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关系
中英关系(Sino-British Relations),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之间的国家关系。
中英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700多年前,中英两国就有断断续续的交往。近代英国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其中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深刻影响中英关系的重要事件,对于中英两国甚至全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给了英国。
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1954年6月17日,两国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从此,中英两国进入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阶段。1972年,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4年,毛泽东会见了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斯以及随行人员,这就为将来中英之间的谈判奠定了基本的调子和基础。1979年,邓小平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明确提出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定。1997年6月30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英国查尔斯三世共同主持了举世瞩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的回归为中英友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英国进行了正式的国事访问,此时正值中英建交50周年,两国对于21世纪的中英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13年12月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戴维·卡梅伦电话交流。王毅指出,中英同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国际和平稳定都负有重要职责。2024年3月20日,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会见英国伦敦伦敦金融城市长梅睿孟。
中英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对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也具有战略性、全球性意义。
交往历程
历史背景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打破中国封建社会壁垒的国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中英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700多年前,中英两国就有断断续续的交往。随着17世纪两国通商贸易关系的建立,中英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随着现代工业突飞猛进,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商品市场成为英国资本家极为强烈的要求,人口众多的中国首当其冲。
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
英国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英关系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进入到了特殊的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闭关锁国,国际贸易规模不大,矛盾也不突出。18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中,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是处于“贸易顺差”的有利地位的,其原因是中国的茶叶等物品在英国有广阔的市场,而英国的工业产品在中国没有太大的市场。
英国人打破两国通商的惯例,开始向中国非法走私罂粟,牟取暴利。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且迅速泛滥成灾,大量的白银流向英国,英国成功扭转了中英贸易的总体格局。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开始轰轰烈烈的禁烟斗争。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事件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借口。这次第一次鸦片战争以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清朝政府失败而告终,英国战争讹诈达到目的。此后通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
1847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市场滞销外国工业品的情况更令他们失望,立意要从清朝政府那里勒索更多的特权以彻底打开中国市场,修约等“小动作”不断。英国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中1860年10月的火烧圆明园最为严重。鸦片战争是深刻影响中英关系的重要事件,对于中英两国甚至全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和民国初期的中英关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政府惨败,英国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10月,中国义和团运动爆发,局面失控,以英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即于1900年初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勒索巨额赔款。除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英国还需要领地。英国对西藏窥视已久,1902年8月,英军曾攻陷拉萨,犯下滔天罪行。辛亥革命后,英政府继续扶持西藏叛军,加紧侵略西藏。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集团篡夺了国民革命大权。国民党政府当时把对美关系放在首位,中英关系放在次位。英国政府认为蒋是亲西方的,有利于维护英在华利益,因此积极支持蒋介石。这个时期中英两国的关系,实质上是南京国民政府卖国媚外、屈膝投降的外交政策与英国侵华政策的相互勾结配合,是以牺牲中国主权、人民利益和中国革命为代价的妥协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的中英关系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被迫卷入战争的中英两国放弃历史恩怨,此时中英关系实现了良性发展。1942年春天,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激战,并掩护英军撤退,后来又派重兵歼灭日军1200人,使英军全部解围。战后,美苏开展争霸,重点在欧洲。为了得到欧洲盟国的支持,美国不愿在香港问题上得罪英国。此时,蒋介石急于调兵去东北地区抢占地盘,发动全面内战,也不愿意与英国发生冲突,香港问题就这样搁置了。
1949年4月,中国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一举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眼看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中国革命的胜利已不可逆转,英国政府害怕解放军以武力收回香港,一边加强香港防务,一边从“务实外交”的立场出发积极同胜利者接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英关系
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就致电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自本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法律上之政府”,表示“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并已准备与中央人民政府互派使节”。1954年6月17日,两国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从此,中英两国进入了代办级的外交关系阶段。
但从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后期,英国在对华政策上继续追随美国,在台湾问题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问题上唯美国马头是瞻,中英关系仍然徘徊不前。70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美国为调整中苏战略大三角格局而开始调整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英国加速了与中国实现正常化的步伐,直到1972年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香港回归前后的中英关系
