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卡梅伦
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1966年10月9日生于英国伦敦,保守党籍政治家,1985年9月进入牛津大学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就读经济学,政治学,以优等生资格从牛津大学毕业,英国第53任首相,现任英国外交大臣。
1988年,大学毕业的戴维·卡梅伦进入英国保守党政策研究部工作。卡梅伦于2001年成为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2005年在年仅39岁时成为英国保守党领袖。2010年5月11日起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并于2015年5月8日成功连任首相。2016年6月24日,卡梅伦于英国公投脱离欧盟后宣布辞职,并于同年7月13日,正式卸任英国首相。2016年9月12日,卡梅伦宣布辞去英国议会下议院议员职务,彻底退出英国政坛。2023年11月,卡梅伦在离开政坛7年后重返内阁并出任英国外交大臣。
对内政策上,卡梅伦担任首相的六年间,其领导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其离任时,英国的就业率处于高位。同时在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中成功挽留苏格兰。对外政策上,其推动中英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发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军事层面,2011年卡梅伦曾下令英国军事干涉利比亚战争,这被英国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认为该决策加速了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崩溃。在与欧盟关系方面,他领导的政府推动了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1966年10月9日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先与英国国王威廉四世有血缘关系,父亲是一位股票经营人,母亲来自一个名流显贵家庭。七岁的卡梅伦到伯克郡希瑟塘预备学校(Winkfield Heatherdown Preparatory School)就读,1979年,卡梅伦进入伊顿公学就读,他的父亲和长兄都曾在这里读书。1983年,还有6周就要参加O-level考试时,16岁的卡梅伦吸食大麻被校方发现,由于卡梅伦认错态度良好,而且没有参与贩卖毒品,没有被开除学籍但被要求不准离开校园,并罚抄写500句拉丁文。
直到1984年圣诞节前夕,卡梅伦从伊顿公学毕业后,决定游学9个月再入牛津大学,卡梅伦在休学期间,他先成为保守党议员提姆·拉斯波恩办事处的一名助手,从事研究工作,并列席了很多下议院的辩论会,直接接触了政治和英国政坛;而后通过父亲的关系,前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居住了三个月,期间他在怡和洋行担任一份文职工作。
1985年9月,卡梅伦进入牛津大学的布雷齐诺斯学院(Brasenose College, Oxford),修读哲学、政治、经济。在大学期间,他很少参加政治活动,是“布灵顿俱乐部”(Bullingdon Club)的成员。
从政经历
初入政坛
1988年,卡梅伦以优等生资格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同年进入英国保守党政策研究部工作;1991年,卡梅伦被借调到唐宁街10号,为时任保守党领袖的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工作,并受到赞赏,不久后被任命为研究部政治组组长。1992年,英国大选期间,卡梅伦担任保守党竞选策略专家,他提出在竞选策略上主打“稳健务实”牌,最终帮助保守党赢得大选。保守党赢得大选后,卡梅伦升任为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的特别顾问,但这项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1993年,戴维·卡梅伦被时任内政大臣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看中,调到英国内政部任职。次年七月,卡梅伦离开政府部门,进入卡尔顿传播公司(电视广播企业),成为公共关系部主管。1997年,卡梅伦参加斯坦福区的斯里兰卡议会选区议员选举落败,2000年3月,卡梅伦再次竞选议员落败。
2001年2月,卡梅伦成为国会议员后辞去企业职务,并于2003年6月担任影子内阁的枢密院办事处部长。2003年6月,卡梅伦担任影子内阁的枢密院办事处部长,并在霍华德成为保守党领袖后,出任保守党副主席,2004年担任保守党政策协调主管并兼任反对党地方政府事务发言人,2005年39岁的卡梅伦担任影子内阁教育大臣,同年12月,卡梅伦竞选保守党领袖并获得成功,。执掌保守党以后,卡梅伦不顾反对大力推行党内改革,设计保守党环保图标,增招女性和少数族裔雇员,宣布拥护国民医疗服务制度等,2007年12月卡梅伦曾以保守党领袖身份访华。
2009年6月,戈登·布朗(James Gordon Brown)领导的工党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下跌,卡梅伦曾呼吁举行临时大选。2010年4月12日,英国宣布解散议会,大选于2010年5月6日举行。5月7日,英国大选结果揭晓,保守党获得306席,工党获得258席,自由民主党则有57席,无任何政党取得下议院过半数席次。5月10日,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就组建新政府一事达成框架协议。
成为首相
2010年5月11日,卡梅伦宣誓就职英国首相,其在当天发表的演讲中提到保守党将和议会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但在两党双方谈判中,保守党和自民党谈判代表团11日磋商数小时,但没有宣布两党达成最终一致。为拉自民党入伙,卡梅伦同意就选举制度改革举行全民公投。
2010年11月9日,戴维·卡梅伦担任英国首相后展开为期两天的首次访华之旅。2012年10月,卡梅伦与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亚历克斯·萨尔蒙德签署苏格兰独立公投协议。
2013年3月21日,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宣布将在2014年9月18日举行独立公投,卡梅伦在2014年9月15日试图挽留苏格兰人民,其所属的英国保守党、与保守党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党以及反对党工党均反对苏格兰独立。卡梅伦也一再表示苏格兰对英国的重要性,如果苏格兰选民在独立公投中说“不”,英国将会赋予苏格兰更多自主权。2014年9月19日公投结果公布,苏格兰通过全民公投方式以55%对45%的投票结果选择继续留在英国。
连任首相
