枪中向他射来。麦金莱身负重伤,被扶到一把椅子上,对秘书说:“小心照看我的妻子,别告诉她。”接着,他又警告人们不要伤害凶手。麦金莱被送进了一处私人住宅。几天以后,他的伤势似乎开始好转,接着又突然恶化。9月14日凌晨在他逝世前不久,他对妻子说:“别了,永别了。这是雅威的意愿。我遵从上帝。”凶手名叫利昂·佐尔果兹(Leon Frank Czolgosz),是个神经错乱的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他说刺杀总统是因为想杀死一个“统治者”。审判后他被处以电刑。
举行国葬
麦金莱去世后,美国为其举行了国葬。载有灵柩的列车从布法罗开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然后又载往坎顿进行安顿。一路上,铁路线两旁站满了几百万人,向他告别。他是第三个被暗杀的总统。人们也像哀掉亚伯拉罕·林肯和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那样深切而又隆重地悼念他。他死后不久出版的一本传记描绘了当时全国的气氛,“举国上下沉浸在极度悲伤之中。这次暗杀是历史上最最愚妄、最最没有意义的罪恶行为。”当时,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特德的爱德华(Edward)和保施(Pausch)为麦金莱做了石膏遗容。他的遗体先后在布法罗、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俄亥俄州坎顿停放,供人瞻仰。他的私人葬礼在布法罗博览会主席朱尔本(Julben)的家中举行,公共葬礼在坎顿的卫理公会教堂举行。被临时安葬在坎顿的西草坪公墓。1907年,他的遗骨被重新安葬在坎顿的麦金莱国家纪念馆。
执政措施
政治
官员任用
麦金莱上台伊始,即安插大工业家和金融寡头的代表担任内阁要职,因为他还要继续得到马克·汉纳等有钱人的支持。麦金莱任命纳尔逊·洛克菲勒(Rockefeller)的亲信约翰·谢尔曼(John Sherman)为国务卿,纽约银行家布利斯(Cornelius Newton Bliss)为内政部长,陆军部长是莱安与摩根的法律顾问陆特(Elihu Root),莱曼·贾德森(Lyman Judson)担任财政部长,约翰·戴维斯·朗(John Davis Long)担任海军部长。汉纳本人当然也少不了好处,大选结束后,他立即上任参议员,坐镇国会山。
种族平等
麦金莱任职总统期间推动了种族平等,持续致力于非裔美国人的进步。在他执政的前两年,他任命的非裔美国人担任联邦公职的人数几乎相当于他所有前任的总和,其中包括美国邮政局长、领事、军官和一些高级官员(如美国驻海地和利比里亚的部长),这是他推动种族平等最好的例子。乔治·怀特(George White)是麦金莱执政期间的一个黑人国会议员。麦金莱还采取行动加重对参与私刑暴徒的联邦惩罚,并支持促进种族宽容的措施。1901年,他在遇刺之前访问美国南部,访问了非裔美国人大学,赞扬黑人的成就,鼓励听众保持乐观精神。
经济
提高关税
1890年,麦金莱为政府制定的高关税法案《麦金莱关税法》在大选前获得通过。这是一部彻底的保护主义的税法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高税则。此法案将关税率平均提高到货值的50%,尤其对上等毛织品、棉花、麻布、呢绒、钢铁和玻璃制品实行了更高的保护税率。《麦金莱法案》还授权总统,当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征收高额进口税时,美国可以对他们的若干种商品(如糖、咖啡、皮革等)增加征收进口税,借以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
《麦金莱关税法》限制了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品的输入,起到了南北战争后得以摆脱英国工业垄断的作用,促进了美国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的集中,增强了美国垄断资本的经济实力。所以,《麦金莱关税法》被人们称为“托拉斯的母亲”。
稳定货币
麦金莱敦促国会把黄金作为国家货币制度的基础,以解决金本位对银本位的争论问题。国会于1900年通过了《金本位制法案》。规定其他形式的货币可以随时兑换成黄金,并建立1亿5000万美元的黄金储备,为维持黄金储备,必要时可出售债券,黄金的价值固定为每次盎司20.67美元。麦金莱在这4年执政时期所奉行的内外政策,赢得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赞赏。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托拉斯以空前的速度出现。自1898年后的6年中,至少有236个“重要的而又活跃的工业托拉斯”组成了。像摩根钢铁托拉斯,联合铜矿公司,轮船托拉斯,糖业托拉斯,美国冶炼公司等大托拉斯,都是在这些年代成立起来的。而以上每家拥有的资金不下于一亿美元。麦金莱的任期被冠以“麦金莱的繁荣时期”。
