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博物馆
大足石刻博物馆(Art Museum of Dazu Rock Carvings)是一座集陈列展示、保护、收藏及服务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的现代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4月18日,2015年6月13日正式对外开发。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山路7号。
博物馆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包含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等项目。博物馆主题展览“艺术涅——大足石刻展”共分为魅力、传承、圆融、流响、保护、重生、宝藏7个单元。大足石刻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的野外石窟寺遗存,以及文物库房藏品两部分。石窟寺遗存现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文物库房藏品现有673件(套),实有6489件。
大足石刻博物馆2020年12月21日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先后获得“重庆市文化旅游新地标之一”“最佳展示奖”等荣誉。
历史沿革
建馆背景
大足石刻研究院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县文物保管所,系当时四川省仅有4个文管所之一。1984年四川省编委批准建立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1990年,重庆市编委批准更名为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提升正处级文化事业单位,直属于中共大足县委、县政府领导,业务上重庆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将其作为直属单位对待。2011年,经重庆市编委批准,更名为大足石刻研究院。
建馆初期
大足石刻博物馆是重庆市“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重大文化设施,于2011年4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占地约100亩,预计投资2.9亿元,将修建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多个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民间雕刻艺术品陈列厅等项目。大足石刻博物馆于2012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陈展面积近5000平方米。2015年6月13日,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大足石刻博物馆广场举行。2016年,经大足区编委批准,设立大足石刻博物馆,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2019年12月18日,经中央编委批复同意,重庆市委编委下发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机构编制方案》,将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由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调整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委托大足区管理,核定事业编制165名,内设18个正处级机构。2020年5月12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升格挂牌仪式在大足石刻博物馆广场举行。明确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由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调整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委托大足区管理。
馆厅发展
2020年12月21日,大足石刻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博物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咪咕以及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元宇宙文旅项目《云游·大足石刻》。该项目采用大规模数字采集与实景建模,融合了云计算、实时渲染、数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旨在深度还原大足区石刻,创造一个虚拟的“云上大足”。通过数字记录,大足石刻的文物得以以数字档案的形式永久储存在“云上”,免受时间的侵蚀。
2023年底,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建设将完成。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建设内容包括大足石刻云上博物馆、大足石刻中英文门户网站、大足石刻数字化工作室。该项目将整合大足石刻数字化资源,以数字化手段综合展示大足石刻重点石窟造像,以及保护、研究、传承利用的丰富成果。2023年8月,项目建设启动以来,项目前期数据采集和软件系统、数字化工作室建设同步进行。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宝顶山、北山等五山石刻文物数据采集以及VR全景拍摄和手绘地图制作。2024年1月1日,项目网站将上线试运行,不仅将建设PC端和手机端同步的中英文网站,还将配套中文版、英文版、儿童版、手语版四种语音导览形式等功能。该项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足石刻博物馆打造成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集数字化保护、数字化研究、数字化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博物馆。
建筑布局
建筑特色
大足石刻博物馆位于宝顶山临近宝顶山石窟核心区,建设用地约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地形展开,“两轴”为控制,“台院”为序列。通过建筑形制强化宋代风韵,注重游人展观行为互动。本项目为多层公共建筑,为既有建筑90年代所修建的宾馆改建而成,地上3层,下吊3层,建筑最高28米(消防计高23.9米)。下吊一层为展厅,下吊二层为餐厅、厨房及设备用房、下吊三层为库房;地上一层为展厅;二层为接待及办公区、三层为多功能厅。总长132米,总进深43米。总规模16929平米,占地4457.8平米,车位120辆。主体结构为钢筋砼框架主体结构,檐廊为木结构,设防烈度6度。