2015年3月30日,英国议会宣布解散,卡梅伦5年首相任期已满。卡梅伦在新一届英国首相竞选的演讲中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新一届竞选中大胜,他会在连任首相的五年任期结束后彻底离开唐宁街10号,不会寻求第三次担任首相。2015年5月8日,英国大选计票完毕,在全国650个选区中,卡梅伦所领导的保守党最终获得了331个席位,执政保守党获胜,赢得过半议会席位,卡梅伦于5月8日中午觐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这是组阁前的正式程序,女王正式任命卡梅伦为新一届英国首相。
辞去首相
2015年英国大选,时任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的卡梅伦为争取连任,承诺胜选后在2016年举行脱欧公投,以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赢得选举后的卡梅伦按照承诺做出了公投安排。2016年6月24日的公投结果公布,支持“脱欧”者以52%胜出,2016年7月,卡梅伦正式卸任英国首相,同年9月卡梅伦辞去议会下议院议员职位,退出政坛。
离开政坛
离开政坛以后的卡梅伦开始演说、写书,以及在公司兼职。在2018年前后,其成为格林西尔资本公司的顾问。2019年9月,卡梅伦自传《记录在案》(For the Record)在英国首发,该书上市第一周的销量达到了2.1万本。2021年,格林西尔资本公司倒闭后不久,卡梅伦被曝出“违规游说”丑闻。
出任外长
2023年11月13日,戴维·卡梅伦被任命为英国外交大臣。同时,其还被查尔斯国王任命为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大臣,同时被授予英国终身男爵爵位,获上议院议员席位。
2023年11月16日,卡梅伦以英国外交大臣身份访问乌克兰,重申英国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所需的一切支持。11月23日,其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并访问了加沙地带边境附近的小镇贝埃里基布兹。贝埃里基布兹是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主要目标之一。卡梅伦表示,希望看到人道主义停火取得进展的一天,并补充称,“这是解救人质并向加沙提供援助的重要机会,可以帮助面临人道主义危机的巴勒斯坦平民”。
2023年12月5日,卡梅伦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通电话,双方就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他表示,世界上任何一首都无法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英中接触、合作符合双方利益。英方致力于发展对华关系,愿同中方保持交往。
2023年12月6日,卡梅伦访问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其在访问期间与包括安东尼·布林肯在内的拜登政府主要成员举行会谈,并重点讨论“支持乌克兰”以及“缓和中东紧张局势”等相关问题。卡梅伦还称,2023年世界发生诸多变化,中国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必须为其他国家提供中国以外的替代方案,使其避免陷入中国的债务陷阱,更好保护自己免受中国网络攻击及其他敌对行为。
2023年12月12日晚,卡梅伦同反中乱港的首恶分子黎智英之子黎崇恩会见,声称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将继续支持黎智英等港人。其言论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反驳:英国自诩法治国家却公然干预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英国刚刚出台国家安全法,却悍然反对中国香港国安立法,双标嘴脸暴露无遗,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多次表态支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之后,胡塞武装将在红海航行的商船作为攻击目标,并与美国海军直接交火。当地时间2024年1月12日以来,英国与美国对包括也门首都萨那在内的目标实施空袭。1月14日,卡梅伦作为英国外交大臣,表示英国将保持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捍卫航行自由”。2024年2月18日,戴维·卡梅伦计划访问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南大西洋和南美之行中的一站。
2024年4月8日,卡梅伦与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会面,双方就最近一段时间的国际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卡梅伦此访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美国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并促进一揽子援助计划。卡梅伦表示,希望此次会面“富有成效”,特朗普能了解美国在国防开支上的投入,并且强调英美特殊关系的“广度和强度”。当地时间9日到10日,卡梅伦计划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会见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等,讨论支持乌克兰和实现中东稳定的问题。英国外交部表示,卡梅伦在访问华盛顿时会发出警告,“乌克兰的胜利对美国和欧洲的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卡梅伦敦促美国立法者批准对乌克兰的进一步紧急援助。卡梅伦同时表示,会就乌克兰资金问题游说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但获得特朗普的支持至关重要。当地时间5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表示,如何使用英国提供的武器装备由乌克兰自己决定,英国不讨论对这些事情的任何附加条件。同时,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呼吁英方尽快提供承诺的军事援助。
政治主张
全球性枢纽
2010年后,卡梅伦领导的政府在重视英美、英欧关系的同时,开始淡化布莱尔时期充当“欧美之间桥梁”的定位,提出充当“全球性枢纽”的想法,以期“努力适应日趋网络化的世界,发挥全球影响”,与世界主要力量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在乌克兰危机加剧、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复苏等国际背景下,英国内部出现了检讨对美关系、重拾英美特殊关系的呼声,即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协调,扭转美国重返亚洲以及与德、法等欧洲盟国接近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卡梅伦政府更加关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对英国带来的机遇,发挥其传统贸易国和市场开放度高的优势,在与中国、印度等国发展关系中走到了西方国家的前列。如,2015年03月12日,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大社会理念