军事
美西战争
美国在1893年实际上控制夏威夷群岛后,就积极准备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1896年麦金莱竞选总统时,美国共和党即把“解决”古巴问题列入政纲,当时西班牙在古巴的残酷统治,给美国插手古巴提供了大好机会。1898年1月25日,麦金莱以保护美侨为名,派战舰“缅因号”进入哈瓦那港2月25日,“缅因号”突然爆炸,在真相有待查明,双方还在谈判的时刻,麦金莱迫不及待地于4月11日向国会提出主战咨文,以“人道主义”“保护在古巴的侨民”“保护商业、贸易及企业利益”以及“古巴形势对和平形成威胁”等理由,要求对古巴进行“强力干预”。4月20日,他签署了国会承认古巴“独立”的决议,21日宣布战争状态,25日正式对西班牙宣战。5月1日乔治·杜威(George Dewey)海军准将在马尼拉港歼灭了一支西班牙舰队。6月1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湾强行登陆。7月3日,西班牙加勒比海规队在古巴的圣地亚哥·德·古巴被歼。7月25日美国军队在波多黎各登陆。8月15日菲律宾无条件投降。战争历时不到四个月,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在整个战争期间,战斗伤亡人数总共1941名,其中298名阵亡。此外还有大约5,000人死于疾病。
12月1日,美国和西班牙在巴黎签订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群岛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两千万美元作为“补偿”。继而麦金莱又以菲律宾人民尚未作好自治的准备、美国有权在菲律宾建立“和平秩序”为名,派遣美国军队残酷镇压菲律宾人民的抗美斗争。与此同时,他又扼杀古巴的民族独立运动,把菲律宾和古巴变为美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在美西战争中,美国国会通过并吞夏威夷群岛的议案。麦金莱于1898年7月7日签署该法案,正式吞并了这个地方。同年,美国出兵占领太平洋上的威克岛。1899年12月,美国、英国和德国签署条约,瓜分了萨摩亚群岛,美国分得其中的图图伊拉岛,至此美国的侵略势力远远伸进了东太平洋和南太平洋。
远征中国
1898年3月,英国首先提出列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建议美国与英国共同干涉中国,以对抗俄罗斯和德国在中国的势力。但当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的战争,无暇他顾。1899年,英国人希皮斯莱去美国,再次劝说美国宣布同意实行“门户开放”政策,麦金莱感到机不可失,决定同意英国的主张。1899年5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Milton Hay)分别照会英、德、俄、法、日等国,正式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内容为:(1)外国在中国的任何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内的通商口岸或投资事业,彼此不得加以干涉;(2)对于在外国势力范围内口岸装卸的一切货物,均按中原地区现行关税率纳税,税收归中国;(3)外国势力范围内的任何口岸,对其他国家船舶所收的码头税不高于对本国船舶所收的码头税。
英国对美国照会中的内容表示原则同意,德、法、日、意等国也都有条件地表示同意,仅俄罗斯帝国避免作正式答复。1900年3月20日,美国宣称该政策已得到各国圆满答复。7月3日,美国再次发出照会,强调保持中国领土完整和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美国主张“门户开放”政策,旨在防止列强不断扩大在华势力排挤美国,并利用其工业优势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1900年上半年,中原地区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以保护侨民为名,组织“八国联军”侵华,企图瓜分中国。美国派兵2500人参加“八国联军”。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辛丑条约》,美国攫得在华驻兵权及3300万两白银的“庚子赔款”。麦金莱从长期考虑出发,拿出其中1800万美元,作为在中国办学和中国派留学生到美国留学的经费,以扩展美国在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影响。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从来没有一位总统对国会有麦金莱那样大的影响。(时任伊利诺伊州的国会参议员谢尔比·库隆评)
