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蔡邕论

蔡邕论

《蔡邕论》是清代作家顾景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主要讨论了东汉文学家蔡邕与董卓的关系及其行为的影响。

文章内容

王允诛杀董卓之后,蔡邕表现出悲伤之情,王允因此愤怒地斥责他,指责他在国家危难之际未能与朝廷同心同仇,反而怀念个人恩情,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尽管许多人同情蔡邕并谴责王允的行为,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王允的说法并不算过分。起初,蔡邕因为直言得罪了宦官而被流放到朔方郡,遭受了极大的苦难。后来虽然得到赦免,但他仍然担心自己的安全,于是隐居在吴会地区长达十二年之久,无意追求功名,而是选择通过弹琴和著书来度过晚年。如果蔡邕能像梅福一样,远离尘世,在江湖中逍遥自在,那将是多么高尚的生活啊。然而,当董卓专权时,他却接受了董卓的任命,担任祭酒御史,不久便升任尚书,短短三天内就经历了三次职位变动。董卓之所以重用蔡邕,是因为他认为蔡邕能够吸引天下英雄,从而为自己赢得声誉。但是,蔡邕并没有什么功劳,却被授予侯爵头衔,享有五百户的食邑和五十万的俸禄。这种无缘由的利益,即使是圣人都会感到厌恶。蔡邕最初反对董卓接受姜子牙的称号,但却自己占据了显赫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如今,那些捕捉鸟类的人会选择聪明的鸟作为诱饵,喂它们细米,让它们喝过滤过的水,尽一切可能安抚诱饵。然后把诱饵关在笼子里,放在草木丛生的地方,让它哀叫,以此吸引其他鸟儿。到了晚上,许多鸟儿都会飞过来落入网中。这些诱饵并不是自愿成为这样的角色,但它们的叫声确实吸引了其他的鸟儿,这难道不是诱饵的责任吗?蔡邕就是董卓的诱饵,他并非自愿成为这样的人物,但是他却欣然接受了丰厚的俸禄和高位,以此来引导其他人效仿他的做法,这不是蔡邕的错又是什么呢?刘志曾经召请蔡邕演奏古琴,当他到达偃师区时,声称生病返回。而在董卓每次举行宴会时,蔡邕总是帮忙处理事务并演奏古琴。后来他还推荐董卓,当时董卓已经担任太尉,封为郿侯,晋升为相国,废黜了刘辩,放逐了太后,严重威胁了皇帝的地位。蔡邕建议应该更加重视和信任董卓,给予他更高的荣誉和更多的奖励,难道他只是希望董卓获得九锡和封为安汉公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蔡邕的结局也是理所当然的。

注释

- 王允:字子师,东汉太原祁人。刘协时为司徒,与中郎将吕布密谋,诛杀董卓

- 勃然:因发怒或激动而改变脸色。

- 收:逮捕,拘押。廷尉:文华殿大学士。掌刑狱,为九卿之一。

- 阉侍:宦官。刘宏时蔡邕为议郎,因上书议论朝政阙失获罪,流放朔方郡

- 朔方: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

- 赭(zhě):古代囚犯所穿的赤禢色衣服。拲(gǒng):两手共械。

- 宥:宽宥,赦罪。

- 亡命:改名换姓,逃亡在外。吴会:会稽郡、会稽郡,即今江苏吴县、绍兴市一带。

- 且:聊且。牗(yǒu):窗。

- 梅福:字子真,汉九江人。王莽篡权时,他弃妻子而去,后有人在会稽见到他,变姓名为吴市门卒。时人目为高士。

- 辟(bì):征召。署:充任官职。祭酒:官名。

- 三台:汉代对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的合称,亦称三公。

- 伊:此。

- 市德:收买人心,博取好名声。

- 髡(kūn)钳:古代刑罚名。髡,剃去头发。钳,用铁圈束颈。代指囚犯。

- 卿贰:卿,九卿,汉置。贰,副职

- 食五百户:享受五百户人家的租入,即食邑,古代受封爵者的领地。

- 姜子牙周文王称吕望为尚父,意为可尊尚的父辈。董卓的门客也欲尊董卓为尚父,董向蔡邕征求意见,蔡邕认为不妥。

- 黠(xiá):聪慧,狡猾,囮(é):鸟媒,捕鸟人用来诱捕同类鸟的活鸟。

- 毇(huǐ):细米。

- 笼(nú):鸟笼。

- 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 翁(xuān):轻扬貌,

- 风(fèng):感化,此处犹言“招引”。

- 蔡邕善鼓琴,刘志陈留郡太守督促蔡邕进京入宫,蔡不愿去,走到偃师区河南省属县),称病而归。

- 赞事:协助做事。

- 刘辩:刘辩,灵帝子,被董卓所废,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

- 太后:刘宏灵思皇后,被董卓迁放于永和宫,后用毒药杀害。

- 隆:加重。

- 九锡: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 安汉公:刘衎王莽的封号。王莽曾受九锡。

作品赏析

蔡邕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但在历史上,他与董卓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他人生的一大污点。在这篇文章中,顾景星通过对蔡邕行为的分析,指出他不仅没有与朝廷共同对抗国贼,反而帮助董卓巩固权力,甚至提出应加强对董卓的信任和奖赏。顾景星的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强调了蔡邕的罪行不容原谅,无论他的学术成就有多高。

作者简介

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湖北蕲州(蕲春县)人。明朝时期的学生。清朝康熙,他曾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但由于身体原因拒绝了。他是多部著作的作者,包括《白茆堂集》和《南渡集》等。

参考资料

蔡邕《笔论》原文以及译文.搜狐网.2024-09-13

顾景星.族谱网.2024-09-13

顾景星.古诗文网.2024-09-13