卡梅伦2010年7月19日在利物浦正式发起他倡导的“大社会”(Big Society)运动,卡梅伦形容此举是将权力从国家大规模的下放给“人民力量”(people power),让社区和普通民众更多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以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卡梅伦宣布,伦敦的萨顿区、温莎和梅登黑德、利物浦以及坎布里亚郡的伊甸河谷将成为“大社会”运动的试点地区。每一个地区的试验项目将有专业的公务人员给予协调帮助,同时政府也会安排具有专业能力的当地居民参与到运动中来,获得资金的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可以自主管理邮局、图书馆、酒吧以及交通服务设施,制订住房建设计划等。在当天的讲话中,卡梅伦确认,为该运动提供资金的“大社会银行”(Big Society Bank)将把“休眠”期不低于15年的银行账户内的资金拨给慈善机构和企业以及志愿者团体,由它们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英国在2009年的财政赤字高达GDP的11.5%,政府债务也达到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8.1%。由于英国长期维持福利政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为了削减高额的财政赤字,卡梅伦政府在2010年5月中旬公布的新预算案中宣布通过削减公共开支和增加税收来减少财政赤字,总计在2015年以前每年可缩减开支400亿英镑(约合590亿美元),并称将在本届政府结束任期前,消除结构性赤字。
在这种背景下,“大社会”运动被认为是卡梅伦政府在千方百计削减预算赤字之际大幅度减少公共服务的“遮羞布”。卡梅伦就此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它并不是用来掩饰任何东西的,这并不是为了节省开支而是要建造一个更大、更好的社会。
脱欧公投
卡梅伦在《星期日电报讯》中阐述英国与欧盟关系的观点,卡梅伦本身并不支持退欧,退出欧盟不符合英国的最佳利益。“作为一个贸易国家,英国需要自如进出欧洲市场、就这一市场的规则制定有话语权。单一市场是留在欧盟的核心所在。”但他认为欧盟存在需要改革的地方:欧盟官僚气息浓重,对成员国国内事务插手过多,应当废弃涉及社会议题、工作时长和内政事务的立法。最终他希望英国选民以公投或者选举方式就改变与欧盟的关系“真正作出抉择”,他认为“英国人民的意愿是必须执行的指令”。
为政举措
经济方面
戴维·卡梅伦任职期间,英国经济从2013年开始持续向好。201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8%,不仅高于欧盟1.4%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德国1.6%和法国0.4%的增长率。同时,失业率不断下降,到2014年下降为6.2%。这得益于卡梅伦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断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了以促增长为核心的反危机措施。
受国际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在卡梅伦执政之初,英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十分严重。其领导的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福利成本,抑制公共部门工资增长,并严惩逃税和漏税行为,这大大缓解了英国的经济压力,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的10.8%下降到2015年的5.9%。同时,为抵消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政府还采取了增加基础社会投资、为购房者提供融资便利、降低公司税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通过购买资产(主要为政府债券)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并通过英国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启动“贷款换融资计划”,鼓励银行增加对个人及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融资,刺激个人住房消费和企业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就业方面,为青年就业和自主创业人员提供支持与帮助,并鼓励自主创业。同时,降低求职和招聘成本,鼓励求职者参加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工作,增加就业机会。
女王陛下政府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以此扩大出口。同时,其从促进本国金融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通过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来巩固自己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例如,英国率先加入了中国所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外交方面
中英关系
2010年11月09日,卡梅伦首次携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成员包括财政、能源、教育和商业4位内阁大臣和约50位英国工商界顶尖人士。卡梅伦在访问前对媒体表示,他此行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商贸之旅”,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在会谈前,双方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中英之间进行了4个卓有成果的对话。次日上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卡梅伦。胡锦涛表示,中英互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方重视发展同英国的关系。在新形势下,中英双方应该从21世纪全球视角和战略高度规划好两国关系,卡梅伦完全赞成胡锦涛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见,表示女王陛下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合作,希望进一步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当日下午,戴维·卡梅伦一行访问北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发表主题为“中国崛起是一种机遇”的演讲。