威廉·麦金莱举止文雅、和蔼可亲。他热爱所有的人,也希望人人都爱他。确实,绝大多数人都爱他。他接连两次当选为总统。第二次当选时他所得选民票的领先数字超过了亚伯拉罕·林肯,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位总统。他被暗杀者的枪弹射中仆倒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他还高声喊叫要保护刺客,“别让人们伤害了他!”人们也象哀悼林肯和伽菲尔德那样深切而又隆重地悼念他。他死后不久出版的一本传记描绘了当时全国的气氛:“举国上下沉浸在极度悲伤之中。这次暗杀是历史上最最愚妄、最最没有意义的罪恶行为。”(《美国总统列传》评)
“全体国民热爱他们已故的总统,他那和善的性格,慈祥的品德,以及对他周围人亲切的关怀,将永远留存在同胞们的心里和记忆之中,永垂不朽。”“威廉·麦金莱在值得赞扬和清白生活的范例中,在忠实对待年公众的信赖中,在所表现的仁慈的道德价值中,留给我们无法估价的礼物,所有这些不仅使他变得高尚,而且也导致了他的成功。”(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评)
“在他执政期间,不仅夏威夷,而且图图伊拉岛,波多黎各和广大的东方岛屿,并入了我国。古巴获得了自由。我们在加勒比海的地位,已得到保证,将来不可能发生问题。以门罗命名的主义,长期以来被外国评论家嘲笑和否认,现在当我们向全世界宣称时,不会遭到挑战和争议。在处理与外国列强的关系中,他可以列入我国最伟大的外交家行列中。”(前国务卿约翰·米尔顿·哈依评)
家族成员
个人生活
麦金莱的祖先是苏格兰一爱尔兰人,来自苏格兰的伯斯郡,最终在爱尔兰定居。他的高祖父约翰·麦金莱以及他的曾祖父戴维·麦金莱在独立战争期间都曾在约克县的地方武装中服役。他的祖父詹姆斯·麦金莱在1812年的战争中曾在威廉·亨利·哈里逊将军手下战斗,后在俄亥俄州的新里斯本县定居。麦金莱的父亲老威廉·麦金莱(——1892年)是一个生铁铸造商。麦金莱的母亲南希·艾莉森·麦金莱(1809——1897年)出生在俄亥俄州新里斯本。她一直与麦金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麦金莱当选为总统后,她出席了儿子的总统就职典礼。
1871年1月25日,麦金莱与伊达·萨克斯顿结婚。伊达是银行巨子詹姆斯·萨克斯顿的千金。他们是在一次野餐中相遇,两年后发展为恋情。婚后,由于妻子患有癫痫病,麦金莱对妻子的关怀和照顾可谓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在他任俄亥俄州州长时,办公室就在他家住宅对面,每天下午3点,他一定要站在办公室窗户口,用手绢向他夫人挥舞三次,数年如一日。在竞选总统活动中,为了能照顾妻子病情,他只在家门口的走廊里接待选民,从不外出游说,当选总统后,他尽量减少酬酢活动,但麦金莱夫人很喜欢热闹,任何社交场合都要同往,麦金莱总是顺从。每当在社交场合麦金莱夫人痛症突然发作时,麦金莱就用手绢蒙住她的脸,把她扶入附近房间休息,并温言抚慰,毫无怨言。
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凯瑟琳和艾达·麦金莱。凯瑟琳生于1871年12月25日,艾达生于1873年4月1日。两人都在俄亥俄州的坎顿出生。凯瑟琳因伤寒于3岁半时死亡,而艾达也因一出生就体弱多病仅五个月便天折。
1897年10月,麦金莱在亲笔签署生效的遗嘱中,他把价值超过20万美元的大部分财产留给了妻子。她为母亲提供一笔1000美元的终身年金;由于他的母亲已经去世,这笔年金给了他的妹妹海伦。
人物轶事
待人接物
有时当麦金莱不把职务授予一个谋职者时,他会很遗憾,显得十分忧愁,并以不同方式给予安慰。一次,他不得不拒绝给一位劳工领袖帮忙,那人勃然大怒。麦金莱就对他说他感到非常抱歉,然后又同他握手,问他是否已成家。那人说他已结婚,麦金莱一边从西装上取下一朵香石竹递给他,一边说道:“把这个送给你的妻子,向她表示我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这一举动使此人完全平静下来,临走时他对总统微笑着说:“我宁愿要你送给我妻子的这朵花,而不要寻求别的东西。”
一天下午,他的秘书乔治·科特柳(George Cortelyou)的两个男孩到白宫去见总统,麦金莱同他们握手,聊一会儿;在他们转身离去时,他将自己翻领上的一朵荷兰石竹送给了大男孩,小男孩则嫉妒地看着。麦金莱马上从花瓶里取出另一朵鲜花,先在自己衣服上的孔里插了一会儿,然后拿出来送给那个年幼的男孩。数年后,科特柳的儿子回忆说他是麦金莱那儿上了处世交际的第一课。
模范丈夫
麦金莱夫妇感情非常好,虽然妻子身患癫痫病,但是作为丈夫的麦金莱对妻子的关怀、照顾尽心尽力、无微不至。他打破传统习惯,坚持在国宴上让夫人坐在自己旁边,而不让她坐在他对面,以便他能照顾她。麦金莱对妻子的耐心、忠诚和百般照顾,为他赢得“圣夫”的称号。
长相酷似拿破仑
麦金莱身材矮胖,虽然身高只有1.68米,但结实强壮,举止端庄,长相酷似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由于他坚持保守主义,以提倡高额保护关税而著称,人们称他是奉行“保护主义的拿破仑”。
