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未都

马未都

马未都(1955年3月22日—),文化学者,作家,编剧,收藏家,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绰号“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

1955年3月22日,马未都出生于北京,祖籍荣成市。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小说《今夜月儿圆》,此后被调往《青年文学》任编辑,发掘了史铁生苏童、王朔等作家的早期重要作品,并结识了刘震云、莫言王世襄于谦等文化界人士。1983年,马未都经同事介绍与同为文学爱好者的贾宏伟相识,同年10月,二人在北京组建家庭,1985年,儿子马天出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未都开始进军影视行业,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

后来,马未都又迷上了收藏文物,经多年积淀形成了价值不菲的收藏。1996年10月30日,创立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古典艺术博物馆”。2008年,马未都走进大众视野,主讲《百家讲坛》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2010年,成立观复文化基金会,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和收藏事业。2014年,主办脱口秀节目《都嘟》。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马未都主办了一系列“嘟嘟”系列节目,还参演了几档脱口秀、真人秀和纪录片,于2019年参演电影《老师·好》。2020年出版图书《国宝100》。2024年12月31日,马未都参加的《踏上新征程——2025BRTV跨年之夜》播出。

马未都在当代收藏界、文化界颇有影响。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同年,马未都获得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2016年11月17日,被授予“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称号。他的《中国古代门窗》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马未都的争议也很多。如2011年,马未都在新浪博客发表博文《第六百五十二篇·艺术细节》,讨论男性睾丸“左低右高”的生理细节和西方古典艺术的写实性,引发网络争议。2015年,在山东卫视《我是先生》节目中,马未都坚决否认司马光砸缸的真实性,与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展开了争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5年3月22日,马未都出生于北京军人家庭。父亲马丹林,是胶东半岛盐碱地的农家子弟。他十几岁参加革命,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多场战役。舅表哥为叶圣陶长孙叶三午的同事,幼时,多次去过叶圣陶的家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1岁的马未都只上了四年小学就被迫中断学业,上山下乡,到干校劳动。三年后,随父亲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市空军五七干校。在当地加入了文工团,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红灯记》里的一条狗。

1975年,马未都返城,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的工厂,成为一名机床铣工,与同时代的青年一样,他喜好文学,给自己取笔名“瘦马”。在中断学业之后,失去学习环境的马未都并未停止读书,期间阅读过《天演论》《红楼梦》《简爱》《高老头》等诸多文学和学术作品。

编辑生涯

1981年8月20日,于《中国青年报》发表小说《今夜月儿圆》,小说发表后由机床铣工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业余时间,马未都喜欢到琉璃厂淘古董。大约此时,他结识了王世襄。当时不到30岁的马未都很喜欢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藏》,经朋友介绍,两人在王世襄的家里见面。当时,王世襄年已七旬,身为文化部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还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两人刚一见面,马未都就被满屋的明式家具深深吸引,甚至有些忽略了王世襄,因为对文物的热爱,王世襄和马未都产生了很多共同语言。王世襄很欣赏这个谦逊有礼、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年轻人,马未都也很乐意向王世襄这位名满京城的大家请教,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任职编辑期间,马未都还结识了许多作家和文化名人。马未都曾说,史铁生的成名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于1982年发表在他供职的《青年文学》上,马未都认为这篇小说把艰苦的农村插队生活写得如诗如画,充满了情感,影响很大。1985年,马未都又收到了苏童来稿《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苏童当时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马未都发现他的文学表达能力非常强,就写信给他,请他到编辑部里聊。苏童在《青年文学》刊发了3次作品,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除了发掘苏童,马未都还经手了王朔的稿件。王朔和马未都都是军队大院出身,沟通起来很容易,马未都很喜欢王朔的表述方式,经由马未都的推荐《青年文学》头版发表了王朔的《橡皮人》,引发轰动。王朔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空中小姐》,由马未都担任责任编辑。此外,马未都还接触了刘震云莫言。马未都对刘震云的印象是:“永远不坐椅子,一上我办公室就坐到桌子上,开始胡侃聊天。”至于莫言,马未都的评价是:“不怎么爱说话,不像其他人来了乱贫。”

