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观复博物馆
上海观复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是马未都创办的一家非国有博物馆。
20世纪90年代初,收藏家马未都举办了一些私人展览。1992年, 马未都开始向文物主管部门申请建立私人博物馆。1996年10月, 观复博物馆古典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注册成立,随后观复博物馆又着手在其他城市建立分馆。2016年,上海观复博物馆成立。该馆设有4个固定展厅: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以及一个临时展厅。博物馆以中国深厚文化为基石,打造高品质的专业展览,环境典雅,注重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根据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上海观复博物馆现有藏品348件/套,开展教育活动27次,参观人数7.5万人次。该博物馆暂未定级。
历史沿革
20世纪90年代初,收藏家马未都举办了一些私人展览,他发现观众很喜爱自己的藏品,希望能办一家博物馆将展览固定下来。1992年, 创办者马未都开始向文物主管部门申请建立私人博物馆。1996年10月,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在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注册成立。1997年1月18日首次对外开放,最初馆址位于北京宣武区琉璃厂西街53号, 面积约400平方米, 设有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和油画馆。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施行后,非国有博物馆开始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于2001年8月变更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2016年,马未都创办上海观复博物馆,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环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是非国有博物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为非盈利机构。
建筑布局
上海观复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博物馆入口处采用回音壁墙面设计,借以建筑原理中的“回音”效果,使游客可以聆听着自己金声环宇,朗朗一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神奇”到令人难以置信。地面上由工匠耗时多年以现代水磨石工艺为来者展卷一幅近60平方米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盘中”委婉多姿、富有动感的缠枝花卉吉祥纹饰寓意生生不息、吉庆团圆,深浅色调的青金石搭配,调和出一幅古今融合的新意。该馆设有四个固定展厅: 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以及一个临时展馆。
陈列展馆
瓷器馆
宋代陶瓷生产从实用化向艺术化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中国陶瓷美学高峰在此时形成,令后世无法企及。宋代陶瓷品种剧增,北方的磁州、耀州、定州、钧州;南方的饶州、吉州、处州、建阳,形成八大窑系。瓷器馆所设的113件展品,上承五代十国,下启金元,代表宋代陶瓷的主要面貌。瓷器馆展品上承五代十国,下启金元,代表了中国陶瓷美学的巅峰——宋代陶瓷的主要面貌。
东西馆
18世纪中国处在康乾盛世,欧洲在文艺复兴后进入工业革命,亚欧大陆的文明在这一刻全面碰撞。当时海上的贸易交流,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神秘的中国文化在18世纪对欧洲上流社会的影响超出一般人的认知。东西馆的109件展品,多为东风西渐的代表,体现了当时欧洲社会对中国纹饰元素和中国工艺的向往。
金器馆
黄金是人类文明形成以来的共同文化标准。五千年以来,人们对黄金充满了期冀,黄金作为人类财富文明的最高标准从未改变,它给出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轴线,让各类文明相互靠拢,相互支撑。金器馆的221件展品以中国古代黄金作品为主,中国周围民族与国度的黄金文化为辅,让观者深刻领略黄金文化。
造像馆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于公元前六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在汉代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均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造像馆展出47尊佛造像,含南北朝及唐宋时期汉传佛教造像、明清时期汉藏佛教造像,兼以周边国家佛教造像作品。
临时展厅
临时展馆是上海观复博物馆的短期特展场地,为将来的多元化策展提供了可能。上海观复博物馆展览主题“以‘合’为贵——中国古代盒具展”独辟蹊径,以小见大,以古代各类盒具展现中国古人“合”的哲学内涵与精神价值。展览展期一年,自2023年5月18日-2024年5月12日,遴选75件/套藏品,有闺中女子装扮容颜的镜盒、粉盒、胭脂盒、油盒;有文人雅士必备的棋盒、砚盒、印盒、文具盒;以及生活中实用的食盒、香盒、针线盒、杂物盒等等。各类盒具开合之间尽显文明,以及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馆藏精品
