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秀敏

杨秀敏

杨秀敏,男,1942年6月5日出生,沧州市青县人,防护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60年,毕业于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先后在总参工程兵三所、四所工作,主要从事武器爆炸效应的数值模拟和防护工程的理论分析、系统论证等工作。多次参加核爆炸现场试验。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秀敏主要从事武器爆炸效应及工程防护对策研究。

学术成就

上世纪70、80年代,将郑哲敏院士提出的流体弹塑性模型应用于触地核爆炸的理论分析,率先完成了爆炸成坑及地运动规律的二维数值模拟计算。在触地爆炸效应的研究过程中,最先完成了爆炸成坑和地冲击波传播的数值模拟。将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应用到防护工程的论证实践中,对防护工程的防护原则、防护标准、防护效益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若干提高指挥工程战时生存能力的重要建议。建立了预测城市灾害的分析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在几十个城市的人防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应用。上世纪90年代后,致力于常规制导弹头击中目标后的爆炸冲击近区破坏效应研究。带领博士生编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爆炸冲击数值计算机软件包,建立了武器破坏效应三维数值仿真平台,完成了多弹重复打击安全防护层厚度等系列关键课题研究,为编制新版工程设计规范提供了科学依据。发表论文百余篇。自2002年开始,杨秀敏先生每月为《中国人民防空》杂志撰写的“筑城史迹寻踪”专栏文章,成为该杂志的精品栏目。

截至2022年4月,杨秀敏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在职博士生。近年来,他指导博士生承担的科研课题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在已毕业的10名博士生中,有6人当选为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并当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担任研究室主任。截至2018年6月,杨秀敏先后培养出10名博士生。培养的博士生有多人先后被评为原总参优秀中青年专家并晋级技术少将和三级。

荣誉奖项

人物经历

1942年6月5日,杨秀敏出生于沧州市青县。

1960年,从河北省青县第一中学毕业。

196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爆炸力学专业。

现为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现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学部常委。

现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2006—2010年,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第七届主席团成员学部主任、学部常委。

2000—2004年,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第四、五届学部常委。

198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原子防护研究所工程师。

198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某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199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0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同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人物评价

杨秀敏是一个低调的人,是真性情、真风骨。(深圳商报社评)

杨秀敏是知名的防护工程专家,他一向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解放军报评)

出席会议

2015年

• 出席“安全与防护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委员会2015年会议”。

• 担任“第六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学术研讨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 出席“瞬态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换届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担任“第五届中俄矿山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4年

• 出席“第194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并作报告《城镇化-地下空间-侵爆效应》。

• 担任“第四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大会顾问。

• 出席“城市岩土工程前沿论坛”,并作报告《常规武器侵爆效应数值模拟》。

2013年

• 出席“第九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常规武器破坏效应及其防护》。

• 担任“第三届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并作报告《数值模拟效果与介质物态描述之间的关系》。

• 担任“2013 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指导委员会委员。

• 担任“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专家。

• 出席“第二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并代表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致辞。

• 做客新华网录制《两院院士谈强军》栏目。

• 参加“气浮车项目研讨会”。

2012年

• 受访《解放军报》。

• 出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并作报告《数值模拟技术在岩土动力学领域的应用》。

• 出席“第二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

2011年

• 出席“第十二届战斗部与毁伤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并作特邀报告。

• 出席“2011年度全国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并致开幕辞及报告。

2010年

• 出席“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并致欢迎辞。

2009年

• 与吕志涛院士共同发起首届“全国土木工程安全与防灾学术论坛”,该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主要针对建筑物等工程结构安全与抗震防灾能力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2008年

• 担任“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顾问。

2007年

• 出席“土木工程院士、专家系列讲座”,并作报告《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防护工程》。

参考资料

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名单最新出炉,岩土工程刘汉龙获奖!.岩土在线.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