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泊镇
大水泊镇(Dashuibo)是中国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该镇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地处威海、文登、荣成市三市区扩延交汇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为115.34平方公里。按直线距离计算,距离韩国仁川港约95海里,距离威海火车站约23公里,距离威海港和石岛港约20公里,距离龙眼港约28公里。大水泊镇拥有威海机场。2019年12月24日,该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根据2019年的数据,大水泊镇的户籍人口为33413人。该镇拥有172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22家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019年,大水泊镇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6亿元,财政收入为4592.4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为960.8万美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319元。
历史沿革
镇清末属甘泉都五里、二里。1930年属一、四区。1941年12月属文登区(东)县天福山区、邹山区和大河区。1955年1月为县辖镇。1958年8月属东风公社,1958年12月属天福山公社。1966年析天福山公社南部56个村恢复大水泊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镇。1990年末,面积71.9平方千米,人口9775户、29575人,其中乡村9435户、28569人,辖大水泊、方池泊、芦子口、埠前头、新建、后土埠岭、前土埠岭、朱家岭、泊岳家、场西、井东、井南、东北庄、集东、泊高家、杭里、屯杨家、沟曲家、时埠、石夫人后、小沟、大沟、志门、泽上、金家庄、黄山阳、西堡子后、东堡子后、北洼、三庄、河清、毕家店、六山仲家、六山张家、庙西、河东乔家、大河、仁和坊、西南台、南、场南、栏杆河、李家、乐园、岐阳、西邹山、东邹山、迟家河、屯宋家、南洼、念头、东魏家、康家庄、孤石54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2001年4月,口子镇撤销并入。
原口子镇位于文登区中东部。西与张家产镇、文登城区相连,北与文登营镇为邻,东接大水泊镇,南临高村镇。地处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清末属甘泉都五里和七里。1930年属第一区奇山乡,第四区聚水、迎水、固山、金陵、同安等5乡和口子镇。1941年12月属文登(东)县大河区。1956年末属文登县天福山区。1958年3月属幸福公社。1958年底属水道、天福山2公社。1962年5月,析天福山公社西部29村建口子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乡。1990年末,面积48.44平方千米,人口6959户、20526人,其中乡村6826户、20131人,辖口子、辛庄头、初家、小河、章子山、青石河、新立庄、后村、岳家、陈家埠、生地、小庄子、崖下、山前埠、赛家庄、马家庄、荣家店、岭上王家、岭上孙家、小台、五地、大乔家、大台、洪山、歇驾、洪家庄、方家疃、瓦屋庄、客岭、下河、山后张家、山后王家、鞠家疃、山后孙家、团山等3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口子村,距市区10千米。1992年5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371081101(89村):200大水泊村~201集东村~202小沟村~203大沟村~204志门村~205石夫人后村~206时埠村~207沟曲家村~208东北庄村~209井南村~210井东村~211前土埠岭村~212后土埠岭村~213新建村~214朱家岭村~215埠前头村~216杭里村~217场西村~218芦子口村~219方池泊村~220泊岳家村~221泊高家村~222场南村~223南疃村~224西南台村~225大河村~226仁河坊村~227河东乔家村~228庙西村~229岐阳村~230东邹山村~231西邹山村~232栏杆河村~233囤杨家村~234大疃李家村~235乐园村~236囤宋家村~237迟家河村~238南洼村~239北洼村~240埝头村~241三庄村~242河清村~243康家庄村~244东魏家村~245孤石村~246六山仲家村~247六山张家村~248毕家店村~249东堡子后村~250西堡子后村~251金家庄村~252泽上村~253黄山阳村~254口子村~255青石河村~256荣家店村~257马家庄村~258新立庄村~259后村~260赛家庄村~261下河村~262山前埠村~263崖下村~264小庄子村~265瓦屋庄村~266洪家庄村~267方家疃村~268洪山村~269歇驾夼村~270客岭村~271山后王家村~272山后张家村~273山后孙家村~274鞠家疃村~275岭上王家村~276岭上孙家村~277大台村~278大乔家村~279五垧地村~280团山村~281小台村~282陈驾埠村~283小河村~284生地村~285岳家村~286初家村~287辛庄头村~288章子山村。