1974年5月25日,毛主席会见了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斯以及随行人员。在会谈过程中,毛主席谈到了香港问题。毛主席提出了香港问题中的两个不同情况:割让和租借,这是中英之间三个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而中国政府又不承认这三个条约,这就为将来中英之间的谈判奠定了基本的调子和基础。
1979年3月29日,邓小平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明确提出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定。1981年2月之后,中国政府正式把解决香港问题提上了日程。1982年9月24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对于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而且坚持认为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英国。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和挑衅,邓小平坚定从容地阐明了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立场和原则。1984年12月19日下午,中英双方经过了22轮的艰苦谈判之后,《中英联合声明》终于在北京签署,香港开始了长达13年的过渡时期。1986年10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应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的第一次访问,具有重大意义。英女王此行也着眼于促进中英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技术交流。
1997年6月30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英国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共同主持了举世瞩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的回归为中英友好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1997年7月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中英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998年10月托尼·布莱尔首相访华期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双方一致强调,中英作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责任,在世界迈入21世纪,人类面临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之际,两国进一步发展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1999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英国,受到英方高规格接待。这都为中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十一世纪的中英关系
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对英国进行了正式的国事访问,此时正值中英建交50周年,温家宝总理访英期间最大的成果就是两国对于21世纪的中英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双方发表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英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10月14日,英国成功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成为第一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的西方国家。
2015年3月12日,英国申请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首个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大国。英国同时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回应,承诺将积极研究同中国加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同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受到英国王室、政府和社会各界超高规格的接待,并发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这一新定位更强调中英关系的“全球性和长期性”。中英两国关系“黄金时代”的开启不仅为中英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也为当今国际社会带来良好积极的影响。2018年新年伊始,英首相特雷莎·梅成功访华,中英关系实现“开门红”。
2020年1月31日,英国从法理上正式脱离欧盟。在“脱欧”背景下,对华关系在英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性上升。英国外交的固有传统与“脱欧”变局相互作用,也会对中英关系的深入发展形成制约。如在前一年的3月,英国议会下院外事委员会多年来首次发布关于中国的长篇质询报告,主题为《中国与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该报告涉及“一带一路”、全球贸易、南海、香港等问题,认为中国的发展给西方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带来挑战,批评英国政府因经济利益牺牲国家安全、价值观等方面的利益,要求调整对华战略。
2022年10月25日,英国时任新首相里希·苏纳克上台。其紧跟美国对华政策,11月,希·苏纳克提出,英中关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英国在处理与北京的关系时需要把关注点放在经济安全上。2023年8月30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詹姆斯·克莱弗利访问中国。这是英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外交发展大臣上任后对中国进行的首次正式访问,也是自2018年7月杰里米·亨特访华后,5年来首位访华的英国外交发展大臣。英国又开始寻求重新平衡对华关系。
2024年9月25日,中英两军在华举行防务战略磋商,双方就发展双边防务关系进行商讨,围绕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彼此了解和互信。10月18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拉米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京同拉米举行会谈。王毅表示,中方同意全面恢复两国各领域对话合作机制,积极开展贸易、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卫生、教育人文等领域互利合作。10月19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戴维·拉米呼吁伦敦与北京恢复对话,敦促两国展现“更多外交”。
2024年11月28日,英国下议院通过所谓“台湾国际地位”动议,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并未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的主权,也未提及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民进党当局表达感谢,称此举展现“支持台湾”的立场。对此,12月11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英国少数政客在涉台问题上挑衅滋事,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2025年1月,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反华分子图根哈特窜访台湾。1月13日,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此问题表示,该英国政客在担任政府官员期间就处心积虑打压在英华人群体,制造事端破坏中英关系。他去台湾唯一的目的就是鼓动“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两岸和平稳定,给中英关系发展制造障碍。中方对此强烈谴责。中方敦促英政府切实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慎重处理涉台问题,并教育约束英国议员恪守政府代表国家作出的外交承诺,停止做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事。