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东亚会议

大东亚会议

大东亚会议,发生于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来自伪满洲国汪精卫政权、泰国菲律宾自治邦、缅甸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代表共同召开的会议。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时,在西太平洋,日军对英属马来亚等多地发动攻击,不到一年即基本占领了东南亚。唯一独立的泰国也因当时的亲日政权同意日军进驻而实际上受日控制。由此,日本基本具备了按设想炮制“大东亚共荣圈”的条件。为实现此目标,日本内阁1942年设立了“大东亚省”,并于1943年11月5日,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与来自伪满洲国、中国汪精卫政权、泰国菲律宾自治邦、缅甸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的代表共同召开大东亚会议,并在会后发表《大东亚共同宣言》。宣言称:大东亚各国共存共荣、互相尊重独立自主、互相合作,互相尊重各国传统,发扬大东亚文化、增进大东亚的繁荣。

内容

会议旨在缓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日运动,加强对各傀儡政权和仆从国的控制,以应付盟军的反攻。出席会议的有:汪氏“中华民国行政院长”汪精卫,泰国总理代表旺·怀他耶功亲王(WanWaithayakon),大满洲帝国国务总理大臣(日语:こくむそうりだいじん)张景惠菲律宾第二共和国“总统”劳霍尔、缅甸总理巴莫,自由印度临时政府首脑钱德拉·鲍斯等政权和保护国首脑。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开幕词中竭力宣传正在建设中的“大东亚新秩序”,谴责英美两国以关心和平和正义的幌子,企图使自己对亚洲的殖民统治永久化。鼓吹大东亚各国“共存共荣”,要求紧密合作“完成大东亚战争”。

会议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日本语:だいとうあきょうどうせんげん),宣言称:

一、大东亚各国互相提携,确立大东亚的安定,在正义之上建设共存共荣的秩序。

二、大东亚各国互相尊重独立自主,并重视互相合作,从而确立大东亚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大东亚各国互相尊重各国传统,发挥各民族的创造性,从而发扬在世界上的大东亚文化。

四、大东亚各国在互惠的基础上紧密提携,促进经济发展,增进大东亚的繁荣。

五、大东亚各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密切的交流,废除人种歧视,与任何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开放各

自的资源以促进世界的发展。

结论

“大东亚会议”企图把各被占领国家和地区紧紧捆绑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上,但因日本的失败已见端倪,“大东亚共荣圈”内部矛盾重重,各成员国同日本之间也开始明争暗斗。以泰国为例,原定参加会议的泰国总理銮披汶·颂堪,最后“拼着总理不干”也不参加会议,以致日本曾决定“以实力解决”泰国问题。这充分表明“大东亚共荣圈”内部的分裂。

参考资料

“大东亚共荣圈”的真实历史.青岛报纸电子版.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