上海观复博物馆共有348件/套 ,馆内有宋代的花鸟婴戏纹金发梳、发簪,明代永乐年间的金豆等展品。
福建窑口青白釉兽钮执壶及温酒器
福建窑口青白釉兽钮执壶及温酒器,此温酒器为福建窑口生产,福建窑口受景德镇瓷器影响,大量烧造青白瓷,但因白陶土质量差异,色泽较景德镇偏灰。此件执壶直颈、宽肩,对称置弯流、曲柄,瓜棱腹,壶盖顶部装饰兽性钮,仰首翘尾,形象生动,平添了一丝生活情趣。温碗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盛入开水,可将执壶里的酒烫热。温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温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在宋代,温酒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将盛酒器放在炉火上加热,待温热以后再次饮用;二是用温碗和执壶给九加热,碗内热水可以更换,因此起到随时都可以温酒的作用。宋代人使用成套温酒器温酒的习惯颇为流行。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温碗多为北宋遗物。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温碗。
玉雕饕餮纹钟形砚
玉雕纹钟形砚,顶端有孔,可以穿绳,相当于是系钟的钮,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可以随身佩戴。在中国古代就有钟形佩,谐音“终生有福”。此件玉器的凹面可做砚台用,这种形状的砚台大多是过去书生出门赶考时随身携带,大小适中。钟形砚边背面中间有饕餮纹装饰。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它最早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的玉器上。饕餮纹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此玉砚质地莹润,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是乾隆时期典型的文化代表物。
清代铁质九连环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它以金属丝制成9个圆环,将圆环套装在横板或各式框架上,并贯以环柄。按照一定的程序反复操作,可使9个圆环分别解开,以解开或合二为一胜出。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可知九连环在中国差不多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16世纪的欧洲,已经有了九连环的记载。1550年,巴黎刊行的数学文献,清楚地讨论过这“中国难题”。著名意大利数学家卡当的著作中将之称为“中国九连环”。1685年,英国数学家瓦里斯对此作了详细的数学说明。19世纪,格罗斯用二进位数给了它一个十分优美的解答。对于人们来说,九连环不仅是一种玩具,而且是智慧的象征。此件清代的铁质九连环为合而为一状态,保存完整。
透雕龛式一佛二菩萨造像
此尊为“龙树背”式造像,以龙华树作为背屏,其上贴金,清晰可见。中部雕有一弥勒佛,两旁各有一菩萨。主尊头戴花冠,头后有莲花式头光,面相方圆,手施与愿印,结坐于长方形须弥座上。菩萨身着长裙,头戴宝冠,胸前饰璎珞。上方为阿育王塔,两侧有龙口吐华绳,六位飞天双手各持华绳,长带飘舞。佛座中间有一摩尼宝珠,两侧有护法狮子。这尊佛像为“邺城遗址模式”的代表性作品,充分显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北方地区佛学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
文化活动
2024年5月26日,上海观复博物馆举办《游弋方寸间-古代印章的历史与文化》公益讲座,讲座主要讲解鉴赏印面章法、刀法和印文中蕴含的文化情趣和意味,感受汉字和传统之美。
开放信息
营业时间
以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观复博物馆.2024-04-07
上海观复博物馆.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4-05-13
上海观复博物馆 · 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国家文物局.2023-07-26
观复博物馆上海分馆落成.人民政协网.2023-07-10
观复博物馆: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pdnews.2024-05-13
探访北京非国有博物馆.人民网.2023-07-25
首个个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央视网.2023-07-23
传承中华文明 非国有博物馆别有风采.民政部.2023-07-26
观复博物馆上海分馆落成.人民政协网.2024-05-13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4-05-17
传承中华文明 非国有博物馆别有风采.民政部.2023-07-24
福建窑口青白釉兽钮执壶及温酒器.上海观复博物馆.2024-05-12
玉雕饕餮纹钟形砚.观复博物馆.2024-05-12
清代铁质九连环.观复博物馆.2024-05-12
透雕龛式一佛二菩萨造像 北齐.观复博物馆.2024-05-12
“国际博物馆日”之际,这些活动等你来.sghexport..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