白背心和雪茄
麦金莱喜欢穿雪白色的背心,据说他一天要换好几次白背心。他嗜烟如命,抽雪茄抽得很厉害,后来医生为了麦金莱的健康,曾命令麦金莱停止抽烟。但凡在公开场合,他都十分注意,拍照的时候往往把雪茄放在一边,他说:“不能让美国的孩子看见他们的总统在抽烟。”
后世纪念
麦金莱国家纪念馆
麦金莱国家纪念馆(McKinley National Memorial)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坎顿市(Canton)州际公路77号,是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的长眠之地,也是该城市的地标建筑。1905年6月6日,纪念馆开始动工。同年11月16日,麦金莱夫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参加了奠基仪式,奠基石正式落成。1951年,在麦金莱逝世50周年之际,州政府重新修建了这座纪念馆。
麦金莱纪念碑
麦金莱纪念碑(McKinley Monument)位于纽约州布法罗市(Buffalo),建于1907年,为了纪念1901年在“布法罗泛美博览会开幕式”上被枪杀的麦金莱总统。纪念碑由一座白色大理石方尖碑组成,方尖碑安放在刻有铭文的基座上。纪念碑的角落有狮子雕塑,下方有带喷泉的水池。周围区域由装饰带、栏杆和护柱组成的铺路石界定。
威廉·麦金莱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
威廉·麦金莱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William McKinle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坎顿市,是一座适合家庭参观的历史和科学博物馆。博物馆包括麦金莱画廊、商店街、凯勒画廊(Keller Gallery)、胡佛-普莱斯天文馆(Hoover-Price Planetarium)和拉姆塞耶研究图书馆(Ramsayer Research Library)。麦金莱国家纪念馆也在博物馆的范围内,它是威廉·麦金莱总统及其家人的埋葬地。
芝加哥麦金莱公园
芝加哥麦金莱公园(McKinley Park, Chicago)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潘兴路(Pershing Rd.)2210号,占地71.75英亩,设有体育馆、礼堂、俱乐部室游泳池、人造草坪足球场、棒球场、篮球场等设施。1901年10月,即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莱遇刺一个月后,南方公园委员会(SPC)正式将一座尚未开发的公园以他的名字命名。
参考资料
WilliamMckinley.britannica.2024-08-30
Grover Cleveland.whitehouse.2024-01-17
Theodore Roosevelt | The White House.white house.2024-09-07
【盘点】美国45位总统中 共和党占19人.人民网.2024-07-14
南北战争.南方网.2024-11-07
Forgotten Legacy: William McKinley, George Henry White, and the Struggle for Black Equality.archives.2024-09-07
Forgotten Legacy.lsupress.2024-09-07
Speeches and Addresses of William McKinley, from His Election to Congress to the Present Time.loc.2024-08-30
The Tariff in the Days of Henry Clay and Since.google books.2024-08-30
The Tariff in the Days of Henry Clay and Since.amazon.2024-08-30
A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ain..loc.2024-08-30
William McKinley.mckinleymuseum.2024-08-30
McKinley National Memorial.mckinleymuseum.2024-08-30
McKinley Monument.evergreene.2024-08-30
McKinley Presidential Library & Museum.ohiotraveler.2024-08-30
McKinley (William) Park.chicagoparkdistrict.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