除了与作家们交往,马未都本人还在此期间发表了报告文学《人工大流产》,并出版小说集《记忆的河》。他还参加了中国青年出版社(今为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为他和顾城举办的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投身影视

20世纪90年代,马未都辞去了编辑部的工作,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创作室笼络了当时国内大批优秀中青年作家,堪称国内最早的编剧工会。马未都参与创作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等。马未都与海岩一起开办“海马歌舞厅”,但由于经营不善,几年就倒闭了。马未都以此为素材,参与创作了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并担任总策划人。《海马歌舞厅》也创造了马未都的第一次从影经历,导演安排他扮演一个嫖客。正是由于这次客串,马未都结识了另一名出演《海马歌舞厅》的演员,即后来转型成为相声演员的于谦,二人由此结缘,成为好友。

收藏与文博事业

早在20世纪80年代,马未都就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20世纪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20世纪90年代初,马未都举办了一些私人展览,他发现观众很喜爱自己的藏品,就希望能办一家博物馆将展览固定下来。恰逢1994年前后,国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古玩交易,马未都开始系统地整理自己最初只凭着喜欢收藏来的宝贝,卖掉一些重复的藏品,开办博物馆的想法更加成熟。

1996年10月30日,马未都的博物馆在北京成立。马未都给博物馆命名为”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观复”——出自于《道德经》第16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次年1月,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2007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正式更名为“观复博物馆”。

但到2010年为止,观复博物馆一直面临窘境,多次搬家,并面临拆迁。马未都与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周全等人共同创立北京观复文化基金会,希望能把观复博物馆捐给社会。此一举措也为观复博物馆筹措资金,保证博物馆的永续生存。2010年6月9日,观复文化基金会举行成立仪式,基金会筹建了新的观复博物馆,成为以博物馆为核心的集文化、休闲、学术、商务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场馆,还能从穿衣、吃饭、休息等方面体验宋代人的生活方式。

观复博物馆的藏品主要为马未都收藏的明清文物。观复博物馆收养流浪猫,“观复猫”也成为了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马未都希望通过宠物猫,和更年轻的观众达成沟通的桥梁。2015年,观复博物馆入选首批“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示范单位”。

2017年,马未都开设了上海观复博物馆,后又于厦门市(自2018年8月21日起停止运营)开设分馆。目前,处于对外开放的观复博物馆共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的观复博物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临展馆)和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厦37楼的上海观复博物馆(该馆设有瓷器馆、东西馆、金器馆、造像馆、临展馆)。

转型综艺与近况

2014年,马未都主办脱口秀节目《都嘟》。在这之后,马未都主持或参演了多档脱口秀、真人秀、综艺节目等,频繁的活跃在大众视野,在节目中,马未都会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点、人生的感悟、对于一些学术问题的观点以及分享自己的收藏经验。2016年,马未都陆续参加脱口秀节目《圆桌派》第一季至第七季。2021年3月17日,由抖音举办,以“艺术·创造·生活”为主题的艺术创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马未都担任抖音艺术顾问。2022年,马未都作为抖音电商珠宝文玩主理人,开启电商直播首秀,6月16日,全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342万,成交订单超5.1万笔,长居直播带货排名榜前5名。2023年6月21日,马未都参加的节目《众声》在优酷播出。同年7月6日,马未都主持的最新脱口秀文化节目《观复大嘟会》首播。2023年12月31日,马未都参加《踏上新征程——2024BRTV跨年之夜》发表演讲《我爱北京》。2024年12月31日,马未都参加的《踏上新征程——2025BRTV跨年之夜》播出,他在晚会上讲述《吃的记忆》。

相关人物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文学

收藏

综合

资料来源:

马未都在《国宝100》中,从全世界的博物馆中遴选出100件中国文物,涉及青铜、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书、碑帖、绘画,详细讲述其来龙去脉。

主持节目

百家讲坛

资料来源:

马未都在《百家讲坛》先后做了52讲。分别为《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共10讲)、《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共23讲)、《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共8讲)、《马未都说漆器收藏》(共3讲)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共7讲),以及《薪火相传说收藏》。在这一系列节目里,马未都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