2月13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伦敦会见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英期间,王毅还会见了英国首相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杰罗姆·鲍威尔,并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3月7日至11日,中联部副部长陆慷邀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英国,会见英外交发展部国务大臣查普曼、首相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卡特萨拉斯、主要政党议员和领导人,走访高校,同媒体及智库座谈,重点阐释三大全球倡议。双方表示,愿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新形势下国际事务沟通。4月9日,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上将参谋长刘振立同来华访问的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举行会谈。据英国媒体报道,这是英国军队最高军事首长十年来首次访问中国。4月11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北京会见英国商业贸易部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进行交流。
政治方面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英关系陷入僵局,此后英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充当急先锋。鸦片战争是深刻影响中英关系的重要事件,对于中英两国甚至全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两次鸦片战争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跳板,英国借此巩固了统治,实现了霸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因此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香港开始了长达13年的过渡时期。香港进入回归祖国过渡期后,中英两国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前期合作基本顺利。为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维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1992年底,党中央提出“以我为主,两手准备”的方针。此后,中国政府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加紧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准备和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工作。
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在这里举行。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下,象征着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024年5月30日,英国外交发展部国务大臣特里维廉发表声明,妄评香港高等法院对“35+”非法初选案的判决,要求特区停止对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案件的起诉并释放有关人员。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回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法治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基本原则,任何人都不能打着“民主”的旗号从事违法活动并企图逃脱法律制裁。中国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区执法和司法机关依法履职尽责、惩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我们坚决反对英方干涉中国内政、破坏香港法治。我们敦促英方停止对中方的无端指责,停止对反中乱港分子的包庇和纵容。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4年,中英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过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双边关系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此次会谈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表明中英关系进一步升温,其定位不仅要夯实双边关系,而且要引领地区新合作,在国际事务上加强协调、携手共进。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英将在遵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举行会晤,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这个历史性的会晤铸造了中英关系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意味着中英关系再上新台阶,在诸多领域实现重要突破。
经贸关系
全面伙伴关系时期的经贸往来
1997年7月,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中英关系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在其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英论坛在江主席访英期间举行了首次会议。两国经贸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中英经贸合作不断拓展,贸易额逐年上升,1999年达7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9.6%,英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截至1999年12月,英国对华投资项目共计2545个,实际使用金额92亿美元,继续位居欧盟国家首位。双方在金融、保险、航空等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
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经贸关系
中英两国贸易和投资水平的提升。2015年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双方达成了长长的成果清单,签署了让世界舆论惊叹连连的经贸“大单”,合作领域涵盖创意产业、零售、能源、金融服务、科技和教育等。为改善对英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将为准备进入国内市场的英国企业拓宽出口机会,并大大增加对英国地区的投资。其次,中英战略对接进入务实操作阶段。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英国政府提出的“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合作空间很大,有关协议的签署为两国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提供新的合作机遇。
人民币业务中心
伦敦早在2012年就正式启动了“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经过几年发展,伦敦已经成为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人民币交易中心和离岸人民币市场之一。2014年,伦敦的人民币外汇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43%,人民币存款规模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37%。只要条件具备,中国愿意考虑加强两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伦敦可以发挥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在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新世纪关系特点
两国政治交往多于经济交往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英关系当中政治关系绝对的处于主要地位,这一点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后,香港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长期对香港的统治,让英国对香港的发展依然有很大的影响。英国对香港问题干涉不断,主要集中在中英在香港回归协议当中承诺各项事项,核心是香港普选和港人治港,针对这一问题双方之间的政治往来不断增多。此外,中英两国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当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国际热点问题,双方之间的政治对话、政治磋商也在不断增多。