2013年12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卡梅伦,卡梅伦表示,中国的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重大机遇,英方表示愿同中方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并在当天卡梅伦与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施韦德博士及捷豹路虎中国总裁高博(Bob Grace)一同出席了捷豹路虎中国北京培训学院的开幕典礼。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发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2024年3月19日,卡梅伦发表声明,声称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区基本法第23条立法仓促完成立法程序,会损害香港法治、自治以及权利和自由。对此,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回应称,英方有关言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坚决反对。香港特区立法会审议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程序严谨规范,立法内容科学合理,罪行要素界定清晰,刑罚轻重宽严适度,符合国际法和国际通行惯例。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英方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中方敦促英方停止对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无端指责,停止以任何借口干涉中国内政。
与欧盟关系
2013年初,卡梅伦发表布卢姆堡演讲,设定“退欧公决”时间表,英国脱欧提上日程。卡梅伦以及保守党领导层在欧洲问题上属于温和、务实的疑欧派,主张英国留在改革后的欧盟内部。但联合政府执政之初英国经济衰退加剧,独立党强势崛起与保守党争夺右派选民,保守党内在欧洲问题上严重分裂,民调中大幅落后于工党,卡梅伦于2013年1月放弃长期秉持的拒绝脱欧公投的立场,承诺如果赢得下次大选将举行公投。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52%的投票者支持脱离欧盟。
与印度关系
2010年7月28日,卡梅伦和6名英国内阁部长以及几十名大企业高管对印度进行访问,旨在重建两国的贸易关系,以及恢复两国新的“特殊关系”。同日,卡梅伦在印度班加罗尔一家印度企业参观并发表演说。次日,其与时任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会谈,同意全面提升双方关系。除此之外,卡梅伦还会见了印度政府多名高级官员,并向印度独立领导人圣雄甘地墓敬献花圈。。
2013年2月18日,这是卡梅伦出任英国首相以来第二次访问印度,在与印度商业领袖会谈时提出,英国希望成为印度“首选的合作伙伴”。卡梅伦督促印度方面加快市场开放程度,特别是面向英国的“特易购”、英国石油公司、沃达丰等巨头的投资实施便利化措施等。同时,其欢迎印度企业前往英国投资,并且在诸如塔塔收购路虎捷豹等项目大获成功的同时,希望印度也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英国企业投资。2月19日,卡梅伦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展开会晤,就两国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磋商;卡梅伦在访问第一天就抛出了两条针对印度的极为优惠的政策:一是对印度的商务投资者实行“一日出签”政策,当天申请当天就可以拿到赴英国的签证;二是对赴英的印度留学生数量不再设置任何限制,并且对印度学生在英国留学的时间也不设限制,还鼓励印度留学生毕业后在英国工作生活。
与俄罗斯关系
在卡梅伦担任首相期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武装了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叛乱分子并向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提供了武器。他们曾在2013年在北爱尔兰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会面。卡梅伦曾警告普京,如果莫斯科试图使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企图合法化,他将面临“进一步的后果”。到2016年,卡梅伦已经向波罗的海投入650人的兵力,作为对抗普京的新努力。当时,卡梅伦说,这些军队部署表明,面对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英国将与盟友“肩并肩”站在一起。
2023年11月17日,俄罗斯外交部向卫星通讯社表示,莫斯科预计戴维∙卡梅伦就任英国外交大臣后与伦敦的政治对话不会出现积极变化。
与黎巴嫩关系
2023年12月28日,卡梅伦到访黎巴嫩会见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双方就两国双边关系、黎巴嫩南部和加沙地带局势等话题进行了讨论。卡梅伦指出,从加沙地带到黎巴嫩,红海或整个地区的冲突升级将增加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水平。
2024年2月1日,卡梅伦到访黎巴嫩会见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双方讨论了在黎南部恢复和平所需的政治和外交解决方案。在谈及地区局势时,卡梅伦强调加沙停火是优先事项。
与阿根廷关系
2024年2月19日,戴维·卡梅伦按计划造访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这是时隔30年来英国外交首长再次访问该群岛。卡梅伦表示,只要岛上居民自己还愿意留在“英国大家庭”,那么该岛的主权问题就“不容任何讨论”。截至2月19日,阿根廷总统米莱并未作出回应,只有阿根廷当地官员对卡梅伦的表态作出回击。
当地时间2024年2月21日,在巴西举行的G20外长会议期间,卡梅伦与阿根廷外长蒙迪诺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主权问题进行讨论。
国家统一方面
2013年3月21日,英国苏格兰政府首席部长萨蒙德宣布将于2014年9月18日举行独立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脱离英国独立,萨蒙德认为苏格兰的未来应该由苏格兰的人民来决定。同年9月15日,卡梅伦在苏格兰东北部城市阿伯丁,向苏格兰民众作最后的挽留。在当地的演讲中,他呼吁苏格兰人不要和英国“离婚”,呼吁苏格兰人拯救“英国”。同时,他表达了苏格兰王国对英国的重要性,如果苏格兰选民在独立公投中说“不”,英国将会赋予苏格兰更多自主权。同日,英国的工党、自由民主党以及卡梅伦所领导的保守党三大政党签署了保证协议,承诺在苏格兰王国不独立的前提下,向苏格兰下放更多的权力,9月19日,苏格兰通过全民公投方式以55%对45%的投票结果选择继续留在英国。