脱口秀

资料来源:

马未都主持的《观复嘟嘟丁酉版》系列以特有的“马氏幽默”,将文化趣事、历史典故、旅行见闻、社会话题等充分融合,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受到了广泛好评,并收获了豆瓣8分以上的高口碑。

纪录片

参加综艺

纪录片

参演电影

资料来源: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荣誉称号

2008年1月5日,中国收藏界十大事件十大人物揭晓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马未都获得2008年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

2008年12月1日,中国作家富豪榜(此榜单由独立媒体人吴怀尧制作)出炉,马未都以745万元名列第5位。

2014年,马未都获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

2016年11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筹备仪式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丛书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马未都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收藏成就

马未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那个年代的人们还没有收藏文物的意识,对文物也不感兴趣,马未都当时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不少货真价实的珍贵古董,可以说是完全在“捡漏”,至2016年,马未都的藏品估值已过百亿。

除了藏品的价格,藏品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不能忽视。例如在马未都的《国宝100》中的每一件文物既有故事又有文物知识,还能代表这一领域最尖端的成就。马未都曾在2016年举办“两看相不厌——历代萌宠展”,两百多件动物造型藏品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展览实际上是在展示人类文明进程中与动物交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留下的文物正是文明的证据。马未都的藏品中,金器是个比较特殊的类别,因为金器极少在民间出现,几乎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千百年来,历经贸易、战争、动乱等情况,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很多金器藏品都是马未都历经艰难寻访从海外寻回。马未都认为,他的责任更多的是传达文物中所携带的历史信息。

人物争议

“睾丸”论战

2011年2月18日马未都在新浪博客发表博文《第六百五十二篇·艺术细节》。在这篇博文中,马未都称为证实西方古典艺术表达时极其重视细节的准确,举例说,在希腊德尔菲考古博物馆看到一件男性躯干雕像,这件雕像“忠实地再现”了男性两个睾丸“左低右高”的生理细节。并且说,这个男性生理细节,“大部分男性都未必知晓”,“不仅艺术有高低,睾丸亦有高低”。2月25日,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发表文章《马未都先生的“睾丸说”》,认为古希腊艺术家并不是依据解剖学知识、忠实地再现“两个睾丸左低右高”的男性生理细节,而是根据男性雕像的不同姿态雕刻“两个睾丸”的相对位置。2月28日,马未都再发新浪博文《第六百五十六篇·睾丸》,回应肖鹰。肖鹰随后予以回应,此事引发网络“睾丸”争议。

“司马光砸缸”争论

2015年8月23日,在山东卫视我是先生》节目中,马未都与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就“司马光砸缸”的历史典故是否可信展开了争论,这一问题在微博上引发了网友的讨论。

马未都抛出一个问题:司马光砸缸是不是历史真实,如果是历史真实,那么,司马光是用什么砸的缸,是石头吗,为什么不是锄头。在赵冬梅看来,第一个问题并不困难,从所接触的文献资料看,她认为司马光砸缸一事属实,而第二个问题,追究起来,似乎很难给出一个直接而明确的答复。马未都从事文物收藏多年,他从文物证史的角度提出,司马光砸缸并非历史真相,因为宋朝尚没有能力烧出可以淹没一人(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大缸。

“紫砂门”争议

2022年6月的一次直播中,马未都说相对古代,现在因为用电了,所以如今的紫砂壶就不能称为全手工了,引发了紫砂圈的巨大争议。在7月6日的直播中,他把一把标价12000元的年轻工艺师的作品标价30000元,后来澄清称是小壶12000元,大壶30000元。

“裁员欠薪”事件

2024年5月31日,马未都经营的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依据,同80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截至6月28日,有10余名员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权益。

2024年7月,互联网上关于马未都及其创办的观复博物馆的种种传言四起,包括破产倒闭、资金链断裂、展品真伪争议等信息,更有言论称其涉及非法文物交易。7月24日,马未都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针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关于个人破产倒闭、资不抵债、博物馆无法继续经营的说法均为谣言。关于“马未都裁员欠薪”的传言,其本人也做出了说明,称对于辞退的员工都给予了合法补偿,且没有欠薪。