馆内布局
博物馆展陈面积近5000平方米,包含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等项目。博物馆主题展览“艺术涅槃——大足区石刻展”共分为魅力、传承、圆融、流响、保护、重生、宝藏7个单元,通过大量文物、资料、图片、影像,全面展示石窟艺术从印度到大足的发展脉络、大足石刻在石窟艺术中国化进程中所开创的典范之美以及大足石刻的研究保护历程。
博物馆中的环幕影院,内径30米,面积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位观众观影,是全球最大、首次使用激光投影的环幕影院。影院播出的《千年佛足》,是世界上首部石窟艺术类360度环幕电影。所播出的影片《千年佛足》是全球仅有的3部胶片拍摄的360度环幕电影无缝拼接画面,主要介绍了源于印度的佛教石窟艺术,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留下的文化遗存,以及“大足石刻”的艺术及其文化底蕴。
展览陈列
概述
博物馆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200平方米,展线长808米。整个展区,共集中展示各类文物近500件。大足石刻博物馆藏品主要包括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的野外石窟寺遗存,以及文物库房藏品两部分。石窟寺遗存现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文物库房藏品现有673件(套),实有6489件。
大足石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艺术涅槃—大足石刻艺术展”分布于三个楼层的展厅,一层3300平方米,二层1041平方米,三层793平方米,共5134平方米。展览入口位于三层,展线自上而下不断延伸,面积自上而下不断扩大。第三层是展览的序厅和第一单元“魅力·金石妙造”;第二层是第二单元“传承·西佛东渐”;第一层则涵盖了“圆融·大足和弦”“流响·大足记忆”“保护·千秋功德”“重生·盛世金光”“宝藏·五洲共仰”五个单元的内容。
常设展览
常设展览的馆藏石质文物、木质文物、陶瓷器等数量较多,且保存程度较好,因此根据内容设计以及文物展品的具体情况,在布展时需要合理规划七个单元的文物占比。文物多的部分以大通柜形式密集陈列文物和展板;文物较少的单元,配合展示与内容对应的图片、文字、文献等资料,利用辅助展品来拓展展示内容和深度。重点单元将重点展品、内容置于视觉中心,场景、展板和展柜等手段综合运用,大型文物与小型文物组合布展。合理运用新媒体科技手段,结合圆雕、浮雕、绘画等艺术形式,灵活设置场景,设计制作了“一沙一世界”“千手观音”大型互动展项。对于大幅佛像图片,利用3D扫描、投影等数字化陈列方式,引导观众凝视大足艺术之美。
在一楼的主展厅离,石质文物都分散陈列,呈现一种石林的分布方式,而展厅中轴线上的文物尤其珍贵。其中,毗卢佛头像位于展厅正中最靠前的位置,佛像头戴宝冠,工艺精湛,是大足石刻毗卢遮那佛造像的显著特征。同时,博物馆内还陈列了北山多宝塔释迦佛坐像,佛像卷发,蓄满络腮胡须,身穿袒右式袈裟,是大足石刻目前仅见的西式胡样佛像。
临时展览
此次展览于2022年12月29日开展,展览期间,博物馆不仅定期提供义务讲解,还先后开展了“陶艺泥坯 花纹雕刻体验”“凝刻时光 沙画蜡烛手工制作”“美石美刻 植生万物——微景盘花花艺体验”等社教活动。
该展于2023年12月9日正式开展,展览共呈现数字交互、单频影像、数字插画、虚拟影像等多种类型作品97件。作品聚焦中国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大足石刻为起点,探索数字科技语境下的丝路遗产表现“新全景 ”,建构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新方法 ”,力图充分凝练丝路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巡展展览
展厅位置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展出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览文物数量共82件(套)包括宋代至明清石质文物66件。大足石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释迦牟尼佛像、观音像和香炉等参展。另外还有3D打印复制品、纸质线描图、千手观音修复工具和试验手等展品16件。
馆藏精品
这尊南宋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是大足石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原存于宝顶小佛湾内,是国家一级文物。它是宝顶石刻建造者赵智凤最早创作的一个作品,而这尊佛像也是赵智凤当时修行观想的一个示范。该尊佛像主像高143厘米、宽116厘米、厚104厘米;基座高42厘米、宽116厘米、厚104厘米。释迦牟尼佛结坐于莲台基座上,僧衣如绢似绸,佛像身躯微微前倾,双目下视,身形匀称协调,是大足石刻精美的代表作。
佛头像高29厘米、宽19厘米、厚20厘米、头布螺发,顶刻髻珠,双耳长垂,脸型椭圆,双眼微闭,直鼻小口,一副慈祥悲悯之态。该头像雕刻于南宋绍兴年间,原为北山多宝塔内第一号窟正壁主佛像的头,曾被偷盗,后失而复得。
这座香炉高95、宽93、厚93厘米,雕于明成化七年。该炉中空,分为四部分,由上至下分别刻出花卉、双狮戏球、云纹、龙纹,为镂空雕刻,在大足地区境内已发现的香炉中,其雕刻技艺为最。香炉于2011年、2012年先后赴英国、加拿大展出,漂洋过海后,最终回归博物馆。
学术研究
出版读物
大足石刻博物馆先后出版专著、图录等50余部(本),发表论著1000余篇,创办了大足学学术刊物《大足学刊》,出版了“大足学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开展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重庆地区石窟寺及石刻铭文资料抢救性收集与整理研究》成功申报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现了重庆市考古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二是注重考古研究。历时16年,完成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大足石刻全集》(11卷19册)考古报告的编撰出版。