所辖村简介
大水泊北宋中期,赵姓来建赵家庄,李姓来建李家疃。元初,于姓由洪水岚来居。清代并村。村处平泊,有河。931户。
方池泊清咸丰十一年,王姓由驾山窑来平泊立村,旁有方形水池。47户。
芦子口明洪武初,徐姓来居,东北山口有古楼,称楼家口。清初,以村南芦子湾易今名。130户。
埠前头明末,张姓自北洼来土丘南头立村。276户。
新建清初,于姓由大水泊来古井西立村,称井西。1955年建飞机场,村北迁2公里,改今名。25户。
土埠岭2村南宋中期,赵姓自黄县来土岭前立村称土埠岭。明中期,于姓自大水泊来村北安居,遂分别称前土埠岭(252户),后土埠岭(181户)。
朱家岭明中期,朱姓来建朱家庄。1981年以村后有土岭易今名。105户。
泊岳家明末,岳姓自岚宅来泊地佃耕,初称岳家泊。204户。
场西明末,于姓自河北村(今井南)来柳林旁立村称柳林。1981年以处飞机场西易今名。200户。
井东明末,刘姓来古井之东立村。94户。
井南明中期,于姓自大水泊来河之北岸立村,称河北省。1981年以居井东村南易今名。240户。
东北庄明末,刘姓自今荣成市小黄来赵家庄东北立村。110户。
集东明中期,于姓自大水泊集迁村东立村。100户。
泊高家明末,高姓自辛庄头来平泊立村。140户。
杭里明中期,王姓来“树行”居住,称行(杭)里王家。简作杭里。384户。
屯宋家,180.屯杨家明初,宋姓由九顶埠,杨姓由云南来屯粮旧址南北建屯宋家(208户)、屯杨家(217户)。西水泊隶于屯杨家。
沟曲家清代曲姓自牟平上庄来沟壑之西侧立村。88户。
时埠明中期,郭姓自马家岭来,傍色卜树林立村,色卜演作时埠。215户。
石夫人后明中期,毕姓由今荣成东下埠来居,村前有巨石似妇人像。72户。
小沟明天启时,陈姓建村,多沟壑,因村东北有大沟村,故名小沟。34户。
大沟宋朝,陈姓自云南省来大水泊之东、大沟之北立村,亦称泊东沟。82户。
志门北宋中期,隋姓建村,村西南陈姓墓前有2石柱屹立成门,方言石柱称“石志子”。120户。
金家庄明末,梁姓自今荣成孟家庄来金钱寺南立村。190户。
堡子后2村南宋时,李姓自今荣成胡屯来寨堡旧址东北立村,称小李家。清初,王姓自福山来村西安居。遂称东堡子后(110户),西堡子后(105户)。
北洼,193.南洼元末,于姓自文城北宫、张姓自今荣成北港西来洼地立村,以方位称北洼(135户)、南洼(138户)。
三庄清代,李、许、于三姓分别自泽头、香山、小沟来居,建老石、东崖、沟申家。清末,三村合并。237户。
河清明节中期,曲姓由莱阳市来小河之北居住。以“河清海晏”为太平祥瑞的象征。278户。
毕家店明天启时,毕姓由文城东关来居,以开店为业。108户。
六山2村明中期,仲姓由荫子夼南家堂村、张姓由崖头来老六山立村,分别称六山仲家(66户),六山张家(250户)。
庙西宋朝,张姓来古庙之西立村。278户。
河东乔家明中期,乔姓自方家疃来凤凰山后,青龙河东岸立村,称山后乔家,1937年易今名。153户。
大河明天,王姓自大疃来青龙河东南立村,称大河王家,简作大河。277户。
仁和坊明初,刘姓立村。后邹姓为修文城圣庙捐资多,取圣庙院墙上“仁和坊”三字为纪念。198户。
西南台明末,姜姓由今乳山县峒岭西小碾来土台上立村,称台上姜家。清代,以位大水泊西南易今名。265户。
南疃清咸丰时,西南台于姓至村南安居,1958年自治。107户。
场南清爱新觉罗·颙琰时,李姓由今荣成城厢来西南台于姓粮库旁立村,称宅库。1981年以居飞机场之南更今名。86户。
栏杆河明末,乔姓由方家疃来傍河而居,河岸柳树似栏杆排列。177户。
李家明中期,李姓自泽头来居,为兴旺称大疃李家,简称李家。1959年修水库北迁1公里。205户。
乐园明天,杨乐园首先来居。72户。
岐阳清乾隆时,于姓由河东乔家来建于家庵。清末,以处正岐山阳易今名。105户。
邹山2村清代,王姓由福建古田来邹山西头立村。1955年,分为东邹山(153户),西邹山(157户)。
迟家河明初,迟姓傍河立村。212户。
东魏家清雍正时,于魏自大水泊来守山林,建魏家庄。1981年更今名。161户。
康家庄清雍正时,于康由大水泊来此为富户守山林。149户。
孤石明天,张姓自 (同上)头来孤立的巨石西北立村,称孤石张家,简称孤石。138户。
原口子镇辖村:
口子明中期,荣姓自朱家圈来山口之南建口子荣家,简称口子。483户。
辛庄头明正德时,马姓来建新庄头,演作辛庄头。1947年毕家店并入。253户。
初家元末,初姓由北洼一带来居。194户。
章子山明嘉靖时,王姓由前百凤口来黑麝山西南立村。演作章子山。203户。