社会政策
同性婚姻合法
2013年2月5日,英国议会投票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在这场下院举行的首次投票中,这项法案以卡梅伦带头表决同意投出了赞成票,获得了400票支持,175票反对获得通过。英国首相卡梅伦带头支持的这项法案引发的争议让来自教会和反同性婚姻法的组织连日来在国会外发起抗议,在这场投票中超过半数的保守议党并没有跟随卡梅伦的立场,并且有部分保守党议员认为卡梅伦带头支持这项法案的做法不符合保守党的一贯立场。
福利政策
在当时的英国福利政策下,因所得收入不抵政府发放的失业救济金,有许多具备劳动力的人宁可选择失业在家而不接受工作。英国联合政府意识到政策的弊端,认为要优化社会劳动力配置,需要从政策调整开始。2011年2月17日,卡梅伦提出了福利政策改革法案,其主张让人们劳有所获,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福利改革内容包括对失业人员拒绝接受新工作岗位的限制,收入税率的调整,以及残障人士的津贴补助等。
移民政策
卡梅伦在2013年3月25日宣布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移民政策遏制外来移民人数,保护本国公民的福利。按照女王陛下政府的计划,新移民将不再享有英国免费公立医疗福利,并且要等上五年才能申请英国的社会住房福利,同时英国政府将对雇佣非法移民的处罚加重,罚款金额在每个非法移民一万英镑的基础上翻倍,并且如果有人将住房出租给非法移民同样会受到经济处罚。
军事政策
卡梅伦于2011年下令英国军事干涉利比亚战争,该决策被英国议会下院外交委员会认为加速了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崩溃。2013年上半年,英国与法国一道敦促欧盟解除对叙利亚出售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的禁运,以支持反对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同年8月下旬,据称由叙利亚政府军对大马士革郊区发动毒气袭击后,卡梅伦支持美国领导的针对化学武器设施的打击。他召回议会进行紧急辩论,以确保英国参与报复性军事干预获得批准。然而,工党以及大量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议员与公众一样不愿支持行动;为了消除议员们的疑虑,卡梅伦修改了自己的提案,他在8月29日重新进行了投票,将重点放在军事行动原则上,并保证议员们将在几天后进行第二次投票。最终,政府提案以285比272被否决,卡梅伦立即宣布接受结果,后期不会寻求推翻投票结果,也不会参与针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
中东政策
卡梅伦一直支持利用英国的“军事实力”击败中东的“恐怖分子”的组织。他领导的政府同意从伊拉克扩大对叙利亚的空袭,2003年3月向英国议会提出入侵叙利亚的提议时,他投票支持。2011年,英国和法国对利比亚进行干预,卡梅伦政府表示,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保护长期遭受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炮火袭击的平民。但外交事务委员会后来分析了这一决定,发现它依赖的是有缺陷的情报,该决策加速了这个北非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崩溃。2014年,当“伊斯兰国”试图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哈里发国”时,卡梅伦警告称,如果“伊斯兰国”成功实现其目标,西方将面临在地中海边境建立一个“极端主义”国家的局面。
个人事件
袭击事件
2014年10月27日,卡梅伦在走出利兹市政厅时,突然遭到一名陌生男子当街袭击,并且险些被推倒。安保人员迅速将该男子制服。该男子28岁,为英国人,在被抓住后不久被警方释放。英国警方称,该男子并没有造成实际威胁,“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遭到袭击后,卡梅伦在保安的护送下急匆匆走进车里。负责保卫政府高层官员的伦敦警察厅已被要求进行内部调查,此次事件被视为“重大安全漏洞”。
违规游说
2021年4月,英政府宣布开始对已破产的格林西尔资本公司(Greensill Capital)展开调查,该公司担任顾问的前首相戴维·卡梅伦涉嫌违规游说。卡梅伦于2018年加入该公司。卡梅伦在该公司任职期间曾私下联络英时任财务部长里希·苏纳克、时任卫生部长汉考克等,为公司谋取利益。卡梅伦发表声明称,他的行为并未违反任何游说规则,但确实应该通过正式渠道与政府沟通。
遭俄制裁
2022年8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消息称,莫斯科将39名英国记者和政界人士列入“禁止名单”,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卡梅伦。
遭遇诈骗
2024年6月7日,英国外交大臣戴维·卡梅伦与“乌克兰前总统彼得罗·波罗申科”简短视频通话并发信息交流,在对方索要信息后并提出其他要求时,卡梅伦觉得可疑,并在停止回应后发现自己被骗。随后经英国外交部调查,确认了该起事件系恶作剧。与此同时,英国外交部还就此事件发布了声明,但并未提及卡梅伦与骗子视频通话的日期以及谈论的内容,称公开此事意在防止后续有人利用这段通话视频,确保其他人了解此类风险,而卡梅伦为他的错误感到遗憾,呼吁加大力度应对不实信息。据悉,卡梅伦并非首名遭遇诈骗的英国外交大臣,早在2018年,时任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与“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什尼扬”通电话,并谈论国际局势,但聊了一段时间约翰逊才发现自己被骗。
人物争议
宗教信仰
卡梅伦曾于4月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英国是基督教国家,其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对自己是基督徒、孩子在教会学校读书“感到骄傲”,此后不久又在一份教会报纸上发表文章强调自己是国教圣公会一员,又说英国“应该对其基督教国家的地位更加自信”。
2014年4月21日,由英国知名作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55位社会名人在《每日电讯报》联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批评首相卡梅伦近来多次公开发表英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言论的做法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族群融合。对卡梅伦本人的宗教信仰他们予以尊重,但其作为政府首相,反复强调英国是基督教国家传递了一种不良信息,“加深社会的离异和分歧”。
难民言论
2015年7月29日,卡梅伦在访问越南期间接受英国独立电视台时表示“一群人已经为了更好的生活渡过了地中海,现在想要前往英国,因为英国有工作机会,经济也在发展,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居住地”。他的描述遭到了人权组织和包括多佛主教在内的其他活动人士的谴责,总理后来为他的描述进行了辩护;在同一个《今日》节目采访中,卡梅伦为自己使用“群体”一词进行了辩护,首相表示,他决心将加莱难民营中的人们拒之门外,因为他们试图到达英国,并将其中一些人比作窃贼。