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大足区石刻研究院数次联合开展或举办业务培训、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取得了大量成果。主要代表有:实施了北山石窟治水工程、宝顶山大佛湾柳本尊行化道场造像区顶板岩体加固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石刻三维测绘学与数字化工程、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保护修缮工程等;编制了《大足石刻防风化保护方案》《大足宝顶山、北山、南山石刻文物名胜区保护建设总体规划》《大足北山多宝塔保护维修方案》《大足石刻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等;联合举办了“中国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培训班”“2009’重庆市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纪念会”“2013年大足石刻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和出版了《重庆大足石刻保护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研究》《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工程报告》等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为了让石刻文化“走出去”,近年来,大足石刻博物馆开展“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和百场展览、百场讲座、百馆赠书、百集微视频展播“四百工程”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已在英国、加拿大、日本和国内多个城市展出20余场。同时,推动“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建设,成立敦煌市、云冈、龙门、大足四大石窟战略发展联盟,建立四大石窟世界遗产地深度合作机制。
2021年5月27日,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陈卉丽做客区职教中心,讲授大足石刻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并现场教授石刻文物的修复技巧。
2023年9月8日,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2023年第一期讲解员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形式,为讲解员带来内容丰富全面、精彩有趣、实用性强、针对性高的培训。
2023年1月4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在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举办“薪火相传七十载 奋力铸就新辉煌”建院70周年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回顾大足石刻研究院70年发展历程,展望大足石刻发展愿景。
2023年12月,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了王成龙博士阶段性工作成果汇报会。会上王成龙博士对其课题《冷热交替下石窟岩体物理力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做了阶段性成果汇报。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注重干湿循环对四大石窟砂岩的影响,将研究成果与大足石刻保护修复深度结合,用科技让大足石刻“活”起来,努力实现大足石刻保护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5日,大足石刻研究院邀请意大利萨尼奥大学科学与技术系Celestino Grifa教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啸教授访问并做学术交流。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2021年1月,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举行了“‘联’手同行•喜迎新年”社教活动,邀请游客、志愿者通过写春联的形式喜迎新春。
2021年5月7日,大足石刻博物馆牵手宝顶镇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文保我参与,劳动最光荣”主题社教活动。当日,该校30名学生走进大足石刻博物馆,参加了一次文保知识学习。
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周,大足博物馆内布置灯谜,出口处设置“大足石刻博物馆·中秋节遇国庆”主题展示互动区,游客可亲身参与,寓教于乐。DIY贴画、拓片、火漆体验、抽奖活动等都受到欢迎。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科普讲座及展厅双节寻宝活动,并开展了贴金、花灯DIY、雕刻等手工坊体验活动。
2023年12月30日—31日,大足博物馆举行拓片体验、火漆印章和手写新年活动。
所获荣誉
2018年,大足石刻博物馆基本陈列“艺术涅槃——大足石刻艺术展”在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中获优胜奖。
2018年12月,大足石刻博物馆评为重庆市文化旅游新地标之一。
2022年9月8日,大足石刻博物馆荣获“最佳展示奖”。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暨长寿区博物馆开馆仪式上,大足石刻博物馆凭借《圆融之境——李耘燕川渝石窟绘画作品展》、系列短视频《档案里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8K数字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分别荣获2022年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优秀海报、优秀文博短视频、文物活化利用优秀作品、志愿服务典型案例4项荣誉。
藏品保护
20世纪初,千手观音出现手指断裂、金箔起翘等问题,34种病害叠加,严重威胁其安全,修复工作迫在眉睫。2001至2019年间,大足石刻研究院维修了69处中小四大石窟中的13处石窟保护建筑,加固了3处石窟岩体,但目前仍有大量的石窟造像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经受风吹日晒,产生了岩体开裂松动、渗水、青苔、彩绘剥落、风化剥蚀等病害,加速了造像破坏,危害造像本体安全。同时中小型石窟安全形势严峻,69处中有31处缺少电源,50处缺少完整的安防监控设施,不利于开展造像的监测、研究等保护工作。
