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建村

北建村

北建村坐落于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景区西南方约5公里的山腰上,距凯雷高速连城收费站4公里。

村情介绍

北建村是一个民俗传统古村落,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村寨坐落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千户苗寨景区西南方约5公里的山腰上,距凯雷高速连城收费站4公里。

1.村名含义:北建村古名得见,因雷山古城老丹江看得见,故称得见。1729年贵州省巡抚张广泗奉率重兵把守修筑丹江厅城池。1730年1月20日设立屯军堡长,得见居古城北方,故改名北建堡。

2.户籍人口:全村261户1200人,汉族占全村70%,苗族占全村人口30%。

3.行政区划分:北建管辖北尧、大槽和腰营共六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4.4万平方米,耕地面积约800亩。

4.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水充肺,自然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8个月之久,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农林资源。

5.风景名胜:有几千年的古银杏树2棵,其次古樟树、古皂角树、古枫树等24棵,古井2口。

6.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初年,清廷为了扩大疆城,命云贵川三省总督西林觉罗·鄂尔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增设“丹江清江、台拱、八寨、都江镇、古州”苗疆六厅,以加强对“化外之地”的统治。于是,丹江厅于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设立。厅城址位于距现在雷山县县城北面11.5公里的一座山顶上,厅城北可望西江苗寨,南可观雷山众多苗寨。雍正九年(1731年)建土城,十一年(1733年)改建石城县。同时,“厅”下属设立五十里一堡十里一营的屯兵制度,北建位于丹江厅城北下山腰处与之遥遥相望烽火可见,北建堡和北建堡管辖下的腰营便是从这时设立。

北建堡旁民国以前是官马大道,上至贵阳市,下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凯里市至丹江厅、榕江县必经之路,至今任存有“乌耶关”、“接官坪”接送领导遗址;古时官商来往,官道上马铃声声热闹非凡。咸丰五年(1855年)春,在太平军的影响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区暴发了张秀眉杨大六为首的苗族农民大起义,杨大六率领义军围攻丹江厅城。时任通判的严锡珍、参将乌尔滚诛蜷缩城内,终日挂免战牌,不敢应战。最终丹江厅城于当年九月十三日寅时被义军攻破。通判严锡珍、参将乌尔滚诛、守备许维富、卫千总周开广被杀死于城中,清军死伤数以千计。在北建堡后山山顶现存有杨大陆、张秀眉攻打丹江厅时的练兵场、炝楼堡遗址。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雷山县从这里通过;解放后沿丹江河巴拉河修通了凯里市至雷山的县道,北建堡驻守的官马大道至此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1738年北建堡进住屯军60户,朱、许、陈、张、曾、丁、吴、孟、熊氏等姓氏入住,每户屯军拨军田一亩耕种。由曾氏任总旗,张姓任堡长统管区域郎德、报德一带生产和治安。自从安屯设堡以来,先后建立,三王庙、大王庙,庙内塑有十八尊佛像。寨邻设有六个保寨土地菩萨,其中山王菩萨至今香烟不断,每年祭庙人数15000人次以上。筑有“海水包”两个(古时修筑的大型消防水池),确保寨内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浇灭。北建村古时靠种水稻为生,兼种小米、玉米、高梁等作物,有部分人经商贩卖木材等,有部分专打草鞋卖,有歌称赞道“北建坐在山梁上,个个出来草鞋匠”,是那时最富盛名的草鞋匠之乡。

北建村很重视教育资源,建堡之时便设立私塾;在民国1906年修建民国小学,学校横梁上刻有建设者7名功德之人,名字至今尚有留存。解放后设民办初级小学

北建村历史名人:张宝书,1928年任从江县民国革命县长;陈简候时任雷山凯里县副县长。解放后在省级、厅级、县级均有人才贡献。

交通状况

1.村子至凯里市30公里,途经50分钟便可到达火车、铁路车站

2.陆路到雷山县40分钟,至西江30分钟,20分钟乡村公路即可由连城收费站上高速。

民族文化旅游活动

1.斗牛、斗鸟、黑琴鸡,山歌、酒歌、苗族飞歌。

2.节日:春节、正月十五龙灯节、五月二十一日庙会、七月十三日清明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重阳节、十一月扫寨、十二月八日腊八节等。

饮食文化

1.土特产:土鸡黑毛猪、山羊、核桃、茶叶、酸菜、韭菜根等特产。

2.农家住宿:木房、掉脚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