个人生活
家族背景
卡梅伦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先与英国国王威廉四世有血缘关系,家族成员埃云·卡梅伦爵士曾经是汇丰银行伦敦总行的首席主管,父亲伊恩·卡梅伦曾是一位股票经纪人,母亲玛丽是英国陆军军官蒙特的女儿,家中兄弟姐妹一共四人,他本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卡梅伦有一位比他大三岁的哥哥,曾是国王律师,享年59岁;另外一位姐姐和一位妹妹。
家庭成员
成就荣誉
2015年11月,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访问伦敦,在能源、制药、航空和金融咨询等领域达成了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协议,并授予卡梅伦一级多斯特克(友谊)勋章。
2016年,卡梅伦被授予PinkNews年度盟友奖,以表彰他在确保平等婚姻方面所做的工作,卡梅伦在脱欧公投后离职,在PinkNews颁奖典礼获得了这一荣誉,以表彰他在LGBT权利方面为改变保守党和国家所做的工作,卡梅伦曾表示,确保婚姻平等是他执政期间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
2023年11月,卡梅伦重返政坛担任英国外交大臣,但在英国政治惯例中,只有议员才能担任内阁部长,而卡梅伦并非民选的下议院成员。为了让卡梅伦“快速入职”,政府通过加急程序,让英国国王授予卡梅伦终身男爵爵位,使他得以进入上议院,再以上议院成员的身份进入内阁担任外交大臣。
社会评价
正面评价
我十分信任他(卡梅伦),他是个言行一致,重诺守信的人。在利比亚的任务中,我充分领略到了他为维护人性尊严而付出的努力。——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 评
在卡梅伦治下,唐宁街10号不再管束一切,任务被分派给各个不同的权力基层。众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正是因为敢于放权、善于放权,卡梅伦在6年任期内才会取得如此非凡成就,最棒的是,卡梅伦的执政理念根植于对英国人民的勇气和品性的基本信任。——英国《旁观者》杂志 评
卡梅伦是一个伟大而开明的首相,在他的领导下,政府稳定了经济,减少了财政赤字,而且还前所未有的增加了就业。但是他真正的贡献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社会正义。无论是同性婚姻立法,还是全面免除低收入者的所得税,卡梅伦领导的是一个统一的政府,而这也正是我要秉持的精神。——英国第54任首相特蕾莎·梅 评
负面评价
2012年,英国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执政能力遭差评,表现落后于前任戈登·布朗。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6日援引这份民调报道,超过1万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34%认为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1任首相里,玛格丽特·撒切尔最受欢迎;13%选温斯顿·丘吉尔;卡梅伦居倒数第三,认可度仅1%。
开放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系教授阿什伍德称:虽然卡梅伦在国际上很有名气,但他无法带来一套大胆的新政策目标,因此我们最多只能期待英国未来在全球舞台上更加引人注目。
伊斯兰斋月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沙菲克(Mohamed Shafiq)对卡梅伦呼吁穆斯林女性学习英语的言论评价:他没有关注我们的信仰和社会的积极贡献,而是关注没有明确代表我们的少数极端主义问题。
延伸阅读
布灵顿俱乐部
布灵顿俱乐部于1780年在牛津成立,最初是一个狩猎和板球俱乐部;一个世纪后,它变成了一家餐饮俱乐部;到了20世纪80年代,布灵顿俱乐部以“过度文化”而闻名,据《卫报》报道,其中包括“豪饮香槟、破坏餐厅、嘲讽‘平民’的精英主义”;过去已知的成员包括英国第55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和第53任首相首相大卫·卡梅伦等政治家,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和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九世等皇室成员,以及爱德华·温莎等贵族。
蜡像纪念
2010年7月2日,英国杜莎蜡像馆正式推出了新任首相卡梅伦的蜡像,由第一夫人萨曼莎亲自主持了揭幕式,英国首相卡梅伦对其蜡像赞赏有加。这尊蜡像由杜莎蜡像馆20名艺术家历时4个月制作完成,总耗资达15万英镑。揭幕仪式结束后,蜡像被陈列在英国著名旅游景点保得利大厦门前。
人物传记
2019年9月19日,卡梅伦回忆录《记录在案》在英国公开发行,该书为卡梅伦2010—2016年英国政坛纪实,还有他和全家住在唐宁街10号6年的生活点滴和感想 。
阿什克罗夫特勋爵和伊莎贝尔·奥克肖特的《叫我戴夫》于2015年10月12日出版,它的连载伴随着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卡梅伦学生生涯的无法证实且难以置信的故事;另一个是关于卡梅伦如何向阿什克罗夫特勋爵提供一个初级部长职位,但这位同僚以低于他为由拒绝了这一职位。。
影视形象
卡梅伦在2022年在英国上映的《女王陛下的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电影中本色出演;在英国上映的纪录片《根据皇家公告》本色出演;在2010年于英国上映的纪录片《改变英国的五天》中本色出演。
社会任职
无薪总裁职务
卡梅伦在辞去首相职务后不久,于2017年1月自愿在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心担任无薪总裁职务。他帮助筹集了超过2000万英镑用于痴呆症研究,并支持该慈善机构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卡梅伦还与英国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并会见支持者和受痴呆症影响的人们,以提高人们对其工作的认识。在被任命为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大臣后,辞去了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席的职务
格林希尔资本顾问
卡梅伦在离开第10号职位两年多后成为格林希尔资本的顾问和游说者,卡梅伦为格林西尔所做的工作包括游说财政大臣等。
顾问委员会主席
卡梅伦于2019年加入Afiniti,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为Virgin Media和Sky等公司提供呼叫中心技术,为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提供战略指导。在接受任命时,他表示自己将帮助“改变客户服务和人际沟通的未来”。