2008年,“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启动,被列为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来自全国10多家机构的数百位工作者参与保护工程,经过近8年努力,使用加固材料约1.5吨、大漆约0.5吨、金箔100多万张,完成了千手观音的保护修复,使之再现昔日辉煌。该工程开创了中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的先河,2017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大足石刻博物馆邀请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共同“会诊”,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帷幕灌浆、地表防渗、开凿暗井等方式“疏堵结合”,多角度解决渗水难题。接下来,卧佛将进行本体修复工程。
保护技术
大足石刻研究院已陆续建成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GIS可视化管控系统等信息系统,构建起了对大足石刻文物本体、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18大类70项监测指标的监测预警框架。同时,对全区43处文物单位实现了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声音复核、电子巡查等数字技术防范体系。而融入“文化·重庆市文物”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除了外围的数字化保护,大足石刻也正在进行数字化展示和利用等工作。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虚拟建模等技术,采集四大石窟本体信息、石窟依存环境和地形地貌等数据信息,大足石刻已建立了1万余尊大型造像的数字档案。通过这些基础数据,大足石刻近期还将推出一系列的数字成果,让大足石刻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新生,游客也可借助数字技术,足不出户感受世界文化遗产之美。
宝顶山卧佛等石刻修缮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及局部病害治理阶段,包括卧佛造像区病害调查、基础考古、造像区局部岩体稳定性调查、本体及彩绘风化破坏机理研究、制定保护修缮设计方案等。历时三年,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并报国家文物局获得批准,具备进入第二阶段——试验性保护修复的条件。第二阶段工作也就是日前正式启动的,主要完成表面色彩信息提取及留存、残损石刻造像的现场试验性保护修复、试验性保护修复效果跟踪监测等。第三阶段为全面保护修复实施阶段,主要完成残损石刻造像保护修复,完成各项病害治理工作的实施,预计到2023年完成。
重庆大足区政府公布大足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92处;下发《关于加强大足区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镇街及区级相关部门的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石刻研究院与区检察院合作,建立了文化遗产检察官制度。建立了宝顶山石刻景区微型消防站,确保了景区消防安全。对全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75处石窟开展了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整改,切实保障文物安全。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
大足石刻博物院属于正处级文化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
大足石刻博物院的经费来源为财政补助(差额拨款 )。
部门机构设置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事业编制165名。设院长(馆长)1名,党委书记1名,副院长(副馆长)5名(其中1名由党委书记兼任),纪委书记1名。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38名。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在编人员为123名。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设18个内设机构(正处级):
(1)办公室。负责贯彻和督办党政办公会议的各项决议、决定;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文秘、督办、政务信息、档案、保密、目标管理等工作。
(2)组织人事处(纪检室)。负责党建、纪检、组织、统战、编制、人事等工作。联系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工作。
(3)计划财务处。负责预决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政府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
(4)科研管理处。承担科研工作规划,科研课题和项目的组织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管理和科研合作等工作。
(5)安全保卫处。承担大足石刻文物和景区安全工作,以及信访、稳定等工作。
(6)规划建设处。参与大足石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方案的编制、实施、管理和维护的相关工作。
(7)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大足石刻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承担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创新、引进和指导等工作。
(8)保护工程中心。承担大足石刻保护工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大足石刻日常保养维护等工作。
(9)监测中心。开展大足石刻相关数据的监测、收集、整理和分析,承担文化遗产监测平台对接等工作。
(10)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承担大足石刻数字化和智慧化项目的研究、实施等工作。
(11)大足学研究中心。承担“大足学”学科建设相关事务工作;承担大足石刻历史、艺术、文化、宗教方面研究和学术交流等工作。
(12)考古研究中心。承担大足石刻的勘探、发掘等考古研究方面的具体工作。
(13)宣传推广中心。承担策划和组织实施大足石刻宣传活动,传播、推广大足石刻文化和项目。