青石河明末,王姓由凉水湾来石头河东立村,以河名村。1981年改今名。191户。
新立庄明末,孙姓从孙家埠来孙氏地附近立村,称孙家茔。1945年改今名。39户。
后村景泰时,丛姓由文城来古寺驾会院之后立村,以庙名村。清时易名。317户。
陈驾埠明洪武时,陈姓来土阜东首建陈家埠,演作陈驾埠。355户。
小庄子明初,范姓由林家店来建范家店。清时王姓并入,改今名。59户。
崖下明末,孙姓自江山泊来陡崖下立村。130户。
山前埠清咸丰时,王姓由小庄子来开菜园,称菜园子。1927年以居四角山前、东有土丘,改今名。29户。
赛家庄明末,赛姓来鞠家庄3河交汇处立村,称三道河。1952年改今名。100户。
马家庄元末,马姓由马家汤后来开客店,称马家店。清时易今名。40户。
荣家店清康熙时,荣姓自口子来建村设店。193户。
岭上2村明末,王姓由今荣成十王坟来多青石之岭建村,称青石岭。不久孙
姓自牟平城来居。1940年析为岭上王家(215户),岭上孙家(235户)。
小台,237.大台元至正年间,姜姓由今乳山县峒岭来天然的石台之东居住;明嘉靖时,刘姓于村东建刘家台。清末分别称小台(170户)、大台(231户)。
五 (正文第36页)地清康熙时,乔姓由方家疃来居,时共有土地五 (同上)①。102户。
大乔家明末,王姓自山后王家来居,村西南有石桥,演作大乔家。193户。
洪山明中期,曲姓由文城来歇驾夼之北立村,称后夼。清末,李姓人众,称李家疃。1981年以北近洪山公路而易名。129户。
歇驾夼明朝,王姓由八里张家来沟夼居住。每年三月初二,东乡去回龙山赶庙会者,抬“龙母驾”经此必歇息。250户。
洪家庄元末,洪姓由养马涧一带来居。164户。
瓦屋庄明末,毕姓由文城来建瓦屋居住。230户。
客岭明嘉靖时,丛姓自文城来建楼开店,称客楼。清时,以附近多岭演作今名。393户。
下河清中期,徐姓自徐格庄来小河下游建村。203户。
山后张家明正德时,张姓自今荣成青山后来佛爷顶后立村。290户。
山后王家明末,王姓自文城来佛爷顶后立村。395户。
鞠家疃明末,鞠姓由庙西建鞠家庄。1981年易今名。99户。
山后孙家明中期,孙姓由斥山来佛爷顶后立村。425户。
团山清康熙时,王姓从下冷家来尼姑庵旁居住,称王家庵。嘉庆时,以处团山之阳更今名。105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水泊镇地处文登区市境东南部,东部和东南部与荣成市荫子镇、大疃镇为邻,南部与高村镇接壤,西南和西部分别与天福街道、张家产镇接壤,北接文登营镇。 行政区域面积115.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水泊镇境内以山地、丘陵和泊地为主,中部地势低平。主要山脉有三歧山、邹山、佛爷顶、瓜拉山。最高点位于城顶山的佛爷顶,海拔304.8米。
气候特征
大水泊镇年平均气温11.0℃,无霜期18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毫米。
水文
大水泊镇境内河流属青龙河水系和洁河水系。青龙河自天福山西麓起,经章子山村东入境由北向西南,人坤龙水库;蓟运河自瓜拉山起,向西流入青龙河支流,向东流入荣成荫子镇。境内河流长约30千米。
自然灾害
大水泊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干旱、大风和冰雹。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水泊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花岗石,地质储量1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资源量为4266.5万立方米。
经济
综述
2019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6亿元,财政收入4592.4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60.8万美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19元。有工业企业172家,其中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2.8亿元、销售收入7.3亿元。
第一产业
2019年实现粮食总产量3.7万吨、蔬菜总产量1.6万吨、水果总产量3.5万吨。种植业养殖业以苹果、中国樱桃、香菇、花旗参、生猪、蛋鸡、貂狐等为主,有9家总储量为15万吨的果品储藏库,果品年交易量达27万吨。
第二产业
2011年,大水泊镇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8.8%。以风电设备、机械制造、新能源电子、彩钢结构、铸造、绣品、橡胶制品、纸箱等为主。企业158家,职工9840人。
第三产业