参考资料
英国首相卡梅伦.央视网.2023-12-08
卡梅伦:“小”首相的“老谋”.新浪财经.2023-12-08
德媒回顾卡梅伦从政履历:脱欧让他载入史册.凤凰网.2023-12-08
卡梅伦欲改革英保守党.京华时报-新浪网.2023-01-06
卡梅伦复出,任英国内阁要职.长安街知事.2023-12-25
首相“重出江湖”变大臣,他图啥?.上观新闻.2023-12-11
卡梅伦哽咽演讲挽留苏格兰.民主与法制网.2023-12-08
苏格兰公投结果让英国长舒一口气.中国青年报.2023-12-25
萨曼莎-卡梅伦:心中住着一位嬉皮士的淑女.南都周刊.2023-12-11
她被解职、他回来了!英国政坛有变.京报网.2023-12-25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被任命为外交大臣.界面新闻.2023-12-31
戴维·卡梅伦英国新首相.新闻晚报.2023-12-11
卡梅伦复出,任英国内阁要职. 长安街知事.2023-12-11
快写人物丨卡梅伦:从首相到外相.现代快报.2023-12-25
英国大选:保守党胜局已定 卡梅伦将连任首相.中国新闻网.2023-12-08
“脱欧”四年长跑,三棒首相接力,如今终于撞线.环球网.2023-12-22
卡梅伦正式卸任 特雷莎·梅接棒成为英国新首相.新华网.2023-12-08
“退欧”烙印在身 卡梅伦还是哼着小曲轻松卸任了.界面新闻.2023-01-06
英国卡梅伦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中国知网.2023-12-08
2016年底英国就业率达到创纪录水平.新浪财经.2023-12-08
卡梅伦赴苏格兰作“最后挽留”.凤凰网.2024-01-16
胡锦涛晤卡梅伦 就新形势下中英关系提三意见.中国新闻网.2023-12-08
解读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人民网.2023-12-25
英国议会报告:利比亚乱局 都怪卡梅伦.人民网.2023-12-28
“脱欧”公投6周年:缺人、抢鱼、改协议……英国与欧盟剪不断理还乱.环球网-今日头条.2023-01-06
三任首相、三次推迟:五个问题回顾英国“脱欧”这四年半.新浪网.2023-12-25
快写人物丨卡梅伦:从首相到外相.现代快报.2023-12-11
在学生时代因吸食毒品险被开除.深圳商报-新浪网.2023-01-06
卡梅伦小学成绩倒数第一 父母并未为此焦虑(图).搜狐网.2023-12-08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复出:卡梅伦能否把“少米之炊”做成大餐.澎湃新闻.2023-12-08
What can I do to resolve this?.academic.2024-01-16
首相“重出江湖”变大臣,他图啥?.人民网.2023-12-22
首相“重出江湖”变大臣,他图啥?.上观.2023-12-22
财经人物百科:戴维·卡梅伦.网易.2023-12-08
英国首相卡梅伦.国际新闻.2024-01-16
保守党领袖卡梅伦.新浪网.2023-12-08
回顾: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访华.央视网.2023-12-25
外交部长杨洁篪会见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中国政府网.2023-12-25
布朗面临严重政治信任危机.中国经济导报.2023-12-08
布朗今日宣布解散议会 英国将迎20年最激烈大选.中国广播网-台海网.2023-01-06
英国组阁谈判忙 自民党成“香饽饽”.中新网.2023-01-06
英国保守党和自民党就组建新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北方网.2023-01-06
卡梅伦首次访华 称肩负着重要贸易使命.第一财经日报-新浪网.2023-01-06
苏格兰全民独立公投时间 决定公投脱离英国独立原因分析.中国日报网-闽南网.2023-01-06
苏格兰宣布独立公投日期 公投法案提交议会.中国新闻网.2023-12-08
卡梅伦会见英女王 大选竞选启动.中国新闻网.2023-12-08
英首相卡梅伦获连任 .新华网.2023-12-08
聚焦英国脱欧公投——解读五个“为什么”.新华网.2023-12-25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再就业”的背后.央视网.2023-12-08
退出政坛的7年,卡梅伦都经历了什么.齐鲁壹点.2023-12-11
英国前首相卡梅隆回忆录《记录在案》首周销量不及布莱尔.界面新闻.2023-12-08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被任命为外交大臣.凤凰网.2023-12-08
卡梅伦将首次以英国外交大臣身份访美,拟讨论俄乌和巴以冲突.新浪财经.2023-12-31
上任后首访,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抵达以色列.澎湃新闻.2024-01-16
王毅同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通电话.央视网.2023-12-31
布林肯:以色列曾同意减少加沙地带非战斗人员伤亡,但实际上有差距.澎湃新闻.2023-12-31
卡梅伦会见黎智英之子,外交部:正告英方停止干涉香港事务.北京日报.2023-12-31
释新闻|美英联合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红海危机何以至此?.澎湃新闻.2024-01-18
持续更新丨也门胡塞武装:美英两国将为空袭萨那等地“付出沉重代价”.今日头条.2024-01-18
卡梅伦:英国随时准备打击胡塞武装.中国青年网.2024-01-18
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将访问马尔维纳斯群岛.今日头条.2024-02-18
强调英美特殊关系!卡梅伦海湖庄园夜会特朗普.今日头条.2024-04-10
卡梅伦在基辅说,乌克兰“有权”用英国援助武器打击俄罗斯领土目标.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05-03
泽连斯基呼吁英方尽快提供承诺的军援.新华网-今日头条.2024-05-04
【环球视野】英国卡梅伦政府对外政策与中英关系发展.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6
英国缘何不顾美国态度申请加入亚投行.新华网.2023-12-25
卡梅伦正式发起“大社会”运动.新浪财经.2023-12-08
英国经济面临财政赤字难题.四川经济网国际频道.2024-01-17
卡梅伦不支持公投退欧 称退出欧盟不符英利益.手机环球网.2023-12-08
卡梅伦就“脱欧”演讲全文公布:重申英国经济基础非常强劲.澎湃新闻.2023-12-08
英国首相卡梅伦抵达北京 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新闻网.2023-12-08
温家宝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中国新闻网.2023-12-08
英国首相卡梅伦北大演讲:中国崛起是一种机遇.北京大学.2023-12-08
[视频]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央视网.2023-12-08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首站揭幕捷豹路虎中国北京培训学院.搜狐财经.2023-12-08