(14)文化创意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心。承担大足石刻文化创意研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开发等事务工作。
(15)陈列展览中心。承担藏品的征集、保管、陈列展示和对外展览等工作,以及大足石刻博物馆场馆的日常管理工作。
(16)数字展示和接待中心。承担大足石刻数字展示和参观接待等事务工作。
(17)宝顶山石刻管理中心。承担宝顶山石刻综合管理相关事务工作。
(18)北山石刻管理中心。承担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综合管理相关事务工作。
现任领导
参观信息
周一至周日 8:30-17:30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北山路7号
旺季(3月1日-11月30日)宝顶山石刻135元,北山石刻90元,联票(含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170元。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底)宝顶山石刻110元,北山石刻70元,联票(含宝顶山石刻、北山石刻)120元。
(一)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
(二)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持本人《身份证》、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持本人《学生证》1月1日、5月5日、5月4日、10月1日、正月初一免票参观,其余时间半票。
(二)学校组织未成年人集体参观,请征得石刻研究院同意后免票参观。四)60周岁至69岁周岁老年人持身份证或《重庆市人民政府敬老优待证》半票优惠参观五)现役军人、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地方离休干部、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免票参观。
自驾打车可导航至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大足城内可乘坐石刻专线、公交205线到大足石刻游客中心站。
参考资料
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国家文物局.2024-01-18
大足石刻博物馆.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18
镇馆之宝系列——大足石刻博物馆:释迦牟尼佛像.大足融媒.2024-01-18
400余件文物原物裸展 大足石刻博物馆国庆正式开馆.新华网.2024-01-18
案例分享|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项目——大足石刻博物馆.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2024-01-17
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 国家一级文物“裸展”让游客近距离观赏(组图).华龙网.2024-01-18
新成员!大足石刻博物馆名列国家一级博物馆.大足文旅.2024-01-17
> 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中国文物院.2024-01-18
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中国日报网.2024-01-18
首届重庆文化旅游新地标,大足石刻博物馆上榜!.大足融媒.2024-01-18
【人才要闻】最佳展示奖!大足石刻博物馆参加第九届中国“博博会”获殊荣.大足人才.2024-01-17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挂牌仪式圆满举行.大足石刻.2024-01-18
虚实之间,大足石刻的数字化新生.大足石刻.2024-01-17
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建设今年底完成.大足发布.2024-01-17
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中国石窟寺.2024-01-18
VR全景互动视频带您品味大足石刻博物馆.大足发布.2024-01-17
石刻流芳,西南共韵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天下大足》展览完满收官.大足石刻.2024-01-17
大足石刻首次大规模新媒体作品展延展至元宵节.大足石刻.2024-01-17
自豪!明日起,大足石刻镇馆之宝将亮相国家博物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4-01-18
牢记嘱托 昂首奋进——新时代大足石刻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澎湃新闻.2024-01-18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 共谋协同发展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大足石刻.2024-01-19
大足石刻博物馆 守护石窟艺术丰碑.大足石刻.2024-01-19
学生体验“石头御医” 大足石刻保护讲座走进区职教中心.大足发布.2024-01-19
大足石刻研究院举办2023年第一期讲解员培训班.大足人才.2024-01-19
薪火相传七十载,这座研究院书写大足石刻的巨变篇章.重庆日报.2024-01-19
大足石刻研究院召开王成龙博士阶段性工作成果汇报会.大足人才.2024-01-19
中意专家做客大足石刻研究院开展学术交流.大足石刻.2024-01-19
大足石刻:“联”手同行 喜迎新年.大足石刻.2024-01-19
大足石刻博物馆举办“五·一”主题社教活动.大足石刻.2024-01-19
大足石刻:双节共庆,热闹非凡!.大足石刻.2024-01-17
元旦游石刻,这份官方指南请查收!.大足石刻.2024-01-19
喜报丨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大足石刻博物馆获多项荣誉.大足石刻.2024-01-17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4-01-22
焦点图片.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2024-01-19
大足石刻卧佛摩崖造像启动修复,预计时长八年.澎湃新闻.2024-01-22
大足石刻研究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01-22
足音铿锵!不平凡的70年!.大足石刻.2024-01-19
宝顶石刻.本地宝重庆.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