2011年末,大水泊镇有商业网点340个,职工4416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8亿元;城乡集贸市场18个,年成交额1.2亿元。出口总额2600万元,主要产品有泡菜花香菇等,销往韩国、日本、欧美等地。
文化
特色美食
大水泊镇农业资源丰富。全镇共有耕地4500公顷,种养业以梨、苹果、香菇、花旗参、桑蚕、奶牛、蛋鸡、貂狐等为主体,是威海市最大的优质梨、花香菇生产基地。全镇黄金梨、丰水梨、苹果等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有高效型林业基地5000亩和规模化养殖基地3处。生产的沙梨获得国家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证书,畅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年出口量在1万吨以上。镇内建有14家,5万吨的果品储藏库,果品年交易量达15万吨,是胶东半岛半岛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和仓储保鲜中心,已建成或在建的韩流食品、东映食品、长工食品、韩神饮料、新正食品等构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花香菇
花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超过一般蔬菜几倍到十几倍的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人体必需物质,具有抗病、防癌等特点,其食疗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深受人们青睐,被誉为桌上的“黄金食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登区大水泊镇政府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1993年根据地处山区、树枝丰富的特点,从南方引进十余个中低温优良香菇品种,尝试利用当地的苹果枝、桑枝、花生壳、麻栎、麦麸、玉米芯等为原料,在大棚中进行养殖。先后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机关干部领办实体并成立花香菇办公室,全面负责香菇原料的采购、技术的全程服务及花香菇销售,大大促进了花香菇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过反复试验,1995年成功地选育适合北方气候的“昆香1号”花香菇新品种,并在全镇进行示范推广。1998年该镇的花香菇生产得到省财政厅“双增工程”项目扶持,花香菇生产迅速扩大,现已在全镇建立洪山、洪家庄、方家疃、歇驾夼等花香菇生产基地12个。现全镇共发展香菇大棚600个,养殖规模达到270万段,产量可达600万斤,实现产值750多万元,可获纯利450多万元。
大水泊镇口子花香菇生产基地生产的花香菇不但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而且在防治高血压、癌症等方面有显著的食疗作用,深受顾客的欢迎和宠爱。2000年5月,北京大学罗大珍教授对大水泊镇口子花香菇生产基地生产的花香菇做过提纯分析得出,该基地生产的花香菇含有丰富的香菇多糖(多糖A、多糖B)维生素D、水溶性木质及腺膘呤和多种酶,其含量远远高于南方香菇,是我国目前质量最好的花香菇。为推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把香菇生产做好做大,形成产业化,大水泊镇政府决定在口子花香菇生产基地建立香菇生产研发中心,利用两年时间,建立威海市第一家香菇生产研发中心,培育、推广新优花香菇品种,改良老品种。如推广毛头鬼伞、平菇、草菇等市场紧销品种;采用科学工艺制造菌种,提高菌棒的成品率。使其达到98%以上。通过香菇生产研发中心的带动,促进花香菇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把大水泊镇建成山东省最大的花香菇生产基地之一。
旅游
五垧地遗址
位于五垧地村北500米处,1984年发现,总面积3.6万平方米。断崖处可见文化堆积厚约1.5米,采集的石器有石斧、石锤、石丸、石磨棒、砺石,陶器有鼎、罐、碗、纺轮等,且多夹沙红陶,属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现破坏严重。
三庄墓群
位于大水泊镇三庄村北150米处,原有3座较大的封土墓冢,呈“品”字形,间隔各约30米,封土高约5米。1964年整地时被村民炸去封土,现墓室保存完好,结构不详。
代表人物
大水泊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刘瑜,明代进士。今大水泊镇客岭村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与丛兰同榜中进士。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两进士。刘瑜步入仕途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陕西省左参政。