“香港”“藏独”为主要问题
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关系的核心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藏独”问题也是横在中英两国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戴维·卡梅伦首相上台以后,在改善中英关系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在2012年接见了达赖,引起了中国方面强烈的不满,中英关系遭受重创,各种层次的交往几乎中断。由此可见,在中英管理发展过程中,“香港”“藏独”已经成为影响中英关系的主要问题。
未来走向
经贸关系将取代政治关系成为重心
自2001年以来,中国与欧盟区域的贸易往来逐渐放缓的情况下,中英双边贸易额却保持着20%的增长速度,同期中德、中法双边贸易增长率仅仅在10%左右,充分说明了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巨大潜力。由于建立了中英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机制,双方在解决经贸问题上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虽然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但是与英国的贸易摩擦却很少,两国之间的经贸问题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加强对话与合作是发展关系基石
在未来中英关系的发展当中,英国要正视自己的在外交当中出现的错误,减少对他国内政的干涉,对于国际事务的争端和双边争端,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不要一味地进行贸易保护、经济制裁等损害双方关系的单边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中英关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政治互信是长远发展的保障
中英关系发展最大的障碍在于缺乏政治互信,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无法形成一致意见。一方面,在英国中国威胁论一致存在,并且英国的一些政治人物企图通过分裂中国的方式,削弱中国,避免对英国产生威胁。另一方面,英国作为一个没落的帝国,还没有完全从国力衰退当中走出来。中英关系的长远发展,要求两国在解决政治矛盾的基础上,强化政治互信,英国应该明确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之路,而不是希望搞霸权,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双方才能形成和巩固政治互信的基础。
相关事件
英国对中国实行制裁
2024年6月13日,女王陛下政府宣称为“打击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战争机器”,对多国实施50项新制裁,其中包括5家中国实体。对此,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表示,英国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中国坚决反对,已向英国提出严正交涉。
2024年11月7日,英国政府以向俄罗斯军事工业提供支持为由,宣布对多国实体及个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10家中国企业。对此,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表示,英方行径违反国际法、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英方严正交涉。中方敦促英方纠正错误,撤销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贝雷帽事件
2024年6月,一位英国高级国防官员称,因担心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登基而重新设计的英国军用帽徽可能是中国制造,且可能被植入“跟踪装置”,因此这款英国贝雷帽上的徽章会推迟推出。对此,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发文称,用两个成语送给英国官员:“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社会评价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英国同样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两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及繁荣稳定具有特殊的国际责任。在全球化背景下,双方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互相交流、共同发展成为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主题。(文献作者胡喜之郎 评)
从2008年以后,由于中国在金融危机当中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对英国经济的恢复产生的巨大作用,让中英关系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在国际事务上的意见开始一致,但是其中也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对中英管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文献作者孙永艳 评)
中英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对促进世界和平繁荣也具有战略性、全球性意义。中英互为发展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评)
参考资料
英国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2-21
百年国耻一朝雪: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今日头条.2023-12-21
【百年党史日日学】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今日头条.2023-12-21
王毅同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通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2-21
韩正会见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梅睿孟.界面新闻.2024-12-12
激荡四十年 · 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环球财经.2023-12-21
中国与英国全面的伙伴关系.今日头条.2023-12-21
早安·世界|里希·苏纳克接受英国国王任命,成为英国首相.今日头条.2023-12-21
港媒:英国寻求重新平衡对华关系.今日头条.2023-12-21
英国外交大臣5年来首次访华 释放了什么信号?.今日头条.2023-12-21
国防部发布:中英两军举行防务战略磋商.环球网-腾讯网.2024-09-25
恢复合作机制、有效管控分歧,中英外长会谈提到《里斯本丸沉没》.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10-19
英外相倡导“连贯务实”对华关系.参考消息-今日头条.2024-10-21
英国国会妄议联大2758号决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4-12-12
英国下议院通过所谓“台湾国际地位”动议,国台办: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环球网-腾讯网.2024-12-12
英国议员窜访台湾 中使馆:强烈谴责.新京报-今日头条.2025-01-14
英国首相斯塔默会见王毅.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2025-02-14
陆慷率中共代表团访问英国.新华社-今日头条.2025-03-12
沟通两军交流合作,释放关系向好信号,英国最高军职首长十年来首次访华.腾讯网.2025-04-12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会见英国商业贸易部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界面新闻.2025-04-13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敦促英方停止对反中乱港分子的包庇和纵容.闽南网-今日头条.2024-06-01
习主席访英专家谈⑦:中英关系再上新台阶.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12-21
习近平接受路透社采访.新华网.2015-10-21
试问英首相:幽会达赖为哪般?.央视网.2024-10-23
英方制裁5家中国实体,我使馆:坚决反对,严正交涉.上观新闻-今日头条.2024-06-14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方制裁中国企业问题答记者问.界面快讯-今日头条.2024-11-09
看到一个荒唐的新闻后,中国驻英国大使翻译了两个成语送给英国官员.环球网-bilibili.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