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
中国大鲵属生物科技馆是张家界市(中国)大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世界首个大鲵生物科技馆。该馆位于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区,采用现代声光电互动多媒体展示技术,融合科普、旅游、艺术为一体,旨在揭开大鲵的神秘面纱,让人们在愉快的游览过程中获取科普旅游知识。馆内设有多个展区,包括生物万物、星罗鲵布、冰晶体、上古封印、大鲵家园、探秘大鲵、4D动感影院等,其中大鲵家园展区通过多媒体互动技术展现了张家界四季景色。
建筑特色
中国大鲵属生物科技馆致力于关爱自然和大鲵,推动人与大鲵、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此,该馆与大连海事大学、清华大学开展院企合作,建立了大鲵科技研发博士后工作站、国际当代艺术博士后工作站、大鲵养殖基地、大鲵科研基地、大鲵科研产品生产基地及国际当代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此外,还开展了大鲵体表黏液性质及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大鲵研究简介
自2008年起,张家界市(中国)金驰大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李伟(爱新觉罗·增睿)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卢卡杨诺夫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开始研究大鲵体表黏液性质及功能。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成功使用无创提取大鲵属黏液技术和国际顶级酶膜反应技术,从大鲵黏液中制备出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紫外线和强免疫活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大鲵格力素II(大鲵低聚糖肽)。这项技术被认为是皮肤抗氧化领域的重大突破,且其高科技含量为世界首创。研究表明,大鲵低聚糖肽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皮肤杀手”氧自由基,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专利科研成果,并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此外,大鲵低聚糖肽还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有望推出一系列新型保健食品。
门票价格及优惠政策
普通门票价格为98元/位,针对不同人群设有多种优惠政策。景区开放时间为每天7:00至22:00,儿童身高1.2米以上、24周岁以下的在校全日制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58元,1.2米以下免费。老年人60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持《老人优待证》购买优惠票58元,士兵凭《士兵证》或《军官证》免票,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票,71周岁以上凭《老年优待证》免票。景区内所有展览项目只需购买一次门票,无需额外购票。
具体位置
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的具体位置位于张家界市核心景区武陵源区宝峰湖口,周边景点丰富,包括天子山景区、百丈峡、宝峰湖、黄龙洞、紫霞观等。
交通指南
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距离张家界市区32公里,距离长沙市398公里,距离宝峰湖景区200米,距离武陵源核心景区2公里,距离黄龙洞8公里。武陵源区可乘坐2路公交车到达,车费1元。
最佳旅游时间
张家界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为16.6℃。全年都适合游览,但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4月至10月。
展项介绍
大鲵宝宝虚拟导游
大鲵属宝宝虚拟导游以异型幕投影的方式,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语音,为游客详细讲解展馆、展项、浏览路线以及当天的活动安排。这种新颖的导览方式能够有效地介绍展馆。
生物万象
展厅右侧展示了一幅张家界市全景水墨长卷,借助多媒体投影的云雾辅助全景画,生动地描绘了张家界奇峰竞秀、奇花争妍、云烟缭绕、溪水潺潺、珍禽竞翔、鸟啼蝉鸣的景象。画中的山石自然延伸到画外,珍禽异兽的标本从岩石缝隙中探出,配合灯光,显得既灵动又神秘。
地球生物演变史
该展项以地质年代为时间线索,介绍了生物的演变史,特别是两栖动物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大鲵属作为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类生物,对于研究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游客可以通过多点触摸系统选择不同的地质年代下的代表生物图标,屏幕上会相应地打开一个窗口,以图文或视频的形式介绍该生物。
冰晶体
这个展项跨越展馆的两层楼,冰晶体雕塑从一楼顶部向下悬吊,与负一层的地底半球幕多媒体装置相呼应,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多媒体秀。
走近大鲵
这个展项通过图文展板和电子书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了大鲵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知识。电子书采用了挥手翻页的互动设计,支持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方便不同国籍的游客阅读。
机器大鲵
机器大鲵以金属骨架模拟大鲵的骨骼形态,通过动态模仿大鲵的动作和叫声,展现出科技感、情节感和艺术感。当游客靠近机器大鲵时,它会眨眼、晃头、摆尾,并发出声音,仿佛在警告人们不要接近。
考古大鲵
考古大鲵展区还原了大鲵化石挖掘现场,标本一半埋在土堆里,一半露出地面,旁边配有说明牌。这些化石标本证明了大鲵拥有超过2.5亿年的悠久历史。
鲵龙传说