刘启先,字庞统,号后如,刘瑜之孙。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任职时秉公办事,卓有政绩,丝毫不为私利所动,品行广受赞誉。著有《春秋说约》《蛩音陋室稿》《新元集》等。
张燕春(1865~1930),清末举人。今大水泊镇山后张家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山东省乡试考中举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餐霞斋肆集》。
于氏书香世家。大水泊村于氏世代书香之家,明清两代,进士、举人济济。文献记载,从明代于应第开始,于氏家族就崇文好学,累代不衰。于氏兄弟相处非常友爱,为一方楷模。
一门三进士。于鹏,字圣庵。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其弟于鹏翰,字六息,号山白。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其长子于涟同榜中进士。于鹏翰列三甲第九十七名,于涟列二甲第五十三名。三年中,一门两代三进士,在文登只此一家。同村人于可,与于鹏翰同族,于可讬为孙辈,字阿辅,号龙河。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文登于氏家族的儒学之风,名振胶东。
于令淓,于可托曾孙。字箕来,号方解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附贡。赐翰林院检讨。主讲于永平府敬胜书院。工书法,著有《勤贻堂稿》《蔚斋试草》《古今文》《古近体诗》《四书讲义》《族谱》《方石书话》等。
于书佃,于令之子。字泉南,号牧叟、田耘、东海散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任济南府学训导。著名书法家。其书遵父训,由颜体入手,学秦篆、汉隶、魏碑,六朝、唐宋无不探求,留下了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额和《大明湖碑记》。
于令淓、于书佃父子位清代200年间书法百人之列。于氏书法艺术累世不绝。
于克襄。字莲亭。大水泊村人。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著有《铁槎山房闻见录》10卷,《铁槎山诗存》6卷。《铁槎山房闻见录》至今尚存。
于植元(1927-2003),于令淓七世孙,幼承家学,诗书画印俱能。1946年只身去大连市,后历任旅大师专副教授、校长,辽宁师范大学院长、教授等。社会兼职众多,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在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日关系史、满族文字、书法美学领域造诣较高,被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特别贡献奖。书法以行草见长,进入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前20名,先后与12任日本首相有作品交往。竹下登竞选首相时,他送去“能从竹下登龙门”条幅,被日本各大报刊载。后竹下登竞选成功,其作品更是轰动日本,前后应邀访日50余次,日方曾一次向他赠送5吨珍贵日语图书。他为佳能、精工两大公司题写的“唯佳方能”和“精为上工”条幅,被奉为经营方略。
产业结构
镇党委、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工作重点,以建龙头带产业为发展思路,以香菇、药材、桑蚕、梨园、奶牛五大生产基地和1.8万吨气调库为龙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结构调整由以往单纯调整种植面积转变为调品种、调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促进农业结构向高档次、高水平发展。新建8座现代化高标准气调库,总吨位达1.8万吨,成为全市保鲜冷藏业大户,带动农民发展沙梨、丰水梨、车厘子、苹果等优质水果和蔬菜,并连带全镇的运输、纸箱、网袋、印刷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洪家庄、洪山、方家疃、瓦屋庄等村的香菇种植,客岭村的花旗参,泊岳家的春蚕,时埠的梨园、奶牛,山后张家的银杏,口子村的貂貉、狐属等特色养殖为龙头的农业结构调整六大基地。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40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29.3公顷,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7公顷,桑园面积1.73公顷,养殖奶牛2860头,粮经比例调整到1:2.5。