2024年8月,马未都回应名下公司的裁员风波:网上传闻都是谣言,博物馆没有裁人,并且还在增加人,裁的是观复博物馆项下的一个公司。公司与博物馆没有关联,是独立存在的一个文创产品公司。

学术争议

“床前明月光”

马未都在《百家讲坛》的《说家具收藏》系列讲座第二集中,抛出惊人观点: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解释长期被误解,李白说的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马未都还以李白的《长干行》来证明这个观点,马未都此论一出,在舆论界引起一片哗然。

而学者张树彬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既不是睡觉的床也不是坐人的马扎,而是水井边上的围栏。张树彬认为用马扎来解释李白《长干行》中的描写并不能表现出两个幼儿两小无猜的景致,不符合李白的诗意。如果把“床”解释为“井栏”,则能把诗中蕴含的场景体现的淋漓尽致。

瓷瓶鉴定

北宋青白瓷盘口橄榄瓶,马未都鉴定为赝品,理由是:1.马未都原话“从历史的长河中看,宋代景德镇没有如此大的器物,也没有能在上面刻花的技术”;2.上面刻的人物是仿现代“小人儿”书上的画法。学者律明海则有不同观点:此器物无论是从宏观的器型,到微观的胎釉的变化特征,都充分证明了其是宋景德镇湖田窑不可多得的一件精品。

笔筒起源

马未都在2008年11月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明清笔筒》中认为笔筒产生于明中叶以后,马未都在书中写道:“比起其他文具,笔筒简单而实用,可是在明朝中叶之前,文房用具中却没有笔筒。”、“就目前已知的实物论,笔筒的产生不会早于明代代的嘉靖朝。”学者陈昌全通过引用《中国古典陶瓷》《长物志》《天水冰山录》等书籍以及考古挖掘资料总结出“笔筒出现的时间应该不晚于汉代,与最早的毛笔几乎同时出现”。

误说“三从四德”

马未都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哭。我最爱的父亲去世了,全家都哭了,我没哭;父亲遗体告别仪式,许多来宾都哭了,我没哭;我也是血肉身躯,但‘三从四德’告诉我,我是长子,当父亲不在时,我是一家之主,我怎么有哭的权力?”詹镛安在《咬文嚼字》上发文认为“三从四德”是指封建礼教压迫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在至亲去世的时候纵有“男儿有泪不轻谈”,可还是会忍不住泪流满面,马未都说父亲死亡,长子没有哭的权力,还是“三从四德”告诉的,这个说法没有根据。

人物评价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作家王小峰:他脑子反应特别快,出口成章,整理录音不用有什么太大修改,逻辑和表述方式都特别严谨。

《人民文学》授奖辞:马未都的文章有古风,一石一木皆学问,一喜一嗔究根源,貌似信手拈来,却是珠玑满腹、机趣纵横。其文简洁、畅达、自由、亲切, 物我兼具,有返璞归真之美。

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中国古代门窗》)文字冷静,如一柄外科解剖刀,又不失浪漫的人文审美。

中国慈善家》杂志:马未都无疑是中国文物收藏界的神话人物,他与那些老物件的故事,从来无关身后加减几个零,数字不会独属于任何个体,一世人生,马未都要留下文化痕迹。

《人民网》书画频道:不管马未都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些发生过的事实就是:他从70年代开始收藏,一直到80年末,他的收藏就源于他对它们的单纯的本能喜爱;他从96年开创博物馆至今,艰难地维持着并不断地探索发展,为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保护、发扬光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

成长轨迹_商业人生之马未都_财经频道_腾讯网.腾讯财经.2023-07-18

对话马未都:什么叫“五十岁一事无成”?养一个孩子就是了.澎湃新闻.2023-07-18

马未都.猫眼电影.2023-07-18

坐 请坐 请上座 奥迪英杰大师班首期马未都《上座》圆满收官.一汽奥迪.2023-07-18

马未都:艺术收藏如何实现身价过百亿 .人民网.2025-01-13

文史 | 马未都:我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婚姻 .搜狐网.2023-09-19