通过灯箱图文并茂地讲述鲵龙与恐龙的故事,揭示了大鲵生存至今的原因。岩石洞眼中通过幻影成像装置,展示了远古恐龙的幻影,证实了大鲵属与恐龙曾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上古封印
该展区集中展示了出土于张家界市的珍贵化石标本。中心展柜陈列了一具芙蓉龙的化石标本,周围还有多块展板和化石墙,展示了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种类。
植物长廊
植物长廊展区展示了张家界珍稀植物标本,展现了大鲵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风貌,揭示了特定地理环境、气候和发达水系如何为大鲵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大鲵家园
大鲵家园展区以张家界特殊地貌为空间展示形式,通过异型幕投影技术,展现了张家界的自然风光。游客可以在游览的同时,品味到张家界的文化底蕴。
溪阶展项
在这个展区,游客沿着阶梯下行,耳边响起潺潺流水声。阶梯一侧的墙壁上展示了张家界市的水生物图片。当游客停留在阶梯的缓冲平台上时,鱼儿会游向他们。触摸旁边的竹子,还能听到清脆的声音,增添一份神秘感。
探秘大鲵
探秘大鲵展区让游客踏上了步道,沿途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幼鲵池,池中饲养着幼鲵。步道左侧的仿生态溶洞中,展示了大鲵胚胎的发育过程。溶洞中还有四个大池子,里面饲养着成年大鲵。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查阅大鲵的成长日记,深入了解大鲵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展区通过圆形互动展台和互动墙,展示了大鲵延伸产品的营养成分。游客可以通过互动体验,了解大鲵各部位富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展区展示了大鲵属体内富含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疾病治疗的作用。通过电子显微镜,游客可以看到大鲵体内含有的一些元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鼓韵心弦
鼓韵心弦展区展示了湖南省少数民族的鼓舞互动装置和图腾柱。游客可以通过参与鼓舞表演,感受湖南土家族、苗族和瑶族鼓舞的特点、乐曲的韵律、表演方式和场景、鼓乐的本质和用途。
4D立体动感影剧院
4D立体动感影剧院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全方位演绎了一个梦幻世界的奇幻爱情故事。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多重感官体验,让观众沉浸在一场视听盛宴中。
追根溯源
追根溯源展区通过竹简长卷、雕塑等形式,展示了大鲵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展区还包括了《鲵志》、《鲵考》等内容,揭示了大鲵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
文物探珍
文物探珍展区通过展示古代文物,佐证了大鲵是龙的原形,强调了大鲵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科技馆介绍
简介
大鲵(犰狳芋螺:Andrias)是隐鳃鲵科的一个属。除了隐鳃鲵(美洲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一种以外,其余分布于亚洲,有中国大鲵和日本大鲵两个种,可在中国、日本的溪涧、池塘里发现,一般寿命50至60年,有说能生存达80至100年。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日本大鲵俗称“大秦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形态特征
中国大鲵是现存两栖纲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身长约60至70公分,体重约5至6公斤,大的可长达1.8公尺,重达30公斤。背呈棕褐色,有黑色斑块,腹色较淡,头扁宽,生有成对的疣突,头的背面有极小的鼻孔和眼,口大,躯扁而粗壮,尾短而侧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因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又名“中国大鲵”,但实属两栖动物,并不属于鱼类。
栖息与饮食
娃娃鱼栖息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它们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的食物为鱼类和甲壳亚门,于夏天末期产卵,约2至4个星期即可孵化。现时中国湖南、山西省、陕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都有人工驯养的娃娃鱼分布;野生则极为稀少,主要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海拔1500公尺以上支流被发现。曾在台湾有发现纪录,但相信是引进野生个体所致。
保育现状
由于娃娃鱼生存年代久远,其肉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疗效,因此价格昂贵,常遭人类捕捉来食用或观赏,再加上生活环境遭受破坏,几濒临灭绝。2013年在中国,贩卖野生的中国大鲵属违法,但中国四川省和湖北省流行将之拿来送礼。20世纪末期,台湾也曾盛行食用,大量从中国大陆走私,作为观赏用途的也不计其数。在IUCN红色名录内,娃娃鱼被评定为极危物种,表示其野生种群所面临灭绝的机会极高。截止到2013年野生种群主要面对滥捕的情况,栖息地的破坏也减少了它们的生活空间。
人工养殖
自1978年,阳爱生成功的实现了娃娃鱼的人工繁殖,时至今日,中国人工繁殖娃娃鱼的数量已至约10万尾,并成立有湖南省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有报导指人工驯养的中国大鲵,将能在两年后成为普罗大众的食品。
参考资料
张家界大鲵生物科技馆.张家界旅游网.2024-09-10
中国(张家界)大鲵生物科技馆科普旅游受游客亲睐.湖南省科学技术厅.2024-09-10
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门票.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门票.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