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卡梅伦发表涉港错误言论,中国驻英使馆回应.新京报-今日头条.2024-03-20
欧洲所学者笔谈:对2015年11月10日卡梅伦讲话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2023-12-31
英国脱欧僵局面面观.江西人大.2023-01-06
卡梅伦印度行:英印关系升温 “特殊关系”不易.搜狐网.2023-12-25
英国首相卡梅伦携团访问印度 称欲深化两国关系.新浪网.2023-12-26
卡梅伦访印拟建“特殊关系” .人民网.2023-12-25
英媒分析:卡梅伦在重大外交问题上立场如何.网易.2023-12-25
俄外交部:不期望卡梅伦上任能够促进俄英对话.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3-12-25
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央视新闻.2024-01-03
黎巴嫩总理米卡提会见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国际在线-今日头条.2024-02-03
英外长时隔30年再登马岛,阿根廷总统“敢怒不敢言”.腾讯网.2024-02-20
阿根廷外长重申该国对马岛主权的主张.第一财经.2024-02-24
苏格兰公投结果让英国长舒一口气.中国青年报.2023-12-08
英国通过同性婚姻法案.新浪网.2023-12-08
英国议会投票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BBC.2023-12-08
英首相卡梅伦提福利政策改革法案.凤凰网.2023-12-08
英媒:卡梅伦出台政策打压新移民 或为大选添筹码.新浪网.2023-12-08
DavidCameron.britannica.2024-01-16
What does David Cameron’s return to UK politics mean for the Middle East?.aljazeera.2023-12-27
英国首相卡梅伦街头遭陌生男子袭击 险些被推倒.中国新闻网-凤凰网.2014-10-28
卡梅伦涉嫌违规游说遭政府调查.新浪网.2023-12-08
俄外交部宣布对39名英国公民实施制裁 包括前首相卡梅伦.新浪网·参考消息.2022-08-02
骗子自称是乌克兰前总统 英国外交大臣上当.百家号.2024-06-09
英国:卡梅伦言论惹争议.光明网.2023-12-08
卡梅伦难民言论引发争议 多方指其“不够人性”.手机环球网.2023-12-08
How David Cameron's language on refugees has provoked anger.theguardian.2023-12-27
卡梅伦:“小”首相的“老谋”.新浪财经.2023-12-08
英首相刚得爱女父亲去世 急赴病榻得见最后一面.羊城晚报.2023-12-11
英首相被指借母亲避税73.6万 媒体揭其家族财富.新浪网.2023-12-08
David Cameron's barrister brother Alex dies from cancer aged 59.news-sky.2023-12-27
英国首相卡梅伦身家曝光(图)卡梅伦一家多有钱?.信息时报-中国日报网.2023-01-06
David Cameron Speaks About His Mother's Alzheimer's.huffingtonpost.2024-01-16
David Cameron’s brother dies from cancer aged 59.independent.2024-01-16
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痛失6岁幼子(图).新浪网.2024-01-16
英国首相午餐后把8岁女儿忘在酒吧.凤凰时尚.2023-12-08
卡梅伦一家告别唐宁街,小女儿抹眼泪.新浪网.2023-12-08
卡梅伦喜得千金.新浪网.2024-01-16
Nazarbayev, Business Leaders Visit UK, Ink $5 Billion in Agreements.astanatimes.2024-01-16
David Cameron wins PinkNews Award in recognition of equal marriage [VIDEO].davidcameronoffice.2023-12-27
国际观察|沉寂七年复出当外交大臣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能给英国带来什么?.封面新闻.2024-01-18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7年后重返政坛,“降级”当外交大臣为哪般.南方都市报.2024-01-18
卡梅伦称赞奥巴马“为自由世界重塑道德权威”.新浪财经.2023-12-08
英媒评价卡梅伦政治遗产:他留下一个更加强大、公平的英国.中国日报网.2023-01-06
Statement from the new 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GOV.UK .2023-12-11
卡梅伦执政遭差评.新华网.2023-12-28
卡梅伦回归 给支持率低的苏纳克政府带来多大改变?.央视网.2023-12-28
كاميرون ينوي فرض تعلم الإنجليزية على المسلمات.半岛新闻.2023-12-28
The Real Life Oxford Dining Club That Inspired Anatomy of a Scandal's Libertines.townandcountrymag.2023-12-27
英国新首相卡梅伦蜡像历时4月塑成(组图).中国日报网-新浪网.2019-07-02
卡梅伦前首相回忆录问世脱欧始作俑者卡梅伦透露内情.BBC.2023-12-08
Call me Dave: 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 of David Cameron, by Michael Ashcroft and Isabel Oakeshott - Book review: A barrage of innuendo.independent.2024-01-16
Her Majesty's Prime Ministers: Margaret Thatcher.imdb.2023-12-27
By Royal Proclamation.IMDb.2023-12-27
Five Days That Changed Britain.imdb.2023-12-27
LORD CAMERON STEPS DOWN AS ALZHEIMER’S RESEARCH UK’S PRESIDENT.alzheimersresearchuk.2023-12-27
What is the Greensill scandal overshadowing David Cameron’s return to cabinet?.theguardian.2023-12-27
David Cameron quits Afiniti role after founder accused of sexual assault.theguardian.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