22岁观复,一段温暖的故事.澎湃新闻.2023-07-18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收藏》.央视网.2023-07-18

马未都观复文化基金会成立 欲打造中国古根海姆.艺术中国.2023-07-09

都嘟 (2014).豆瓣电影.2023-07-19

马未都 Weidu Ma的全部作品(48).豆瓣电影.2023-07-23

马未都 的作品(41).豆瓣读书.2023-07-23

北京卫视.微博.2025-01-03

号外!《踏上新征程——2025BRTV跨年之夜》公开招采.今日头条.2025-01-03

北京卫视.微博.2025-01-03

马未都转身.中国企业家网.2025-04-13

榜单列表 - 作家榜官方网站.作家榜.2023-07-18

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揭晓.搜狐网.2023-07-18

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非遗基金会.2023-07-18

国家图书奖 第六届(2003年12月).江西出版集团.2023-09-26

马未都VS.赵冬梅:司马光不可能砸缸?.澎湃新闻.2023-07-19

《背影》:从“编辑部的故事”到收藏大家的马未都.中国新闻网.2023-07-23

马未都:老人叶圣陶.中国作家网.2023-07-23

马未都 Weidu Ma.豆瓣.2023-09-19

马未都:读书是人生的必由之路 一生中该早做.凤凰网文化.2023-07-19

马未都:为文化而生.人民网.2023-07-19

马未都回忆名家出道往事 .人民网.2023-07-19

马未都:文物比文学更适合我.光明网.2023-07-23

于谦 并非影视圈的闯入者.新浪娱乐.2023-09-23

藏于市井的文化守护者.人民网.2023-07-25

观复博物馆成“钉子户”:当民营博物馆“被拆迁”.艺术中国.2023-09-20

马未都决意捐出观复博物馆:撒手,便是留住.环球网.2023-07-23

专访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我的博物馆你没来不能想象,来了不能复述”.网易艺术.2023-07-19

马未都告别鼓浪屿,开了13年的厦门观复博物馆停业.搜狐网.2023-07-19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观复博物馆.2023-09-24

观复猫兔年说 (2023).豆瓣电影.2023-07-25

圆桌派 .豆瓣电影.2025-01-17

“DOU艺计划”公布首份成绩单,抖音万粉艺术创作者超20万名.新京报.2023-07-15

从马未都电商直播首秀,看珠宝文玩乘文化之力起飞.新浪网.2025-01-13

优酷人文众声.新浪微博.2025-01-13

《观复大嘟会》.豆瓣电影.2023-09-21

这一夜,倍儿北京!《2024BRTV跨年之夜》唱响冰与火之歌.北京时间-今日头条.2024-01-04

新书|马未都《背影》:散文忆故旧.澎湃新闻.2023-07-23

马未都:国宝100.第四卷.豆瓣网.2023-09-19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收藏 (2009).豆瓣电影.2023-07-25

8年10档节目打造“马未都宇宙”,优酷持续筑牢文化人物高地.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07-25

风雨潘家园 (2010).豆瓣电影.2023-07-23

中国古代门窗.豆瓣读书.2023-07-23

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揭晓.搜狐网.2023-07-23

2008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 郭敬明蝉联冠军.新浪网.2023-09-19

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扬州颁奖 马未都登台领奖.中国作家网.2023-07-23

一场由“睾丸”引发的艺术争论.凤凰网文化.2023-07-19

马未都卖壶 曝光了抖音文玩圈的乱象.凤凰科技.2023-07-19

1万2的紫砂壶说成3万,马未都发视频解释直播口误.周到客户端-今日头条.2024-07-01

“马未都公司被曝单方面裁员事件”幕后:“货收不上来”高价值藏品越来越少,收藏拍卖市场入寒冬.新浪财经.2025-03-04

破产倒闭、裁员欠薪、倒卖文物、展品都是假货?.金融界-今日头条.2024-07-24

最近的事儿,我想和大家聊聊。.马未都-今日头条.2024-07-24

马未都再回应公司裁员风波:博物馆一个人都没裁,还在增加人.腾讯网.2025-03-04

马未都:身前看到身后事 器物动人爱要克制.新浪财经.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