交通
公路
大水泊镇境内有S804、G309、S201公路穿过。
大水泊镇位于文登区东部,四周分别与文登营镇、文登城区、张家产镇、高村镇以及荣成市的荫子镇、大疃镇为邻。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辖大水泊、方池泊、芦子口、埠前头、新建、后土埠岭、前土埠岭、朱家岭、泊岳家、场西、井东、井南、东北庄、集东、泊高家、杭里、屯杨家、沟曲家、时埠、石夫人后、小沟、大沟、志门、泽上、金家庄、黄山阳、西堡子后、东堡子后、北洼、三庄、河清、毕家店、六山仲家、六山张家、庙西、河东乔家、大河、仁和坊、西南台、南疃、场南、栏杆河、李家、乐园、岐阳、西邹山、东邹山、迟家河、念头、初家、小河、章子山、青石河、新立庄、后村、岳家、陈驾埠、生地、小庄子、崖下、山前埠、赛家庄、马家庄、荣家店、岭上王家、岭上孙家、小台、五垧地、大乔家、大台、洪山、歇驾夼、洪家庄、方家疃、瓦房庄、客岭、下河、山后张家、山后王家、鞠家疃、山后孙家、团山8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集东村,距市区16千米(直线距离)。境内东、北、南部为丘陵,西部为平原,地势东高西低。荣成—兰州公路、道头至呼汤公路过境。威海市民航机场在驻地西侧。
社会
教育
2019年,有中学2所,其中公立中学在校生383人、民办中学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在校生907人;小学1所,在校生232人;幼儿园1所,在园儿童122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水泊镇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6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2个;各类图书室56个,藏书60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08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水泊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66个,固定资产总值6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4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4835人,参合率93.6%。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水泊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2户,人数998人,支出113万元;医疗救助18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37人次,共支出63.6万元。国家扶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8.3万元。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28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万人,缴费金额632.5万元,参保率55.1%。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4日,大水泊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06年5月29日,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环境优美镇”。
2019年12月24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19年,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称号。
2020年5月,入选山东省2019年度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
2021年3月,入选山东首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名单。
参考资料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录.生态环境部.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